□谷福林(浙江省永嘉中学)
荷塘是我人生的最爱。
童年时,老家的荷塘是我的游玩乐园。荷塘就在山冈的脚下,我家就住在荷塘边。暮春时节,我日夜可以耳闻青蛙一阵阵时高时低的大合唱。白天,我们小孩就偷偷去池塘边看青蛙产卵,扑在岸边的石头上看蝌蚪找妈妈,看小荷露角,看蜻蜓点水。盛夏时,一塘碧叶红花,清香四溢,周围是平贴水面的大小荷叶,中间是高高低低随风摇曳的大荷叶,含苞待放或盛开的荷花点缀其间,真恰似一池婀娜多姿的亭亭舞女。何况荷叶下有戏鱼,荷塘上有盘旋的红蜻蜓,小蜻蜓们后一只咬着前一只的尾巴在缓缓地前行,五彩斑斓的大蜻蜓飞累了停在荷花上,好诱人的。忽然一只亮丽的翠鸟一头撞进水塘,捉了一条小鱼飞了……李渔“夏以莲为命”,我们小孩夏以荷塘为乐园,有的拿着蛛丝网兜沿着塘岸网蜻蜓,有的钓鱼儿、钓青蛙,还整天盯着荷塘转,发现有近岸的荷花,就拿竹竿来偷折,没等莲蓬长大就偷吃了白玉般的莲子……荷塘里的乐趣说也说不完。
长大后,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是我的文学家园。上学时最喜欢《荷塘月色》,从教后,最喜欢与学生反复鉴赏唯美的“荷塘”:“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先生妙笔生花,淋漓尽致地描绘了荷叶、荷花的形、色、味,令人沉醉在荷塘的美景中,迷恋于博大精深的中华莲文化里:“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三秋桂子,十里荷香。”“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退休后,永嘉中学的静美荷塘是我的养心画卷。2016年春天,走进永嘉中学校园,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静美。行政楼隔着逐梦园远离教学区和操场,当我坐累了离开办公室,走进静悄悄的逐梦园,树木早已换了新装,花卉次第开放,春色满园生机盎然。
逐梦园中央有一条长长的清澈龙池,从图书馆前的龙门一直蜿蜒到离校门近30米处的“龙头”,建造喷泉和小池塘,塘中放置大小不一的花缸,缸中种着荷花,一簇簇的小小荷叶绿得可爱,于是,我称之为荷塘。站在小木桥上,或走过石碇,偶尔听到“呱呱”的蛙鸣,“咚咚”的鲤鱼跳跃声,龙门水帘的“沙沙”响,你会觉得校园更加清静幽雅。
转眼就到盛夏了,小荷也“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正逢雨过天晴,天蓝云淡时,我一边观赏近在咫尺的盆栽名贵小荷,一边寻找不同角度随意拍摄这群娇小可人的“名模”。骄阳初上,荷塘泛光,荷花、蓝天和图书馆都倒影在荷塘中,三五成群的红鲤鱼在悠悠地穿梭,油绿的荷钱上晃动着晶莹剔透的水珠,荷叶和荷花错落有致,随风上下摇曳,恰似“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尽展绰约风姿。白莲如玉,梨花带雨,楚楚动人;红莲似血,红光满面,熠熠生辉;粉红的花瓣簇拥,雍容华贵;荷苞尖尖,小巧玲珑,时有蜻蜓恋上头;而绽放的荷花,花瓣中米黄色花蕊拥着金黄色的小莲蓬,鲜美香甜,招来蜂舞蝶恋……这时,我独占如此静美的荷塘画卷,深感心满意足。于是乎,不会填词也强模仿:
苏幕遮 荷塘
映荷塘,书馆伴。雀跃蜻蜓,赤鲤悠悠探。叶滚珍珠光耀眼,竞举清莲,并与书香远。
少年郎,何处盼?家住塘边,总绕荷花转。试问顽童谁在岸?力握竹竿,手短心相怨。
如今,学校打造的校园文学的“荷塘”是我的百花园。我校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各种社团活动正常开展,摇篮文学社创建了活动室和展览室,我珍藏30来年的县内外社刊和校友捐赠的社刊得以展览,让参观的师生可以一睹我县校园文学的百花园。从此,我经营30来年的心中“荷塘”也终于落地开花。
儿时的荷塘已成远去的记忆;文学的荷塘深不可测,遥不可及,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永中的静美荷塘近在咫尺,水清荷香,可养眼养心。但愿校园文学的荷塘越来越大,水越来越清,育花人越来越多,让校园文学花园,百花争艳,花枝招展,清香远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