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寄语:
写作是梦想高飞的不竭动力,是心灵休憩的最美姿态,是思想沉淀的绝佳方式。每个人都有一个富有诗意的情怀,每个人的心灵变化,都是一朵花蕊的绽放。写作能直击内心,震撼灵魂;能释放情感,升华精神。愿至源文学社的社员们始终对文学怀有敬意,在最美的年华,写下最动人的篇章。
——浙江省嘉善中学校长吴珉
社团介绍:
至源文学社成立于2011年11月,名字寓意为探寻文学创作之源。现有迟志强、章萍、张懿、于虎琴、金莉、彭潇湉、邵越七位指导老师。出版有社刊《至源文学》、社报《源·音》。
社团长期开展文学创作讲座、校内作文比赛、户外文学采风、与其他高中和高等院校社团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在短短的八年间,先后有1500多人次在县、市、省、国家级各类作文大赛中获奖或在各级报刊发表作品。
至源文学社先后被嘉善县教育局评为“嘉善县百佳学生社团”金奖第一名。社刊《至源文学》在嘉善县第一届、第二届学生文学社团优秀社报社刊评比中两次荣获金奖。在第二届意林中国知名中小学文学社联盟评选中荣获“百强文学社”团体奖,并成为“意林”青少年作家培养基地,社刊《至源文学》荣获“全国优秀社刊”奖。在第四届“梓桐杯”全国优秀校报校刊评选活动中,社刊《至源文学》分别荣获“综合项金奖”“编辑项金奖”“设计项金奖”“学校报刊建设特别奖”。
至源文学社2014年~2018年先后被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委员会等单位授予“全国优秀校园文学社团”“全国中学示范文学社团”荣誉称号;至源文学社已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成员单位,也是中国校园文学社团联盟首批成员单位。
2019年11月,在第九届全国校园文学研究高峰论坛暨文学教育交流大会上,该校至源文学社被评为全国优秀校园文学社团。
浙江省电视台,嘉兴市县电视台及多家网络媒体曾多次对至源文学社进行报道。
教师经验:
自从2011年创建文学社以来,一直担任文学社指导老师。八年来,总结经验如下:1.指导老师要有较高的文学修养。语文老师不仅要会教课,还要能写文章,注意提高写作水平。平时要肯读书,多读书,努力成为具有浓厚文学味和文学魅力的语文老师。心里时刻铭记:想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2.做文学社团工作要有爱耐心、恒心、爱心。文学社工作比较繁杂,各种征文比赛、约稿投稿、课下辅导等等,大事小情不断,老师在具体工作时候容易心绪烦躁,这时候就需要冷静下来,耐心处理,分门别类,轻重缓急,各个击破;文学社团在学校很多时候不被重视,学校的支持力度有限,很多指导老师都是在义务奉献。这时候就特别需要坚持下去,等待时机,勿要半途而废,终会有硕果累累之日;让写作成为孩子快乐的源泉,让写作成就孩子。积极组织参加各种作文赛事,为孩子争取获奖的机会,让更多的孩子尝到成功的喜悦,为孩子的有更好的发展助一臂之力。(指导教师迟志强)
社员新作:
让我带你回家
□黄雨蝶 高二(10)班
我已经数月不曾见过她了。
冬季将至,我陪同母亲回了趟乡下,回到乡下那已经斑驳不堪的老屋。屋内的光线很暗,我摸索着打开床边的灯,下意识地将目光转向她,竟被她此刻的模样一惊,这还是数月之前的她吗?她平静地躺在木床上,原本圆润微胖的脸颊竟消瘦成如此。爬满皱纹的皮肤紧缩在一起,苍老的如同枯木,没有流露出丝毫血色。从这张蜡黄的面容中我再看不到曾经的生机。
真的只过了三个月?
“……曾外祖母。”沉默了良久,我开口轻轻唤了一声。她毫无反应,只是瞪着那无神的眼睛,颤巍的睫毛上像是落了层秋霜。她的目光始终没有转向我。咫尺距离,可我感觉离她很遥远。母亲说,她几日前还念叨着我,问我什么时候回家看看……
我一怔,回家……
在上幼儿园的三年里,每到放学,我便站在窗口,努力地踮起脚尖,伸长了脑袋往外探。我在焦急地等待那个熟悉的身影。许久,才见半个伛偻的身影慢慢出现在我热切的目光中,越挪越近,我注视着她,直到她消失在楼梯口。
我等在门口,等了许久,终见她一只手撑在楼梯护栏上,颤颤巍巍地走了上来,喘着低沉的粗气。下楼时她也没轻松多少,她拉着我的手,紧紧的,吃力地借助着栏杆一步一个阶梯的走完了全程。那时她的身材还是较胖的,走路时左摇右晃,有时竟不知是她牵我还是我在扶她。
现在想来那时她的身体还算强健,风里雨里牵着我的手同一条路走了三年。即使她的步伐年迈沉重,缓慢谨慎,我仍忘不了她牵着我时掌心的温度,再冷的冬季也会给我暖意。
正因有她,三年,回家的路途,我从未迷失。
我上小学了,曾外祖母是真的老了。她便在家门旁安置了一张木藤椅,就那样坐着。从天微微亮,一直到天色昏沉。她是耐不住寂寞的,常与路过的人寒暄几句,即使那人不太熟络。每到放学时间,尽管她没有再来接送过我,但那扇老的掉了漆的木门总是肆无忌惮地为我敞开着。远远便能望见,里面坐着个老人,迟钝的看着前方,像是在守望什么。每次回到家中唤她时,她便高兴地撑着木椅起身,身子还未站稳,就迈开颤巍巍的步子想要迎接我。
她陪伴我度过了九年的时光。这九年的光阴,她从一个身体安康的老人慢慢变得腿脚不便,双目失明。待我上初中搬家后,她终日卧病在床,没有再起来过。我知道最让她害怕的就是独自在家中的孤寂。
从前,曾外祖母会搬个小板凳坐在河边,把我放在她的腿上,吹着微热的夏风,凝视着经过的一条条渔船,给我哼那首熟悉不过的童谣:“摇啊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偶尔会从路经的渔船上传来一声招呼,这时她总是抖擞地冲着那人挥挥手,回应几声。曾外祖母家历代都是渔民,以捕鱼为生。在我儿时的记忆中,总会隐约听到曾外祖母在市场上卖鱼的吆喝声。后来不知怎的,记忆里的声音越来越小。直至有一天,梦里再也没有出现曾外祖母。
我盯着屋里那盏昏暗的灯,恍惚间微微回神。听外婆说,曾外祖母这记性一日不如一日,病情也在渐渐加重。当外婆替她盖被子时,她仿佛没感觉,一动也不动,安静的像个熟睡的孩子。前几日外婆还打来电话,说曾外祖母最近经常说些胡话,而且讲的都是些曾经的事。是啊,我记得,她以前是最爱说话的,天天跟我们唠叨。此刻,我多么希望她能再跟我说说话,哪怕只有一句,也好。
她那空洞无神的眼,让我忽然想起作家龙应台写过的一篇怀念她母亲的文章。曾外祖母是不是也与龙应台的母亲一样,迷失在时光的隧道中了?也许,是她这辈子,等的人太多,失去的太多,当她起身去寻找之余,迷失在这漫漫岁月的长流之中了罢。
若是如此,我愿意像她昔日接我回家那样,牵着她的手,一步,两步,慢慢的,带她走回家的路。就算不远万里,就算没有归期,我依然会在她熟悉的家门口等她。就像那九年里,她守望着我那般,认真的模样。
为 师
□俞静 高三(7)班
初中的语文老师,连他姓什么都忘了。
“人长了一颗红楼心,生活在水浒世界,想交三国桃园兄弟,奈何总遇些西游妖魔。”这句话倒是记到了现在。
其实为师,教书育人,付出是态度,回报是交流,毁誉由人,得失不论。三年相伴,三年呕心沥血的付出,三年之后,事了拂衣,深藏功名。
每个人的性格成因,都可以追溯到他的出生和成长,世界上只有失败的教育,没有不良的孩子。而老师既未预料到成长的开始,也未料到成长的结束。所有的悲欢离合,所有的成败对错,都是我们一笔一画写出来的。老师是在我们回首的刹那,看清一切的因由,揣摩当时的过错,教会我们知错就改。
青春总归太美好,以至于怎么过都觉得有些遗憾。老师教着赤手空拳的我们,穿上合适的甲胄,告诉我们初心是人为善。就像到最后我们再也找不到比校服更像青春的东西,老师也是我们在获得成熟过程中,无可替代的一个角色。
林徽因说:“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那些约好同行的人,一起相伴雨季,走过年华,但有一天终会在某个渡口离散。”没有人能与你同担生活中的苦涩,就像他们没有办法分享到你的成功与喜悦一样,生活,自始至终都是你一个人的事。有些话老师说了,你记了一辈子,它让你在风霜雨雪中经受洗礼,脱胎换骨,让你在无常未来的踽踽独行中,获得救赎,领悟成长。
那些我们曾经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认识的人,都变成了一个个故事,越久越远,就越深刻。我们都以为长大后就会永远相伴。所以我们拼了命的成长。老师就在我们长到足以告别青春的时候,默默地提醒我们,长大只会让我们分离,让我们在分离之际,尽可能的体面。
人生在世,百年也好,千万年也好,都不过是未来的一瞬。这一瞬之后,你什么都没有,你曾有的只有你自己。多少年后记得的只有那些切心的劝诫。一些人的一些话,让你在这世上不那么孤寂,让你找到能依托心的东西,让你再回味过去时,是乐从中来的。
我不停地杜撰着各种光怪陆离的故事,热切地希望它们能在时光的摩挲下,一一得到蔓延。因为老师曾经说过,笔尖也是编织梦想的一种工具。
梦回古镇情难却
□郭艺彤 高三(7)班
一蓑烟雨,梦醒犹醉。少年初觅江南,悠悠古韵萦绕于心。轻阖双目,只觉脑海里不断重现的是那个古镇每一处景,每一缕情。执着于将难以捕捉的美好留下,提笔将她的眉眼尽数绘于纸上,却又让我跌入那烟雨交织的梦境之中。
每每提及江南,脑海里瞬间浮现的并非鸾歌凤舞,商贾云集的秦淮河畔,也并非畅叙幽情,钟灵毓秀的兰亭曲水边,而是那白墙黑瓦,沉静缠绵的西塘古镇。若想只身一人去寻觅一场花事,若是遇上午后微雨,便可在临近水渠的地方,寻得几处泊在岸边的乌篷船,坐于船中,听着船公悠扬的曲调,小憩片刻,轻嗅古镇酿在数载光阴之中的淡雅气息。一觉醒来,仍觉梦中。小桥流水人家,岁月静好,坐于船边,总是忍不住用指尖拨弄着那温软如玉的水,点点波纹也在心头掠起朵朵涟漪。在这里,时间似乎止步不前,岁月也不轻易探访,世俗与嘈杂也不忍打扰,一切都悠然缓慢,酝酿成了书中的诗句,从前的日子变得慢,车马邮件都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轻抚栏杆,古宅与深巷在无言地诉说着悠久的传说,静卧的石桥在水面打盹。伸手摩挲着斑驳的墙面,那些细微的裂痕告诉着人们,它已在此处伫立了许多年,似是一位静默不语的老人,在守望着这座老镇。倘若微微抬头,你会看到温暖的灯笼,你会看到郁郁葱葱的藤蔓悄悄地顺着屋檐往上爬。西塘仿若一个江南女子,三千青丝尽数洒落,柔软清雅,浅浅低语,款款而行。她也蕴含着端庄典雅的气质,千年的沧桑与时光的积淀也让这位女子在江南水乡中晕染了几分深沉与厚重。屋檐处悬挂的瓷铃随风浅唱,身边一条老街蜿蜒曲折地伸向远方,仿若云深不知处。撑一把油纸伞,步于青石板上,穿行在这小巷中,我相信定有人如我一般忆起戴望舒先生的雨巷,渴望在这江南烟雨中,邂逅一位低诉吴侬软语的姑娘。
沿河而建的廊棚携带的雅致与从容总令人驻足,贪恋着美好。光线洒落水面,跳跃在水中的藻荇,隐没在万千思绪之中,无声无息。至此处望去,小桥,流水,染坊,古宅,深巷,都在这座古镇的怀中。它们相伴相守相望,似是前世今生的故人。小楼引微风,凭栏独望,周身总是萦绕着淡淡的忧伤,说不清道不明,倘若良辰美景只是梦一场,或许可否许我片刻光阴,在这微凉惬意的夜色里,醉了自己,也醉了时光。
西塘古镇在时代的风雨中历经沧桑,却依旧颔首静默,深沉不语。尽数人家灯火通明,乌篷船仍在沟渠缓缓摆荡。至夜深时分,海棠花睡去,且让我再梦回西塘古镇,天青色,烟雨蒙蒙,若无油纸伞,便是蓑衣也无妨,缱绻在此处,再忆往昔景,难却旧时情。
最忆是西塘
□鄢毓灵 高二(9)班
人人都说江南好。江南的水乡似乎都有温柔细腻的神态,尤其是闲下里的宁静与清幽,别有一番韵味在其中。西塘便是如此。
自幼就在古镇水道边长大的我,对于这样的风光的感受,铭刻极深。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淡薄的云层,照耀在青石板路上的零星露珠,反射出晶亮的光芒,耀得人眼睛发花。这时,古镇也因此苏醒了。朦胧的雾气笼罩着安宁的老街,阳光也变得温暖了起来。
宁静的光阴在桨声四起的水波间开始了美好的一天。倘若此时打开窗子,放一缕阳光进来,想必你也睡不安生了。外面的世界多精彩,你的心会随之飘荡而出,身体自然也跟着出去了。沿着悠悠狭长的古巷长街,踏在青黛色石砖之上,脚步在不知不觉中放慢,随着古镇的脉搏而动。长廊是极美的,这是一种沉淀着的优雅美。行走在西塘的烟雨长廊,会有清风扑面。长廊随河道而立,蜿蜒曲折,雕刻精细。身临此竟,体会烟雨的魅力,每走一步都好像一幅幅移动的画卷。水边的含烟嫩柳随风而动,这古朴的千里长廊,让人终生难忘,走上去,仿佛可以抵达前世。在西塘,即是冬天树叶大抵也是不会尽落的,站在石板桥上,沿着水道远望,树枝槎丫间,可以看到岸边停泊的一只只乌篷小舟,岸上一群茶客正偷着难得的清闲,喝上几口翻着白气的清茶。看着两岸长廊下行走的人们,看着悠闲淡泊的西塘人家,我沉静又专注,心无旁骛地将自己融入到满含诗意的画卷中,感受吴侬软语的亲切。
西塘的街巷,向来都不是慵懒的。各色美食和美景都在人们的眼皮子底下,自然不会觉得冷清。路上巷中,时不时地会窜出几个嬉戏打闹的孩童,哈哈大笑着远去,也有小动物探头探脑,捕捉着古色古香的蕴美。漫步西塘,你随时可以和悠远的历史来个亲密接触,进入一座老宅,重门深院,绿草阶前,老宅子散发着一种温馨的气息,像一幅清雅的图画,古朴而简洁。在西塘,你还能充分感受到人情的暖,总有那么些头发花白的老人会微笑着向你示意。西塘到底有多美,都不是我一支拙笨的笔可以写出来的,唯有到此地细细品味,才能真正地暖到心中。西塘的美景,可以说是给予人们的恩惠吧。一切真似宛转在旧梦中,恰如那一词秦淮风月。
白日的美景赏够了,也该看看晚些时候的西塘夜景。夕阳映照着,水面上红粼滚滚,西塘正接受着太阳最后的拥抱。丝丝暖意也随着太阳流逝,只有乌篷船划过留下一道道红色的光影。灯影与街影重叠在河面上,仿佛融入画中。天色渐晚,而后伸手不见五指。挂着灯笼的小船从身旁的河道缓缓驶过,伴随着桨声、灯影、闪烁的星、人流、斑驳的老墙,迷失在一塘寒水中。此时,坐拥一枚月光,安然若素。
静坐岸边,看着一河的灯火美景,真想把自己也点亮,沉到水底,看着时光流逝,不问尘烟。敢问在这美好景致下,谁人不醉?感觉时间也会停下,只盼往后重访。
江南忆,最忆是西塘。
黑 猫
□路心怡 高三(11)班
给永远不老的老者。 ——题记
我讨厌猫科动物,所以理所当然地讨厌这只猫。不过我还是得承认,这是我见过最好看的一只黑色的猫,我不知道她的品种,只知道她背上披着光亮的黑色的皮毛,但脖颈到肚皮着的却是白色。经典的黑白,她从骨子里就有着那优雅与美丽。她还有一双琥珀色的眼睛,总是直直的看着我,对于那个又小又顽劣的我来说或许我对她不是讨厌,而是一种惧怕,对黑色、对沉寂惧、对老者的惧怕。
小时候,邻居养的都是狗来看家,那些狗遇到生人总是会不停的狂吠,而遇到熟人却很温顺、热情,十分讨人喜欢。而我却不明白弟弟家为什么要养一只没用的猫。她是在弟弟的妈妈——我的阿姨怀着弟弟时来到他们家的,然后她见证我和弟弟前后相隔6个月出生,那时她也才一岁多。但她绝对不是我儿时的玩伴!我对她的第一印象已经像一本旧书一样开始泛着黄,可我怎么也忘不了在那个明媚的下午,我在弟弟家与她面对面时,她胸前那被染红的毛和她嘴边垂出的那细细长长灰灰的一根时不时会甩动一下地东西,那是只老鼠!那时我才三四岁,我怎么会明白这是她应该做的,只是一味地觉得恶心与讨厌,被吓哭了。孩子是健忘的,会忘记为什么哭,可是忘不了那种深深的厌恶。
再大一些,我与弟弟都开始上幼儿园了,因为与弟弟家住的进所以时常会去弟弟家吃饭。天冷了,吃晚饭便会和弟弟两人我在灶头便取暖,在不远处便放了一个搪瓷碗里面有当天一些剩饭拌着菜汤,那是她的晚饭,她不娇气,有什么便吃什么。若是今日吃了鱼,她就会早早地等在那里,她知道碗里必定会有一小段鱼尾,尽管都是小鱼骨,但她依旧吃的津津有味。阿婆,也就是弟弟的奶奶,她常说:没想到这么好看的猫竟这般好养活。那时小也不敢多反驳长辈的话,只是淡淡地在心里想这猫哪里好了!我介怀于她渐渐变成了一种习惯。
讨厌她那慵懒的姿态,讨厌她那仿佛看穿一切的眼神,讨厌她总是会默默地跟在我和弟弟的身后。她轻撵着脚步,无声又无息,像个黑色的幽灵不远也不近就是在我转身可见的地方看着我和弟弟。那时和别的孩子出去玩耍,他们都会带着自己家的狗狗出来,而我和弟弟身后却跟的是只猫,总让我觉得有些底气不足。但说来也奇怪,去从不见那些狗欺负她,反而要与她保持一段的距离,那是我总是暗暗地想为什么那些狗不去欺负她,这样她就再也不敢跟着我和弟弟了!在那些我最欢快、明媚的童年游戏场景中,她永远都在一旁,像个慵懒的女王伏在阳光之下,眯着眼睛,静静地却又紧紧的看着我和弟弟。
记得那时年幼无知,和那群孩子一起玩过家家。也不是谁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打火机,我们几个小伙伴就商量着去找些稻草,真正烧一次饭。拿了米、加了水,从稻草堆里抽了些稻草,便用砖头在稻草堆边上搭了一个简单的小灶头,就真的生气火来。现在想来便想发笑,是孩子的时候胆子还真大。看着我们几个小屁孩高高兴兴地又唱又跳时,她突然睁开了她眯着的眼,在那里竖着踱来踱去,最后还“喵喵喵”地叫了起来。声音很轻,也不绵软,我看了她一眼有些诧异,也没有怎么理她。她就撒腿跑了,我还以为她是怕火,心里还暗暗高兴了一下以后终于有办法赶走她了。可是没想到,没一会阿婆出现,大概是看到猫回去了却不见我和弟弟有些担心,便出来找我俩,一看到我们几个孩子在干什么脸上的表情就变了,急急忙忙的灭了小灶台的火,扯着我和弟弟耳朵就回去了。吃完晚饭阿婆解下围裙,便领着我和弟弟去那些孩子家一个个地去告状。她依旧无声地跟着我们,我一转身她就直直的眼神看着我。我狠狠地剜了她一眼,心想:卑鄙!告密者!
那时我顽劣至极、老是带着弟弟闯祸,且时常教弟弟编一些谎话来欺瞒大人。但孩子毕竟是孩子,谎话总是被当场戳穿。而更多的时候是当场就被抓住,连说谎话的机会都没有。而且几乎每次都是因为她趁我不注意就偷偷跑回阿婆家,后来阿婆只要一看到她独自回了家,就明白我和弟弟又不知道在何处闯祸了,便开始四处寻我们,十有八九会抓到我们的小辫子。她越发地令我讨厌,因为在我看来我那是所受的责罚都是因为她的告密而造成的。同时我也开始收敛,不再顽劣、也不再教弟弟说谎。
在10岁那年,我搬家了。彻彻底底远离了关于童年的一切。也包括她。我浅浅松了口气,终于可以再也不用看到那时时刻刻跟在我身后的黑影了。每次我做危险的事情、每次我撒谎时,我都会感到有黑影在注视我,让我不得不放弃。
半年后,我去弟弟家一趟。我又一次看见了她。那是在初春,太阳极好,她蜷在弟弟家门口眯着眼、假寐。她变胖了,弟弟说她老了,不怎么爱动了,自然就胖了些。她身旁摆放着几盆阿婆种的多肉植物,突然让我想起多年前阿婆说过的一句话“没想到这么好看的猫竟这般好养活。”是啊,这么多年来每日吃着一些剩饭就好了,像极了着好养活、有生命力的多肉植物。年老的她看起来还是这么优雅,只是她身体里生气正渐渐在消失,她在阳光下等待死亡。或许是我挡住了她的阳光,睁开眼睛,那双琥珀色的眸子就这样盯着我,目光有些涣散,在太阳下,好像笑了。
我从未这样认真、客观的看过她。她的毛发还是想以前那样油亮,真的是很漂亮。她好像很少发出声音,仔细想想,除了那次过家家是差点闯祸之外就没有再怎么清晰的听过她“喵喵喵”地叫了。她大多数都轻手轻脚的跟在我身边。她只有在弓着背佯装戒备是才会从嗓子中发出“库库库”的闷声,她是只猫,但她也会做保护家园的事,会警惕陌生人。而当我看到她的肉垫时,便有一种酸涩涌上我心头,她到底跟着我和弟弟走了多少路!那应是粉嫩、柔软的肉垫,变得黑黑的、硬硬的,像伤疤一样附在她的爪子上,这些都是她一生走过的路留下的痕迹。
我13岁那年,阿婆说,她不见了。可能被人抓走了,也有可能是知道自己老了,便离去了。他们说,猫14岁相当于人72岁。
他们也说,猫有九条命。
而我,依旧不喜欢猫科动物。但我希望一直跟在我身后的她真的有九条命,陪伴另一个孩子一起出生、为他老去,老者不老、永生。
漫追,慢悟
□刘子威 高三(11)班
喧腾的海浪,拍击着海岸山脉。一段段旅途,抚慰疲乏。
温软的阳光,柔和着书页清风。一本本文集,释开焦灼。
我想望着,追寻着,那片我爱的自然,那方我爱的文字。
每至假期,我便极力从父母那争取,争取一段亲近自然的小小旅程。
总觉得这世界上,山是最沉稳的,也是最显岁月的。他深深地停留在那片广阔的土地上,经历着远远多于人一生的风雨。独特的丛林沟壑、峭壁悬崖,是他磨砺后展现给人们的绝美姿态。那么人生呢?像山那样寻一片土地,淡雅地生活;怀一个切实的理想,不怕挫地追求,于是我们心灵会坚强,会幸福,也便在流逝的岁月中,静静诠释独特的人生,如诗文中书写的那样的美好。
去爬山,累了,即便是在半山腰停歇驻足,那儿的风景也独好,上下满是淡淡地雾霭,弥漫着情调,浸润着气氛。溪水流淌着绕于亭边,让我想起古人于此赏文、析疑的画面。阳光穿过丛林,于清晨清醒每一寸土地,每一个人。此时,循着向上的层层阶梯,隐约中看到山顶,虽高远,却与人希望,似心有空灵,身有动力,最终登至山顶。
伫立,又见到山那边的海,那宽容、亲切的海。我便开始奔向大海,于此静立,任思绪如梦激荡飞扬。
看潮起潮落,张开双臂,去获得只属于这颗脆弱心灵的那片宁静。打开许久以来都未曾解开的心结。观日出日落,去悟得时光的推移,可以让人对事物在对其认知的过程中逐渐彻悟。海的洗礼,让我读懂释怀与从容。
许多时候,躁动的心被山河湖海静化,他们或沉默、或波澜,接受你的伤痛,你的哀愁。
山海漫旅,一种向前的、不言弃的信念也便充溢于心。
平日,每每于书桌前,许久未读完的文字便似山海般唤我,于是,一种空虚和苦闷便攀上心头。
我,尽可能地留出,那只属于自己的“空闲”,寻个清静之处,在晨曦也好,黄昏也罢,亦无妨自己到底在书中意境的何处,只要能够无所顾虑地读我爱的文字。
尤爱散文!
爱它优美而隽永,凝练且畅如涓涓清泉,缓缓而至。爱它细致而深邃,平淡且达似湍湍山涧,徐徐而来。唯美的意境,世事的体悟,让我的心随之而动,或探得世间百态,或寻回本真,抑或品悟人生真谛。
许多文字,因为寻常,由是独特。
文字以它的灵动,警醒着来往烟波中忙碌的我们,或“我们走得太远,以至于我们忘了为什么而出发”,或在学习之竞中受挫,疲惫。很多时候,与其沉浸于悲伤迷惘,不如多读些文字,也无妨出去走走。文字和自然,拥有特殊的力量,让人平静,泰然。我知晓,用平静而知足的心来对待生活,时光就可优雅,生命便会精彩。
于是,自会懂得“一蓑烟雨任平生”,自会寻到所向往的人生释然与心灵自在。
坚强和宁静的内心,需要自然的浸润;宽容和释然的胸怀,需要文字的依伴。
人生应是一场追悟,无拘束地追求,有岁月地感悟。
青葱的原野上,独自迎风奔跑,轻嗅文字的味道,尽受落日的感动,毫无保留地去爱那漫天的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