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按:由教育部审批、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主办、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和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有限公司《中学生》杂志社承办的第十八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初赛评奖工作已按照大赛章程与计划方案顺利完成,获奖结果于1月15日在大赛官网发布。
近期“校园文学研究”微信公众号和大赛微信公众号分别推送获奖佳作,既展示大赛成果,又为爱好写作的同学提供学习的范文,以期帮助更多的同学提高写作能力。
请关注鉴赏。
我的另一片天地
王雨佳(江苏省苏州第一中学校高一)
在学校里,虔诚地倾听老师讲课,努力地整理各种笔记,认真地完成当天作业。在体育馆,时而蛙泳,时而自由泳,奋力地拼搏在白色浪花的怀抱中。在家中,面对爸妈和小妹,我乖巧懂事,活泼向上,是逗乐一家人的阳光因子。每换一个地方,总会遇着不一样的我;每一个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我,似乎都有无限的可能。
但是我知道,夜幕降临之时,推开卧室的门,点亮一盏灯,有一个“他”陪伴着我度过漫漫长夜。这里是我的另一片天地。虽只有我一个人,但有了“他”,却从不觉得孤独。
初次遇见“他”,是在十一二岁的年纪。语文课上,老师带领我们读他的词:“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在课堂上,老师还补充了他的另一首词:“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乡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这两首词是多么平实而温馨的文字啊。这该是位悠闲而旷达的田园词人吧?我静静地思忖着。
就这样,我在对他个人不曾有一丝一缕的深入了解之时,匆匆认识了他。
后来,我在图书馆翻阅诗词的鉴赏文章时,无意间掠到一本与他有关的集子,漫不经心地拿过来。这本集子中的一字一句都在认真地欣赏他的词,这不禁让我废寝忘食,也让我无比震撼。才知道原来他是这样一位金戈铁马、心怀家国的大英雄。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句句泣血,字字锥心。他写他遭遇的百般险恶甚于江头的风波,更甚于千般悲欢离合的恨事,平添人间行路的艰难。渴望刀锋,渴望戈马。这样的豪情壮志,不只在皮肉,更在骨髓,在心尖。
想他当年亲率五十轻骑疾驰南下,“气吞万里如虎”,旋风般破入济州城,掳走瑟瑟发抖的叛贼,并且高呼十万南宋大军随后就到,劝降了上万的人马。带着劝降的人,亲手押解叛贼张安国渡过了淮河,直到交付宋高宗处置。“壮岁旌旗拥万夫,金襜突骑渡江初”,这是何等英雄气概,满朝文武皆惊。五万金军之中,孤胆擒缚叛贼,又劝降上万人,试问何人又有此胆识,有此智谋,有此勇猛?
可怜他生不逢时,戎马半生、兜兜转转几十年,不过空梦一场、徒生白发。只能长吁短叹、凄然悲吟“旌旗未卷头先白”。
每当读到那句“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便使我坠入另一片天地。这是充满诗词的文学天地,更是忧国忧民的精神世界。在这个词阙构成的精神世界,我看到一位面孔坚毅的男子,轻轻地拭剑。他是否也在做一场梦,梦到家乡,梦到战场,更梦到自己也成了庄周,没有忧愁悲愤,一生过得悠闲自得?
总记得他身衰力竭的暮年,重病在身,孤独而凄凉地卧在病榻,心里空怀报国杀敌之志。这时摇摇欲坠的南宋王朝眼看就要被长驱直入的金兵一举歼灭。慌成一团的朝廷才想起了他,送去书信要启用他抗金。
当他听闻这讯息时,脑海中浮现的是狼烟四起的战场、浩浩荡荡的兵士和无数的刀光剑影。
他的血又沸腾起来,声嘶力竭地喊着“杀贼!杀贼!杀贼!”,然后就在悲壮的豪情中逝世了,怀着遗憾离开了那个让他无比爱恋、又无可奈何的南宋王朝。
千年之后的今天,我读他的诗词,体味着他的柔情似水,感悟着他的侠肝义胆,努力进入他的那一片天地。在这片名为辛弃疾的天地里,我感受到了他刀锋上的渴望。是的,辛弃疾无疑是酷爱诗词的,可是,他更爱刀锋。他渴望北伐,他渴望早日北定中原,“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一想到这,他就血液沸腾,心跳铿锵。
我知道,不仅是我,还有更多的人被他深深地感染。历史终究是动情了。他的感情,他的志向,任由后人来歌咏传颂,多少人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创造了属于辛弃疾的一片天地。
闲静之时,总是不由自主抄起案头辛弃疾的诗词细细品读,不失为一种享受。翻开厚重而泛黄的书页,这看似简单的文字背后的层层深意,谁又能真正读透呢?每当我合上书页,闭目遐想,心情总是难以自抑,跳动着,翻腾着,久久难以平息……
夜深人静,而我又一次忍不住吟诵: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我知道,这就是我的另一片天地。
(指导老师:钱静)
【点评】
本文为初赛一等奖作品。文章通过“我”在现实生活中不同角色的表现抒写“我”的另一片天地——从阅读辛弃疾的词,认识了这位心怀家国天下的大英雄,走进了一个敬仰的精神世界 。作者引用辛弃疾的词贯穿全文,描写了这位伟大词人跌宕起伏的一生,前后照应,思路清晰,语句流畅。尽管文章的主题思想还没有那么深刻,但字里行间充满了真挚的敬仰之情,读来真实自然,让人触摸到“我”和“他”跨过历史的时空,“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似乎二人在“另一片天地”里相遇了,令人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