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2. 新闻资讯 >
  3. 书刊出版

黄志清《纯净与包容》出版发行

发布日期:2019-07-03  点击量: 1497





 

乡村校园的歌者

——黄志清诗集《纯净与包容》序

 □ 王世龙

在校园文学活动中,与黄志清老师虽然多次见面,但只是认识,没有机会交流,所以我不知道他喜欢写诗。他高高的大个子,身体壮实,是一位标准的山东大汉形象,但言谈举止间却是温文尔雅,不多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打招呼时那真诚的笑容。后来,唐正立老师向我介绍他喜欢写诗,写得很有水平,很有个性,于是,就把诗稿发给我。没想到他在教书之余,写出了不少诗歌,并且写得不俗气,有自己的创作追求。对于我这个喜欢文学并从事校园文学研究、倡导教师文学创作的人来说,自然感到高兴——老家莒县这块肥沃的土地上能生长起来更多的文学人才,一直是我的希望——因为文学帮助了我成长,我也希望文学帮助更多的人。

读黄志清的诗,给我的第一感受就是真诚。真诚,是诗歌创作的首要品质。唯有真诚,才会充满激情,才会寻找到思考生活、感受生活、切入生活内部的钥匙。不客气地说,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许多人,就缺少这把钥匙,所以他们的生活就比较庸俗,就没有品位,在稀里糊涂中浪费着生命。而作为诗人,更应该真诚,否则,他的诗作或许会花里胡哨布满了许多技巧,但虚情假意的文字总会不长久。读黄志清的诗作,我感觉到了他那颗对待生活的真诚之心:

阳光,春风,匆匆的路人

从我身边走过

我会扬起

灿烂的笑脸

为他们迎接这个春天

         ——《山花》

那一片沉默的老屋

灯红的窗前

母亲的身影

是贴在心上的温暖

           ——《写在春天》

黑陶罐在老祖母的怀里

熠熠生辉

像那枚玻璃扣子

瞬间被超越一个时代

        ——《逝者》

当一个诗人以一颗真诚之心进入诗歌的时候,他发现的诗意和构筑的诗句必然要灵动起来。灵动,是黄志清诗歌中努力表现的特质。诗歌创作需要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力,需要简洁的语言高度表现出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与体验。黄志清生活在乡村,在那里教书、工作,常常是“穿过白天的表象,到达午夜”,或者“好长好长时间飘来飘去/山那边/——是什么/于是我便寻找”(《山那边》),在繁忙的教书之余,他在寻找着目标。他曾说,当许多人都向城市里挤的时候,他愿意留守在乡村校园里,构建一所理想的现代化农村学校,让农村的孩子更要享受到良好的教育,“我想和天空一样蓝/一样的纯净/心灵像白云一样自由/天马行空”(《天空》)。农村的原野、山岭、河流、牛羊、鸡鸭,躬耕与收获的田园风光,也许更为教育带来纯净的环境。因此,他的诗时时透露出一种“寻找”的情愫:

那是故乡的情愫

在一个午夜里袭来

洁白纯净的花朵

像自由的灵魂

在透明的午夜里缱绻而来

        ——《栀子花开》

一枚红红的纽扣

突然丢失了

我在满地寻找

如果在花丛里

和嫣红的野花混在一起

会是一朵花蕾

如果找到了

放在透明的瓶子里

就像一颗跳动的心

       ——《童心童语》

在这些优美的诗句里,真切地表现出了黄志清留守乡村校园的感受。也许,他在寻找自己目标的同时,周围的环境,包括理想与现实之间,常常不是事随心意的,于是就会产生矛盾,就会产生痛苦或失落之情。“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毛诗序》)于是,他的诗歌便产生了:

没有了思绪的声音

不再脆响

玻璃的碎裂

划破铁皮的尖锐

我触摸到阳光的质感

铿锵地流过

泛滥成一片汪洋

淹没透明的窗子

无法阻挡

此起彼伏的潮流

在春天的窗前

流水漫过

我们屏住气息

用心灵的触须感受

风的碰撞

窗里窗外的目光

        ——《窗前》

 

蓝色的窗帘悬挂在窗前

它在犹豫着是否拉开

那个缠绵了一夜的梦就会暴露

风是不是会带走

天空一样的蓝色

悬挂在窗前

我们把所有痛快淋漓的语言

变成沉默

把梦的翅膀收敛藏在阳光的背后

永远保持着距离

这个世界

用什么样的方式都要警惕

          ——《窗帘》

我们可以看到,诗人不是简单地去描述心情,而是让“玻璃的碎裂/划破铁皮的尖锐”的语言划破生活的铁皮,直抵生活的本质,具有穿透力。我们说,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而诗歌也是创造语言的艺术,一个优秀的诗人,除了有敏锐的生活洞察力和发现、提炼思想感情的能力外,还必须构建他的语言风格。正如刘勰《文心雕龙》说:“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盖沿隐以至显,因内而符外者也。”黄志清的诗歌,虽然刚刚开始,还没有真正用上功夫,但从这些诗作里,已经表现出他的潜质与才气。同时,他的诗具有哲理性,在努力挖掘思想的深度:

颠倒和黑白

我在沉思这个生命

美丽的四季

诚实和谎言

在疾风暴雨的路途

怎么融合

我想找到一个词

一个完美的注释

描述这个瞬间

无比的生动和贴切

悲欢和离合

遥远的亲近的细微的

肤浅和深奥

平坦和曲折

一条清澈和浑浊的河流

         ——《纯净与包容》

这首诗,作者通过“颠倒和黑白”“诚实和谎言”“悲欢和离合”“肤浅和深奥”“平坦和曲折”等几组反义词的辩证,把抽象的矛盾概念写活了,给人留下了思考的空间,咀嚼出人生未知的“一条清澈和浑浊的河流”。

在这里,我无意于去评论他的诗,评判的事情最好是交给读者,我只是在阅读时抽取出这些打动我的诗句,列举在此,供读者参考。

对于黄志清的诗作来说,我觉得他的表达方式还局限于一种思维模式,表达的生活内容与文化视野还需要进一步扩展。有些诗作不够完善,看上去在表达一种意识,而缺乏意象化的创造,诗句之间也缺乏内在的逻辑而显得随意。这些都需要作者在今后的创作实践中不断认识、不断提升。写诗离不开自己的生活,离不开诗人自己个体的生命特征。我建议他,今后把笔触多聚焦新时代的乡村校园。当社会在走向城市化的背景下,乡村校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会有许多需要我们关注与思考的东西,从乡村校园看社会的发展,从一个乡村教师的视角去关注时代与民情,让诗歌更具有独特的思想内涵,应该是黄志清书写的主题。

而我必须要说的是,黄志清是一位乡村学校的语文教师,他不是刻意为了当一名诗人而去创作,于他而言,像辛勤的农民播种培育庄稼,当好一名语文教师更重要。在当下的语文教育中,最需要的是文学教育,而文学教育最需要的是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而文学素养最主要的表现在文学创作能力方面。我们在开展校园文学活动中呼吁、倡导教师要在教书之余进行文学创作,通过创作影响学生营造诗意校园、文学校园氛围。历史已经证明,校园里如果缺少文学,那它的教育是苍白的。我们莒县人,有几千年丰厚的历史文化土壤和《文心雕龙》参天大树的滋养,只要黄志清坚守,会成为一名优秀的作家型教师。

 

我们把天空重新擦拭

像一尘不染的镜子

然后把各种颜色的影子

一起在天空里自由地张贴

        ——《杂诗》

这本诗集的出版,是对黄志清前期诗歌创作的总结,也是鞭策。衷心祝愿他写出更好的作品,成为乡村校园永远的歌者!

                                2017年12月14日北京大运河畔

 

 

(王世龙,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