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2. 社团巡礼 >
  3. 高中文学社团

社团巡礼:河南省辉县市百泉学校叮咚文学社

发布日期:2022-02-22  点击量: 2482


图片2.jpg 


校长寄语:
    文学之美,美在陶冶情操,安顿心灵。校园,是一方美丽的圣土,正是文学得以滋生壮大的土壤。欣喜我们有很多爱好写作的“校园小作家”,他们豪情满怀,笔调优雅。因此,我们成立了文学社,创办刊物,让每一个爱好文学的同学都有展示文学才华的机会。“叮咚文学社”的名字,是百泉湖流水的叮咚之音,一如春天的妙曼轻声。“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愿爱好文学的同学们从点点滴滴做起,从写好每一篇作文做起。

——校长常林栓

图片3.jpg

辉县市百泉学校校徽

社团介绍:
  成立于2018年3月的叮咚文学社,伴随着历届莘莘学子,已经走过了三个春夏秋冬,给他们的学生时代留下了美好而难忘的记忆。叮咚文学社以校刊《百泉》为阵地,聘请了校外一些知名人士作指导教师;邀请了多名市县作协会员做文学讲座;参加了多次全国级作文大赛并屡屡获奖,学生参加全国级作文大赛并多次获奖,社员勾银霄、刘忠花两名同学入围“第十二届鲁迅青少年文学奖”全国总决赛。叮咚文学社不仅为校园增添了浓厚的文学气息,而且为建设“文化校园”“书香校园”作出了很大贡献。
 

图片4.jpg图片5.jpg 

校刊《百泉》    叮咚文学社社员获得的荣誉

指导教师:
  魏佳良,辉县市百泉学校教师,新乡市作家协会会员,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学生竞赛指导经验。先后在《河南日报》、《新乡日报》、《许昌日报》、《平原晚报》等多家报刊发表作品多篇,指导学生在全国各类征文比赛中获奖多次。

教师经验:
  当偶然变为习惯,在一次次的轮回中,坚持便有了仪式般的神圣,而每一次的重复也都成为一种人生的刻度 ,我们藉此检索过往,叩问心扉,修正坐标,寄望未来。正像我手边的《百泉》,每个月如约而至,给我们带来欣喜与宽慰,更带来了顿悟与感动。

我们为什么要写作?当罗兰巴特宣告了“作者已死”,文学似乎只能成为语言的乌托邦,曾经我们寻找的诗意的栖居,也只能像加缪笔下的西西佛斯的劳作一样,在终日的奔波中日渐瓦解,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中越发显得格格不入。诚然,我们只能活在当下,但当我们所追寻的每一个当下都成为时间河流中不能再次经历的断点,我们又要凭借什么去支撑生命的重量?是的,我们需要写作带来的体认与思考。很多时候,我们选择写作就是选择一种生活的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是“一花世界,一叶一菩提”的禅心,于细微毫末处洞幽悟道;这种生活方式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在红尘滚滚中自得圆满。写作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决然;写作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气魄;写作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心性湛然;写作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抵死纠缠。

当我翻看一篇篇文章,从他们的文字中,我看到了一路歪歪斜斜的脚印,我看到了梦想的轮廓,或许稚嫩,却有着纯粹的美;虽然青涩,却有诚挚的真,他们用笔铺陈着自己生命的律动,他们用墨晕染开最为充盈的青春。看着我手边的《百泉》,我会觉得惭愧,作为一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且只能在此时,才能想起自己曾经的关于文学的追求,理应承担的关于文学的责任,日复一日在生活的逼仄中浮躁,却一步一步远离了生活的本质。感谢我的叮咚娃儿们,感谢他们不懈的坚持,感谢每一位作者执著的守望。“恋爱过,写作过,生活过”——司汤达在其墓志铭中如是说。或许我们可以将写作看成是爱与生活的关联词吧,因为爱生活,所以我们才写作,写作成为我们生活的自觉。让我们写作吧,在人生的旅程中,无关风月,且唱且行。 

截图20220222171627.png

辉县市作家协会主席王保银为叮咚文学社赠字:积之在平时,得之在俄顷

  

社员佳作:

信仰

九(2)班 勾银霄

国之大者,唯民其康。

——题记

“你可有信仰?”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皆有所念。饱受饥荒,颠沛流离者,将救其于苦难者视为信仰;身处无间地狱,尽遭磨难者,将就其于黑暗者视为信仰;心怀大志,奋力前进者,将其志向视为信仰;喜好山水,向往田园者,将自由视为信仰;文人墨客,将写文作词视为信仰。我亦将我所爱视为信仰。”

“你所爱为何?”

“我所爱甚广。吟诗作画,弹琴鼓瑟,听曲饮酒,骑射演武,天文地理,前朝今世,上至国家大事,下至黎民百姓,皆吾所爱。而我最爱,不过这天下百姓。所谓大志,亦是百姓和乐。”“百姓于你为何?”

“是生命之起源,是我奋发的缘由,是我生存的意义,是我无论生死都要守护的信仰,是我永远的挚爱。”

“如此,你便是死,也要救他们?”

“是。”

“你当真不悔?”

“不悔。”

随即,他起身,向城楼走去,不曾回头,也不曾停顿。城内百姓看不到他的面孔,只看得到一个男人,身着白衣,三千青丝披散在身后,孤零零的站在城楼上,他决然的背影映在所有人的心中。忽而传来一阵笛声,像是从地层中传来,远古、幽寂。砰——是重物落地的声音,笛声戛然而止,时间暂停了一刻,敌军退了。笛声又起,浓烈而悲壮。他的一生,短暂又漫长的一生,结束了。

“咔——”

“收工啦——。”

“唉,小唐演的太好了,就好像我真的在体会这一幕一样,小唐把这个角色演活了。”

“对对对,我也感觉好像被吸入了剧情,无法自拔。”

“大家过奖了。”被叫做小唐的人淡淡一笑,嘴唇微动,却没再说什么。

山林中,一座墓碑静静地立在山巅,整座山上除了植物再没有别的。男子一袭白衣站在墓碑前,这是他最爱的颜色。“这就是你想要的吗?你选择葬在这里,不就是为了看着他们吗?也罢,假如你可以看到,会很高兴的吧,毕竟这是你用生命换来的国泰民安。你的愿望终是实现了,这天下,没有负你,你的信仰,也未负你。”

(入围第十二届“鲁迅青少年文学奖”全国总决赛)

 

守星人

九(3)班 刘忠花

从童年起,我便独自一人照顾着历代的星辰。

      ——白鹤林《孤独》

自记事起,我就独自照顾着历代的星辰。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我见证了王朝的兴衰,文明的覆灭,时间的周而复始,始而复周。没有人告诉过我为什么是这样,似乎冥冥中就该是这样,这便是我的宿命。

在混沌的宇宙中,和我作伴的只有亿万星辰,我从未告诉任何人我守护着星辰的秘密。我曾到过地球,人性的复杂我也早有体会。人类不过短短几十年的寿命,对我只是弹指一挥间,与他们情感太过深厚只是给自己徒增烦恼罢了。与我熟识的人们一个个死去,心中的孤独感更甚,索性再也不与人类打交道了。于是就真的只有我一个人了。

我时常会感到孤独,星星不过是宇宙中肉眼可见的天体,它们不能说话,不能与我作伴。有时我也会愤懑,为什么是我?为什么要让我忍受亿万年的孤独?可无一人能听到,愤怒之情,只能自行消散。不甘的情绪充满了我的内心,终于有一天一起迸发。我不再照顾星星们,任由它们自生自灭。

很快,星星们的光辉便不复从前,而一些大限将至的星星也加速衰老。历代的星星陨落后,都会化为像他们生前那么耀眼的金黄色的沙子,日积月累便形成了沙海,我称这片沙海为星之冢。几乎所有的星星陨落后化为的沙子都会汇集到星之冢。

就在那天傍晚,星之冢的沙子突然汇聚到一起,汇成了一个巨大的星星,它告诉了我事情的真相。原来,我也曾是一颗星星,那颗最远古、最初的星星。当一颗星星消散成沙子后,宇宙中便会产生两颗与它相似的星星,而我便是这亿万星辰的先祖。我陨落之后的数千年,我的后代们一直在寻找拯救我的方法。最终,我成为了守星人。

自那以后,我虽然仍会感到孤独,但望着那一颗颗星,便感到了家的存在。我想,照顾历代的星辰,就是我亘古不变的使命与责任。

(入围第十二届“鲁迅青少年文学奖”全国总决赛)

 

叮咚赋

九(1)班 宋明格

华夏中州,共城北隅,苏门山下,百泉湖畔,泉起商周古韵,文兴元明之风。百源学术,暗夜明灯;理学宗师,万古长青。历华夏泱泱五千载,承中华灿灿文理风。今有夫子林栓,携一校同仁,戊戌之年,新起文社,承百泉千年文脉,以泉水之声为名,谓之叮咚。兴文理之教,传古圣良知。秉七贤君子遗志,使苏门文化复兴。

先生魏氏佳良,景行高山仰止。以大众无谓之心,育如切如磋学子。以圣人言传之教,复天下春风化雨。率众学子,品蓬莱文章,仰建安风骨。以同好相辩论,师长共畅谈。习章体回转之美,譬如红楼;鉴起赋比兴之韵,恰似毛诗;研天下是非伦理,谓之论语;学错彩镂金之律,宋词莫属。观古今之名家文章,养己身之生花妙笔。以勤补拙,循循善诱,终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社生文章,洋洋数篇,分载各大市级报刊,校报创刊,规模初成,一年始终,硕果累累,收获颇丰。

今叮咚社生明格,幸为百泉学子,得入叮咚文社,受千年文学熏陶,聆百泉湖水叮咚妙音,承母校九年培育之恩,蒙师生携手相扶之义,感恩师数月栽培之情,敬先生光风霁月之德,于堪堪离学之际,表赤诚敬谢之心:惟愿母校年年桃李,岁岁芬芳,同窗俊才星驰,文光九重。

己亥年辛未月

宋明格敬呈

 

以不变应万变,方能“驭变”

七(3)班 徐愿淇

人常道:“以不变应万变”,正是。时代在变化,我们周围的人、事、物分分秒秒都在改变。为了生存下去,我们只有与之俱变;但是,我们也要以不变应万变。变的,是周围的一切;不变的,应是我们的心。

以不变应万变,应保持一颗乐观向上的心。苏轼这样评价自己的一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21岁出仕,22岁丧母,28岁丧妻,29岁丧父,“乌台诗冤案”,47岁丧子,50岁后被不断贬谪,65岁走到生命的尽头。一生中总是磨难多于喜乐,但“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一生乐观向上,面对人生各种改变,从未垂头丧气。刘禹锡本是“八品宰相”,然而永贞改革,遭遇政变,无奈被贬朗州,遭受打击,低估落寞本是人之长情,然而《秋词》横空出世。被贬出京到调任东部尚书,23年间,母亲去世,知交柳宗元、韩愈离开人间,自己更是一贬再贬,湖南、广州、重庆、和州。“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是他被贬重庆所作。被贬和州自建陋室,随之诞生的是那传诵千古的《陋室铭》。乐观不气馁,是他一生中不变的信念,他以这不变的信念,应对这世间万变,55岁终迎人生转机,游戏人间,歌唱山水。虽然“二三十年弃置身”,但最终“病树前头万木春。”

以不变应万变,应保持自我,不随波逐流。那些年,官场腐败众人贪污,他们为追逐名利、金钱、地位用尽手段,在这泥泞中,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这是他保持着自我的凭证,他通过对莲花的爱慕和礼赞,表达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高尚情操的崇奉,对庸劣世态的憎恶。周敦颐是高洁的,他在混乱世俗中保持清醒,保持自我,这是他应对尘世的不变。且看那南山下,菊花默默绽放,不与百花争奇斗艳,悠然自得,这是陶渊明真实的生活情况。几经周折,他最终选择了自己所向往的田园生活。世上诱惑太多,他依然保持淡泊自然的本性。

所谓不变,便是在暴风雨中依然屹立,在屹立时迎难而上,在迎难而上时不变自己的信念,此之谓“不变”。或许,随波逐流的人们享受了荣华富贵的生活,毋庸置疑的是,不变者顺从自己的内心,过着自己喜爱的生活。变化多端的大千世界中,坚持自己的信念、目标、方向的人,方能“驭变”。

 

书生亦行者

七(4)班 郭怡汀

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明志,非学无以立德。

——题记

读书的意义在于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见识;读书的意义在于使人变虚心,较通达,不鄙陋,去偏执;读书的意义还在于涵养性情,修持道德;读书的意义更在于使人明晰的结合实践——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成功者多读书。郁达夫侨居日本期间,每月平均读书二十部,四年时间共读了英、德、俄、日、法等国的小书千部左右。易卜生小时候当童工,他白天干活,晚上读书,短短三四年间,阅读了上千卷小说……众多名人都是喜爱读书的,他们都是不折不扣的书虫。

成功者多行路。一代领袖毛泽东,博览群书,通今晓古,注重调查研究,思维缜密,行事果决。他善于将平生所学融会贯通,活学活用。在黎明前的黑暗之中,毛泽东率领共产党人从黑暗的低谷攀向可以放眼万里的巅峰,从漫漫长夜走向旭日东升的黎明。他带领着中国共产党以雷霆万钧之力、排山倒海之势,横扫千军,彻底摧毁了蒋家王朝。正是这一步步的行路,才使伟人毛泽东在世界史上留下灿烂的一笔。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使人聪慧,读书使人明智,多读书是成功的条件之一。

臧克家说:“读书好似爬山,爬的越高望得越高;读书好似耕耘,汗水流的多,收获更丰盛。”冰心说:“我读书奉行九个字: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然而实践是检查真理的唯一标准,多实践是成功的另一要素。

读书助人前行,实践助人成就梦想,读书与实践结合,就能够成就多彩人生。

书生亦行者。

丰碑

八(2)班 王钰贤

雨,一直下着,声似少女的悲鸣,哀转久绝,洒落在清冷的烈士墓园,为地下的烈士哀悼。柳树听见了,伸出青嫩的枝条,轻轻抚摸着墓碑,为他们擦去死亡的悲伤污渍,杨絮被风吹得四散,在烈士的故乡飘荡,用一种新生的柔情,把墓园装扮的略有些温情,而在另一个温情的地下世界,一代英雄的故事一幕幕重演。

那是一个战乱的年代,祖国正受人欺侮,这一代英雄,不惧战场的死亡威胁,依然决定拯救祖国,保卫家园。其中一个便是少年,少年从小立志读书,想要用先进的文化扶持一个腐败落魄的民族,可是还未曾实现自己的抱负,国家就遭敌国攻打。在内,是腐朽的人民,在外,有强大的敌军,此战若败,泱泱大国,国将不国,皆沦为天国!少年放下手中柔软的笔杆,扛起肩上坚实的钢枪,辞别家乡故里,向边疆奔去。战争一触即发,面对装备武器强于本国的外寇,他拿起手中的落后装备,勇敢向敌人开枪射击!

少年每天都在边疆坚守着,为了身后的那一方净土,不管敌人的进攻多么猛烈,他都像一座山,定在那儿,绝不退回一步。坚硬的子弹穿过他的胸膛,在他身上留下一道道弹痕,雪白的刺刀割伤他的腹背,在他身上铭记一条条伤疤。境内的供给时常短缺,他并没有怨恨祖国;境外的逼诱时常出现,他始终拒绝敌国。边疆的鲜血汇聚成河,尸体堆积成山,头颅抛洒遍野,少年在枪林弹雨中整整坚守了五年!

少数人的努力并未换来想要的结果,一日,已成为守边军将的少年收到一封军令,军令要求撤军。迫于战争压力,祖国与敌军议合,少年看着一纸耻辱条约,噙着泪水跑出军营外……

听说,昨夜敌军撤走时,遇到一个士兵,那个人疯了似的开枪打死了几个敌军,结果被敌军打成了筛子,敌军走近一瞧,竟还是个军官……

墓园的坟茔长满了草,它们随风而舞,充盈了那些丰碑。不远处传来人们缓慢的脚步声,一代英雄的精神已经传给了这些后人们。初阳升起,把这些丰碑照得格外鲜亮,好像是碑自己发出的一样。

 

老屋

八(2)班 郑雨涵

万物有灵,敬之,如同伴侣;厌之,形同仇敌。

——题记

初春,那棵万年古树再次苏醒,它眼前是一座饱经风霜的老屋,岁月在老屋身上留下一道又一道伤痕,风雪从它身上剥下一层又一层青瓦,颤颤巍巍,好像马上就会坍塌一般。

万年古树看着这座伤痕累累的老屋,发出一声长叹:“唉,当真痴儿,汝已守这山数千载,可等来了他?”老屋沉默了一会儿,说:“他一定会来的,一定会的,因为……”它后面的话被淹没在了风里,而这句“一定会来的”又显得那样苍白无力。

数千年前,砖瓦砌成了老屋,那时的它,看上去是那么光鲜。白墙黛瓦,如同出水芙蓉般清纯、美好。而他,也才二十出头,便归隐山林,好友帮他运来砖头、瓦片,他自己动手盖起了这座屋子。以前这座山上有许多枯树,看上去不甚美观,他便扛了锄头,执起斧子,把枯树砍掉,种上松柏、银杏,又特意分出一块土地种竹子。现在这座绿意盎然的山,是他毕生的心血。

后来,两国开战,战火一直绵延到了这里,士兵凶残,砍死了他,老屋看见他的鲜血喷涌一地,听到领头的士兵冷冷地说:“敬酒不吃吃罚酒,死了也好,不能再忠心耿耿地为你主子卖命了。”老屋再聪慧敏锐,也终究不是人,不懂世俗的纷争,不懂那些权力与欲望。

他死后,老屋一直守在这儿,看沧海桑田、岁月变迁,一直等着他。可等了数千载,也不见他归来。数十年陪伴,数千载等待,却终究不见那人回头。可这山是他毕生的心血啊,既然他守不了了,那就让我代他守吧,老屋心想。

老屋依然守着那座山,守着他留下的最后一样东西,走过流年……

图片7.jpg 

我校“小导游”在百泉湖为领导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