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2. 学生作品 >
  3. 高中生作品

吴晗嫣:出发(第十八届叶圣陶杯大赛决赛获奖作品)

发布日期:2021-06-23  点击量: 2120

下面这段文字出自李大钊的散文《新的!旧的!》。文中所描写的北京道路,既是写实,也是对当时中国社会的一种隐喻。如今,一百多年过去了,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同样也体现在“路”上。请你围绕这一话题,结合自己所熟悉的事例,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写一篇文章。

我常走在前门一带通衢,觉得那样狭隘的一条道路,其间竟能容纳数多时代的器物:也有骆驼轿,也有上贴“借光二哥”的一轮车,也有骡车、马车、人力车、自转车、汽车等,把廿世纪的东西同十五世纪以前的汇在一处。轮蹄轧轧,汽笛鸣呜,车声马声,人力车夫互相唾骂声,纷纭错综,复杂万状,稍不加意,即遭冲轧,一般走路的人,精神很觉不安。推一轮车的讨厌人力车、马车、汽车,拉人力车的讨厌马车、汽车,赶马车的又讨厌汽车。反说回来,也是一样。新的嫌旧的妨阻,旧的嫌新的危险。……若能在北京创造一条四通八达的电车轨路,我想那时乘坐驼轿、骡车、人力车等等的人,必都舍却这些笨拙迂腐的器具,来坐迅速捷便的电车,马路上自然绰有馀裕,不像那样拥挤了。即有寥寥的汽车、马车、自转车等依旧通行,因为与电车纵的距离不甚相远,横的距离又不像从前那样逼近,也就都有容头过身的道路了,也就没有互相嫌恶的感情了,也就没有那样容易冲突的机会了。

(原载1918年5月15日《新青年》第4卷第5号)

 

 

出发

吴晗嫣(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

我们出发了。

坐上那辆黑色轿车,我还没有回过神来。能够参加这次决赛完全是侥幸,而现在竟然已经坐在去往江苏泰州的车上了,我心中惴惴,这是我第一次离开家这么远。

这是一个雨雾朦胧的清晨,雨水并不滂沱或是淅沥,而是蒸腾着浮在空气中,沾衣欲湿。我没看见杏花,但我看见收费站上红色的“马鞍山”三个字在雨雾中渐渐隐没不见了。我怅然地靠在座椅上,充满了迷茫,前路会是怎样的呢?

高速公路笔直地向前延伸,一个个蓝色的限速牌从面前闪过,我发着呆,看着氤氲的雾气攀上车窗。

“前方500米处,到达南京市雨花台……”导航突然欢快地打破了一车的寂静。雨花台?我一愣。雨花台我也来过,很小的时候。那时候是坐大巴去的,从市里的老客运站出发,一路颠簸,将近一个小时才到南京,然后步行、打的、转地铁,反正花了不少时间。今天呢,今天用了多久?二十分钟?三十分钟?我没仔细算,不过我知道这对于现在的中国速度来说,已是再平常不过了。我想起印在记忆中的南大金黄的梧桐叶、夫子庙的酸梅汤,还有家里刻了我的名字的莹白如玉的雨花石,微微一笑,离家的愁绪似乎散了许多。

经过雨花台,精神似乎振奋了些。老师说,从马鞍山到泰州也就两个小时左右的车程,过了前面的桥,我就到江北了。这么快,我心情好了起来,朝窗外望去,宽阔的江面横在眼前,这就是长江吧?茫茫雾气中,铁索横杆拉起大桥,锈迹难掩的渔船鸣起了汽笛。小时候过江还需轮船摆渡,现在只需从干净平坦的长江大桥上驶过去。长江波涛滚滚,浩浩荡荡,吞吐日月,千帆林立。我想起那首悲伤的诗——“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如今,那些溃退的古迹早已风干在江畔的风中。山形倒是依旧枕寒流,可在这片雄鸡的版图上,哪里还会再现当日的落魄呢?那千寻铁锁,不再拦截敌军的船只,而是圈住千艘渔船,去实施那长江禁渔十年的指令;拉起钢筋水泥的大桥,去沟通天南地北的优秀文化。这是现代中国,正在筑起通往光明未来的桥。

雨渐渐停了,雾气却仍凝着。出发很久了,起初的不安或是新奇都慢慢平静了下来,我看见路牌上写着“栖霞山大道”,这是我熟悉的名字。地理课上,老师不厌其烦地重复了一遍又一遍丹霞地貌和栖霞山形成的原因和区别,我闭着眼睛都能倒背如流。但此刻,它们在我眼中动起来了。脚下的这片土地,它开始运动,挤压,隆起,昂起头颅;或是低眉,俯身,接受流水的冲洗。远方的沙石开始风化,剥落层层外衣,乘着流水、白天、黑夜,汩汩地经过这里,安下一颗心,把一切沉积。好像有千年万年的历史,又好像只有一瞬,斗转星移,一条条高速公路修建起来,一颗颗逐梦的心飞驰起来。古老的中国,现代的中国,用一条条路,连接了过去和未来。

过去我读“昔我往矣,扬柳依依”,可是从前的灞桥早已遗失,柳下送别,只是幻想。没想到今天竟然能在高速上看见杨柳,柔软的柳枝似在风中轻抒皓腕,写下一笺笺春天的心字,慰藉远方而来的朋友。我不禁摇开车窗,想去迎那吹面不寒的杨柳风。扬州,我知道这一定是扬州,我想歌一曲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已是烟花三月的末梢了,这一定是千年前的柳,时隔几朝,仍柔了我年轻的心。千年,什么都变了,山变了,水变了,路变了,桥变了,唯情不变,唯中国不变,我的心又澎湃了起来,为一种雄浑、神圣的情感所占据。

到了岔路口,我凝望着路牌,果然是扬州。此外,还有上海、无锡等等,数条路,通往数个未知的前方,好像未卜,好像迷茫,但我凝望着“泰州”两个白色的字,我知道,无论哪一条路,都是新时代的青年正在追寻的梦想,都是光明的未来。

出发,理当出发。脚下的路,是祖国铺的路;路旁的山,是祖国孕育的山;山旁的水,京杭大运河最南的一段——邗江,是祖国凿开的南北的动脉;而我,是祖国哺育的新时代的花骨朵。我以笔为剑,将要奔赴的,是建设未来中国的前线;心中所怀的,是年轻的小我的梦,也是祖国大地上大家的梦。

又起雾了,白茫茫一片。云霭都看不见了,公路旁就像是万丈悬岸。远处一线金光,一点纯白,我不知道那是什么,也许是层叠的雪峰,也许是铺陈开来的江线,也许,是那一轮破开了迷雾,毅然升起的太阳。

泰州要到了,我虽到了,但脚下的路似乎才刚刚开始。

那便出发吧,始终出发。

【点评

本文作者构思巧妙,以出发参加比赛为缘起,写了自己在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这感悟不仅是个人的意气风发,更是为国家厚重的历史和美好未来而心潮澎湃。本文的语言功底说明了作者写自己的“侥幸”实在是谦虚,文章处处都体现了一种大气、积极的思索。当然,如果本文的感悟前后层次清晰些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