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2. 社团巡礼 >
  3. 高中文学社团

社团巡礼:湖北省京山市第一中学早早文学社

责编|闻道 发布日期:2020-06-30  点击量: 3594


图片2.png

校长寄语

文学宏大而庄严,把我们的情感引向国家与道德。文学提供了一个逸出的世界,提供了青春,提供了我们身体里的天书。文学的故事,是我们一生的故事。校园文学社团和文学教育课堂,是文学的阵地,是青春的舞台。愿我们的早早“逸出”一本美好的天书。

           ——湖北省京山市第一中学晏金玉


图片4.png 

湖北省京山市第一中学晏金玉校长参加文学社团活动

社团介绍

早早文学社创办于1980年,创办之初,举步维艰,只能用钢板刻字油印,后来才改为铅字打印,三十九年间,起伏兴衰,历尽艰难,始为校报,终成校刊。刊名取意于杨万里《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旨在发现崭露头角的写作新人,一方文学园地,几代文学才俊,勤耕不辍,八十期《早早》,异彩纷呈。

早早文学社,由学校办公室直接管理,有专门的办公地点,有规范的组织机构,有一定的活动经费,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文学社活动丰富多彩,组织社员去绿林寨、惠亭山采风,邀请专业作家来校指导,定期评选“十佳社员”“十佳作品”,选派社员外出参加各类联谊会和夏令营活动。

办刊以来,早早文学社多次被评为国家级或省级优秀社团,《早早》多次被评为国家级或省级优秀社刊,社团成员在各大型报刊发表文章多篇。

主要指导老师郭先娥和徐芝凤,高中语文教师,高级职称,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多次获得高考市先进个人称号。笔耕不辍,多次在各大型报刊和网络平台发表诗歌散文,担任知名论坛文学广场版主,多次获得全国写作教学名师称号,多次被评为社团优秀辅导老师。

 图片6.png

教师经验

描述真实的生活,抒发真实的情感,表达独特的发现,是《早早》一贯倡导的办刊理念。

加缪说过,文学不能使我们活得更好,但能使我们活得更多。

文学是不实用的,是一种性灵的抒发,但它却能给我们的人生带来美、优雅和智慧,能培育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感情。这也是我们坚持办校园刊物的意义之所在。

生活是文学的题材,是文学的粮食。这样的年代,混沌而伟大。它为文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想象的空间。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心精神,是文学最基本的东西,也是我们坚持办校园刊物的大道。

寻找作品中的真情实感,寻找那些最能拨动人心弦的情感之音,寻找那些能触及人心灵深处最柔软部分的情愫,去叙述人与人的温暖,去叙写人心柔软的部分,也是我们校园刊物坚守的文学基本。

文学是思想的湿地,就像芦苇荡。在思想的疆域,不能全都是齐刷刷的芦苇,要有自己独特的发现,个性的表达。这是我们校园刊物行之渐远的内核。

 图片3.png

湖北省京山市第一中学校级领导、早早文学社指导老师和社员合影


图片5.png

湖北省京山市第一中学指导老师和社员一起活动


社员新作

花盆里长猫了

高一(15)班   范天姣

 

一回到家,走到院里,便看见黑棕色的花盆里凸出的“一滩”毛绒绒的黄白的不明生物。

我有一瞬间的呆滞,随即反应过来,走上前看,其实是猫先生睡了,睡在了花盆里。它眯着眼,缩成一团,尾巴盘起,用屁股来面对这个世界;晒着阳光,身上的肉和皮毛都松弛下来,懒散而惬意,于是从“一团”变成了“一滩”。

猫先生是只黄白色的小猫,没有名字,我便这么称呼它了。它是只极为凶狠霸道的猫:吃饭时决不允许其他猫与之同食,还总爱欺负其它猫,甚至能与狗抗衡。它漠视“人猫不平等”的原则,每每有空,便跳椅跳桌,有次甚至跳床上去了,舒服地窝在床上的一件棉袄里,见我过来,也只抬了一下眼皮,便又闭眼睡去了。奶看见时直接气笑了,对我说:“这猫子,还挺懂享受哈!”

猫先生喜欢在门前一块长满花草的地上打滚,在夏季花朵开得正艳的时候,会跑着扑蝴蝶;它也爱爬上树去招惹那些偶尔飞下来的鸟儿。听奶讲,有次猫先生还吞了只麻雀,对此我颇为怀疑。

本来,猫先生喜欢侧着身子躺在地上,习惯性的眯着眼,蹬直腿,在阳光照耀下忘情地舔着爪子(又像在啃)。我便在一旁蹲着,悄悄向它的腿伸出魔爪,摸它脚上软乎乎的肉垫,还一脸猥琐地笑着——舔爪子的猫先生是从来不会理会我的,倒是从我身旁经过的爹会瞟我一眼,面无表情的,有点吓人。

猫先生胖了。

不知怎么的,它开始爱趴在花盆里了。家里有个空花盆,里面是深浅不同的各类杂草,其中一种,有着四片心形叶子的,有朵朵黄色小花点缀其间,这越长越茂密的草一改其谦卑,颗颗脊背挺直,昂首向天。然则猫先生是有办法的,凭了那肥硕的身体,以绝对的优势再次压低了草们的腰肢,这草喘不过气,只能再次匍匐再花盆边缘,“引颈就戮”——没办法,猫先生太肥了,只消一躺,满满一滩。

实在感叹我家猫先生的不凡。

然而,它已经离去半年多了。家里换了不同的温顺小猫,我却怎么也没法将猫先生从心里移去。

一天翻手机,看到一个帖子,叫“花盆放久了可能会长出猫来”,下面还附带了一连串的小猫图片,都是小小几只窝成一团,蹲花盆里,抬头傻傻看着你,呆萌可爱;可是,“敝帚自珍”般的,我还是只想我记忆中那有着肥硕身躯,爱意屁股示人的猫先生。

到底是惦着它了。

 

最忆家乡的敲枣声

高一(14)班  张曼凌

 

坐在放学回家的汽车上,喧闹的汽笛声,嘈杂的说话声,手机的音乐声笼罩在我的周围,让我心浮气躁。闭上眼睛,睡意渐浓,脑海里迷迷糊糊地传来一阵儿时故乡的敲枣声。竹篙与枣儿的撞碰声仿佛也敲击着我的心灵。

每年金秋时节,家乡的枣树上就已果实累累,那略带夏日的温暖的微风拂过,依旧浓密的枣树就发出树叶间相互摩擦的“沙沙”声,隐藏在叶间的枣儿们也相互碰撞着,摩挲着,与枣叶的声音共同构造出一曲“枣树交响曲”。这声音仿佛提醒着人们到了敲枣的时候了,也撩拨着我幼小的心灵。这时候,我总是跑着跳着去告诉爷爷,该拿起竹篙敲枣儿了。

我们村里的枣树并不是大片大片种植的,许多人家的门口都有一棵,都是那种“颇有年份”的枣树。一到敲枣时节,大家不约而同,在同一天的清晨拿着竹篙,敲起来。在我家,敲枣这种体力活都是爷爷来做的,我就激动地站在树下,等待着“枣雨”的洗礼。爷爷拿着竹篙敲着枣树枝头的枣,仿佛一阵温柔的风暴席卷树头。霎时一个个青黄色的便如雨般泻落。竹篙与枣儿间碰撞出清脆悦耳的声调,我兴奋地穿梭在这“雨”中,枣儿会砸在我的头上,发出一声闷响。枣儿落到屋顶上,与黑瓦碰撞出欢快的旋律;枣儿滚到青石板铺的台阶上,发出一串串轻快的音调……再加上人们的欢声笑语,宛如一曲浑然天成的奏鸣曲,在村间回荡。

我寻着这声音,抱着竹篓四处“搜寻”枣儿的踪迹。我总会挑一颗个儿最大的枣,送到爷爷嘴边,爷爷“嘎嘣”咬走了一大半,咧开嘴大笑,直呼“甜——甜——”。看见爷爷那幸福的模样,我心里也感到很满足。邻居们也在边说边笑边捡着枣儿,他们抚摸着枣儿,那些枣儿也变成了一个个爱笑的眼睛!

我思念的,也许不只是那迷人的敲枣声,更是那一份容易获得的幸福感。在物质填满的世界,哪里还容易有这样的幸福感呢!大家都不停地朝前追求着未知的东西,却没有停下脚步,发现那份容易获得的,或是幸福,或是宁静。

我下车,走在回家的路上,望着各家门口光秃秃的水泥地,陷入了沉思……

 

带雨斜开扁豆花

高三(13)班    熊春晓  

 

刚下过一场雨,天一下子凉爽了起来。漫步小道,蓦地,我看见了一架扁豆花。

就在一户人家半塌的院墙边,它们缠缠绕绕地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顺了院墙,爬;顺了院墙边的树,爬;顺了树枝,爬,直爬上半空中的电线上。电线本连着路南和路北的人家的,就这样被扁豆们很是诗意地牵起了一条绿丝带,还点着花朵,缀着水珠儿。

于是,我开始注视这架扁豆花了。秋渐深,别的花且开且落,扁豆花却且落且开。紫色的小花瓣,像蝶翅,在秋风里起舞蹁跹,欢欣鼓舞。花落,结荚,扁豆成型。院里四岁的小孩,说出的话最为生动,他说那是绿月亮。看着,还真像,是一弯一弯镶了紫色边的绿月亮。我走过时,稍稍一抬手,就会够着路旁的那些绿月亮。小孩子嚷嚷着也要摘,我抱起他,他一扬手,摘了一瓣。“我摘到绿月亮了。”他高兴地喊着,小眼也眯成一弯月亮。

不过,这里的扁豆,却无人采摘,一任它挂着。扁豆的主人大概也是把它当风景看的。于扁豆,是福了,它可以不受打扰地自由生长,花开花落。想着若把它摘了切成碎片,清炒一下,放点蒜苗红辣椒之类,味道会很鲜美。从前,乡村人家都不把它当稀奇的。煮饭时,想起扁豆来,跑出屋子,在屋前的草垛旁,或是院墙边,随便捋一把,洗净,搁饭锅里蒸着。饭熟,扁豆也熟了。用大碗装了,放点盐,再拌点蒜泥,就是一碗不错的菜呢,可以吃得津津有味。奶奶说,那时,生活困顿,缺油,难得滴两滴香油,那味道,只一个字——香,打嘴也不丢。那是奶奶儿时的记忆。

常听人说,扁豆最贱了,不管栽到哪里,只要有一方空间,无须什么打理,都会开花结实,都会枝繁叶茂,都会生机盎然。其生命力之强,有如野草一般。这让我想起了那个小男孩,和他的日日从这条绿绸带下走过的微笑而沉静的父亲。

清代学者查学礼写过扁豆花:“碧水迢迢漾浅沙,几丛修竹野人家。最怜秋满疏篱外,带雨斜开扁豆花。”有人读出凄凉,有人读出寥落,我却读出欢喜。人生至秋,莫悲切,疏篱外还有扁豆花,在斜风细雨中,满满地开着。生命坚韧而顽强!

大自然,是永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