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寄语】
邹城二中香樟园的一块石头上刻着王世龙先生给我校文学社的题词:“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是的,青少年学生只有经过文学的浸润,才能实现心灵的丰盈、精神的高贵和人格的完善。邹城二中耘梦文学社是我校文学爱好者的乐园,是文学特长生的孵化器,是未来作家的摇篮。积极参加“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更是给同学们插上了飞向文学王国的翅膀。希望文学社的孩子们立德、立功、立言,祝愿文学社的孩子们梦想成真!
——山东省邹城二中党总支书记、校长 仲崇波
【社团介绍】
邹城二中地处孟子故里,素来重视“以德树人、以文化人”,努力把学校建设成文化的高地、文学的殿堂,耘梦文学社更是邹城二中文学爱好者耕耘梦想的沃土。该社自创立以来,积极创办《二中人文》杂志,陆续刊登师生优秀文学作品,激发全体同学开展文学创作活动的热情。引领同学们参加各级各类文学创作大赛,其成员在国家级、省市级作文比赛中屡获大奖。部分作品入选《中学生优秀作文选》《孤桐诗歌报》等。因耘梦文学社取得的优异成绩,邹城二中先后被授予“全国新课程写作教学示范学校”、文心雕龙杯全国中小学“校园文学艺术教育先进单位”、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文学特长生培养基地,《中学生》《中学时代》杂志社邹城记者站,“山东省诗意校园”等荣誉称号。
【指导教师】
刘传德,语文高级教师,济宁市优秀教师。热爱语文教育事业,始终关注校园文学的发展,下大力气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能够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积极开展“校园文学建设与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课题研究,主编《文苑花开》《静听花开的声音》《播下文学的种子》等学生优秀作文和诗歌选多部,有多首诗歌作品公开发表并获奖。
【社员佳作】
秦 俑 情
£刘骏驰
那是去年盛夏,在令人神往的古城西安,我拜谒了秦始皇帝陵。战国乱世,秦王赢政横扫千军,一统天下,成为至高无上的君王;始皇帝,独夫之心,剽掠众生,穷奢极欲,又是令人敢怒不敢言的暴君。鲁迅先生说:“有一回拿破仑过阿尔卑斯山,说‘我比阿尔卑斯山还要高!’这何等英伟,然而不要忘记他后面跟着许多兵。倘没有兵,那只有被后面的敌人捉住或者赶回,他的举动、言语都离开了英雄的界线,要归入疯子一类。”一将功成万骨枯,光鲜亮丽之后,是非功过,如过往烟云。默默守护着的,是无怨无悔的秦俑将士。
顺着熙攘的人群,我进入皇帝陵。未得见到始皇威严无比的尊容,我已被佣士们忠诚的外表打动。森严井然的漫漫回廊中,二千年来一直默默守护帝国荣光的将士,“六王毕,四海一”,即使风摧陶损,依是眉目栩栩,肃静无哗。铠甲未解,双手犹紧紧握住,我看不见的弓箭或长矛。面对千百年前的不屈勇士,我的心中欲言又止。喂,无比骄傲的你们,会突然醒来吗?如果钲鼓突然敲起,烽火狼烟,创伤遍地,你会立刻转身,立刻向两千年前的沙场奔去,去加入一行行一列列的同袍吗?如果你突然睁眼,威武闪动,胡髭翘着骁悍与不驯,吃惊的观众该如何走避?如果你突然开口,浓厚的秦腔,又兼古调,谁能够听得清楚?种种疑问、阵阵感伤。间隔厚重历史的仆仆风尘,依旧可以感受到这曾经炽热的心跳,我的思绪波澜起伏,不知该向何处去。在忽明忽暗的回廊里,我安静地驻足,向着祖先的英姿献以深情的凝视。
在悠久的文明星河中,你们是极其微弱的光亮,却一直在黑暗里。于其中,为了大秦的荣耀,又未曾孤独。但悠悠这时光的河岸,不知有汉,更无论后来。世事多变,谁又能说清长安的棋局?廿二百年前,潼关已陷,咸阳不守,可怜焦土,阿房宫的烈焰由谁来救;长安日夜风轻云淡,弦歌不辍。始皇的帝国,车同轨,书同文,威武的黑旗从长城飘扬到交趾,只传到二世,便留下了你,战士,留下满坑满谷的陶俑严整浩荡,六千铁骑“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慷慨的歌声里,风雨飘摇,外面不再是姓嬴的天下,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你说你的咸阳,我说我的西安。而无论你的箭是怎样强劲,却再也射不进桃花源了;问今世是何世吗,我不能瞒你,现如今的我们,是自己时代的主人,是幸福的人,在春暖花开的大海诗意地栖居。你们与我们,其实是历史长河共同的组成部分。你们是我们,我们也是你们,都为了国家、为了家庭、为了自己更好的明天,都是时代独一无二的花。
我在时间的洪荒中奋力呐喊,心中对这目光坚定自信的俑士们无比敬仰。秦俑无声却有情,拥有中华血脉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爱国之情。
静静地走在馆中小道上,轻抚阑干,抚栏凭眺,仔细地审视着你们熟悉而又陌生的面庞。厚重的沧桑感,历史的刀创剑击,伴随着秦晋高原的滚滚黄尘、英勇战场上马蹄声碎,迎面袭来。
两千多年来残损的身形,使我不禁想起,曾看过这样一部穿越电影,《古今大战秦俑情》。影片中,分别以秦朝、民国及20世纪70年代为背景,以一位秦俑士兵的心中悸动的情愫,叙述了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一场跨越时空的爱恋。其实纵览全片,主人公的爱情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我心中,莫名的失落与满足,让秦俑的形象栩栩如生。最后移步换景时,是对秦俑的不舍。细细想来,原来啊,不论时间逝去多久,身形俱损,衣带渐宽,还依旧是“为伊消得人憔悴”。时代如何变迁,生生世世,文明演变,身处十字路口,人总是难以抉择和割舍。儿女情长,家国情怀,“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历史重复上演,人有悲欢离合,那三生三世的爱情始终如一。不论几生转世遗忘,纵然所爱隔山海,如果我还是我,那么我爱的只有你。
走近一些,再走近一些,我感觉到秦俑们轻轻的呼吸,多么鲜活,多么悲怆。其间,人们应当从秦陵兵马俑脸上看到什么?“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是“提携玉龙为君死”的忠君血;“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还是古人高尚的自信气质?幻想活在那个荣光的时代,努力成为荣耀阶梯等级的一个护卫、一个司马或一个掌勺;是“游秦冢而悯万民”的征夫泪、前人无奈为生存的坚忍品性,并逃离于那个残酷的战场,不想沦为权利嗜欲的一个苦力、一个亡魂或一个百姓。“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往事如过往烟云,晶明澄澈的世界,我们彼此遇见。历史是很玄妙的东西,我们在门内,时间在门外流过,不留任何痕迹。我们一直在向门外张望,希望能看到永恒,结果,什么都无法预知。我们只是在盲目地行走,无法主宰什么。世界那么大,大得有些地方,我们一辈子也无法到达。我们抬头仰望天空,白云向前飞,时间在向后退。让我用心去贴近秦俑所伫立的地方,嗅一嗅泥土的芳香,亦或是血腥。这个地方,承载着血与泪、铁与火的悲歌,也承载着我们一生的美丽,誓言,梦想,信仰。不仅仅是这一方土壤,巍峨挺拔的中华,古老的中华,经历无数次喜悦的欢呼,亦或是战火的洗礼;在神州大地上,有烽火连天、满地狼藉的惨痛,也有春日绚烂的鲜花美景、碧海森林。但是,无尽的文明轮回中,五千年的中华,永远由我们在大地上尽情地挥洒希望,万古长青,络绎不绝。秦俑,在他们那个时代,上演着各种各样的故事,而现如今的我们,与秦俑,有着共同的文明之根;始作俑者,谁说无后呢,你们正是;最尊贵的后人,不跟始皇帝遁入过去。在当下的社会,我们,有着更加多彩的爱恨离情。
秦俑,历史的记忆。文明,文化,中华,无尽的历史岁月中,古往,今来,你我,或多或少、或苦或甜,留下独一无二的烙印,这热切真情,交织出一幅可歌可泣的多情江山。
秦俑,中华的结晶。
秦俑与我们,有着共同的感情。
秦俑将士,不只是在默默守护家园,不是缄默无语,而是心向光明。
(指导教师:李敏)
蓝
£杨文清
多少次,当我读到白居易的“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眼前春雪飘飘,一抹蓝孤独地屹立其中;想到范仲淹的“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顿时秋日天色碧蓝,高楼独倚;念起李商隐的“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联想到鲛人的眼泪在蓝海上发光。这是他们的蓝,而我心中,也自有属于我的蓝。
回想几年前的某个清晨,父母带我去了一座不知名的山上游玩。半山腰开满蓝色的野菊花,花瓣上犹存的露珠在阳光的照耀下折射出耀眼的光芒,犹如一条悬浮的银河。
那时正值初夏时节,山上有泉,隐匿在山脚下的野生桃树林里,树上的桃浑圆青涩。母亲摘了桃放在泉水中揉洗,再拿出来递给我,我咬了一口,竟脆甜可口,没有半分苦涩。撑起帐篷,我躺在里面。树的枝桠间洒下的斑驳的光,迎着光看过去,是湛蓝的天空。有那么一瞬间,我感觉自己被一片纯净的蓝色包裹着。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在这里,没有车马喧嚣,没有人声嘈杂,唯有我在自己的世界里修篱种菊。
随着时间的冲刷,当多年后,记忆中那条山路已不再清晰,草木已不再明了,唯有那蓝宝石映射的光,那静谧、湛蓝的天空,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
一日,我从学校走廊中望向窗外,我捕捉到从未见过的景色。那里并不繁华,暗红色的屋顶星星点点,矮小拥挤的双层楼房整齐叠加至远方,然后被浅蓝色的长条状高楼截断。西南方向的工厂矗立着几根红白相间的巨型烟囱,从远处看去,烟囱上方冒出的滚滚烟雾静止不动,像梵高的画一样凝固着而又具有蓬勃的爆发力。
天空像化学反应中的沉淀物,上方悬浮着灰蓝色,下方沉积着橘黄色。随着时间的推移,黄越来越炽热,蓝越来越沉稳,两者如同用生命博弈。最后,我再也分不清何处是蓝与黄的交界,华灯初上之际,黄如燃尽的火焰,燃尽最后一丝生机,被上方的蓝吞噬殆尽。这场无声的较量,以蓝的胜利宣告结束。可是这天空的蓝啊,在人间繁华中四处游弋,却未曾有过这般寂寞模样。
还有一日的下午,我因为生病没有去上课,独自在家坐在床边眺望窗外。在这样温暖明亮的午后,我看见楼下一个穿蓝色碎花连衣裙的小女孩儿和其他的孩子嬉戏打闹,那单薄灵活的蓝色身影跳着,跑着,大声欢笑着,让我仿佛看到了儿时的自己。恍然间我才明白高中生活的繁忙让我已经很久没这样安静的坐着了,以至于冬天过去很久我都没有察觉。从前的我,有着遥远的梦想,对每一天都心怀希望,也曾为更好的自己而努力过。然而当下的我,却消极低落,因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过大而禁不住退缩,闭口不提当时的梦想。一晃两三年,匆匆又夏天,我想今天以后的日子也会过得很快吧,像东野圭吾的《时生》中宫本拓实对时生说的“我在花屋敷等你”那样,未来不仅仅是明天。坐观那抹蓝,我的心中已有思绪——我想看见更好的自己。
这是蓝,澄澈,纯真,清凉;这是蓝,冷漠,寂寞,深奥;这是蓝,青春,活力,生长。且把翠绿的山归还给青果与夏日,把无尽的夜归还星河与长空,把所有颓靡、犹豫和怠惰归还给过去的我。明日之我,心中有蓝,更想要努力地向前行。
(指导教师:张德娟)
仰 望 者
£付昱霖
那天,我终于见到了你——最初的仰望者。
我曾在电视、报纸上多次见到你,久闻你的芳名。这次见到你,我真想上去和你打个招呼。可最终还是没有那么做,我怕打扰你宁静的仰望。
在某个美好的夜晚,繁星似水,你带着对宇宙的好奇,带着对自然的敬畏,带着对未知的向往,你抬起稚气未脱的脸庞,向广袤无垠的宇宙投去一道澄澈的目光。你的目光,见证了石器时代的艰难与探索、夏商西周的覆灭更替、春秋战国的群雄争霸,见证了秦汉的一统天下、魏晋南北朝的战乱纷争,见证了唐宋元明的灿烂文化和近现代的耻辱与纷争。你的仰望,持续了六千个春秋,并永远持续下去。
六千个春秋,丘陵成了高山,小溪成了江河,人类繁衍生息,部落壮大为城市,城市连成国。时光侵蚀了你的皮肤,却从未改变过你的仰望。你仍是那个天真少女,那个最纯真的仰望者。
你的乳名早已堙没在历史的长河中。现在,人们称你为仰韶文明人头壶。
时间从未能改变你的美貌。你的脸颊依然精致可爱。你的眼睛虽笑成了两条缝儿,却仿佛蕴藏着万千星辰。你微微弯曲的嘴角和你小巧精致的鼻子,仿佛正是为了摄取浪漫派画家和诗人的心魄而生。你精心编织的秀发,透露出少女的情趣和对美的向往。你丰腴的身体,象征着女性的生育机能,更象征着未来和希望。六千年前,这样一位新石器时代的美少女在一个良夜仰望星辰,她的美打动了一位陶匠。他用陶土刻画了少女的面庞,使她的美化为不朽,与天地万物同寿,六千年后仍打动着众生。
你是美的化身,在你柔弱少女的外表之下,我看到的是人类不屈的意志和勇气。在人类食不果腹、居无定所的时代,自然的一切都尚待征服,人类只是自然万物中的一个弱小者,人类每天都不得不在夹缝中挣扎以求生存。可是,即使知道自己是如何渺小,即使知道明天也许会迎来毁灭,到了夜晚,当星辰罗列在天空的帷幕上,人类仍有勇气走出避难的洞穴,向满天星辰投去一瞥,是那样的镇定自若,又是那样的优雅从容。你代表着你那个时代的人类,向宇宙报以微笑。你仿佛一朵新生的玫瑰,虽然力量弱小,却有着骄傲和勇敢的内心,敢于向未知报以挑战。在你之后,又有多少和你一样的仰望者,顺着你千年前的目光看向同一个方向,向群星发出征服的誓言。从敦煌石壁上的《飞天》,到献身飞升的万户,再到今天的神舟上天、嫦娥登月,人类已经走出了栖身的石洞,逐步实现自己曾许下的勇气的誓言。你是美的化身,更是人类勇气的化身。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见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今夜的月光,是否同六千年前一般温润?令人惋惜的是,人类终究为肉体凡身,不可能永生不老,和你一样的仰望者,最终也会被时间埋葬。可看着你,我仿佛又看见了那些逝去的人,你丰腴的身体,是否正是他们不朽灵魂的容器?上古的人们相信肉身可逝,灵魂永存,能工巧匠创造出你,是否正是为了给逝者的灵魂,寻找一个更为美丽的容身之所?可是否还有另一种可能,人们在你的身上寄托的并不是对逝者的缅怀,而是对新生的殷切期盼?你的身体,是逝者的栖身之处,还是新生的孕育之所?亦或者两者皆是?新生往往伴随着毁灭,而毁灭又必将迎来新生。新生孕育于泥土之中,而毁灭也意味着又归于泥土。人们捧起连接着这两者的泥土,和上毁灭与新生时的泪水,用灵巧的双手造就了你,以向人们传达一条简单的道理:只要有人,就有希望。你,也是人类生命和希望的化身。
我热爱你,可我又嫉妒你——我活在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能向无垠的宇宙投去短暂的一瞥,便已是极大的幸运,而你的仰望,却持续了六千年。人类的物质社会日益发达,而像你一样仰望星空的人却越来越少。为了看得更远,我们发明了望远镜和宇宙飞船。为了离得更近,我们发明了飞机、火车和互联网。人类的科技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而现实却总是向相反的方向发展。我们创造的越来越多,想的却越来越少。当城市的光污染逐渐遮蔽了曾经澄澈的夜空,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扪心自问:在我们不断创造的同时,我们又失去了什么?而你给了我我想要的答案:敬畏。六千年前你作为自然的孩子,以懵懂少女的目光望向神秘的宇宙。今天我们的目光拓展到宇宙边缘,在获得更多知识的同时,我们的心也日益骄固蛮横。我们满足于前人所创造的富饶,以至于看不见前方的漫漫长路。你的目光让我明白,对于自然,人类仍要,也永远要像六千年前一样保持敬畏之心。你,同样是人类敬畏的化身。
我在心中向你致敬,然后我转身离开。在我身后,你仰望依旧。
(指导教师:吴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