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2. 社团巡礼 >
  3. 高中文学社团

社团巡礼: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扬帆文学社

责编:唐书 发布日期:2020-05-19  点击量: 3147

2  学校照片1.jpg

【校长寄语】

文学似清泉石上流,让人感到飘渺、惬意;文学似晚霞江心照,让人感到温暖、恬静;文学似硕果枝头缀,让人感到喜悦、充实,而校园文学则是乘载青少年徜徉于文学港湾中的风帆,可以让同学们更好沉浸于文学的滋养之中。

——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校长王成杰

2 王校长指导学生写作.JPG

【社团介绍】

“有梦就能飞翔,有心就能超越”这是烙印在每个扬帆文学社成员心中的一个信念。扬帆文学社位于江苏扬中美丽的长江绿洲上,社团成立于1981年,社团立足于服务全校师生,本着“扶植文学青年,提高写作水平”的原则,以“发挥聪明才智,弘扬靓丽个性”为宗旨,以“打造一流社团”为目标。文学社的成立让校园这片沃土获得了更大的生机,使文学这颗幼苗在莘莘学子心中得以发芽。同学们以笔为朋,以字为友,描绘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畅写心中的每一份感动,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充满诗意。

主要指导教师:何平,江苏省扬中市人,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古代文学专业,硕士学历。在深造期间,广泛阅读名著,并撰写了多篇学术论文,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并取得了优秀研究生、优秀毕业生等名誉。2010年毕业后便负责了扬帆文学社的工作,在工作过程中,我逐渐由稚嫩走向成熟,很快就适应了岗位的要求,并与广大社员共进步,一同享受校园书香的熏陶,并用五彩文笔书写馥郁的生活,同学们的文字变成了铅字的符号,社团也因此乘长风破万里浪,取得了许多优异的成绩。

 2 何平老师带领社员北京鸟巢采风.JPG

【社团经验】

社团应以生为本,为他们搭建理想的创作平台,鼓励他们阅读写作,并对他们进行指导,提供阅读方向,将他们的作品邮寄到国内的重要期刊杂志,让文字变成一支支小船,游荡到读者的港湾;社团还应组织诸多有意义的活动,如深入社区的公益活动,如领略大自然风光的采风,提供笔友切磋交流的舞台,进而丰富同学们写作的材料;此外,社团还应邀请国内外知名文学家、评论家,给孩子们提供入木三分的创作指导,让孩子们的写作达到一个更高的理论平台,提升他们的思想深度。在文学创作的基础上,我们还应鼓励学生加入一些文学创作团体,如全国、省市一级的作家协会,让他们可以走得更远,站得更高。

 2 《扬帆》刊物.jpg


【学生佳作】

我亦飘零久

印筱萌  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高三(9)班

 

怀着赶读书笔记的狂躁心情翻《流放者的土地》,偶然看到这极熟悉的一句——和许多人一样,我只是知道独木舟的那本小说,甚至从来没有想过这句话竟然也有出处,原本以为是作者某个矫情时刻的杜撰,虽然我亦曾被它打动,如今依然。

出自顾贞观《金缕曲词二首》:

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哪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

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够。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只绝塞,苦寒难受。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置此札,君怀袖。

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宿昔齐名非忝窃,试看杜陵穷瘦。曾不减,夜郎僝僽。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千万恨,为君剖。

兄生辛未我丁丑,共些时,冰霜摧折,早衰蒲柳。词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魂相守。但愿得,河清人寿。归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传身后。言不尽,观顿首。

知道顾贞观完全是因为纳兰性德。虽说安意如那本《当时只道是寻常》我读得粗略,但容若与梁汾交契在多处被提及,我却记得极清楚。容若是世家贵胄,却遗世独立;梁汾以诗文驰名,自心怀才情。这二人一见如故,成为终身挚友,遂有一代佳话。现世有些茶余饭后无聊者揣摩这二人是否有龙阳之好,我是不以为然的——文思相若,心意相知,自成知己,这样的感情我相信是纯粹的,又何必添油加醋?真是笑话。

《流放者的土地》说的是黑龙江宁古塔,清代最著名的放逐地之一。当年同为江南才子的吴兆骞在顺治科场案中无辜受累,被流放宁古塔,想他们这许文人身子柔弱,怎经得起塞外风沙蚀骨!吴兆骞在给其母的信中写道:“宁古寒苦天下所无,自春初到四月中旬,大风如雷鸣电激咫尺皆迷,五月至七月阴雨接连,八月中旬即下大雪,九月初河水尽冻。雪才到地即成坚冰,一望千里皆茫茫白雪。”看似客观描述,实则字里行间掩不住绝望之意。顾贞观是吴兆骞的好友,为了求助纳兰性德营救吴兆骞,写下了这两首《金缕曲》。据说容若见词后不禁感动落泪,虽然明白此事难上加难,仍然立誓以十年为期,营救吴兆骞归来。他亦写了一首《金缕曲》答复梁汾:

德也狂生耳。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娥眉谣诼,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从头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

“青眼高歌俱未老”,容若虽不如阮籍那般狂傲,然而对真正的知音,他必以真性情相对,令人激赏。

考证史料至此。

我不愿依常法去品这句“我亦飘零久”,直观上看其实并无甚可说,所谓“亦”字勾连上文之语实在是没话找话。下午讲最后一道三角题,我却在痴想这“飘零”二字——语意乃“漂泊”,谁人不知?只是换任何一个同义词,我都觉得差强人意。念至“飘零”,眼前浮现出深秋黄昏,寂清的林道上,梧桐叶纷纷扬扬地飘落,却在西风中颠簸许久,及地时甚至望不见原来那棵熟悉的树——而最后,依然留在树梢上的黄叶稀疏得在风中竟发不出声音。小学时学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最惊动我的一句却不是那脍炙人口的誓言,“零丁洋里叹零丁”,这“零丁”二字是何等霜风凄惨、关河冷落!

依然是一群以世俗之眼读词的赏析人,说梁汾是以这一句唤起容若对吴兆骞的同情,须知以容若与梁汾的至交,再加上容若的惜才之心,何须用此斧凿之技?梁汾一生起起伏伏,他自称是“第一飘零词客”,其中无尽心酸,犹未可知也。而容若虽然看似一生春风得意,可是官场上的曲意相待如何不让他心情郁塞?外加一生伤情,他不过也是这人世中飘零的孤鸿罢了。一句“我亦飘零久”,写尽他们生命积淀的彷徨与苦涩!《白雨斋词话》评这两词说:“二词纯以性情结撰而成。悲之深,慰之至,丁宁告戒,无一字不从肺腑流出,可以泣鬼神矣!”又道:“两阙只如家常说话,而痛快淋漓,两人心迹,—一如见……千秋绝调也。”这才是真正领悟到其真谛。

事后查阅梁汾之轶事,发现他竟是顾宪成的曾孙——该当如此风骨!“我亦飘零久”,这是柔弱文人的悲剧暗沉的画外音,是一道横亘在心头的伤口——

归家路上,反复咀嚼,亦思念前事,终究还是对窗落下泪来。

 

爷爷的自行车

鄂闻宇  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高二(12)班

 

小时候,经常是,吃过早饭,随之第一缕阳光的到来,爷爷就骑着他的凤凰牌老式自行车载着我踏上了赶集的路途。

“啷个哩个啷嘿!啷个哩了啷!”我双手环抱着爷爷,倾听他哼唱的小调儿。凉风迎面拂来,夹杂着湿润的水气,使人倍感提神。羊肠小路边长满奇花异草,池塘里时不时跳出三两条小鱼。农户家的狗寻着自行车的车铃声跑了出来,摇着尾巴汪汪地叫,似乎也要唱那田间小曲。就这样,随着太阳徐徐上升到屋顶的高度,自行车也快抵站了。虽然坐久了屁股有些勒得疼痛,却改不了我对坐爷爷自行车的独特爱好。

印象很深的一次,爷爷载我去亲戚家,我的右脚被卡在车轮里了,脚踝也被压出了一个红印,爷爷小心取出我的脚,将我抱在怀里,轻轻拍我的后背,安抚着受伤的我。后来无论爷爷说什么,我也不肯再让他骑车载我了,最后是他一路推着车把我送过去的,亲戚们还因此嘲笑爷爷的车技不如从前了。后来,心灵手巧的爷爷用竹子条手工编出一把座椅放在后座上,和现在的娃娃椅相比也毫不逊色,那颜色还是独有的天然黄呢!这样,我再也不用担心轮子夹到脚,坐再久屁股也不会疼痛,它甚至一度是我向邻里发小炫耀的资本。

上小学时,经常早上晴空万里傍晚却突然变了天,这时候我总能在书包的一隅找到小黑伞。有一次,我见天出奇地热,一点儿也没有要下雨的意思,就图轻便地将伞丢在家中,直到傍晚放学仍洋洋得意地在心里嘟囔着爷爷愚笨。谁知路程刚过半,一阵滂沱大雨毫无预兆地倾盆而下,我只能靠着路边的屋檐下躲雨,盼着雨势快快小些。不知过了多久,雨水和泪水交织的模糊视线中一辆自行车仓促地向我驶来,没看清人影,却依稀看到四周的水花不断溅起,落满骑车人的裤脚。飒飒风过,骑车人匆匆下了车,一把黑伞已被递到我的手中。一双粗糙而嶙峋的手温和地抚过我的面颊,拭去冰凉的雨水,掌心的温热霎时涌向全身。不多言,爷孙俩一人推车,一人持伞,一人哼唱,一人倾听,徐徐走过羊肠小路。

一切恍然如梦,支付给了流年。走了爷爷,只留下了那辆自行车和关于我们的记忆。

遇见

陆星瑶  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高一(1)班

 

向上的青春,终将遇见最好的自己。 ——题记

十五岁,花一样的少年,风一般的歌,时光拽着我的手一路飞奔,我在岁月的沃野上拔节,站在青春的渡口,我,遇见了最好的自己。

镇江市汉字听写大赛前一个月,学校紧急选拔队员参赛,最终,参赛的任务便落在了我和队友肩上。听到结果时,我不由得一怔,疑问不停地迸出:我担得起这重任吗?我能行吗?经过一番思忖,我决定接受挑战!青春处处是挑战,相信总有一天,有一份美好跨越千山万水只为我而来。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魔鬼训练”拉开了序幕。每天重复着“复习——听写——订正”这样单调而乏味的流程。但有老师与我们七人并肩作战,我感到光荣而又踏实。我们一起奋斗,一起欢笑,在这样美好的年龄里,能结下这样一段革命友谊,真是美哉!我们被汉字文化洗礼,为它的博大精深而感到震撼。即便翻阅了整本《现代汉语词典》,依然力不从心。可我想,能作为一粒小小的尘埃,在源远流长的汉字长河中穿梭遨游,哪怕只撷取一朵小小的浪花,也着实足矣!在排排龙飞凤舞的英文前,方方正正的汉字始终是中国人的骄傲,我们对文字的那份敬畏也源自于对中华文化最深沉的爱吧!

一个阳光潋滟的午后,我们踏上了征程,我知道,肩上的担子很重,它汲取了老师们辛勤的汗水,代表着学校乃至全市的荣誉,也承载着我们的梦……

赛场上人头攒动,我们则心无旁骛。我们被分在B组,经过奋力拼搏,我们以总分第一的成绩小组出线。旗开得胜,每个人心中都蕴染出朵朵甜蜜之花。总决赛一触即发,面对残酷的淘汰制,台上时而是怡然自得的微笑;时而是面色苍白的叹息;时而是捶胸顿足的懊恼。

我坐在赛台上,与鲜活的汉字文化交流,仓颉的不灭灵感,像磁石一般吸引我心,美丽的不老中文,字字珠玑,宛若千钧之重。一阵“腥风血雨”之后,我们捧回的是“镇江市汉字听写大赛一等奖”的奖杯。

作别这段岁月的那天,天空中燃烧起璀璨的烟火,华丽而唯美。花弄影,月流辉,点点星火,似是流光,拼尽全力,终难忘。

恍惚间,我似乎看到了握笔写字的自己——安静恬淡,明眸流光,那不正是最好的自己吗?她与我生命最美好的记忆缠绕着,牵系着,在我心底浅笑安然。

青春的齿轮转动不歇,我在流年里遇见了最好的自己,躺在花韵中和她对语,让岁月的晴好滋生心底,一起携手同行。

 

荷叶田田花亭亭

奚旭姣 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高一(1)班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生于江南,长于江南,半方荷塘自是独特而必不可少的景色。鱼戏莲叶间,是永看不腻的。

外祖家中青砖小楼古朴木门正对一方池塘。自我记事起,塘中荷花便年年不会迟到。唔,外祖家的荷,是乡里开得最好最盛的。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初夏时节,荷花尚未打苞,只有一丛丛碧玉般的荷叶于清风中轻摇慢曳。一阵雨来风急,不必打伞,只摘一枚翠叶,顶在头上,和妹妹一同尽意玩闹,雨丝沁着荷叶的清朗气息钻入发中,衣衫中。雨停初阳,叶上圆润的水珠在宽深的叶脉上滚动,轻颤,漾起一片流光。

待到盛夏,大人们便会摇了一艇小舟,漫溯进藕花深处。一顶莲蓬方被采下,便被孩子们抢着剥开,滚出一粒粒清如水的莲子。先去除外层青色莲衣,再细致撕去内里白皮,用竹签取出中间的一截莲心——大人要晒干作茶喝的——雪白莲子肉放入口中,轻轻一抿,清新之气便迸溅开来,唇齿间带着水的清润烟霞气。至于那映日别样红的花,又是一番旖旎风光了,即可插瓶,芬芳于室,亦可制作花茶,满腹清幽。小舟划到哪里,哪里便有一首碧叶诗;停在哪里,哪里便成一章花间词;雨到风来,便又成了一篇清风曲。闻岸边踏歌声,心中自是从容快活,不着一笔,自是一幅水墨诗意,绿蜡红香。

临风听一场蝉鸣,任三秋桂子,十里荷香化为风羽。月色如华,疏影阑珊。取出夏日炮制的荷花茶,拿一只砂壶,添一泓清露,茶声沸时,屋舍间便缭绕了清幽荷香。一盏琉璃入喉,自喜腹中有了荷的韵致。月影塘中,不知是谁婆娑了一身冰姿玉容。池塘一夜秋风冷,吹散芰荷红玉影。纵使一日梧叶染上银霜,莲枯叶落,它亦有抵挡不住的风流韵致,随意散落,不修雕饰,在秋雨连绵的夜里,听雨打枯荷的寥落孤独,也不失风雅。

周敦颐爱莲,曾说莲是君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即便荷必定要融于泥中,也从不沾染淤泥的半分污浊气儿。淤泥之下,有她一颗玉洁之心,有她冰为骨雪为肌的嫩芽在悄然生长。待到翌年风吹春水皱时,她还是那一般仙风道骨,佛心禅意,风姿绰约。故三闾大夫亦言,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荷是隐士,是佳人,亦为普济众生的修行者,落红尘却不染世俗,无论置身何处,都处变不惊,不为任何一段萍水相逢而留下纠缠的情感。她从容端雅,不因岁月流逝而感伤,不为事物消减而缅怀。所以一朵青荷,无论于尘内尘外,都被人深情地喜爱着。因为她的洁净,能让人毫发无伤地脱身世俗的险境。

看一池清水,听一场雨落,赏一处荷红,会一心禅意,哪里都是好风光。斟一杯清荷时,且祝山河与共的从容。若花胜去年红,知与谁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