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2. 社团巡礼 >
  3. 高中文学社团

社团巡礼|山东省莱州市第一中学“日新读书汇”

发布日期:2024-10-14  点击量: 251

图片1.png

   校长寄语:

“日新读书汇”秉承“诚勇”校训、“行胜于言,自强不息”校风,以我校“培养有文化底色、家国情怀、世界眼光和现代意识的优秀公民”培养目标为导向,依托学校鹤绂图书馆,坚持推进“创意读写”系统性、整体性研究,是我校“书香校园”建设品牌。

人生为一大事儿来。读书很重要。愿“日新读书汇”永葆强劲发展动能,持续为学生创造力培养、创新性发展赋能增效。

 图片2.png

   社团简介:

“日新读书汇”乘教育改革之东风,以新时代创新性人才培养为己任,广泛深入开展“创意读写”研究,目前已建构了具有普通高中特色的“创意读写”课程体系。长期以来,坚持“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理念,既肩负学校“书香校园”建设之重任,又承担文学特长生培养之责任,将看似矛盾的“面向全体”与“个性培养”二元对立关系达成和谐统一整体。一届届学生站在“日新读书汇”的肩膀走上国家级展示平台,赢得了学生普遍赞誉。


指导教师团队:

图片3.png

张建梅: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与学生相遇,是我今生最大的福气。我愿倾尽赤诚,倾其所有,为学生铺路架梁。

 图片4.png

 

邓升杰: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立德树人、启智增慧,创意读写很重要。我愿俯首一生,与学生同心同德、同向同行。

 

 图片5.png

 

张拥军:埋下头去做事,挺起胸来做人。不畏艰辛,不避风浪,学生成才是我最大的梦想。我愿挺身在前,率先垂范,为学生指路攀援。

 

 

 

学生佳作:

我与戏曲

作者:刘佳慧

我与戏曲的缘,从奶奶的花床单开始。

记得四五岁的年纪,我在奶奶家的炕头,拿枕巾围在头上,披起花床单作大袖,把被子绑在腰上当长裙。偶尔兴致高了,奶奶还会为我在耳边上一朵粉丹丹的月季花,这便是我最隆重的扮相了。四五岁的小孩嘛,还听不懂戏,只是看那装扮确实新鲜可爱,便学了起来,跟着电视屏里的人物做兰花指,那手指尖儿往上一翘,眼睛再跟着手指向旁一撇,腿儿再轻轻一屈嘿,倒也像模像样!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跟着小旦走圆场儿,人家走的是步步生莲,曳曳生花,而我哩,那两条小短腿来回倒腾,满炕乱转转,把奶奶精心收拾的床单拧得一塌糊涂。每当我把自己转得晕乎乎地一屁股坐在炕上时,奶奶便会过来亲热地一把搂住我,直笑着拧我的腮帮子说:“哎呀我的小孙女,看看你把我这炕单子拧的哟!”再长大一点,我表演”的花样也多了起来,不光会转圈圈儿,还能跟着人家咿呀地“唉哼”几声,手里拿着痒痒挠”当马鞭满空挥舞,甚至有次还差点把灯泡给打下来有的时候,我也学着在闭幕换场的时候藏到窗帘后面,半露脑袋、睁大眼睛看电视机里的人何时重新上场。后来我还会给自己加妆面,偷偷地拿奶奶的胭脂涂个大花脸,可真硬生生照着“旦角”描成了“丑角”!

不过这时候的戏,我都是跟着奶奶用光盘看的,翻来覆去也就那么几块,其中《姊妹易嫁》《女驸马》我至今印象深刻。

八岁那年,戏曲从电视机里跑进现实,我第一次在现场看了台“大戏”。“戏曲进乡村”的条幅横拉在村广场的正中央,车厢式的舞台布置在横幅下,一个塑料棚紧靠在旁边,一切都明明了了地露在那儿:我能看见演员坐在马扎子上画妆、带头面,能看见文武场的师傅们在塑料棚里擦乐器、摆乐谱……到表演的时候,我还能看见演员在后台的准备和等待、怎样从台上登上下去,看见那胡琴、扬琴、三弦、堂鼓、大锣、小锣……是如何在那小小的塑料棚里汇集出如此宏大激昂的曲乐! 这些都是我不曾在电视机里看到过的,这一切都是那么新鲜,那演员脸上红艳艳的粉妆是那么真实,那乐器发出的铿锵声响是那么清晰,我头回看见演员脚下踩的花盆鞋有多高,看见扬琴的琴弦在琴竹底下振出的残影,这戏曲的一切如同具有魔法般吸引着我,虽然我的屁股还老老实实地坐在台前,但心却早飞去台上,与他们一同演出了!

生病,奶奶会带我到村西的小诊所里打吊瓶。这也算是个半个老年活动室,地方不大,约有一个宿舍大小。屋里除了西边墙上的窗子,另三面都挂满了各式各样的乐器,有我认识的二胡、笛子,也有我后来才了解的京胡、阮琴。我在奶奶怀里迷迷糊糊地听着戏,头像小鸡啄米似的一点一点,仿佛是忘记了打针的疼痛。听到熟悉的段,我也会摇头晃脑地跟着唱,把一群爷爷奶奶逗得笑个不停,每当这时医生便忙跑来嘱咐我别乱动,鼓了针还要重打我便心一紧,老老实实不敢乱动了依旧是微微点头,轻轻地哼着小调。可医生的嘱咐是有时效的,等到下回还是照样蹬着脚丫,摇头晃脑地唱。

但自从上了初中,戏曲好像淡淡地走出了我的世界童年逝去不再,生活的主线变成了考试与刷题、刷题与考试,分数与成绩充斥着我的生活,于是戏曲便理所当然地被挤了出去。只是在课下闲余时偶尔地哼唱一段,也会有人惊奇地上来问:“唉?你还喜欢唱戏?”是啊,我喜欢,我喜欢戏!明明只是平常的询问,可在这紧张沉闷的教室里,不知怎么就刺痛了我。戏曲仿佛成为了一种“不误正业”的东西。可是,我确实喜欢啊!每当我从枯燥的教室向外望眼,脑袋里就会浮现“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的唱词和杜丽娘那微撇的黛眉;等到考试“放榜”,看到自己名列前茅,也是禁不住地畅想自己“中状元着红袍,帽插宫花好哇”;大休结束返校时,回望门口的父母,也想道一声“奴去也,莫牵连”。如此种种,数不胜数。

好在放假了,还有个喘息的余地。放下行囊、回到村庄,便有了一段悠闲的时光。早晨睡个懒觉,下午陪奶奶听会戏,晚上便到场坪上逛悠,外有敲鼓打镲的,里头有吹拉弹梆的,隐约能听见夹杂在其中缥缈的人声。走近了,唱腔便实了些。咿咿呀呀声音从话筒里传出,失了几分真切,但仍能听出是村里小二奶奶唱的,这可是乡里有名的好嗓子。唱的应是《锁麟囊》吧我辨别不太出。我长长地呼了一口气,听这中气十足的歌声,竟觉得她比我还年轻!这戏唱得是真精神啊,虽略带些老年人的沙哑可却有了生活独有的味道。这是真真带着情的啊!

我想着,以后我老了也要这样,有个一辈子的爱好,唱吧,唱出生活的酸甜苦辣,唱出人生的风雨曲折。嗯——我应是离不开戏曲了。

 

灯下幕布里的皮影戏

作者:武千皓

灯下腾挪天地,方寸尽显乾坤,说的就是皮影戏的魅力。

在我的老家,皮影戏颇为盛行,也滋养了我的祖辈、父辈和我。祖父说:皮影戏是戏,又不是戏,戏里戏外,就是一个字“真”。父亲说:皮影戏不是戏,也是戏,戏里戏外,总少点现代气。对于皮影戏,我可不敢评价。于是,我拜访了一位演皮影的老艺人。

那是一个秋日的午后,阳光虽有些清凉,倒也温暖。我去时,他正依槐而坐,一手拿一块浸湿的软牛皮,一手执刀在上面来回刮磨。他见我不说话,只盯着他手中的刀出神,便打开了话匣子:“你小子,喜欢这玩意儿……好!好!。”我分明地发现他的眼睛一下子变得活跃起来,顿时充满了亮亮晶晶的东西。“就说这牛皮,非上等的牛皮不能用。什么是上等牛皮呢?柔而不软,硬而不僵。”他见我一脸茫然,便索性放下刀子,举起牛皮抖了又抖,直到抖出了几个声响。“听到了吧?能抖出这个声音的就是好牛皮。这牛皮在刮磨之前,得先浸泡两、三天,这样才能把它刮得薄如纸、透如水……”老艺人见我听得入神,讲得愈发起劲。“这雕刻人物的时候,要先在纸上画出线稿,然后再在牛皮上雕刻,雕刻的功夫是真功夫,雕刻一个人物得三千多刀,刀刀不能含糊。刻好了再点染、晕染、敷彩……人物要逼真,上色和刀工一样重要……”点染、晕染、敷彩……这些在老艺人嘴里如同“你、我”般熟悉词语,在我还是第一次听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以前只见过皮影戏演得让人入迷,竟不知制作人像竟如此不易。

懒洋洋的太阳把金黄的暖意洒满了大地。老艺人一身褪了色的衣衫、一张刻满皱纹的脸、一双磨起老茧的手在金色的阳光下闪烁出光芒。他二十几岁学皮影,到现在已近半个世纪,这里面藏着多少深刻的记忆!那天,他滔滔不绝地讲这儿、讲那儿,里面全是他自己陶醉的往事:那一天,天格外冷,还飘着零星的小雪花,我演完后还全身热气腾腾,为什么?戏演得好,人多,大家喜欢啊……我可以断定他不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他把自己讲得很满足,却忘记了我是个听众,没有在现场,跟不上他兴奋的节奏。然而,那又怎么样?他就是一个老农民,一辈子黄土为伴、皮影为友。我不敢用如痴如醉这般高大上的词语来形容他,但他熟练轻巧的动作、眉飞色舞的表情,让我对眼前的老艺人肃然起敬。

“您真了不起!”当我脱口而出这句话时,老艺人的话戛然而止。我看见他眼睛里亮亮晶晶的东西正在消散,就像西沉的夕阳正在没入地平线。

“我说您了不起!”我担心他听得不真切,又大声重复道。

“我听见了!”他的语气一下子变得低缓而深沉,“现在的年轻人,没人喜欢喽——”。老艺人停下手中刀子,望向夕阳归处。

当天晚上,我观看了老艺人的演出。他演的是我小时候最喜欢看的《西游记》中《三打白骨精》一段。我们在幕布前,他在幕布后。幕布里的角色一仰一俯,一进一退,姿态不一,瞬息万变。诡计多端的白骨精一会儿是骷髅,一会儿变美人,她骗过“菩萨心肠”的唐僧,让“老实巴交”的沙和尚信以为真,让“好色”的猪八戒匍匐在自己脚下,但她骗不过火眼金睛的孙悟空。“妖精,哪里走!”说时迟那时快,孙悟空腾空而起,手举金箍棒,当头一棒砸向白骨精。

“妖精,哪里走!”老艺人幕后一声唱,引得幕前众人唱和。

四下里、耳鼓旁,不只是戏里上演着“三打白骨精”,戏外的人们也已进入了“三打白骨精”的现场,舞之,蹈之,唱之,和之。

“啊——”随着白骨精一声嘶哑尖叫,暖调的灯光不见了,皮影消失了,只留下静悄悄的夜幕伴着白生生的幕布。这时,大家才回过神儿来,演出结束了,继而一阵掌声如热浪涌来。

“谢谢,谢谢大家捧场!”老艺人从幕后走到幕前,平静的语调里透着几分激动。他见我,便俯身小声问道:“下次还来不?”我使劲点点头,分明地看见他眼睛里亮亮晶晶的东西正在凝聚。

也许,那天看皮影戏的人并不多,但我敢断言每一个在场看皮影戏的人有一份挚爱。“演一场少一场喽!”老艺人曾经的担忧,也许本就多余。

沐着晚风,我蹬车穿过树影的斑驳,眼前仍是皮影,不只是《三打白骨精》的皮影,还有《三体》的皮影哩!

校长寄语:

“日新读书汇”秉承“诚勇”校训、“行胜于言,自强不息”校风,以我校“培养有文化底色、家国情怀、世界眼光和现代意识的优秀公民”培养目标为导向,依托学校鹤绂图书馆,坚持推进“创意读写”系统性、整体性研究,是我校“书香校园”建设品牌。

人生为一大事儿来。读书很重要。愿“日新读书汇”永葆强劲发展动能,持续为学生创造力培养、创新性发展赋能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