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寄语】
竹芽文学社,对于佟二堡镇第二初级中学162名农村孩子来说,是一场文化的盛宴,在这里每一颗心灵都自由舒展,每一个梦想都熠熠生光。伴着书香滋养,孩子们用智慧和诗意描绘出他们眼中的日月星辰、花草风鸟、人情事物……那从心底里流淌出的文字,如同精灵一般,纯净而美好。 我相信,在这片净土下,“竹芽文学社”的孩子们将成长为明日的青青翠竹,让我们静听拔节之声,“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这是佟二堡镇第二初级中学全体教师们的希望!
【社团介绍】
灯塔市佟二堡镇第二初级中学是一所农村中学,在校学生162人,教职工44人。2012年创建竹芽文学社团,文学社团下设六个小社团——跟名家学写作、共读一本书、趣味国学、寻找家乡名人、古诗吟唱、表演之星,2014年开设文学课堂,形成了独特的文学教育教学模式。
校刊与活动:在近八年的摸索实践中形成校本教材——《名家经典选读》《诵读》《趣味小古文》,学校校本研究立足文学,侧重乡土散文和诗词,申报了地市、省及国家级课题。创建校刊《竹芽》,开展假日走寻、说节日节气、表演课本剧、诵读吟唱,读书演讲等多种活动,形成课、团、刊、活动四位一体的培养体系。
成就与影响:学生作品60余篇发表在《中学生》《作文通讯》《初中生写作》《中华诗词》等刊物上,在辽宁少儿出版集团的刊物《初中生写作》和《趣味国学》上打造出自己的师生写作专栏(10年)和趣味国学专栏(3年),参加三次全国性诗词大赛均获得奖项。“文学校园”形成特色德育,学校被评为“辽阳市特色德育示范校”,学校被评为“辽宁省诗教先进单位”。
【指导教师】
韩宗英,2017年辽阳市师德标兵,“辽阳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学校竹芽文学社团的主要指导教师,受到《中国教师报》文化周刊专访。有作品散见于《中国教师报》、《中国散文》、《长白山诗词》等,《初中生写作》“纠结经典”专栏作者,《趣味阅读》“好玩儿的国学“专栏作者。
【教师经验】
1.学校把文学课纳入课程,每周每班一节课,形成校本教材,有专职教师,文学课受到重视。
2.每学期举行“我诵我诗,我读我文”大赛,传统节日创作大赛,开展“假日走寻”等活动,丰富学生生活,积累素材,学生创作作品丰富。
3、针对农村中学的特点,创作主题从自然、生活、父母、乡村入手,让农村孩子了解农村、农业、农民,让孩子们生活的土地成为人生的宝贵财富。
4.打造“文学校园”的校园环境,给孩子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展示作品的平台,支撑孩子们的梦想。
5. 采取自然沉浸教法帮孩子们解决困惑、增强信心,在大自然面前没有“差学生”,在文学面前平等。
6. 多表扬鼓励,哪怕一句、一段写得好也要夸奖,适当的物质奖励。
7. 参加一些大赛,树立自信,提高自我认知,促进创作。
8. 走寻式、交流式、探讨式教学方法,让心弦拨动,让文字流淌。
9、文学教育与与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写作相结合,促进语文教学的改革,提高语文教育的水平、效率和质量。
10.读名著、看名篇,进行仿写训练。
【社员新作】
1.传统诗一首
青山沟
佟二堡镇二中七年(1)班 王成暄
青山沟水流,渔父荡扁舟。
飞鸟深山里,啼红两岸秋。
2、新诗一首:
东北故事
佟二堡镇二中八年(2)班 黄诗淇
红红的花轿抬来
小女嫁君郎
喇叭声欢 琐呐声长
灰瓦灰墙
月色幽静歌声映
婴儿的哭啼嫩嫩清清
摇篮不停
年芳的女子叨着烟袋在旁
身影印在窗上的纸张
往事 残阳
西风也凉
嘎啦哈几个丫头小子
闹得很欢畅
注:东北有民俗谚语:窗户纸糊在外,十七八的姑娘叼烟袋,养了孩子吊起来。
3、学生作文一篇:
酸 菜
佟二堡镇二中八年(4)班 李洪福
每年我都盼望着冬天,盼望着吃我们东北农村地道的猪肉炖酸菜。
每到秋后,母亲就开始挑选最好的大白菜,把它剥下几片外衣,直到看到透明的白和绿。整颗清洗之后,放在有热水的大锅里蘸一下,凉后,再把它们一个一个地抱到准备好的大缸里,那种抱法像把婴儿放进他自己的襁褓,小心而满足。这些大白菜一个挨着一个,每放一层,又要在上面撒一些盐,母亲说这是为了防止腐烂,但盐不能放多,放多就成腌咸白菜了。缸装满满的就开始加入水,直到白菜都淹没了,最后把一块洗干净的大石头压在上面,积制酸菜就完成啦!
快腊月酸菜就积好了,母亲买十几斤猪肉和排骨,冰箱装不下,就装在一个袋子里放在我家的仓房,那简直就是天然的大冷库。想吃猪肉炖酸菜时,随取。酸菜缸放在温度比较低的外屋的角落,取酸菜的时候,母亲要探着身子把大石头挪开,双手便于伸入冰冷的酸菜缸中捞出一两颗酸菜。母亲的手这时通红的,现在有厨用手套,母亲却说习惯直接用自己的手而不爱戴手套。母亲忙着把酸菜一片一片掰下来,然后几片叠起来开始切。同时把用袋子装起来的肉取一块进来,放入冷水中浸泡,这是在化冻的肉,到一定程度再切。
猪肉炖酸菜是地道家常菜,其实也是我们招待客人的一道大菜。出锅了,闻着都香!那酸菜中的肉再蘸点酱油就甭提多香了!
每当自己家吃猪肉炖酸菜的时候,母亲总是把排骨和大骨头上的肉剃好,把大的瘦肉给我,把肥些的夹给父亲。小时候觉得没什么,但慢慢长大就知道她是把好吃的都给我们了,所以有时还会有几滴泪珠落在我的碗里。在外边忙活的父亲要喊几声才会进屋,他脱下笨重的大衣,搓着冻得通红的手,双手捧碗先喝几口汤,身子就缓和下来了。然后他坐下,慢慢地自己倒一点酒,默默地边吃酸菜边喝酒,最后汤泡饭里吃,看着都香,吃饱了,就回屋歇着了,也不说什么。妈妈在吃饭的时候先给我们夹肉,看着菜,菜吃完了一半,就会盛菜。父亲吃得最多也最慢,我的饭量和父亲也差不多,但吃得快。母亲总是吃的最少也最快,所以也总最后吃,每次吃完了,就把菜全部都盛出来,第二天热了再吃。
冬天过节的时候,或者是来了客人,一定要有猪肉炖酸菜,这时会多加几个菜,比如,炒鸡蛋,木耳炒白菜,盐爆花生米,瘦肉炒大葱等。有客人的时候父亲就话多起来,而妈妈忙着给大家盛热乎的酸菜。大家围一圈坐下来吃着喝着,会问问在家种地的这一年到头的收成;如果是外出打工的,会问在外面干什么,累不累;再就问问家里老人的身体,孩子的学习;还会唠唠这一个冬天在家里面都准备做什么,大多数都是要打打麻将、扑克,推推牌九,是呀,忙活了三个季节,也该歇一个季了。我的学习成绩肯定在被问之列,我不太喜欢被问,因为觉得学习是自己的本份,不需要别人的夸奖,还因为考好了压力大,如果考得不好的那就不好意思了,父亲和母亲是喜欢听别人夸我的,也会借这个时候叮嘱我用功学习,说:“你看看大人们一年到头多累!”
就这样聊着,酸菜一大碗一大碗的换上热乎的,冬天的日子也暖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