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2. 学生作品 >
  3. 高中生作品

战疫征文选:谣言之下(浙江 邹倩倩)

责编:胡子强 发布日期:2020-04-10  点击量: 1533

谣言之下

■邹倩倩(浙江温州翔宇中学高二)

改变中国人对一件事物的观念只需要六个月。

——题记

前几天有朋友吐槽说:“都2020年了,怎么还有谣言?”我感同身受的同时,回了一句玩笑说:“都2020年了,还有丧尸横行呢!”也许你并不相信,但却有谣言称感染病毒三天后会尸变,还放出伪视频来。

虽说“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荀子·大略》),但如此无厘头无根据的言辞为何在信息交流如此通畅的网络时代,总是比真相要快一步呢?为何谣言总是无法制止呢?制造谣言的人,也就是十恶不赦的造谣者,一般分为六种类型,即报复攻击型、唯恐天下不乱型、唯利是图型、逞能型、恶作剧型和无意识谣言制造者。在疫情期间,最多的一般为唯恐天下不乱型和恶作剧型。二者都不带有特定的政治目的和经济目的,以看到他人恐慌为乐或渴望展现自己的“才华”。譬如近期屡屡遭到“PS图片造谣诋毁”、被污蔑能让老师直接打开学生摄像头的钉钉就不堪其扰,被迫发布公开声明:已经报警,坚决追究造谣传谣者的法律责任。读到此处,你不免感觉自己的智商被人玩弄于股掌之间。所以马克·吐温曾说:“当真相还在穿鞋的时候,谣言就已经跑遍半个地球了。”

但我们更应该深思,为什么如今如此无厘头的谣言仍会遍地流传?人们为什么又这么容易地轻信谣言?这其中或许有很多因素掺杂,包括恐慌心理、猎奇心理、从众心理和刻板印象。而在疫情期间最多的是恐慌心理和从众心理。

恐慌心理主要说到心理学家卡尼曼提出的理论和马斯洛需求理论。卡尼曼认为,人的思维分为快与慢两种模式。“系统一”依赖情感、记忆和经验做出快速的判断,但也很容易犯错;“系统二”则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理性地做出判断。在遇到恐慌的时候我们无法满足生存的基本需求,“系统一”会不假思索地、本能地做出趋利避害的反应,从而产生“宁可信其有”的心理,成功骗过自己。恐慌心理主要是在世界末日等等无厘头的谣言上发挥功效,而从众心理则是让你在看似很有道理的谣言上栽跟头。

从众心理,或者说,多元无知效应,指的是当我们处于一个不确定的环境下,我们会参照并接受他人的行为。讲好听点,就是“入乡随俗”。但是在恶人的眼里却是庸俗的利用品。举个例子,江苏省泰州市多个微信群出现“姜堰梁徐镇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有人强行出村,将村口值岗人员当场砍死”的谣言,并配有血腥视频。后经调查,确证该视频为河南某地发生的刑事案件,与疫情防控无关。这则谣言就利用了人们的多元无知和刻板印象,以致少有人质疑信息的真假性,看到信息的人就会默认其他看到该信息的人也认为这条信息是真实的,于是多元无知效应就这样出现了。

谣言并不可怕,也从来不荒谬。因为比谣言更可怕的是造谣者,比谣言更荒谬的是现实。

前几日Malik发表了一个视频,说一位传销专家表明改变中国人对一件事物的观念只需要六个月。一开始我觉得实在可笑,因为我认为刻板印象并不是那么好改变的东西。但我现在发现,改变刻板印象很难,但改变中国人,尤其是容易轻信盲从的年轻人对一件事物的观念也许真的只需要六个月。为什么人们那么容易相信谣言?除了上述心理学原因以外,我们大多数人没有自己独立思考的习惯,对一个事物没有一个自我的观念。放弃思考是现代人的通病。这一切还得归功于碎片化阅读和碎片化生活,后者彻底磨削了我们独立思考的余力。习惯性使用“系统一”,不断追求简单而不会用到“系统二”的娱乐,是网络盛行的当下比谣言更可怕的真相。

传播学者克罗斯基于美国社会学家G·W·奥尔波特和L·波斯特曼的谣言公式提出:谣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公众批判能力。而很多时候公众的判别能力在0到1之间,给谣言添油加醋,成为造谣者的帮凶:传谣者。真正把谣言扼杀在摇篮里是不可能的。现在制止谣言主要靠让真相传播得更快,但这只是名为进步的退步。没有独立思考,轻信谣言,才是谣言笼罩下可怕而又荒谬的现实。

那难道这样的现状是不可扭转的吗?并不是。如果人群聚集一定会引发从众效应的话,那么我们为何不能利用群众的智慧和资源,来揭发真相呢?

尽管,我们不可能让每一个人化身为辟谣者,每遇到谣言都能快速的找到打破谣言的真相。但是,当我们遇到谣言时,我们的对事情真假性提出的一句质疑,一个疑问,也许可以让看到谣言的人从多元无知效应中摆脱出来。我们的一个疑问,可以引发大家对事情真假的思考,从而调动大家的智慧和资源一起打败谣言。如果说恐慌必定会激发情绪脑,那么我们同样可以用疑问激发理性脑,破除多元无知效应。

大量心理学研究表明,即使很多人会被这些心理学效应牵着鼻子走,但仍然有一部分人,能在世事洪流中清醒过来,独立且理性的思考。而他们,是谣言的杀手,智者。

成为智者很简单。通过阅读大量的书籍,平时没事写写随笔,对事物多加自己的思考,久而久之,我们就能形成自己独立的三观。在纷乱尘世中,保持自我。

我很喜欢东野圭吾的《嫌疑人x的献身》中的一句话:“有的人只要好好活着,就足以改变另一个人。”世事繁杂,人心繁琐,在千言万语中也许从来没有对错。不被别人的一两句话就改变观点,做事有原则有底线,对事对物都有自己的看法和想法,这才是我们对抗谣言最后的底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