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五月的心事和花事一样盛大,我是怀着静待花开的殷切心情去曲阜参加“文学阅读与写作”教师高级研修班的培训学习的。
这一时空,情动于衷,形诸于外。恰在此时,乔老师把她的又一部人生力作放在了我的书桌上。难道是巧合?——《雪落无声》,像极了眼下的季节。
五天培训结束了,最后一次流连池塘边,灰绿的莲蓬冒出来,挤挤插插挺于荷叶间,个头高挑,蓬头弯垂,粒粒莲子正在丰盈。放眼望去,真可谓“济济一塘”。 我的收获,如同这盛夏的果实,沉甸甸的!
北大附中朝阳未来学校教师参加北京元培研修班感悟:蟹岛八号会议室铺着绿色的桌布,和我高中时的教室里一样。中午趴在桌上睡了一觉,醒来后越发觉得回到了十几年前的课堂,专注而贪婪地汲取着知识。不同的是,这次坐在我周围的是来自全国各地的语文骨干教师,满满当当的四天课程全是文学阅读与写作。
今年,恰逢叶圣陶先生诞辰130周年。叶圣陶先生,以文字为桥梁,连接了知识的海洋与心灵的彼岸,凝聚教育智慧,照亮教改之路,筑基教育未来,功勋卓著,启迪后人。这位文学巨匠与教育先驱,以他那深邃的思想、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勾勒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文学世界,更以其“教育为人生”的崇高理念,照亮了无数求知者的心灵之路。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作文比赛,更是为广大热爱写作的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挥洒才情的广阔舞台。今天,我们在这里,不仅是在比拼文字的韵律与思想的深度,更是在传承叶圣陶先生的精神,让文学之光在年轻一代心中熠熠
一个中学教师竟然完成了一部思想水平和艺术水平都很高的史学专著——《刘勰志》
人有都有一种恋乡情结,它就像一种浓酒,时间越久,滋味越浓。屈原在《九章·哀郢》中说:“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鸟无论飞到多远都会返回自己的故乡,狐死时一定把头朝向自己出生的山丘。屈原晚年被流放楚国江南地区,日日夜夜想着自己的故都家园,这种恋乡实际是和爱国联系在一起的
世间万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强者并非恒强,弱者并非恒弱。事物往往是一个对立统一体,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只有人们能够以博大的胸怀和包容的心态对待周围的一切,自觉自爱而又能兼济天下,共同浇灌万物成长,那才是我们人类美好的福音。
我的家乡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干旱缺水,植被稀少,光秃秃的山峦,一旦刮起风,尘土飞扬。这景致看久了眼睛也会生疼,此时,看到摇曳在田埂沟畔、庄前屋后的绿柳,它们随意横枝纵条,毫无定则地生长着。身或直或曲,枝或密或疏,将整个村庄绿了个透。顿时,视觉上的不适和疲劳,消失得荡然无存。于是觉得,每一棵柳便都是旱塬上的一盏灯。
当几个男孩聚在一起吹牛,你会听到孩子们面红耳赤地在抢着说:“我爸爸是经理!”“我妈妈是科长!”“我爸爸特有钱!”“我妈妈特能干!”这时候,有一个男孩语气平和却不无得意地宣称:“我爸爸是写书的,我妈妈也是写书的。”——说这话的,是我儿子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