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走在大街小巷,被一阵阵香味吸引。刚出笼馒头的奶香味儿,炸好牛肉丸子的焖油味儿,八宝粥散发出的枣泥味儿……这正是人人熟悉的过年的味道。而今年,我们的年味儿不同寻常。
现在,天已经变晴朗,火炉已经熄灭,我们每天的事情还是安安分分在家,做自己的家务,空余时,下下象棋,我们在我们的汉界,我们在我们的楚河,与疫情对抗着。我和家里人都知道:没有不可逾越的冬天,春暖花开即将到来。
冠状病毒人传人,这个春节不串门。从大年初二起,我便一直宅在家,享猪福。正月十一,立春节气,大晴,奉令出门,在月亮湾小区协助新型冠状病毒防控工作。我是共产党员,有召唤,必须上!战战兢兢出门去,真真切切三字来。
鼠年春节,腊肉站岗 一家三口沉浮于文字的海洋 书香。把无聊和恐惧埋葬。照亮 诗和远方
在母亲期盼的眼神中,我们小家三口于腊月29(1月23日)回到老家与父母团聚。
这一场战“疫”之殇,给了我们太多警醒。愿自此,我们杜绝无故杀戮,因为索取就需偿还;务必感恩国家,因为国家是我们的屏障;学会敬畏自然,因为我们是自然的孩子。善良,内省,珍惜、谦虚……落下的功课,我们重新学。愿灾难里那些铿锵的誓言,大爱与温暖,让疾病与灾难成为尘埃,带给我们一个有希望的明天。
沂蒙“红嫂精神”是什么?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沂蒙人,我大多从父辈们那了解到:革命战争年代,沂蒙山区有一个伟大的女性群体,她们送子参军、送夫支前,缝军衣、做军鞋、抬担架、推小车,舍生忘死救伤员,不遗余力抚养革命后代,谱写了一曲曲血乳交融的军民鱼水情。
一场疫情,让年味儿变得不同寻常。在这疫情背后却有着各种各样的温暖和感动,他们的感人事迹汇成一股股暖流,融化冰雪,让这冬天不再严寒。
某村,不同时间从湖北归来了三个人。 村口周家女儿武汉上大学,1月10日放寒假回家。回来时,疫情还没有那么严重,也没有隔离一说,何况爸爸妈妈单位还没有放假,13日、14日还接送妹妹上下学。20日疫情形势严峻,他们一家主动上报村委,上报妹妹的学校,自觉隔离。
阳光洒在归元寺黛色的檐角,朱红的寺门紧锁。希望,也像久违的阳光一样,一寸一寸在人心中生长。凛冬已经渐远,珞珈山上的樱花正含苞待放,春天离我们已经不远了,它一定也会来的,一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