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让我敬重一座城
█袁郅勰(上海市闵行区莘松中学春申校区八年级8班)
戴口罩的日子,让我们更加真诚地用眼睛看这座城市,用心灵感受这座城市……
一座拥有2千4百万人口的国际大都市,变成一座“空城”需要多少时间?动员全市所有三级医院进行动员援助武汉,需要多少时间?把防疫动员下沉至每一个老百姓,让上海始终保持着应有的精神与格调,不给国家添乱,需要多少时间?当灾难来临,上海人顶着“干啥啥不行,怕死第一名”的骂名,率先从全市16家三甲医院抽调医护骨干组成援鄂医疗队,在2020春节美丽“逆行”!
上海,就是这样一座拥有着无数光荣与梦想的城市,就是这样一座不断创造着奇迹的城市!2003年非典,上海1700万人口只有8人感染,这得益于上海成熟完善的城市管理体系和科学严密的防疫防控系统,同时也得益于上海市民的配合和精确到家庭与个人的链条式监督网络……如果没有这次肺炎疫情,对于这座身边的城市,我们熟视无睹地忽略了它的传奇与辉煌,我们理所当然地享受着它的文明带来给我们的安定与繁荣却很少停下脚步来认真解读一下它的声音。
武汉肺炎席卷全国,上海首先启动全民防疫戴起口罩,因为每个上海人知道面对大型公共事件,不给政府添乱就是爱国、爱家。当网上纷纷非议上海人“怕死”的时候,上海却已经在着手更深层次的防疫工作,甚至比疫情源发地武汉还要早启动“小汤山”模式;当全国为不断爆发的疫情和匮乏的医疗用品议论纷纷的时候,上海的医疗援助队伍自带防护用品专机驰援武汉。在第一线与病魔分秒必争的同时,上海的科研机构同步启动药品研究,并且不断传出喜讯。
是的,上海人“怕死”,那是因为敬重生命,我们并不提倡“无知者无畏”!而当国家有难,同胞有难,上海何曾有丝毫迟疑?百年沧桑早已经铸就了这座城市独有的风骨——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
这几天在电视中、网络上,看到了太多医护人员面对疫情毅然奔赴一线的动人事迹。我的妈妈也是一名护士,虽然她所在的精神科并不属于这次支援武汉的重点专业领域,但同在卫生系统的她也早已经与前线的疫情连在了一起,因为那里有她的同学、闺蜜、以前的同事……每当说到第一线缺乏防护用品,隔离病房护士六七个小时不能喝水、吃饭、上厕所,有的护士甚至年夜饭吃到一半便被一声调令赶往机场时,我们的心便被深深拨动。
上海医疗队张文宏主任在发布会上面对记者掷地有声地说:“我们不能欺负听话的人!”寥寥数语却说出了上海人的特质——面对重大事件表现出的高效执行与配合服从。张主任也说了,第一批入鄂的医护人员都是了不起的,面对病毒原理和治疗方案都一无所知的新冠肺炎,他们面临的不仅仅是医疗设备匮乏,医疗条件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还有来自病毒本身的危险和随时可能出现的交叉感染,以及来自亲朋好友的担心牵挂……人心都是肉长的,谁没有一个温暖的家?可是当疫情来临,医院就是战场,医护人员就是战士,他们没有一个人退缩!他们用专业、果敢、无畏再次证明了对生命的尊重,最这座城市的敬重!
从崇明到闵行,本来一个多小时的路程走了三个多月小时,我们看到一路上重重关卡严格检查进入市区车辆,虽然排着长龙,不少人脸上都露出了焦急的神色,但面对检查毫无怨言。因为每个人都清楚面对疫情,每个人的健康与否都与这个城市的健康安全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在公交车上,一位乘客面对上车检查的人员刚不耐烦地嘟囔了一句:“不是刚才检查过了吗,怎么又要检查?”其他乘客马上开始对他现场教育:“非常时期,能配合就配合,你要知道如果车上一个人体温异常,可能全车人都要隔离!”我在旁边听着,感受着上海人的可爱。
敬重一座城,必先爱上生活在这里的人,感受着文明带来的安全、愉悦与幸福。正如《雅典宪章》中所说的:“在每一个城市规划中必须将各种情形下所存在的每种自然的、社会的、经济的、文明的因素配合起来。”我敬重上海,不仅是因为它的繁荣、文明、发展,更因为它独特的海派气质和城市文化;以及非但不曾泯灭或减弱,而更加炽热与赤诚的民族情结与家国情怀,这才是城市之根!
(指导老师:朱卓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