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简介
谢梅李,女,1983年8月出生,福建宁德福鼎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宁德市第一批文化产业人才,第六届“叶圣陶教师文学奖”获得者,阅文集团签约作家,笔名:绿雪芽。多部作品入选中作协网络作协重点作品扶持项目、中作协“作家深入定点生活”扶持项目、“起点中文网最受欢迎作品”“起点名作堂”“起点精品频道”、2023年首届中国电视剧大会推荐作品(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和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文学好书榜2023年9月榜单(由中国出版协会文学艺术出版工作委员会主办)、“戏剧中国”2023年度戏曲类潜力作品、福建省文联省作协长篇小说(重点题材)扶持项目、第四届福建省中长篇小说双年榜等,多部小说制成有声书在喜马拉雅、懒人听书等平台上线,在《福建文学》《厦门文学》《泉州文学》《生活·创造》等杂志上发表短篇小说、散文若干。出版小说:《澄碧千顷》《明媚世界》,电影剧本《海上焰火》已通过国家广电总局备案。
《绛珠传》荣获“2014年起点中文网最受欢迎作品”称号;《筝爱一心人》入选“起点名作堂”“起点精品频道”;《明媚世界》入选2021年福建省文联、省作协联合开展的长篇小说(重点题材)扶持项目,由福建省海峡文艺出版社2024年6月出版发行;《澄碧千顷》由《福建文学》2022年长篇小说专号发表,福建省海峡文艺出版社2023年8月出版发行,曾入选2022年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重点作品“新时代山乡巨变主题”专项、第四届福建省中长篇小说双年榜、2022年度宁德市文艺创作扶持作品、2023年首届中国电视剧大会推荐作品(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和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文学好书榜2023年9月榜单(由中国出版协会文学艺术出版工作委员会主办),荣获第六届“叶圣陶教师文学奖”;越剧剧本《福鼎白茶》入选“戏剧中国”2023年度戏曲类潜力作品;《明星村》入选2024年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重点作品扶持项目;《永和之路》入选2024年中国作家协会“作家深入定点生活”扶持项目;电影剧本《海上焰火》售出版权,已通过国家广电总局备案,正在筹拍中。
作品简介
《澄碧千顷》以闽东第一大岛、中国最美十大海岛之一的嵛山岛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发展面貌为故事背景,以海岛教育事业发展作为展现乡村振兴海岛发展成果的切入点,讲述城市女教师辛茹下沉海岛支教,与海岛学校的老师、学生和家长发生的一系列动人故事,以点带面,全方位描绘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新时代海岛的风土人情,讴歌新时代海岛人立足山海优势,攻坚克难,勇往直前,缔造共同富裕新生活,开拓澄碧千顷事业蓝图的山海力量和英雄气概。
获奖感言
小时候在课本上读到叶圣陶先生的文章,知道他是一名教育家、文学家,除了敬仰,从未想过这样一位了不起的人物,有一天自己会与他的名字结缘。“叶圣陶教师文学奖”是我过去创作生涯里的一枚勋章,是过去付出汗水的总结,也是新的奋斗起点。感谢叶圣陶先生,感谢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感谢苏州甪直,在这个人才辈出的时代,高手如云,拿奖不易,感谢评委会每一位投出宝贵一票的评委老师,感谢对我的肯定与鼓励。
嵛山岛,对我来说是一座有福之岛,我的写作事业因为它上了一个新台阶。1989年5月,习总书记在艰苦的条件下,下乡考察,登临此岛,指导工作。35年日新月异,嵛山岛的今天早已在乡村振兴事业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感谢家乡的发展,为我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丰厚土壤,未来继续努力,好好把写小说这件事干好。叶圣陶先生说过,“你是有指望有前途的人。”牢记叶圣陶先生对每一个青年人的鼓励,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写作这条道路上深耕,以创作出不愧于人民的作品为己任。
作品欣赏
《澄碧千顷》(节选自第五章)
对于海岛来说,早晨是一种新生的风情,傍晚是一种圆满的风情,它赋予日出和日落丰富又迷人的形态,而阿狸用他的镜头记录下了九十九次日出和一百一十一次日落。在“月亮湾”客栈的大堂里,几个住店的旅客正在欣赏墙壁上家庭影院大屏上播放的关于日出和日落的二百一十个影像资料,有人向阿狸竖起了大拇指:“胡老板你太了不起了,这大银山岛的日出和日落,不知道通过胡老板你的镜头,震撼了多少人平静的内心。”
阿狸听着这样的盛赞,却是一脸安静。他是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但与一般的年轻人很不一样,身上少了青春的戾气,多了一份水一样温柔的诗意。他穿着白色复古风棉麻质地的衬衣,脚上一双布鞋,是一个眉目有诗的男子。
他说:“银山岛这执着的日出和凄美的日落,可不是为了搅乱一份平静的内心,而是为了那些城市人,让他们纷乱的内心归于平静,受伤的心灵得以治愈。”他的言语和笑容一样,恬淡如菊。
胡老板你是哪里人啊?为什么会留在海岛开民宿呢?有人问。人们初次见面,总对这位年轻的客栈老板的来历充满好奇。阿狸来自北方,却有着和北方人截然不同的气质,倒像是南方孩子一样清秀苗条。他喜欢无拘无束漂泊流浪的生活,却在邂逅这个海岛的时候意外停下了。就像一只小船日复一日随波逐流,偶然在一个港湾停泊,是风,是海风的召唤。就如北方的高原对南方孩子充满诱惑一样,他这个北方孩子是如此迷恋南方的海洋、海洋上的岛屿、从海洋上吹往岛屿的风……每一样都性感而魅惑,让他想要留下来,亲近她们。
这时,客栈外头的院子里有个孩子在喊他:“胡老板!胡老板!”又是那个孩子来卖海漂垃圾了,不知道今天她又在海边淘到了什么宝贝。阿狸很快走了出去。客栈的院子里种满多肉。多肉被种植在各种盆子、罐子、木头、树根甚至窗台的土缝里,像是随意种上去的,又像是精心布局设计的,仰着一张张肉肉的笑脸,似乎在欢迎每个入住客栈的游客,让人觉得它们不是一群植物,而是一群活泼小巧的小动物。那个小女孩,瘦瘦的,黑黑的,站在一群多肉之间,亭亭玉立的。她的怀里抱着一块木板,木板上是一个扇贝和一截树根。阿狸从她怀里接过扇贝和树根,她就把手里的木板扬了起来。
“这一定是个好宝贝!”她整张脸都神采飞扬,两只眼睛雪亮有光,整个人兴奋得似乎要飞起来。阿狸发现这不是一块普通的木板,而是一块残匾,不知它经历了多少岁月洗礼,亦不知它在海上经历了多少海浪的浸润,才经由这个孩子的手到他手里。看着它,阿狸内心和小女孩子一样激动澎湃。
他从兜里直接掏出了一张百元大钞递给小女孩,这比他以往每一次收购她的海漂垃圾给的钱都要多,而女孩子没有丝毫推辞,只是拿着钱兴高采烈地跑了,给他留下一句:“胡老板,我就知道你是最识货的。”
陈侨英和辛茹终于走到一块写着“月亮湾客栈”的木牌下,只见周围随处可见石砌的小房子,石墙上布满绿色的苔藓,石缝里开满小小的野花;遍地都是石砌的小水沟,三三两两的小鸭子,在水沟里觅食,嘎嘎嘎嘎叫着。面前是一条绿苔斑驳、鹅卵石铺就的窄巷,一侧的矮墙石缝里全都长出别致的花草,在海风里摇曳生姿,仿佛是路标一路指引人们抵达客栈门口。
客栈门口,一个孩子撒开脚丫子飞奔出来,像一只自由的兔子。
是燕子。但燕子发现辛茹和陈侨英立即调转路线,爬上巷子的矮墙,往另一边跑去。辛茹穿着带了跟的凉鞋,没跑几步脚就崴了,她只能拜托陈侨英帮她去追燕子,请陈侨英务必将燕子带到学校。她不能让燕子再继续逃课了。燕子跑,陈侨英追,两人很快都消失在辛茹的视线里。
辛茹回头看看远处“‘月亮湾’客栈”的招牌,突然想起什么,一瘸一拐朝客栈走来。阿狸正在电脑上查找资料,一个年轻姑娘就从客栈外走了进来,光着脚,手里提着一双凉鞋。
啊,辛茹!阿狸喜出望外。
谁能想到他们是认识很久的网友,但这却是第一次线下见面。阿狸因为漂泊者的身份,在岛上开民宿的经历,以及拍摄了超级治愈的日出和日落,早已是小有名气的网红。网络的神奇之处便是缩短了人们社交的距离和成本,哪怕是相隔千山万水,也会因为契合的灵魂而彼此投缘。辛茹与阿狸常常因为对网络上的同一事件有着相同的观点和心情,而视对方为知己。只是两人从来没想过会线下见面,把这种友谊发展到生活里。
你的脚怎么了?阿狸给辛茹找来舒适的拖鞋,又拿来了膏药。辛茹还是穿上了自己的凉鞋,告诉阿狸自己来银山支教的事。阿狸很高兴,并告诉辛茹自己得到了一件好宝贝,这竟是六十几年前一个台湾县长的牌匾,跨越时空,与他相遇,除了奇异的缘分,没有别的什么理由能够解释的。阿狸向辛茹展示那块牌匾,又把笔记本电脑上自己查阅到的资料递给辛茹看。辛茹看着那块上了年纪的牌匾,问阿狸,你说它是一块海漂垃圾?
阿狸点点头,告诉辛茹捡来这块牌匾的孩子叫燕子,正是银山中心小学的学生。
也是我的学生。辛茹有些无奈。她从“月亮湾”沙滩找到“月亮湾”客栈的路上,已经听陈侨英讲了燕子捡海漂垃圾卖给阿狸的事,因为陈侨英常常在海边写生,所以会常常在海边撞见燕子,便知道燕子卖海漂垃圾的事。
“阿狸,我想请求你一件事。”辛茹说。
“好。”阿狸爽快地答。
阿狸骑着他的小电驴将辛茹送回了学校,并约她傍晚放学后去“月亮湾”看日落。距离上课还有半个小时,但喜伯已经上岗,他给辛茹开了门,告诉辛茹陈侨英已经把燕子带回了学校。辛茹走到教室,看到燕子正坐在教室最后一排她的位置上吃“红龟”。见辛茹走进教室,燕子就把桌上另一个“红龟”递给她,说:“陈老师说,你也没吃午饭,让我留一个给你。”
辛茹这才感到饥肠辘辘,接过“红龟”吃起来。“红龟”显然刚被热过,软软糯糯甜甜烫烫,那滋味香得不得了。
这是闽东一带,人们婚嫁或婴儿满月都要分给亲朋好友品尝的包馅粿品,闽南、台湾和粤东潮汕地区也很流行。做成饭碗大小,晒干炒熟的豌豆粉加少许面粉,和着红糖蒸熟后搓成团状,再搓成长条状,用刀切成一粒粒,辅以花生酥、绿豆沙、芝麻、番薯茸、蜜饯碎块、冬瓜糖等做成馅料,上面盖一张像乌龟壳一样的粿皮,下面垫上两张抹了薄薄一层花生油的柚子叶。粿皮是粳米和糯米三七开混合磨成米浆,沥干放进蒸笼蒸到六七成熟,再加进少许红色食用染料揉匀做成的。
“陈老师怎么会有这个?”辛茹好奇地问燕子。
作品评价
平静中见波澜
——读谢梅李《澄碧千顷》
汤伏祥
谢梅李小说《澄碧千顷》以福鼎嵛山岛乡村振兴为背景,讲述了城市女教师辛茹下沉海岛支教,与海岛学校老师、学生及家长发生的一系列动人故事。小说以点带面,展示了海岛风土人情,讴歌了海岛人的坚守与奉献,在平凡中见精神,在平静中见波澜,山海交融,有如澄碧千顷,美丽辽阔。
平凡平静中见波澜。在小说题材、人物塑造、时间跨越、事件经历上,《澄碧千顷》都是“小”的,它写的人物是个小学支教老师,经历的事情就是支教,发生的地点无外乎是海岛,这与宏大的题材、宏大的叙述等都有很大的差距,或许正因为“小”,许多事情就更为集中。在谢梅李的笔下,主人公辛茹显得再平凡不过了。一个县城实验小学的老师到海岛支教,然后如何一步一步走近学生的心里,走近海岛的大家庭。但正因平凡,因而更加真实,更加打动人心,在平凡平静中,是一个人内心的波澜,是一个人职业追求、人生价值情怀和梦想的波澜。
见个体更见群像。《澄碧千顷》把落脚点放在人的身上。不管是主人公辛茹,还是小学校长陈昭、校长妻子黄竹、教导员江胜等,在他们身上,都闪烁着海岛人的朴素、坚守、奉献。当然,对他们的塑造也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是非常真实地展现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鲜活群像。这些海岛人,不管是镇里的干部,还是学校的老师,以及家长、学生,等等,他们活动于海岛,他们把青春、智慧、汗水洒向海岛,在各自的角色中扮演着生活的本真。他们是《澄碧千顷》中最生动的主角,更是乡村振兴的主角。
唯美在月色里流淌。或许因为谢梅李是女性,她的作品总是在不经意间追寻美的印记,在叙述中给人以美的享受,就如小说名《澄碧千顷》,仿如一幅澄碧千顷的画卷,这样的画卷加上海风徐徐,海鸥翱翔,船儿出海,海滩绵绵,这是怎样的一番景色呢?谢梅李大概就成长在这样的环境里,美的画卷浸润了她的生活、她的文笔,也浸润了她的思想。因此,在她讲的故事中,在她展开琐碎、平凡的叙述时,她总是向读者勾勒出一番美妙:沙滩无须光着脚踏上去,在视觉里就是温柔的绵软,海水清澈湛蓝,波缓浪静……
在谢梅李的笔下,自然有辛茹等老师的奉献、付出,围绕教学、学生,有一大堆事情可以展开叙述,但她同时也把笔端投向人的情感生活,写辛茹与美术老师陈侨英的第一次意外见面,以及在这过程的往来,辛茹在美术老师那里发现了美、发现了善良,最后萌生了爱的种子。美的追求,必然带来美的享受,但这过程不是话语的豪情表达,而是透过细节来呈现。谢梅李大概喜欢月色,喜欢海滩,哪怕刘星辰在为自己的身世、家庭苦恼落泪时,也能十分碰巧地遇见正在捕捉镜头的阿狸,在阿狸的镜头里,刘星辰的美,就这样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王桂香,也对辛茹爱慕绵绵,但全书写这些,都只是点到为止,仿佛一切都是朦胧的,就像海岛月亮湾的月色那样纯洁。“他的前面有个女孩朝他回转身来,她的长发在夜风里飘,笑容和月光一样纯洁明亮,仿佛是在他梦里冰封了好久好久的一张面孔……”这样唯美的景与人、情与爱,为小说增添了色彩,也为小说的艺术探索提供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