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2. 学生作品 >
  3. 高中生作品

姜润羲:风骨(叶圣陶杯佳作)

发布日期:2024-02-23  点击量: 2364

姜润羲(山东省临沂第四中学高二)

雪霁天晴,满地清白,院前积雪被鸿雁踩过,一阵风过又无踪迹,就像那八十日的彭泽县令的空幻,被架在案前,被抬上公堂。

陶渊明时常在小院里回想,每一次对簿到底是在审判犯人还是审判自己,耳畔总是回响千百人喊冤、千万人痛不聊生的嘶哑声音。他想他挂高台,却无法向郡官特整衣冠,他想他又渺小,无法让悲苦的人不作恶,无法给作恶的一个救赎。这种痒又不得纾解,像烈火烹油,回想只剩嘈杂和无意味,只得弃了那五斗米,只从自己的小院里一直枯坐到天明,和大雪、和青灯、和浊酒在他所爱所向往的山水间大醉。    

靖节的清白是从山水中洗出来的,他的风骨是山上的青松,是峭壁不断向深渊伸展的枝叶在寒风中摇曳,是他一人的弃五斗米向丘山,幸而他的灵魂找到了居所,牢牢扎住了根,不像辛弃疾,漂泊,又漂泊。

我时常觉得和辛弃疾在一条道上踏扬了黄沙,醉里挑灯看剑,梦里再回连营,总是无法脱离心里的一点期盼。

宋是一个文人的朝代,偏是一个武生得了诗的风骨,千万人写诗的时候,辛弃疾只练兵踏黄沙。江南烟笼雨,塞北孤烟直,辛弃疾的心铁一样奋勇,六十多岁的他还想要杀贼,仍念“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他在老迈的岁月里孤独地回想,怎么不泪流满面。他手中的笔写载着重重感情的字,薄薄的一张纸怎么撑得住沉沉的骨肉,一千多年后,灯光下读辛弃疾,泪把纸砸破。

与陶渊明和山水融为一体不同,辛弃疾的慰藉是自己不变的信念,是六十年如一日的热血,我从来不觉得辛弃疾可怜,他是最让人敬佩和羡慕的英雄。他的身体在漂泊,灵魂却从来不在空中,而在坚实的土地上,逆着风雨肆意生长。

因为喜欢上陶渊明、辛弃疾,因为喜欢上读史、读诗,我从来不自苦,史与诗,都是最有价值的东西。

在每一个黎明前的夜里,我的心都落在灯火上,而不在黝黑的浓厚的夜幕里无着落。我永远憋着一口气,想像陶渊明一样,看看山水走天下,只做山水的儿女;又像辛弃疾一样,总是坚守自己的理想信念,豪迈潇洒又柔情惬意地奋争在自己的生活里。

我喜欢读史,大概就是在读先人的风骨。读司马迁一生为一书,身陷囹圄仍忍辱奋笔,读他于窗中窥伤鹤,仰头见春台,成就史家绝唱,奏响无韵《离骚》;读海瑞74岁任上去世,只有俸金八两,树敌如林,世人却皆爱戴,读其灵柩过桥,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史书上记载着文死谏,武死战,每一个先贤都跨越千百年时光,用人格的光辉照亮后世之人,每有悲壮凄婉的文字,都令我们充满感叹而又无比崇敬。

天明了,阳光下,我觉得风骨融到了我血肉里,会融到我每日的点点滴滴,会化入我前进的每一个脚步中。

(指导老师:武 倩)

 

【点评

风骨,常用以称颂士人刚正的气概、顽强的风度气质,文艺作品有个性、有力量的风格以及刚健遒劲的格调。本文对田园诗人陶渊明、爱国名将辛弃疾两位历史名人及其作品的风骨加以述评,并进而推及司马迁、海瑞和历代先贤,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文末又点明将“风骨融到了我血肉里”,“融到我每日的点点滴滴”,“化入我前进的每一个脚步中”,表现出中华文化传承的决心与力量。本文获省级一等奖。(钟湘麟 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