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煜涵(江苏省徐州市第七中学高三)
我站在自己的墓碑旁。
看见,碑上刻着我的相片和姓名。盛开的百花包围着我,灿烂,热烈。
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细丝一般。
我看见,许许多多的人们来到我的墓前献花,他们中有孩子,有老人,也有像我一般大的青年。
编着麻花辩、穿着碎花裙的六七岁的小姑娘,捧着一簇白色的雏菊,放在墓碑下。她的眼眶红红的,还在伤心油泣着。身旁跟着的大抵是她的母亲,她们二人望着墓碑,悄悄用手帕抹着泪。我真想走过去揉一揉小姑娘的碎发,告诉她不要再哭啦,别为哥哥伤心,哥哥能看到你们今天的生活,牺牲,也值得。
老人坐在轮椅上,儿女推着缓缓向前。他的头发已经全白了,岁月在他的面庞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但衣上别着的那一颗已有些旧了的党徽,依旧是赤红生辉。老人俯下身,用布满沟壑的手轻抚着墓碑上我的相片,拭去上面的雨水。“我来看您了,”老人沙哑的声音传入我的耳中,“您……看一看今天的中国吧……”
我直起身,抬眼望去。我看见,远处是高耸的楼厦,鳞次栉比,我生前从未见过的各式汽车穿梭其间。校园里传来少年朗朗的书声,伴着鸟儿的清啼。处处望见一张张笑靥,伴着欢声笑语。我们的人民,工作在各个岗位,安居乐业;我们的国家,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一如当我心中向往的,那个未来的中国。
我知道,我都知道,我一直都看得见。
青年摊开书本。我看见一张入党申请书,庄严的誓言清清白白地写在纸上。他朝气蓬勃地大步跨来,将一束如太阳般金黄的菊轻放在基碑下。我分明地看见,灼灼烈火与世界的光都映在了他的瞳仁里。他面庞的坚毅让我想起我的同志们……也是如他一般的年纪吧。
于是,仿佛瞬间时光相融,我的眼前又是满目昂扬的身影,满耳激情的话语,青年的模样与他们重合,怀中的书本闪着耀眼的光。他们热血激昂,于呐喊和咆哮中站起,将前路的坎坷与困窘狠狠击碎,将黑暗与腐朽撕裂,以赤血,以生命,换来崭新的中国。
这或许就是我们存在的意义吧。
百年后,中国青年的眼中仍然有不灭的星火,我看见了。
“前辈,谢谢您,”青年望着我的相片,“用生命为我们开辟了未来的路。”
我想,如果我的牺牲可以换来一个新的、充满生机的中国,那么我的死又何足惜。
“我读过您生平的传记,”青年仿佛可以看到我一般同我讲话,“您真的……很了不起。”
我的生平……也有传记了么……
我闭起眼回想我的一生——
小时候,母亲送我去私垫读书,我很用功,立志要以学报国。长大以后,我接触了无政府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而那时的中国正值水深火热、生死存亡之际。我实不忍看人民百姓流离失所,我也绝不相信五千年的泱泱中华会沦落至此。于是我便下定决心,要把自己的全部,奉献给国家,奉献给人民,哪怕失去生命。
1915年,我同弟弟回到上海,在父亲的感召下与我的同志世炎、中夏他们一起着手《新青年》的编辑。那时,我们坚定不移地认为,在我们所有人的努力下,中国的未来,有无限光明。
1919年,我与弟弟去法国勤工俭学。在那里,我们更加开拓了眼界,所以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候,我便毫不犹豫地加入了。我坚信,我们的党,一定会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取得最后的胜利,为我们开辟光明的,有无限希望的未来。
后来,在1927年7月4日那天,在上海的龙华,遍体鳞伤的我戴着手铐和脚镣,走上了刑场。
我没有畏惧。
反动派用尽了方法妄图从我口中得到一丝信息,他们以为我会怕,会屈服于他们的酷刑与威逼。他们错了,我的身后,是这个国家,是四万万中国的人民,是不灭的信仰。
我怎么会怕。
走去刑场的路上,听着脚上镣铐清脆的声响,我恍惚间,觉得身后的景象全都变换了,不再是黑暗阴沉充斥着血腥味的刑室,而是绿茵花溪锦绣繁华的,新的中国。
我转过身,仿佛的确看到了。
于是,我笑着向前走。那天落了满地的桃花,我记得。
千里桃花凝赤血——后人们这样说。
行刑的刽子手让我跪下,我站得直挺,虽然知道必有一死,但就算是死,我也绝不屈服。
一片花瓣落在我的脚边。
“革命者光明磊落,视死如归,只有站着死,决不跪着生!”
乱刀挥下。
后来的人们,为了纪念我和弟弟,在我们的老家安庆,给一条路命名延乔路。路的尽头是繁华大道。
他们知道,想以此为寓意,让我见一见如今昌盛的中国,所以让延乔路与繁华大道相接;可他们不知道,我其实,一直都在,从未离开。
我一直都看得见。
是的,我叫陈延年。
我从回忆中回过神,青年仍在我面前矗立着。他的身边,又多了许多人。方才的老人、孩子,还有许许多多的人们,他们齐齐地立着,向我鞠躬。人们很爱我,我想。
大钊先生不知何时站在了我身旁,我望着的人群,笑着对先生说:“先生。您看,他们爱我。”
先生沉默良久,忽而抬首,一字一句地说:“延年,是你爱他们。”
绵绵的雨停了,天光透过薄薄的云散射开来,照耀着整个墓园。人们对我的墓碑最后深望一眼,三两离去。青年是最后一个离开的,他手中多了一份报纸。他将报纸铺平,展放到了我的墓碑下。再次深鞠一躬,缓缓离开。
“去看看吧。”大钊先生说。
我走过去,俯下身,报纸上的字清晰地映入我的眼中: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
“天问一号星探测器成功发射”
“一切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将享有更多民主权利……”
“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上升……”
“千秋伟业,百年只是序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
这一刻,我热泪盈眶。
我抬头仰望,云雾已经完全散去,一轮朗日将大地整个儿照得亮亮堂堂。
如今的中国,不再积贫积弱的中国,不再任人欺负的中国,富饶的中国,强大的中国,国泰民安的中国,繁荣昌盛的中国——我期望的中国,我看见了。
(指导老师:李洪祥)
【点评】 本文构思奇特,别出心裁,以革命烈士陈延年为叙述主体,从逝者视角,描述了人们凭吊烈士墓的感人场景,表现了人民对革命先烈的怀念和崇敬以及继往开来的革命精神,追述了陈延年烈士的生平事迹,展现了先烈们为了中国的未来无私奉献、流血牺牲的伟大情怀。“我看见”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将革命先烈的理想与当代中国的现实紧密地结合为一体。第一人称手法是本文成功的关键,使写景叙事议论抒情自然流畅,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渗透力。本文获省级一等奖。(钟湘麟 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