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2. 学生作品 >
  3. 高中生作品

张文杰:奈何,四美(叶圣陶杯获奖佳作)

发布日期:2023-04-08  点击量: 1228


奈何!四美!

张文杰(山东省德州市庆云云天中学高一)


无边的旷野上,寒风裹挟着“大风起兮云飞扬”的清唱声肃杀凛冽而至,桓伊着素衣翩翩行于此间,听罢负手仰头,笑吟:“奈何!”

或许歌唱之人身着麻衣粗布,而桓伊身着锦衣绸缎;或许那人是农夫渔民,而桓伊官拜将军——衣料品质之差也差不出人性之共,地位高低之别也别不过心灵之同。

这一幕美则美在歌唱之人无所顾忌地舞雩风中,咏而归;

美则美在桓伊见可爱之事不吝于赞一声“奈何”并自得其中,共行可爱之事;

美则美在未见其人,只闻其声,风为信使传递心灵的交流。

此刻,不去管那封建时代框住的等级界限,不去管含蓄内敛的古人之风下旁人异样的眼光,肆意地高歌吟唱吧!畅怀地回之以“奈何”吧!也就是在这一刻,时代之重压不住人类之弱,被“客观”和“现实”决定了命运的人类用“感性”与“超脱”唱出了由自己主宰的心灵之歌——美更美在至微小之人类挣脱时代的桎梏一显人性至贵,在滔滔历史洪流中,极普通之人也留下了极闪耀之光辉。

此四美者,人在即有,自古至今,人所行之处,皆存之。

一美见于宿舍走廊一曲。晚十一点,楼道灯灭已空,刚刚熄灯的我们枕着手臂天马行空,外面一阵脚步声骤至,笑谈声尚且远远而稀疏几不可闻,清亮的戏腔便穿过宿舍大门,沿着长长折折的走廊,绵延进我们此处的昏暗,“她唱着他乡遇故知,一步一曲是相思……”美在那歌声的宛转,美在歌声中洋溢的忙碌后归宿舍的喜悦,美在一展歌喉的自信,美在乐则歌之的随性自然。

二美见于校园甬路一诵。黄昏,与好友结伴走在吃晚饭的路上,抬眸见亭子静伫在天地之交处,而柔静之湖蓝与热烈之丹红辉映于其周边,莹莹路灯和归家的鸟儿共舞,我大感惊艳,遂吟“落霞与孤鹜齐飞……”一句未了,好友应和道 “秋水共长天一色”,美在衔接一瞬的流畅诗意,美在面对相同之景二人心境相同的共鸣相通。

三美见于《边城》一景。我曾读到过这样一个场景——由于道路阻塞不通,两座山上的男女无法相见,女孩子便在山头歌唱等待对面的男孩子对歌,男孩子中歌声最美者可赢佳人芳心,二人结为夫妻。美在素未相识之人以歌声表达自我相知相熟,美在山高谷深也挡不住对爱情的向往追求,美在不问家境外貌就敢于互许情意的勇气纯粹。

四美见于《窦娥冤》一诉。遭冤情,窦娥痛骂:“天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天!地也,你错勘贤愚枉为地!”听行刑官斥她口出疯言,她当即回道:“你道是六月天,不是那下雪天,不知道皇天也肯遂人愿!”她诅咒:“我要那楚州亢旱三年!”她快意:“如今轮到你山阳县!”美在她摆脱了整日操劳的迫不得已,摆脱了时代加之于女性的“顺从端淑”之类的要求,她指天斥地,她怨愤,她诅咒,一反往日的温顺,一反往日言听计从的麻木,拥有了自己的喜怒哀乐,终于活出了一次自我,而不再是家庭的附庸、时代的提线木偶;美在一介弱女子“蜉蝣撼大树”,竟也撼动了时代的牢笼。

此四美者,是纯粹之美,是勇气之美,是人性之美。吾行文至此,亦欲效桓伊,赞曰:“奈何!”

                                          指导老师:徐美红

【点评】

桓伊的一声“奈何”叹出了“美”的实质:“美”是超越世俗的存在,是对至纯至善的心灵的讴歌。作者的一声“奈何”,为“美”做出了生动的注脚,“美”是在细碎生活中望见的普通人的随性洒脱;是寻常景、寻常情中的共鸣惬意;是小说里主人公的纯粹情感;是折子戏里凡人的命运抗争。一古一今,思接千载,变了的是“美”的具体内容,不变的是“美”的价值意义。在本文中,“美”不是身姿高傲的暗夜“皎月”,亦不是晴空“赤阳”,而是走廊一曲、校园一诵、《边城》一景、《窦娥冤》一诉,质朴真实,触手可及,也许这才是“美”的真谛。本文获决赛一等奖。(尤立增 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