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2. 学生作品 >
  3. 高中生作品

周子童:豆香悠长(第十九届叶圣陶杯初赛获奖佳作)

发布日期:2022-08-18  点击量: 898

豆香悠长

周子童(南京师范大学盐城实验学校高二

 

回到故乡,走进一座已成为乡村旅游景点的老磨坊,我让一碗香甜浓醇的豆浆滑下喉咙,思绪穿越回十几年前……

幼年寄居舅舅家,下河摸虾、田野偷瓜……我这个“野孩子”,每天都像是脱缰的野马。天黑了,疯了一整天的我才意犹未尽地踏进家门。

吃完晚餐,舅舅家又开始忙碌地磨豆腐。俗话说“豆腐好吃磨难推”,但舅舅却表现得举重若轻。黄豆早已泡好,一粒粒变得胖胖软软、饱满盈润。只见他熟练地推动着笨重的石磨,有节奏地添水加豆子。趁着大人们不注意,我偷偷地学着舅舅的样子做,却没想到反而成了石磨推我,还差一点摔倒在地,多亏舅舅宽厚的手掌托住……“一轮磨上流琼液”,磨好的豆液不停地流入桶内。豆子磨好了,水也烧开了,烧好的水涌入磨好的浆液中,伴随着舅舅的均匀搅拌,浓郁的豆香味儿弥散开来。

接着,十字架吊好,豆腐包拴牢,笨重的大缸摆好,有趣的滤豆液开始了。倒入豆腐包中几瓢浆液,来回摇动十字架,乳白色的豆浆纷纷溢出,落入缸内,最后用夹板夹紧豆腐包,直至最后一滴浆液从豆渣中挣扎而出。看得眼馋,我也忍不住舀了点豆液,在舅舅的协助下摇摇晃晃地操作。一瓢又一瓢,缸内的浆液逐渐转移至早已烧热的锅中,外婆不时地将柴火推入炉膛内,豆浆开始沸腾。

“百沸汤中滚雪花”,泡沫从煮沸的豆浆中浮出并被不时地撇去,我呆呆地趴在灶台边,眼巴巴地盯着沸腾的豆浆,闻着浓郁的豆浆香。刚刚才吃撑的,感觉又饿了。看着我垂涎三尺的样子,周围的人都笑了,我羞答答地躲入舅舅身后,半晌不愿出来。不一会儿,豆浆煮好了,外婆特意舀了一大勺豆浆倒入瓷碗中,打入一个鸡蛋,放点糖,香喷喷的豆浆冲蛋做好了。待其稍冷却,我早已迫不及待地紧紧抱着大碗,头也不抬地喝起来,一碗豆浆即将见底,眼见没得喝的小表哥急得跳脚,外婆无奈只好又弄了一碗豆浆冲蛋,方平息了一场纷争。我满足地放下瓷碗,口齿间残留着的豆浆香让我有股再喝一碗的冲动,可惜小表哥极度警惕,外婆也严肃地板着脸表示拒绝,我无计可施,只好继续盯着舅舅点卤制豆腐。一番繁琐的操作,水嫩嫩的豆腐终于制好了。舅舅熟练地用长刀将豆腐切成相似大小,切口整齐光洁,真是应了那句诗——“金刀剖破玉无瑕”。到此,一天的工作终于结束了!

一抹下弦月儿纵是再清亮,投在沉黑的夜空中也便成了笔上恰巧坠落的一滴钛白,迅速隐去了身形,静谧而沉香,终于招架不住周公的召唤,我呼呼噜噜睡去。

第二日,天还未大亮,舅舅就挑着豆腐担,晃晃悠悠地走在村间小道上,走过一个村庄又一个村庄……

有人说:人生三苦——撑船,打铁,卖豆腐。卖豆腐的,三更睡五更起,赚得仅能糊口的小钱。那些年,舅舅起早贪黑地忙活,支撑着整个家庭的生计,几乎累弯了腰。

随着时代的变迁,曾经承担一家人生计的石磨如今被废弃在门前的田地中,舅舅开起了一体化农作物收割机,驰骋在致富的路上;舅母去年辞去了村妇女主任,开办了一家食品加工厂;外婆买下了邻居家的两层小洋楼,每天上午都会坐在躺椅上边晒太阳边听钟爱的淮剧,有时也手脚并用即兴哼上两口;小表哥学习成绩优异,考上最好的重点大学,留校读了研,走出了小小的山村。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异地求学的我尝遍各类饮品,却再未有机会喝到唇齿留香、经年不散的甘醇豆浆。今天,在这座名为“画里乡村”的庭院里,我看着熟悉的石磨、工具,坐在陈旧的木质座椅旁,品着土法所制的豆浆,那醇厚的香味似乎与记忆中别无二致。还有糖人、千层鞋,还有手工木桶、铁锹、铁铲……这些幼年熟悉的物品一一呈现在眼前,勾起心中一股股思念。

我打量着村里返聘上岗的那些上了年纪的手工达人,不时交谈几句。虽然岁月在他们面庞上无情地留下清晰的印记,然而言语交谈间,凝聚着浓浓的纯真率性、善良爽朗,话虽不多,我们都能感受到彼此间的幸福、满足和美好希望。

嘴里的豆浆越品味越浓,脑海中漂浮的画面一帧比一帧清晰,艰苦生活、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共同富裕……我和我的家庭同祖国共成长,共同见证和经历共和国恢宏史诗般翻天覆地的变化。

庭院墙壁上有大幅标语:“勿忘昨天的艰苦曲折,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走出庭院,我依然思绪万千。

(指导老师:杨 杰)

【点评】本文以“一碗香甜浓醇的豆浆”为线索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真实生动的生活画卷:幼年时家人们忙碌地磨豆腐,舅舅起早贪黑走村串户卖豆腐,舅舅一家人各自取得成功和幸福,“画里乡村”陈列的老工具、手工技艺,手工达人的言谈神情……从而展示了几十年的变迁和发展,文末巧妙地借一幅标语点明主题,收到了“以小见大”的表达效果。本文获省级一等奖。(钟湘麟 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