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子就是我的家
刘若冰(江西省兴国中学高一19班)
我家门口连着一段短巷,从外头往里望去,四季景色不同,每一望都是惊喜。
不知道在哪家生根发芽的牵牛花伸展开去,只需几天就将一整片墙头占领了。早晨出门,巷子两旁的牵牛花藤张开细嫩的枝叶,仿佛与过路人亲切地招手打招呼,煞是可爱。牵牛花虽然生得朴素,但淡紫与粉白相互交映,也使巷子徒增一番生机。
巷口的槐树也被牵牛花占为己有,自打我出生起,槐树便伫立在巷口,仿佛一名绿色士兵。等到牵牛花的花期过了,槐花便开了,那是整个巷子最热闹的时候。每家每户都端着筛子,兴奋地站在槐树下,等待落下的槐花。随着男人有力的敲打,槐花像雨一般落下,落在每一个微笑的人的筛子里、肩膀上以及他们灿烂的笑脸上,大家都是那样开心,仿佛槐花也落进了每个人的心里。小时候只记得槐花是香的,槐花做的糕是清甜的,槐花熬的粥令人唇齿留香。幼小的我每天都站在槐树下,眼巴巴地望着树丛,盘算着槐花的花期,这便是我年少时最简单的快乐。
到了夏天,好像除了巷子之外的整个世界都沸腾了起来。我常常与小伙伴搬了木凳,痴坐在巷口,望着路边来往的行人,一待就是一个下午。平时耀武扬威的牵牛花在高温下也变得乖巧,恹恹地伏在墙角,不敢抬头。这时候巷子里就只剩下一种细如银针的长草,我们给它取名为“绿辫子”。绿辫子很有韧劲,想要扯断它,还得费点劲呢,所以我们便常常将它拔来做手链与发绳。女生们喜欢将它混进发丝里,编织成两条细细的麻花辫,黑发绿草的搭配也显得别有一番风味,衍生出一种别样的美感。而我常常与男孩坐在树下拾取分叉的树枝,缠上橡皮筋,这样原本不起眼的枯枝便成了无比绝妙的弹弓。贴着墙沿,将弹弓上的石子嗖的一下朝墙头发射出去,原本在那小憩的鸟便哗啦一下全散开了,这时,大家就会嘻嘻哈哈地笑开了。一次我手误将邻居墙头的花盆打翻,原本说好的谁也不做告密者,可不出半日,我打破花盆的事在整个巷子都传开了,气愤的母亲将我罚站在门口,令我饿了一天肚子。时至今日,我仍对花盆一事心存后悔。
也许巷子里青石垒成的墙壁上还存有我的画作呢!青石板是我最好的画布。在地上随便捡一块土石,都能在石板上画出痕迹来。我常常捡来好几种不同颜色的土石,就开始了我的艺术创作之路:红石画太阳,黄石描房檐,白的是老人的胡子与悠悠的云。每幅画作都有自己的故事,承载着我数不清的奇思妙想。幼时的我时常感到可惜,认为这样美的画作不收录进艺术展馆简直是暴殄天物。青石板被雨水冲刷了好多年,有的已经看不出原来的样子,而我的画作仍停留于石板之上,未曾消失。
巷子中时常有野猫出没。说是野猫也并不完全对,比起真正的野猫来,这些小家伙一点也不怕人,显得可爱的多。记得最清的是一只白色的母猫,她一身的毛洁白无瑕,光滑顺溜得像抹了油,母亲见了便说:“这小猫指定招公猫喜欢哩。”母亲是极喜欢猫的,时不时煮一些动物内脏给巷子里那些猫吃,逢年过节,还有额外的小黄鱼吃,我家俨然已经成为猫咪们的豪华食堂了。自从那白猫怀孕后,母亲便将它放置在家中悉心照料,可那白猫有一天却消失了。等她再回来时,她的肚子早已卸了货,她口中叼着一只通体纯白的小猫,像是送给我家的礼物。那小猫从此便养在我家,取名为安生,意思是一生平安,无病无灾。随着她的长大,变得与她的母亲越来越像,活泼又美丽,讨得所有人的欢心。
秋冬到了,巷子就显得有些许荒芜。墙缝的草都变得枯黄了,只有石板上的青苔还透着淡淡的绿。早晨走在巷子中,湿润的空气混杂着苔的独特香气,令人神清气爽。这时若你不注意脚下,是很容易发生事故的,脚下一滑可能会飞出三四米的距离。冬季的巷子是安静的,连鸟儿都不在槐树上筑窝嬉戏了,难道在责怪槐树的叶太稀,不能为他们遮风挡雨吗?巷子里的邻居往槐树的树干上密密地缠上了粗麻绳,孩子在旁边拍手道:“太好啦!这样就算下了雪,大树也不会怕冷啦!”等到了新年,大家就一起买了炮仗,趁着城管不在,一发又一发地放,好不热闹。在除夕夜时,随着烟花升空、绽放,才意识到时间是过得那样的快,一年又过去了。大家好似一直在一起,与这巷子依偎了很长一段时间。
是这条巷子替我将那喧闹纷杂的世界隔离在外,守着独属于我的一份童真与惬意。毫不夸张地说,巷子就是我的家,每一位邻居都是我最亲切的人,我爱他们,也爱整条巷子。巷子里的岁月静好,承载着多少代人的回忆,而我与他们同为巷子中的一员,这是我最大的幸运。在我的童年时代,每一年的愿望都是:与我的家人和朋友们在巷子里彼此陪伴,一年又一年,永不分离。
(原题:巷子与我的家)
(指导老师:熊 华)
【点评】《巷子就是我的家》是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文章依时序将巷子里的景物人事娓娓道来——春天带来“一番生机”的牵牛花、让“整个巷子最热闹”的槐花以及打槐花的场景,夏天“很有韧劲”的“绿辫子”以及“打破花盆”、青石板上画画的事,秋冬时巷子的“安静”,赞美巷子“替我将那喧闹纷杂的世界隔离在外,守着独属于我的一份童真与惬意”,肯定“巷子里的岁月静好”。清新朴实的文笔给人以愉悦的感受。本文获省级一等奖。(钟湘麟 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