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2. 学生作品 >
  3. 高中生作品

周筠晗:吾心安处 ——寄东坡(叶圣陶杯佳作)

发布日期:2022-02-13  点击量: 1229

 

吾心安处

——寄东坡

 

 周筠晗(辽宁抚顺市第一中学高一

 

敬爱的东坡先生
    仁厚地母之怀暖否?近日身可安否?
    夤夜长街,淫雨霏霏,听闻声声雨打檐,“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忽然间,思绪万千,情郁于此,乃以此寄。
    那年,你初入长安,翩翩少年,带着满身风发意气,偕着满腔诗歌经纶,怀着满胸凌然壮志。闹市打马,春花秋月,笙歌佐酒,睥睨一笑,挥墨间洋洋洒洒,笔头千字,胸中万卷,写下连醉翁都自愧不如的文章,却轻飘道:“此事何难?”
    你少年时,便是那夜空中最粲然的星星,却心寄黎民众生。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世路无穷,劳生有限。这一入仕途,便是多年,屡屡失意。王安石急于变法改革,你怜爱百姓,上书反对,加小人诬陷,谁知笔下祸,误事事皆休,囚于乌台——那个柏松上栖满乌鸦、唯有一窗的阴冷狱牢。何等无助孤寂,无可奈何,怀着已死之心,试问青山依旧可埋骨;写下饱含真情之句,与君世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慰籍贤弟子由。
    众人想方设法解救你,子由乞纳在身官,以赎兄轼。在经历百天牢狱之苦后,你复贬黄州,暂时退下光芒,韬光养晦,而先前风华,如同“飞鸿踏雪泥”,只留下淡淡痕迹。在黄州的岁月,磨平了你讽刺之苛酷,笔锋之尖锐,戾气与张扬全已消失,代之而出的,则是一种光辉温暖、宽和诙谐,醇甜而成熟,透彻而深入。于是,一个豁达开朗、温和恢谐、也是最最可爱的东坡便出现了。在隐于东坡,安然自在之时,你所写的随笔杂记,全无年少初时《凌虚台记》的尖锐讽刺,而具有了一种醇甜。既无道德目的,又乏使命差遣,但恰巧成了最为人们喜爱的作品。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你与友泛舟赤壁,扣舷而歌,友人起兴吹箫,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萧瑟月夜,粼粼江水,你为箫声所动,道出人生真理:风月无常主,闲者便为主。经历种种后,你究竟拥有何等恬适宁静之心境,才能自然流露如此豁然。庭中漫步,望月华如水,视驳影如藻,你与友人谈笑自嘲,只闲人尔。你也常常醉醺而月夜登城,徘徊江边,流言乘鹤化仙,归时被拒门外,闹得不少笑话。
    你也从未忘记,夜雨对床之约。与苏辙既为兄弟,亦是知己。从儿时“无人共吃馒头”的纯真,到青年“怎屑千金裘”的豪爽,再到“吾少知子由,天资和且清。岂是吾兄弟,更是贤友生”的深切情意。一生相伴诗文酬唱患难与共,未尝一日相舍。“手足之爱,平生一人。
    最喜欢的还是那句“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是你在荒芜儋州写下的。这时,你五十七岁,浮名浮利于你只会虚苦劳神,心中一片安谧,道出“此心安处是吾乡”。在同行皆狼狈时,你着料峭春风,漫步于细雨中,“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你宛如仙人谪居人间,可羽化登仙,却贪念世尘之多情,世间之万物,“一蓑烟雨任平生”。
     如果,历史长河中少了你——温和豁达的东坡,就少了漫游长江时张口既来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就少了跪在爱人墓前悲吟的“十年生死两茫茫”就少了豪气贯长空势破凌云的“西北望,射天狼”还有那中秋佳节,孤身一人,面对粼粼月华时,流落泪珠和淡淡微笑,及那流传千古的祝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王安石曾说:“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每个朝代会涌现出经世之才,但东坡就是东坡。四海列国,千秋万载,只有这么一个东坡。东坡,你徐行于尘世,超脱于困境,一步步蹒跚而行,向光而生,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曾归去,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至此,晚辈不觉清泪两行。

绵亘古今,且焉寄之?

我想,天地有灵,草木有情,跨越时空,他们定会将我遥远的崇敬传达于你。

 

                                   晚辈 周筠晗 遥寄

 

指导老师:刘

    评委评语:

    这是一篇用书信体写的人物评论。写好这类文章,需要熟悉评论对象,突出评论重点,充满真切情感。看得出,作者在平时阅读的基础上,对苏东坡的生平和作品有比较广泛和充分的了解,写作时方可信手拈来,引用自如。作者抓住对黎民、对友人、对亲人的爱,对名利的淡泊,对命运的豁达这些角度评赞,重点突出,主旨鲜明。对评论对象以第二人称相呼,更直接、更亲切、更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对所评对象的崇敬之情,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钟湘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