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2. 研究论坛 >
  3. 社团论坛

曾国涛:校园文学,任重道远

发布日期:2019-07-02  点击量: 2203

□曾国涛(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三十一中小学校) 

 

我校新任的李含东校长对我说了一句话:“如果我们不在已有的高起点的基础上继续做好校园文学,那我们就会被边缘化。”这句话,让我为之震动和感动。因为在座的校长和专家及一线指导教师,都有办好校园文学特色学校的“绝活”,就常规校园文学社团活动而言,大家的“校园文学行动”经验都“大同小异”。在“大同”方面,我不作过多的叙事和解释,我就以一粒种籽或一条蚯蚓的角度来说说我们的“小异”,说说我们的“小异”中的困惑与难题、说说我们坚守和坚持校园文学的价值和意义。

第一,校园文学理念是具有“超前性”的。不得不承认我们的“教育背景”现实,无论是“督导”方案还是“绩效”考评方案,无论是“政绩”评判,还是“家长”“口碑”,似乎都是在“应试”这个漩涡沉沦着……那么,基于这个现实的应试背景需求,基于“校正”应试现实而人造的“素质教育”新课改背景,我们的校园文学理念、文学校园、文学班级、文学课堂、文学人才、文学教学法、文学教学模式建构、文学教学评价体系等概念的内涵——普世性、科学性、普适性、先进性、长久性等、功能、价值的“定义”是否“反应”了目前的师生文学阅读、文学写作、文学人格成长的本质?最直白地说,如果将校园文学教育与语文教育放在同一个平面或立面上观察,那么,我们的校园文学教学对语文教学,能否起到“盘古开天、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的促进作用?我们的校园文学教学是不是攻克语文教学“少、慢、差、费”顽症的良药?或者校园文学教学本身也先天地存在着“少、慢、差、费”的不只是基础学科语文才有的这种“遗传”病?如果存在的话,那么,我们该怎样去“治病救语”“治病救文”、“治病救教”?当语文被应试涮题奴役时,校园文学会不会也被应试涮题奴役?被应试涮题奴役的语文和文学该如何通过自我反省、自我更新、自我革命来实现“翻身得解放”?

第二,“繁荣校园文学”,任重道远。昨天和今天,我仔细参观了咱们的“中国校园文学馆”,非常感谢领导和专家,我们学校在这个高大上的馆里也有一方时空,同时我又回首了七届全国校园文学高峰论坛,如果我们从这些书架上、从书刊中、从作品集汇编中挤掉“习作、练笔”的“水份”后,我内心很真诚也很忐忑地自问一句,我们的校园文学真的进入了“繁荣期”了吗?我的真实感受是:我们的校园文学历史源远流长,从《论语》发端,到今天的曹文轩系列作品,我们的校园文学作品,就其丰富性样本来看,尚未达到“繁荣”的地步,看看我们的孩子们捧读的作品,就晓得,中国当代原创的优质的“校园文学作品”远远不能满足孩子们的旺盛的多样化的个性化成长的文学需求。而且在实际生活中,我也注意到孩子们捧读的很多书,并非是写校园孩子生活的优秀作品,当校园孩子的生活被文学作品忽略后,孩子们的精神食粮只能是成人化的趣味化的文本产品了。被成人趣味化的孩子们自然会以趣味化的思维和行动来面对生活和艺术作品了,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黄河大合唱》会被趣味化解构,或许这也是其中原因之一吧。正因为如此,本次全国校园文学工作会的“繁荣校园文学”主题应势提出,的确是具有前瞻性,那么,这个主题该怎么落实、落地,则是需要大家一起努力才行,仅凭一个方面一厢情愿,似乎都不容易“恋爱校园文学”成功。

第三,校园文学产业化是校园文学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基于核心素养背景的“二轮新课改”提出了很多新观点,如学校质量建设与校园文学质量建设的关系是什么?校园文学质量建设必然涉及到校园文学产业的问题,那么,校园文学产业在整个社会的“文化产业”背景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当前,校园文学产业化的水平到底怎样?校园文学的纯粹性、“清流性”是否拒绝“校园文学产业化”,是否拒绝或远离校园文学商业、产业和利润?没有“利润”而只有“公益”的纯校园文学会不会因去产业化而成为空心校园文学?校园文学的产业化不只是指校园文学产品制造产业化、优质化,还包括校园文学服务产业化、优质化……我们知道,校园文学具有基础性和战略性的奠基作用,今天的孩子们读的文学作品或许就意味着文学的未来,或者说未来社会的文学就要靠当下的少儿进行的创作,因此,基于校园文学本身而生发出的校园文学系列作品样态会自主构成一个校园文学生态链,那么这个“文学生态链条”也不允许或者说是永远拒绝“产业”化吗?事实上,没有真正的繁荣的校园文学产业和校园文学服务业,我们的校园文学又该如何繁荣昌盛呢?所以我建议,除了公益人士做校园文学公益外,校园文学的产业和服务业需要市场化同时也需要政府以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方法强力介入,这样,才能大力助推校园文学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第四,当前语文教育界流行一种“回归真语文”的潮浪,与此相关的是对“假语文”“假阅读”“假写作”潮流的反省和批判,还有人直接断言:“应试作文写作,就是假写作!”那么,“应试作文”中的“文学性写作”与“真实的文学创作”的距离有多大?我们所提倡的校园文学写作能否避免所谓的“假写作”?我们所坚守的“真实的校园文学”教育教学实践能否给那种“假的”“应试的”语文教育教学注射一只具有鲜活的以人为核心的“文学即人学”的强心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一个普遍的现象:“传统文学名篇”中所谓的“真文学情怀”“真文学精神”和“真文学心灵”常常被枯燥的、应试的、基础的知识与工具化的能力训练给“教学”没了?古诗中的“文学精神”常常在机械的反复刷题训练中被师生给弄丢了?由此反思:语文应试中的“真文学”是否被我们给弄丢了呢?或者再反思:传统文化中有真文学精神吗?语是文的载体或媒介,文却成了语的工具,难怪,鲜活的文学作品会被工具化的刷题式教学给枯萎掉?!

第五,开展国际化的校园文学交流、多语言文学系统的校园文学交流,这其实是在交换校园文学的正能量。以全国校园文学高峰论坛为例,每一次论坛都有一个新鲜活泼的校园文学主题,都会有一些校园文学构建方面的新术语、新的理念出现,都会引领新当下学校的校园文学实践活动深入开展,我每次参加此项活动都是收获很多。今天,各位同仁所做的校园文学是“汉语言校园文学”,那么,面对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国家,是否还有一块“少数民族语言校园文学的处女地”静候我们去开发、开垦?此外,还有国外的校园文学,他们做得怎么样,在他们的教育体制下,其校园文学社团活动发展状况怎么样呢?又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呢?以前,我通过极有限的途径了解,在国外几乎是没有“语文”学科的,他们的“语文”差不多都叫“文学阅读与写作”。我们需要校园文学教育的国际化交流,作为校园文学的文学社团指导老师,我们渴望得到国外比较先进科学且有当代哲学人文科学等因素的校园文学理念、文学课程体系、文学教师培养、文学办学模式、文学教学模式、文学活动实践的熏陶和培训。我期待校园文学委员会带我们拓展视野。

第六,校园文学的专业化、科学化、系统化、课程化标准宜抓紧时间研究制定。由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全体同仁们的努力,校园文学课程化、专业化、系统化的趋势明显加速,“校园文学”极有可能成为一种大学招生专业时,那么那时的“校园文学、文学校园、文学班级、文学活动实践”等“术语”的定义、性质、作用、任务、地位、成果、评价、标准……作“定语”时的文学知识、文学方法、文学思维、文学技能、文学因素、文学生存样态……会不会因此“固态化”“模式化”,如若此“定势化”,那么,最活跃、最有生命活力的文学的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该如何体现?每次考完试,学生们总是反映“读不懂诗、读不懂散文、读不懂小说、读不懂剧本”,“尤其读不懂最新文体文本”,总感觉到“陌生化”到读不懂的地步……我们是许多人都引以为自豪的“诗国”,而诗国臣民却读不懂现当代诗歌,这是不是“诗教”的失败?那么,我们又如何避免这种失败,如何在“不懂诗”的丛林中突围?由此,我在不断地反省和改善自己的教学,那么,古人教诗也是剖得如此技巧化细节化吗?我在想,当时的宋朝人、明清人是如何习得诗的真谛呢?我们当下的文学审美实践体系过于囿于“传统习惯定势思维”?“文学课堂”中实现“文学价值”的程度是否打折扣?我们的文学阅读课、文学创作课、文学活动课能否把“文学味”“文艺美”“文学浸润”、文学的想象力和反思批判力等文学素养的核心内容融化于学生的人格中呢?面对“校园文学”的系列化标准,我们师生需要继续用校园文学的实践来修订或实证,而这条路是漫长的,也是“痛快”的、诗艺的,随着社会生活的飞速发展和形势的紧迫,我们在校园生活中无法让校园文学苟且,我们必需带着校园文学上路,抵达诗和远方!抵达校园文学的真谛!

第七,校园文学及其成果的“人为制造”和“自然生成”,是无法漠视的现实。其一,当校园文学成果成为学校或上级的就时应景的急就章时,对校园文学的广告式或赞助式的提携,让其在校园文化中发挥锦上添花的作用,这种情形下,我们遇到的校园文学问题或以“‘人学’育人”的校园文学本质便被充分地忽略了。其二,校园文学的开头轰轰烈烈,校园文学的结果热热闹闹,而过程中的校园文学活动实践则是勉为其难地表演一下,展示给人参观和模范,这种“重两头,轻中间过程”,在理论上缺少有效的突破,其成果经验也面临推广不足。校园文学的研究往往是“仿造傍闲的多,独立自主研究的少;模糊表达的多,量化研究的少;剪贴的多,实践的少,即兴概念多,系统思考的少;经验多,实证的少;速食主义多,浸润涵咏的少”。一句话,基于功利的校园文学行动研究较多,而真正影响决策的校园文学研究成果少,尽管这也能取得一些研究成果。校园文学研究任重道远,校园文学教育教学研究任重道远,校园文学活动实践研究任重道远。

第八,互联网+校园文学的背景里,加强对培养校园文学思维能力、原生态原创能力、校园文学精神塑造、校园文学人格塑造研究,十分迫切。校园文学生成过程中,文学教师的角色地位是不是有了质的变化?当前,“文学视频”或“文学微视频”正在广泛地被学习、导演、策划、改编、仿造、重构,其引领校园文学的作用是什么?当前,学校办学模式的个性化、特色化、组织模式如走班制将会导致校园文学更专业化、细致化么?如果这些均与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能力的生成呈正相关,那么,这种正相关的比例值会是多少呢?在机器人写作、机器人创作、微信集体化写作、新闻快手洗稿式写作的背景下,加强信息技术与校园文学的发展研究,是很有必要。加强互联网+混合式校园文学模式的创新与突破研究,对教师端、学生端的研究实有必要。我们的文学教育、文学课堂大赛,也可以在必要时引入“同课异构”“异课同构”进行现场组织比赛,让“文学课堂评价的标准”更尊重“个性化、非标准化、个人化教学”形态。我深信不疑,同时也要更加努力用文学课堂行动,践行校园文学的理念,验证校园文学教学的有效方法的科学性。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二次新课改”“新高考”已经启动,新背景又有了新机遇,校园文学永远在路上。校园文学的价值在于未来,我们在以文学塑造未来世界。校园文学,任得道远,我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