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2. 课题实验 >
  3. 成果推广

天津南开中学:校园文学与综合素养类语文校本课程教材开发研究

来源:中国作家网 | 王蕊 发布日期:2020-07-25  点击量: 8666

l一 研究意义

l二 研究方法

l三 研究对象

l四 研究队伍

l五 研究内容

l六 研究成果

l七 创新点

 

研究意义

“校园文学”是学校一切文学活动的总称或者总和,它是发生在校园内的、以师生为主体与对象的具体的文学形式与内容。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推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2006 年12月,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新课程改革与校园文学研究”立项,首次把校园文学作为全国教育科研规划课题项目,说明校园文学已引起国家教育部门的关注。该课题研究以全新的视野和理论高度,以新课改教育理念为指导,探讨校园文学规律,开辟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新途径,为开展全国校园文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铺下道路。在此基础上,我们的课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意义。

一、适应新课标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校园文学与语文校本课程教材开发的实践和研究,是随着校园文学活动的发展,课程改革的推进和国家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建立而起步和展开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而综合性学习就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从这些言论中我们看到,校园文学活动正适应了新课标的要求。

二、彰显学校资源特色

根据学校实际,开设校本选修课程,让校园文学走进课程。立足学校,挖掘学校资源,组织文学社团,以文学刊物为载体,以文学活动为主线,建设文学课堂,培养文学新人,满足学生需要和教师发展需要,丰富学生综合素养,发展学生个性,完善学生生命成长。推进大语文课堂的建设,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彰显本校资源特色。

三、促进学生人格素养形成发展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青少年健康人格的成长越来越受到重视。依赖性过强,缺乏独立性、创新意识,这些表征都在提醒我们,应注重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培养具有自主性、进取心、创新意识等优良人格的高素质人才。而中学阶段,正是人格发展和综合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中学生,充满生机与活力,也充满矛盾与困惑。现如今的教学中,缺少对学生自我发展合理引导的基本课程体系,亟待综合素养类课程的出现。然而,对于学生的引导,并非是毫无章法的随机应变,而是需要合理规划、长期培养,这样,开发校本课程、编写校本课程教材就成为了最佳依托方式。

就现有教育的诸多学科而言,语文学科富有知识性、创造性。尤其是文学作品,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给以读者传递作者对人生、社会的认识和情感。通过文学作品,学生能够更加近距离的认识和理解社会历史和现状,并有所感悟,再将体会付于笔端,从而达到再创作。

语文校本课程教材开发,首先将文学理念与文学理论研究相结合,扎实实践依托;其次,开发出课程纲要完善、考评有依据,发展校园文化的具体内容;采取校本教材的方式,更易推广先进校的教育文化和理念,是优化语文学科结构、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得力措施。我们相信,随着综合素养类语文课程的开设,语文课堂会更加生动,语文教师专业素养会得到不段发展,学生们会更好地发展个性特长,从而实现人格的全面发展。

 

研究方法

本课题实验为自然状态下的教学实验,意在通过教师将设想付诸实际课堂,借由广泛实践获得并积累相关校园文学与综合素养类语文校本课程教材开发研究经验,以期调整和改进校园文学与综合素养类语文校本课程教材开发研究现状,所以在方法的选择上主要是实验法。

1、实践过程中,注重将知识、思维、过程和兴趣有机整合。回到实际课堂,也即在教学情境的设置上,以校园文学为抓手,设计吸引学生目光、调动学生思维的环节,以便将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

2、实践过程中,发挥建构主义认知的重要作用。强调学习环境四要素的建构,重视学习者在知识上的内化过程,在外部信息的输入与学习者内部生成的知识结构中,重在学生个体的内部生成。

3、实践过程中,强调“生活”素材源。生活有方,言之有物。教师要将学生的思维引向这个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素材源,引导学生经由对生活的观察、理解,提升对生命的真实感悟。打通校园文学与现实生活世界的联系,引导学生认识、感悟生活,构建丰富的精神世界。

4、实践过程中,强调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校园文学与综合素养培养是工具之道,但从本质上说,素养培养更是立世之道。学生借助校园文学以培养综合素养,教师应发挥校园文学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在校园文学与综合素养类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践中,着眼长远,以校园文学与综合素养类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锻炼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审美,认识南开学校独特的校园文化传统,从而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秉承校园文学主体论、过程论、动力论的原理,构建整体性、开放式的校园文学新体系。

此外,为提高实验研究效益,本课题还具体采用了以下方法:

1.调查研究法。采用问卷和访谈形式,了解各学段的学生在校园文学与综合素养类语文校本学习中的现状和困惑,了解各学段的教师在校园文学与综合素养类语文校本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别制定初高中校园文学研究调查问卷,总结调查结果,并对出现的问题做深刻的剖析,以便更快捷、更有效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以辅助能力培养,积累更多的、更好的校园文学与校本课程研究的实践经验。

2.个案研究法。针对有困难的学生、老师进行访谈,分析总结校园文学与综合素养类语文校本教学中存在的桎梏。这一阶段力求准确、详实,借助对校园文学与综合素养类语文校本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的深刻了解,以此保证课题的可信性、针对性和实用性。针对学习能力比较好的学生进行个别访谈,对有经验的教师进行垂询,将好的经验进行总结。最后将问题与经验相互应照,认真剖析,总结规律。

3.文献研究法。借由图书馆、互联网等渠道了解校园文学与综合素养类语文校本课程研究与教学现状,对校园文学与综合素养类语文校本课程教材开发做数据分析。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掌握相关资料,包括相应的书刊、网站和期刊等,搜集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在本课题初始阶段主要采取了该方法,以期全面、广泛掌握与本课题相关的成果,为后续针对性问题的研究展开奠定基础。

4.归纳应用法。通过问题总结分析,力图透过现象,应用己有研究成果。结合校园文学与综合素养类语文校本课程教材开发与教学的实际,总结出一套有参考价值的校园文学与综合素养类语文校本课程教材开发方法。取其精华,古为今用,恰当的把这些方法运用到当代中学生的校园文学教学中,针对性地解决校园文学与综合素养类语文校本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自我缺位、真情缺失、逻辑混乱、拘泥程式、格局不高等问题。

5.行动研究法。在分析校园文学与综合素养类语文校本课程教材开发研究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行动策略和科学方法,将实际获得的经验运用到日常校园文学教学中,观察效果,分析效果,总结效果,并依此对教学实践进行调整,为后续深入研究奠基。

 

研究对象

一.文化蕴藏

谈到南开校园的文学建设,离不开其悠久的历史传统。南开中学提倡文学课堂并不是最近才随势而为,而是早已有之。南开学校创办于1904年,是一所拥有着悠久文学教育传统的学校。1929年学校自拟的教学大纲中就明确,国文科自初中三年级即学习治学态度与治学方法、中国学术思想论述、文学理论、《水经注》《左传》《三国志》《资治通鉴》等。学习各种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如:叙事、抒情、散文、小品、杂文、新诗等。自高二起,并设选修课,分为四种:一为文学,选讲《诗经》《楚辞》以及历代文学名著;二为诸子,选讲孔孟及战国诸家代表作品;三为新文学,选讲五四以来鲁迅等名家代表作;四为应用文,选讲古今各类实用文章。“学校为练习学生写作之能力,增加学生发表思想之机会,自始即鼓励学生编辑刊物。会有会刊,校有校刊,或以周,或以季,种类甚多,于彼此观摩之中,寓公开竞赛之意——张伯苓”。不仅课堂教学突出文学教学,课外活动也是丰富多彩的,有作文比赛、演说比赛、读书比赛等。同时学校还聘请范文澜、罗常培、熊十力、老舍、何其芳、张中行等一批名师来校任教。这些学者通晓中西文学、历史、哲学。教学大纲的设置以及名师的授课都提升了南开学子的文学素养和欣赏能力。学校曾培养出诗人穆旦、小说家端木蕻良、散文家黄裳等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熠熠发光的文学明星。

除此之外,南开中学的文学社团在校园文学建设方面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南开新剧团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平台,张伯苓校长的胞弟张彭春作为“清国直接留美生”远赴重洋,留学海外。后将西方戏剧的精华引入,回到南开担任新剧团副团长。20世纪20、30年代,天津南开中学话剧园地培养出两位戏剧人才,他们是戏剧大师曹禺和著名编剧、作家黄宗江。周恩来在校期间也是新剧团骨干成员,他参演的《一元钱》在北京公演之际,也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

敬业乐群会的会刊《敬业》,曾由周恩来担任主编,《敬业》等刊物也成为南开学子投身文学实践的又一平台。《敬业》材料丰富,论理精辟,文字清新。据记载,《敬业》颇蒙校内外欢迎,共销至一千数百份之多,阅者无不交口赞谈。可以说,南开的文学课堂,底蕴丰盈,历史绵长。

二.目标理念

直至今日,天津南开中学仍然秉承文学课堂与文学实践的传统。以继承南开中学大语文观理念为主线,注重文道统一,弘扬开放型教育理念,认真研究新课标,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新课标四大核心素养,强调语言建构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以“校园文学”、“写作研究”、“校本课程”、“文化传播”为实践窗口,开展扎实研究和务实工作。

谈及文学课堂理念的认识,我们说,语文课堂当重视文学属性,因为它是最关注文学与人文的。我们甚至可以很自信的说,语文课堂是最讲究人性的。

在语文教学中,南开的同仁们,强调“文学”,重视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这既包括重视、扶持学生自主的文学创作活动,也包括在备课和教学中,不是将课文仅仅当作知识点的容器,而是将它当作精彩的文学作品进行鉴赏、分析,从而引领学生自主体悟其中的文学之美。

三.校本课程

我们以校本课程为营地,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进一步提升学生们的审美能力。

近年来,语文学科在校本课程上不断开拓研究领域,拓宽研究思路。学科开设了多门内容充实、形式新颖的选修课,如:《周恩来作文研究》《南开的爱国主义情怀教育》《周恩来与南开戏剧》《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南开作家群》《“红楼一梦”在南开》《南开校园新闻采访》《南开国际学生的文学教育》等等。一些课程获奖,一些被推荐参加“空中课堂”录制。

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学科教师,多数具有硕士以上学位,专业研究包括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语言学、文艺评论、传播学等诸多领域。在学校的支持下,学科教师从学生兴趣入手,以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自身研究方向,设计开发校本课程,力图满足学生不同需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同时,校本课程的开发和讲授,也助力传统课堂教学,给师生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考。

语文学科借由校本课程,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进而提升学生的文学综合素养。

四.科研实践

一方面,学科以科研探究为阵地,用理论创新指导实践。在校园文学的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形成的科研财富,开展课题研究,进行学理挖掘。另一方面,从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角度入手,提升于课堂之上,实践于课堂之外。学科鼓励并指导学生开展文学创作,从“凭轩”文学社的建设,到《新敬业》文学专刊的设计和组稿,都凝结着老师们的心血。同时学科以国家级重点作文大赛为平台,鼓励学生多尝试,多参与,不断为学生写作提供实践机会。

 

研究队伍

天津市南开中学:王蕊、李辉、高原、张扬、张旭、高强、杨婉卿

 

研究内容

校园文学与综合素养类语文校本课程教材开发研究

——南开校园中的文化蕴藏 校本课程 目录:

第一章 周恩来南开校中作文研究

第一节 背景

第二节 界定

第三节 研究综述

第四节 研究意  

第五节 理论依据

第六节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第七节 研究过程

第八节 研究结果分析

第九节 研究成果的社会反响

第十节 挖掘周恩来青年时期思想新内涵

——谈青年周恩来南开校中作文中体现的教育思想

附录 教案示例:南开校园中的文化蕴藏——写作专题

第二章 周恩来之新剧才艺

第一节 演员周恩来之风采

第二节 布景编剧之全才

第三章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南开作家群

第一节 “南开作家群”概论

第二节 “从浓云缝隙中偶露的光莹,感受他旷远的辉煌”——穆旦及其诗歌研究

一、穆旦在南开中学

二、穆旦的生平及创作

三、穆旦诗歌文本细读

第三节  老舍在南开中学及创作经历

附录《小铃儿》

第四节 曹禺在南开中学及早期创作

一、曹禺在南开中学的早期创作

二、曹禺从南开开始的戏剧之路

第五节 周汝昌与南开情缘

第六节 群星闪耀南开

第四章 “红楼一梦”在南开

前言

第一节 专家篇

第二节 活动篇

第三节 指导篇

第四节 结语

第五章 南开校园新闻采访

第一节 采访准备

第二节 采访提问

第三节 采访倾听

第四节 采访观察

第五节 采访记录

第六章 天津市南开中学国际学生开展校园文学活动的必要性与时代性

第一节 绪言

第二节 缘起

第三节 天津市南开中学国际部留学生分布情况

第四节 天津市南开中学国际部开展留学生校园文学活动的现状

第五节 天津市南开中学国际学生开展校园文学活动的必要性与时代性

第六节 天津市南开中学国际部留学生汉语作品选评

第七节 结语

 

研究成果

 “校园文学”是我国改革开放、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产物,它联系着教育与文学两大领域,蕴含着二者相结合的发展规律。

校园文学越来越广泛地受到关注,是适应新课标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沟通课堂内外,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而综合性学习就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从中我们看到,校园文学活动正适应了新课标的要求。

学科积极统筹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以全新的视野和理论高度,以新课改理念和语文核心素养为指导,探讨校园文学规律,开辟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新途径。探寻语文学科中的教育教学新方法、新途径;打造富有文学素养、文化品位与审美风范的新型语文名师;实施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开设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构建具有南开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学课程体系,努力挖掘学校文化资源,组织文学社团活动,以文学刊物为载体,以文学活动为主线,推进大语文课堂的建设。

语文学科的老师们依托自己的专业知识背景,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坚持开设知识含量丰富、文化底蕴浓厚的系列课程。围绕新课标提出的语文学科四大核心素养,深入挖掘南开历史文化元素,开设了“南开校园中的文化蕴藏”、“舞台表演艺术”、“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等多种选修课。拓展学生的视野。传统古诗文吟诵、古琴课程回归基础教育,对于重塑当代中国青少年的民族文化底蕴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和作用。编写《南开校园中的文化蕴藏》一书,以此作为校本课程教材。本教材分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南开作家群”、“‘红楼一梦’在南开”、“周恩来之新剧才艺”、“南开校园新闻采访”、“对天津市南开中学国际学生开展校园文学活动的必要性和时代性”五章。多角度立体化挖掘南开校园文学元素,彰显学校文学与文化特色。成果系统梳理了南开中学建校以来的文学文化元素,将目光集中于曾在南开任教的以及南开中学培养出的政治家、作家及文化名人的文学作品,让学生感知身边榜样的力量。

项目成员结合自身校本课程教学实践,撰写校园文学相关论文,如《》《》《》,从实践中探究理论,用理论指导日常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凭轩文学社、菁莪语言艺术团、话剧社、红学社等文学社团为依托,开展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将课堂内容落实到实践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文学的魅力,使文学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人、教育人。同时以《新敬业》《紫校风》为平台,充分利用各类作文大赛的契机,为学生搭建文学写作的阵地。

创新点

课题报告创新点:

(一)、课题研究创新点:

利用南开中学的人文资源,开发具有南开特色的校本课程,将校本课程、校园文学、校园文学活动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具体体现在:

第一、以文学作品为校本课程的研究对象以及校本教材的载体,将社会生活环境和学校教育环境有机融合,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合作,收集整理成有体系的教材篇目,建立一套真正有南开特色的教材。有校园文学特色的校本教材编写思路:

1.统筹兼顾,恰当选题。

2.制定纲要,编教有据。

编写纲要的突破点在于: 教材的方向性;教材的需求性;教材的系统性。

3.抓住特色,突出亮点。

4.生动形象,寓教于美。

5.典范得体,适于教学。

6.注重实践,读练结合。

7.广辟渠道,师生共创。

8.统一协调,分工合作

第二、在实施校本课程的过程中,运用文学教育手段和校园活动的方法。研究校园文学活动作为校本课程开展的有效性及可行性。

1、探索新课标下校园文学活动的基本指导思想: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为核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鉴赏与创作相结合,文学与生活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2、探索校园文学活动的主要形式。

校园文学活动包括校园文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学创作活动、校园文学批评活动、校园文学鉴赏活动、校园文学社团活动和其他校园文学实践活动)以及对校园文学实践活动进行的理论研究活动。对于学生而言,最主要的是校园文学鉴赏活动、校园文学创作活动和校园文学社团活动。

①校园文学鉴赏活动。校园文学鉴赏与校本课程关系密切,开发和文学鉴赏有关的校本课程,将提高文学鉴赏能力贯穿到校本课程的课程目标中去。

②校园文学创作活动。开发和文学写作及写作实践有关的校本课程,在校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注重文学写作训练。

③校园文学社团活动。研究校园文学社团的作用和意义,明确校本课程对校园文学社团的有效展开具有的作用和指导意义。研究以校本课程为依托,形成文学社团的可行性。

第三、研究校园文学活动课程的建设。

校园文学活动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课程,是校园文学活动的升华、提高和发展,是校本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校园文学课程需要重点处理好三个关系:

1. 明确并处理好校园文学活动课程与语文教学诸方面的关系。校园文学活动课程对于整个语文学科及其各个分支(如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等)和环节(如课程资源及教材开发等)的改革发展,对于提高语文教学效率,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2. 明确并处理好校园文学活动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的关系。校园文学活动课程与学校的人文、自然学科课程相互融合、渗透。

3. 明确并处理好校园文学活动课程与学校隐形课程的关系。校园文学活动课程,与包括校园文化诸方面(校园环境、学校制度、校园精神文化、学校管理、学校服务等)的学校隐形课程相辅相成。共同营造着学校的人文风气,孕育着学校的办学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