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课堂展评观摩研讨会场景
“文学课堂”展评活动,旨在造就、推举富有深厚文学素养与文化品位的新型语文教师,引领语文教学回归重视文学教育的正确轨道,切实体现语文课“人文性”的本质特征。活动于
在论坛中,首届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文学课堂”展评观摩研讨会作为重头戏推出。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著名诗歌评论家、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兼校园文学委员会会长吴思敬,著名语文教育专家、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理事长顾之川,著名语文教育专家、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副理事长张鹏举,著名作家、清
如何上好文学课?文学课应该有怎样的特点?文学课的课型怎么定位?熊芳芳、钱建江、李前尚、王克强、李崇崑、董辉、张旺等七位老师分别作了公开示范课,给研讨会提供了案例。课型有小说欣赏课《没有名字的东西》(作者奈保尔,熊芳芳执教)、小说赏读课《父母的心》(王克强执教),有散文欣赏课《秋天的怀念》(李前尚执教),有新诗鉴赏课《再别康桥》(钱建江执教)、古体诗词读写课《跟作家学写作之苏轼篇》(董辉执教),有写作指导课《给文字加点颜色》(李崇崑执教)、文学社团读书活动课《走进曹文轩的文学世界》(张旺执教),分别由邓虹、尤立增、王岱、周健等名师点评,张鹏举、顾之川、吴思敬等专家进行了总评指导。
张鹏举在总评时说,“文学课堂”参评要求要体现教师的文学素养,执教不同文学体裁的作品要体现不同的文体规律与特点,使教学内容与过程体现生动的文学味。熊芳芳
顾之川对举办“文学课堂”观摩课及其专题研讨活动给予了赞扬,对所听取的示范课进行了点评。他说,既然是把校园文学元素融入“文学课堂”之中,那么在课堂上要体现与校园文学活动相联系的特点,要尽可能的让学生动起来,或者在布置作业时要联系到文学社团活动,充分调动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文学的魅力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在和学生共同赏读文本的过程中引导碰撞出来的,这也是当前语文课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70多岁的吴思敬会长没有休息,连续听完两节课,他说很久没有听到中学教师的语文课了,这次举办“文学课堂”说明校园文学研究已深入到教学内部了。如何通过“文学课堂”的理念与实践对语文教学起到引领作用,需要大家不断探索,实践实践再实践,多加反思与交流。他认为董辉老师的古诗读写课,很好地体现了古体诗词的特点。同时他强调要提倡学生学写新诗。为什么新诗也叫自由诗,因为新诗的品质是“自由”的。上世纪五四时期新诗的诞生代表着我们终于打破了封建专制的禁锢,是多少代革命者用生命换来的“自由”。因此教学生写诗要写自由诗体,要解放心灵,培养现代人的语言表达思维和想象力、创造力。心灵自由与否,关系到一个人的人格能否健全地发展。可是,现在新诗的教学是比较落后的,需要大家在这方面多一些探讨。希望老师们多读新诗,懂新诗,指导学生学新诗。
在听了专家的点评指导后,没有做课的焦锐男、张衡、屈艳、崔桂静、任郁、张晓波等6位“十佳文学教师”获得者谈了自己对文学课堂的感受与体会。
“文学课堂”专场论坛由发起人、校园文学委员会常务副会长、中语会理事王世龙主持。他最后总结说,校园文学是学校文化的一翼,它的价值功能关系到艺术教育、道德教育、人文教育等方面。校园文学定位的多元化、活动课程的多功能、理论研究的多方位说明它是综合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而最重要的,它和语文学科是天然联系在一起的,开展校园文学活动离不开语文教学,校园文学活动应该为实现语文教育特别是文学教育发挥它的独特优势。但是,我们在开展校园文学活动中发现,在教学体制上,它和语文教学还没有很好地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它的独特的教育价值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我们现行的语文教材所选课文大多为文学作品。但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的任务、目标、方法大多指向了应试,本该生动的文学课却让学生感觉枯燥无味,文学教学缺失了文学艺术的美感与魅力。我们认为,校园文学活动是培养学生的情智、审美、想象、表达、创新等人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只有让学生从小受到文学的滋养,不断提高文学修养,才能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因此,我们评比“文学课堂”,对申报者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要在参与指导文学社团、个人文学创作方面要有成果,体现自身的文学素养。但是从申报的情况来看,大多的教学还是停留在阅读分析或者一般性的作文指导,缺乏对文学作品的深度把握和玩味,希望通过本次展评观摩研讨会,传递一种文学教学的理念,期望对长期以来沦为考试工具的语文课有所改观,促进语文教学健康发展,希望引起更多同仁的思考。 (闻瑛)
专家点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