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2. 教师作品 >
  3. 散文随笔

第九届全国校园文学研究高峰论坛采风笔会作品:文学课堂·西柏坡·永不消逝的电波

发布日期:2019-11-18  点击量: 1765


微信图片_20191118100527_副本.jpg 

邴绍明,男,高级教师,中共党员,县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市兼职教研员。多次执教市县公开课、县市优质课,多次被评为县优秀科任教师,多次参与市级学校联考试题命制。大力践行生本教育,被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聘为班主任指导教师,2013年被评为市优秀班主任。因引进《中国青年报》作为语文课的第二教材成效显著,2013年被评为《中国青年报》十大金牌读者。在《语文世界》(初中版)、《中国青年报》发表文章多篇,出版专著《怎样学好高一语文(下)》、《影视高考文艺综合常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文学课堂·西柏坡·永不消逝的电波

——第九届全国校园文学研究高峰论坛暨文学教育交流大会随感

                  

山东省莒县文心高级中学  邴绍明

 

112日,第九届全国校园文学研究高峰论坛暨文学教育交流大会在红色城市石家庄举办。因各种机缘,有幸参加了这次盛会。昨日片断闻听,只知一鳞半爪;今日身临其境,方晓其中精彩。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本届高峰论坛倡导的语文课堂理念和教育观,得到了全国各地的专家、同仁的高度认同和有力呼应。这次盛会丰富多彩的主题报告、专家发言、成果展览、论坛交流以及亮点纷呈的四节文学课堂,便是新形势下校园文学研究和文学教育硕果的集中呈现。从开放前沿大湾区到巴山蜀水兴旺地,从高度发达的现代城市到暂时相对落后的山区农村,一批批燃烧着梦想和青春的老师们擎着“文学”的大旗开展的多姿多彩的语文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无不令我脑洞大开,也让我这个从教20多年自感暮气沉沉的所谓老教师顿感来了教书的第二春,在会场里就不禁畅想起如何搞好校园文学活动进而助力高考语文……

文学的因子注入课堂让语文教学陡然增了精神,教育的又一个春天在习总书记的指引下已然来临。不忘语文初心,牢记育人使命,是我们所有参会者来到西柏坡采风、学习的共同感受。

西柏坡,中国革命圣地、新中国的摇篮。就是在这里,党中央和毛主席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中国命运定于此村”。红色西柏坡依山而建,临水而生,面对一间间老一辈革命家曾经战斗过、生活过的屋子和里面的陈设,不禁令人思绪万千。

岗南水库依旧荡漾着碧波,西柏坡苍翠的柏树在把英雄的故事诉说。

我们在缅怀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同时,也忘不了一位亦曾在这里战斗过的小战士——当时16岁的报务员苏采青。而这位身在西柏坡的苏采青和远隔千里之遥上海的一位情报工作者又紧紧联系起来,我党这位打入敌人心脏的情报工作者就是李白,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李侠的原型。就是在那个国民党丧心病狂地搜查我党电台的夜晚,李白同志冒着生命危险,密集、长时间地发出了重要的一封电报——国民党江防计划。而这封最后发给西柏坡、由苏采青接收的电报,成了李白生命的绝唱……

英雄已逝,浩气长在;电波恒续,惦念永存。从上海发往西柏坡滴滴哒哒的电波声,似一场跨越时空的对白,那一个个神秘的字符,在今天依然不断传输着绵延无绝的力量。

这电波,仿佛在告诫我们:作为语文老师,作为教育工作者,要牢记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承担教书育人的工作职责,让今天的孩子们不要忘了国家走过的道路、先辈流过的血与汗,让他们懂得今天幸福生活的不易。

这电波,也在启示我们: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坚守文学课堂、文学教育的初心,增加教育教学的文化厚度,启智励学,诲人不倦,让孩子们的心灵得到文学营养的浸润,全面健全其人格,提升其素养。

让我们坚持的理想和奋斗在流沙般的时光中熠熠生辉,如强劲有力的电波传向祖国的四面八方,永不消逝……

                                                20191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