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2. 教师作品 >
  3. 教师作家

李玉上:全国文学教育名师

来源:中国作家网 | 责编 | 闻道 发布日期:2019-11-18  点击量: 6256

【基本情况】

李玉上,男,汉族,1963年出生,湖南省新宁县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1983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长沙市望城区第一中学党总支书记、副校长。

系望城县第八次、长沙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长沙市特级教师工作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常务理事,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长沙市人民教师之歌》歌词作者。

获得“全国优秀教师”、湖南省“特级教师”、长沙市“华天优秀教师”、望城县首届“名教师”、全国第四届叶圣陶教师文学奖提名奖等各级各类奖励或荣誉称号90多项(次)。2019年11月,被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评为全国“文学

教育名师”。

23.湖南省语文特级教师、长沙市望城一中党总支书记李玉上点评戏剧课_副本.jpg

李玉上老师在第九届全国校园文学研究高峰论坛暨文学教育交流大会上作课堂教学点评

【主要事迹】

一、身体力行开展文学创作

该教师有一个理念,就是:光说不做或不能做不是真把式。驾驶教练本身应该会驾驶、游泳教练本身应该会游泳,那么,语文教师本身应该会写作、会创作;要使文学教育工作扎扎实实富有成效地开展起来,语文教师本身就应该有自己的文学创作成果,并以此作为学生文学创作或其他文学活动的示范。

基于这种认识,该教师积极投入到身体力行的文学创作之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2007年出版了德育散文集《不让精神再流浪》,该文集收录了他创作的校园德育散文81篇约17万字,表达了对加强品德修养的拳拳之心,其中的《不让精神再流浪》《我心有主》《让我们也有一样是最出色的》等篇章在师生中广为传诵。2008年出版了教育诗歌集《走出迷惘》,该诗集收录了他创作的诗歌110首,表达了对教育、教师、学生的深切情怀,其中的《走出迷惘》《我祝大家天天向上》《2007年的最后一夜》等篇章深受师生喜爱。2013年出版了摄影诗歌集《遇上风景》,该诗集收录了他创作的摄影123幅、与摄影相匹配的诗歌123首,表达了他对人生的独特感悟。2011年出版(2019年再版)了长篇教育小说《师道苍茫》,该小说篇幅34.5万(再版为32.7万)字,展现了本世纪初某地农村基础教育中教育、教师的某些生存状态,大力倡导崇高的师德筑建。2017年出版了长篇教育小说《师道无痕》,该小说篇幅32.7万字,展现了本世纪前期某地城市基础教育中教育、教师的某些生存状态,奋力呼唤优质教育的建树。此外,在该教师2015年出版的教育工作文稿选编《爱在校园》一书中,收录了他创作的诗歌63首。这些作品,得到了读者和社会的认可与点赞,《走出迷惘》《不让精神再流浪》2016年分别获得望城区首届雷锋文学艺术奖二、三等奖,《师道苍茫》2013年在第三届全国校园文学成果评比中获得专著一等奖,《师道无痕》2018年获得了全国第四届叶圣陶教师文学奖提名奖。此外还有《我的家,在望城》《父亲带我去看水》《无言的枫》等散文或诗歌在《人民日报》等省级以上报刊发表;为望城区大型颁奖典礼、望城区委宣传部、湖南雷锋纪念馆、长沙市教育局等创作了一批富有较大影响力的诗歌或者散文,如《一江两岸筑新城,狮展雄威唱大风》《冲锋在前,准有风范》《贤达的力量》《雷锋馆人学雷锋,雷锋精神代代传》《长沙市人民教师之歌》《中国梦·教育情》等等,彰显了服务社会的风范。

二、竭尽全力指导文学社团

指导建设望城一中文学社团“白色鸟文学社”。在指导文学社团的工作中,该教师能充分发挥他所领衔的拥有“长沙市望城区‘首批’名家工作室”“望城教育奖·优秀教育团队奖”“长沙市‘大洋’优秀名师工作室团队奖”“全国校园文学研究先进单位”等称号的“李玉上语文工作室”教师的积极作用,适时安排教师给文学社授课,例如,2015年,组织“李玉上语文工作室”教师给“白色鸟文学社”开展文学讲座6次,课题分别为《遥远的绝响》《英雄本色》《一代才女林徽因》《我是人间惆怅客》《

与此同时,该教师还亲自给“白色鸟文学社”授课。除了临时安排的授课活动(课题如《牵手文学,丰富人生,收获幸福》《审好文题,立好文意》《巧引妙用,著我华章》等)以外,他还定时定点为“白色鸟文学社”授课。例如,在2017年11月至2018年4月之间,针对文学创作的“创新性”问题,他以《追风向日——走在文学的旷野上》为专题,系统授课48节,课题涉及《面对人生,文学是这么说的》《文学,行到关键总在“思”》《加强系统训练,提高写作能力》《以探索创新为中心的写作系统训练》等若干要目和《画龙点睛——标题新》《发散集中——角度新》等若干子目。此外,该教师还亲自组织本校与外校相结合的结合课题研究、文学创作工作的征文竞赛活动,如,2014年的“同心圆”征文竞赛、2015年的“望城地方文化素描”征文竞赛、2017年的“白云万里独归乡”征文竞赛,所涉学校近10所,所涉参赛学生近万名(次),在区域内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影响。

在进行实际操作指导的同时,该教师还能进行理性思考和理论概括。如关于“校本课程·文学特长生的培养”的问题,他总结出课程开设的基本要领,即:确定课程名称,遴选培养对象,固定执教队伍,组建教学班级,建设授课阵地,明确课程目标,固定课程内容,完善课程评价,讲求课程实效,形成课程特色,使校本课程中的文学特长生培养工作有章可循、有矩可依。

三、披荆拓荒开发文学教材

在中学作文教学“目标无定数、要求无定规、内容无定材、施教无定法、检测无定准”的状态下,尽力寻求作文教学的途径和方法,开发文学教育教材。2002-2004年间,大量搜集材料,静心钻研问题,写作了《中学生作文达标训练与指导——作文创新之路》,并于2005年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作为自身教学的教材,且在学校师生中推广使用。该书41万字,以“创新”为本书写作理念和作文教学理念,对写作(创作)的拟题、角度、想象、选材、立意、结构、语言、文体、风格等方面的“创新”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的理论探讨和实际操作研究,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示范。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明显强化,“创新”方法得到有效优化,写作成绩得到明显提升。该教材使用的时段主要为2004 -2012年。其中的大部分内容还被该教师作为“省培”“市培”时的教材使用,在长沙市区域范围内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受到了极大的欢迎。该教材获得了长沙市第九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优秀奖。

2015-2016年,在全国校园文学委员会的指导下开展“校园文学与地方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教材开发研究”工作,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南,以本土文化审视为基点,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己任,以校本教材开发为抓手”,率领李玉上语文工作室课题组成员完成了旨在“推进校本课程改革,提高教师科研水平,丰富学生文化知识,提高学生思想品质,陶冶学生道德情操”的“望城地方文化研究”,形成并且出版了足以为“文化”教材和“文学”教材之用的校本教材《望城地方文化研究》。该教材39万字,该教师担任主编,完成了其中约48.0%的写作任务和所有的出版联络等工作。其工作状态可用“呕心沥血”四字形容。该教材2016年出版,现已有约5000名学生使用过该教材。2016年、2017年,该教师分别在第六届、第七届全国校园文学研究高峰论坛作题为《“地方文化研究”课程实施的基本策略》《白云留不住,万里独归乡》的经验介绍。

四、结合实际筑建文学课堂

2016年3月至2018年11月,该教师遵照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的有关工作理念和会议精神,投入到“文学课堂”的建设中,并在文学课堂的教育价值、文学课堂的教育目标、文学课堂的教师修养、文学课堂的师生关系、文学课堂的教材重构、文学课堂的资源利用、文学课堂的文学鉴赏、文学课堂的文学创作、文学课堂的思维培养、文学课堂的审美建构、文学课堂的组织形式、文学课堂的课外延展等12个方向开展了相应的教学实践和理论探究工作。

现已取得的理论成果主要有《文学课堂的基本内涵》《文学课堂的课程性特征》《文学课堂的教育学价值》《文学课堂的师生关系》《文学课堂的实施策略》《撰写教育随笔,促进专业成长》《“知人论世”在文学课堂中的运用》《充盈文学情怀,滋养精神家园》《丰富文学知识,筑牢授业根基》《修习文学理论,提高理论水平》《文学课堂中写作教学的基本序列》等10多项,共计5.1万字。

在此基础上,该教师在李玉上语文工作室的教师中大力开展“筑建文学课堂”的培训工作。培训工作主要体现为编发并组织学习《“文学课堂的筑建”学习资料》,该学习资料内容广泛,既有习近平总书记在《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也有一线教师一线教学的教学实录和教学经验,还有李玉上语文工作室教师切身的工作体验,其话题主要有《以核心价值观重构文学课堂新模式》《个体的沉思与感悟的诗性书写》《高中语文教学设计的学科逻辑与心理逻辑》等。

理论涵养的同时,组织教师把理论成果化为教学实践,开展了一系列“文学课堂的筑建”的课堂教学示范研讨活动。例如,2016年组织教师授出的文学课有《雷雨》《半张纸》《问天下谁是英雄》《故都的秋》《装在套子里的人》《山羊兹拉特》《快速读懂古诗词》等24节。每次活动均采取授课观摩、课后研讨的方式探讨文学课堂的建设等问题。组织教师开展的文学讲座也取得了新的成果,《红尘有梦,半生漂泊》《走进春天的诗行》《赤子情怀生花笔,万千气象在晓风》等,在学生中掀起了学习经典作家作品的小热潮。

该教师有《咏江树》诗云:“朝食玉英暮饮琼,冬凌霜雪夏栉风。临水不辞光阴远,醉将一叶染秋红。”可以作为他“不忘初心、不辞辛劳”且成绩突出的“文学教育名师”的真实写照。

【获奖感言】

能在“第九届全国校园文学研究高峰论坛暨文学教育交流大会”上获得“文学教育名师”荣誉称号,深感荣幸。衷心感谢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给予本人在文学教育中的理念引领、工作指导与成果展示。我将在校园文学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展新视野、加强新实践、取得新成果,为文学教育工作添砖加瓦、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