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2. 学生作品 >
  3. 高中生作品

叶圣陶佳作解密:朱雨箫《拿什么回报你》

来源:中国校园文学网|朱雨箫 发布日期:2020-11-18  点击量: 2277

编者按

这是一篇亲情散文,作者在考场有限的时间内,围绕“拿什么回报你”这个题目,快速地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选取典型的生活片断,表现“我”与“奶奶”之间的融融亲情。养育之恩与感恩回报之间没有过多的抒情和议论,而是自然而然展示在一粥一饭的行动中。这篇作文从众多考生的作品脱颖而出,获得了评委老师的好评,获得了现场决赛特等奖。

参赛时,作者朱雨箫江苏省靖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学生,现在已顺利地考上了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她正在专心致志地学习专业课,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文化素养,同时,她仍在坚持广泛的阅读与写作,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希望将来能用文字来演绎自己的工作,做一个生动的有魅力的教师。

那么,面对“拿什么回报你”,作者为什么自然而然地想到了那个“眉眼含笑的老妇人”,事后,在谈感想的时候,作者为什么说“所谓的平安喜乐不过是昏黄的灯光下几碗温热的粯子粥”?请您认真阅读原文,用心体会。

 

佳作欣赏

 

拿什么回报你

 

□ 朱雨箫(江苏省靖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

 

老宅庭院,院门虚掩,微风拂过,摇椅轻晃,

不知抖落了多少时光的碎片……

奶奶总爱搬一张竹凳坐在庭院中,一针针地为我纳着鞋底,任凭午后的暖阳拥着,金黄的阳光在她的发间埋下温暖,而我,则穿着奶奶悉心缝制的布鞋,在院子中“横行霸道”。那时的我,真是不懂事,活脱脱一个“混世大魔王”的形象。

暮色四合,炊烟袅袅升起,忙活了一天的农人归家之时,奶奶便开始忙碌起来,吩咐我去灶房里帮忙,我不停地往灶中添着柴火,锅底烧得通红,可我仍不罢休,“肆无忌惮”地添着柴火,奶奶眼中氤氲着幸福,嘴上却是责怪 :“你呀,你呀,不会过日子的败家孩子。”

不大的厨房中洋溢着一老一少的欢声笑语,打破了村落静谧的晚霞,不懂事的狗也跟着瞎起哄,傍晚的村庄,安详,幸福。

然而,我未曾想过,那个记忆中一贯刚强的奶奶也会倒下,也会有需要我的一天。在事情发生之后,那个曾经的混世大魔王好像一夜间消失不见了,那个曾经贪图一时凉快把井水泼得满院的孩子,突然一夜间长大了。

当晨曦的第一缕阳光射向小村落时,当村中的雄鸡开始打鸣之际,那个日上三竿都不起的懒孩子已经开始在灶房里忙活了,不如以往那般胡闹地添着柴火,而是适可而止,待锅中的水沸腾着叫嚣着,我便笨拙地学起奶奶的样子,扬起粯子来,纷纷扬扬的粯子,倏忽没入浪花之中,消失不见,不多时,汤便成了米白色,着急地倒入红豆和米,盖上锅盖,一人分饰两角色,在灶前灶后忙活着。

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便放入少许碱末,奶奶曾说 :“这粯子粥啊,放些碱末变得红红的,寓意啊是红红火火,这日子啊,才会过得一帆风顺。”奶奶没读过什么书,我总笑她迷信,还拿书上学的东西反驳她,现在回想起她的话,她听完我话后落寞的神情,心里不知名的情绪在翻涌。

拿过一旁干净的白瓷碗,盛上一碗粯子粥,小心翼翼地端到奶奶床边。我轻唤了声奶奶,她如孩童般揉了揉眼睛,我将粥递到奶奶面前,不知怎么没头脑地冒了句 :“奶奶,红红火火粥来了,趁热尝尝。”

奶奶因病而更显苍老的脸上流露出笑容,虽然一句话也没说,但那希冀的眼神已经对我是一种放心的肯定。我知道奶奶手端不稳又要强,只得说: “奶奶,我帮你放这桌上,当心烫。”我便退出,轻掩上门,偷偷地透过门缝朝屋内看,奶奶端起碗,慢条斯理地喝着粥。我确定奶奶无恙后,转身进了厨房,一大早的劳动,肚子不满地叫嚣起来,一碗温热的粯子粥刚好安抚了它,红豆沙沙软软,一切都恰到好处的恬淡,一如诗中所写“莫言淡泊少滋味,淡泊之中滋味长”。

其实,我很庆幸,从小奶奶给了我慈爱的管教,使我有能力承担生活。“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懂得,父母为了这个家工作非常忙碌,很多时候无暇顾及照料奶奶,只有我放学之余,为奶奶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帮助。当生活的困难真的发生在我身上,我必须去面对,承担应该做的。

奶奶把粥都喝完了,连连夸我,和她做得一样香。我收拾好碗筷,洗刷得干干净净。

周末的午后,暖阳正好之时,我将奶奶用轮椅推出,奶奶的视力弱了,穿不进针线,我便在一旁帮着她。若是奶奶坐得无聊了,我便扶她站起来转转,走累了,再为她捶捶腿。

黄昏时分,奶奶要到摇椅上休息,我一把抱起奶奶才发现瘦得很轻,我心中突然要掉下眼泪来了。奶奶,爷爷去世早,您操持这个家,日日夜夜付出了那么多,没想到累病了,在经受着病魔的折磨。从我小是您百般呵护,让我顺利长大,我怎么回报您啊!我无法减轻您的病痛,只能多陪陪您,为您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儿,搞点好吃的,孝敬您。

我轻轻地抱起奶奶,轻轻放到摇椅上,搬过竹凳,依偎在奶奶身旁,一起看夕阳、看晚霞,直到爸爸妈妈回来。

(指导老师:徐 刚)

 

作者释密

《拿什么回报你》这一标题让我思绪万千,却又不知如何下笔,脑中挥之不去的是那冬日暖阳下,眉眼含笑的老妇人一针一线缝制着老式布鞋的模样,她,便是我的奶奶,对于她,我并未想到什么太过华丽的辞藻,也许,烟火人间的气息与她相配才更为恰当,病后的她更是瘦小的让人心疼,窝在床上,像一只缱绻的猫,而看到这,我才明白,所谓的平安喜乐,顺遂安康不过是不大的厅堂内,昏黄的灯光下,几碗温热的粯子粥,家人围坐,村子里零星的几点人声传入屋内,这大抵叫美好。

 

专家解密

“拿什么回报你”,题目中设置了前因后果的关系。在审题扩展思维方面,这儿的“回报”不能局限于物质的回报,而是涉及到从物质到精神的多个层面。作者在有限的时间内,能抓住这个定位点是非常重要的。文章从生活出发,在身边寻找素材,进行巧妙地构思,准确地写出了两代人之间的故事,描写生动形象,真实感人,充满了生活的烟火味、人情味,突出了主题,引人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