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2. 社团巡礼 >
  3. 初中文学社团

社团巡礼:浙江省杭州江南实验学校“江南”文学社

发布日期:2020-08-27  点击量: 2195

【校长寄语】

“开阔的国际视野,和谐的身心发展,幸福的人生起点”是杭州江南实验学校一直秉承的办学理念。学校创设各种平台,提供各种课程和活动,让孩子们充分地发现自我,认识世界,成就美好人生。亲近文学是最好地接近人类精神家园的方式,江南文学社带领孩子们去寻找诗与远方,成为眼中有光、心中有爱、精神丰盈饱满的人!


 金晓东校长给文学社同学开讲座.jpg

金晓东校长给文学社同学开讲座

【社团介绍】

杭州江南实验学校,坐落于美丽的钱塘江畔,创办于2005年的九年一贯制实验学校,2011年9月起,成立江南实验学校教育集团,有“江南”和“月明”两个校区,校园面积近200亩,学校现有九个年级116个班,5000名学生,300名教职员工。“开阔的国际视野,和谐的身心发展,幸福的人生起点”,是学校孜孜以求的教育理念。目标锁定终身幸福必备素质的养成。


茶博采风照片.jpg


江南文学社于建校之初的2005年就已成立,并于2013年升格为江南文学院。现已伴随学校走过十五个年头。江南文学院下设 “江南”文学社中学部、“江南”文学社小学部、“江南”话剧社、“江南”小记者团、小智情报站、“江南”牛通社、新浪微新闻社、“江南”文学社分水分社共八个分社。现有学员约二百多名,校内专业指导老师10名,校外聘请资深顾问、专业作家、导师多名。文学院规模较大,师资力量雄厚,成绩斐然,已成为我校办学特色之一。社刊《江南》为师生共同主编的杂志,是江南学子展现文采的舞台,2017年开创公众号“江南文学自留地”,是顺应时代发展,成为学生发表作品的网上平台,得到家长和师生的广泛关注。


文学社出版的杂志与书籍.jpg


“江南”文学院的学员在省市区各级征文比赛中屡获大奖。小记者团成为学校对外宣传的窗口。“江南”文学社指导并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投稿、参赛,获全国、省、市大奖。“江南”话剧社组织剧本创作、解读、排练,以及经典剧目的赏析,普及话剧表演常识,增强学生话剧表演兴趣,提升学生表演技巧,被评为滨江区优秀社团。学校先后获得 “全国优秀文学社团”“全国示范文学社团”“浙江省课外阅读先进集体”“省少年文学之星征文比赛团体奖”“省‘魅力汉语美文美音’青少年中华经典美文朗诵活动优秀表演奖”等大奖,并涌现出一批省市级的小作家,出版有多部作品。

 

【教师经验】

文学院的宗旨:倡导人人都探求和人人都创造的文化;引导和教育我校的学生“关注文化前沿,彰显江南特色,引领青春成长”,提高文学素养;鼓励和培养文学新人。

文学院的任务:组织文学专业指导师、校外专家系统指导学生开展文学交流与创作,培养良好的文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发展初步的文学探究能力,增强创作能力和提高创作水平,发现和培养优秀的文学新苗,传播国内外最新文学成果。

文学院的活动:在“幸福江南·幸福语文”,营造书香校园氛围的思想指导下,我校每年举办校园读书节活动,开展江南书市、读书漂流、书香家庭、钱塘诵诗、人文论坛、热点辩论等系列活动。利用“江南人文讲坛”引导学生阅读,邀请省内知名作家、学者进行文学讲座。由黄燕明校长主持,王倩文、李文文等老师主编了“江南晨韵丛书”——《诗韵悠长》《文采菁华》。这套丛书,编入了我们精选的古今中外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诗歌、散文经典名篇,让经典诵读走向深处。暑假,我们走出校园采风,感受自然之美,感受作家生活与情怀。文学社经典的“名校社团”交流活动、“推开文学家的门”系列采风活动等都深受大家喜爱。书香校园,诗意人生,“江南”文学社为同学们寻找一条通往诗与远方的路。


小记者在省美德少年活动中采访.jpg

 

【社员新作】

 

父亲小传

杭州江南实验学校806班  李砚书  

 

我的父亲,1975年生人,出生在湖南郴州外郊的小山村,村名莲塘。父亲还有两个姐姐,他是家中唯一的儿子,打小便倍受长辈们的疼爱。

父亲小时家中贫穷,爷爷是位教书先生,在镇里工作,一周只回来一次。平日里只能吃着单色调的红干椒过日子。父亲说过,他那时每天都盼着爷爷能回来,因为当爷爷的身影出现在沙石路上的时候,就意味着有肉吃了。

纯净的天空,空旷的田野,起伏的山包,激荡的河流,这一切早就让父亲的性子变“野”了,他是村里数一数二的”淘气包“。小学的时候,父亲便干过一件轰动全校的大事。学校教学楼的扶手是铁制的,一天父亲无意中碰到了栏杆,发出了”当当”声。这声音让父亲念念不忘。有一天,他拉上了平日里最要好的哥们儿,从顶楼顺着扶手溜下去,再从底楼往上冲,手上拿着一把小刀。父亲拉出刀片,在悦耳的“当当”声中,扶手上绘满了一道道白色的“花纹”。 校长气得吹胡子瞪眼,揪着父亲的衣领,大骂了一顿。果不其然,爷爷一回家,就给父亲来了一顿胖揍。就这样,父亲在这个小山村度过了自由不羁的快乐童年。

后来,父亲有幸到县城求学,1993年参加高考,准备去学计算机,然后也当个老师。“男儿志在四方”,爷爷觉得应该让父亲出门历练历练,于是便建议他报名当兵。父亲在深思熟虑后,背起行囊,走进了军营。父亲回忆说:“那是我这辈子过得最辛苦也最丰富的日子 。”刚入伍,父亲从最基层的勤务兵开始干。每天凌晨三四点,他就早早起床,摸黑打扫卫生;晚上大家都已经睡下了,他还要轻手轻脚地完成内务的检查和整理。骄阳下操练,冷风里站岗,暴雨中出勤,父亲咬牙坚持着。“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父亲暗下决心一定要考上军校,不辜负爷爷对他的期望。他随身携带各种复习资料,巧妙地焊接时间的碎片,一遍遍地翻看、默记,终于如愿考上了武警指挥学校。

军校毕业后,父亲被分配到一个小渔村当治安民警。作为一个外省人,当地复杂的方言成了父亲工作最大的障碍。为了方便与当地的渔民交流,父亲开始学蛮语。他寻找机会与当地人对话,大胆地开口,也曾因此闹出不少笑话。为了更快地掌握这门难学的“外语”,他尝试用音标把各种发音记在本子,每天临睡前都不忘温习。就这样,父亲的蛮语,从一开始的笑话百出,到后来的略显蹩脚,慢慢地变得流利,可以跟渔民们顺畅交流了。虽然离开那儿已经多年了,父亲还会偶尔“显摆”几句蛮语。“独在异乡为异客”,父亲从未放弃努力,他把满腔的热情都投入工作之中,走访村民,处理琐事,递送温暖,夜以继日,不辞辛苦。“功夫不负有心人”,父亲的努力收获了成功,辖区的治安一天天变好,村民们越来越心安。因为工作成绩优异,父亲被调到了省城,负责后勤管理。

2001年,父亲在朋友的介绍下,认识了我的母亲。分隔异地,鸿雁传书,电波传情,他们的情感日久弥坚。感谢他们,我才有机会来到这个世界,活得像只快乐的精灵。父亲在他的管理岗位上一干就是10年,胸前的军龄牌越来越长了,肩上的星星也越来越多了。父亲还是一如既往地热爱他的工作。

在父亲参军的第20个年头,年近40的父亲选择了转业。这意味着他将抛却所有曾经的荣耀,走进一个全新的领域。我记得那一年,他特别忙。早早出门参加各培训,晚上回家还要复习功课,我很难看到父亲的身影。勤能补拙,父亲说自己不够聪明,所以要特别努力。他如愿成为了一名公务员。

那日我与母亲翻阅老照片,曾经英俊的父亲亦多了一份沧桑。一头乌发已多半成为银丝,光滑的眼角已爬满鱼尾纹,只有眼神里的那股子拼搏博得劲儿犹存。今天是父亲的生日,透过烛光,他那斑白的双鬓述说着已逝的时光的故事。

 

那个男孩

杭州江南实验学校906  黄佳妮   

 

你是夏日繁盛的香樟,扎根在我的锦瑟年华。  ——题记

三年前,我路过操场,闻到一阵清香。抬眼望去,看见一棵树站在路旁,青翠、挺拔,球型的树冠在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曲线,那是一棵香樟。

开学之际,我来到初一六班,听见几语爽朗的笑声。一位高瘦的男生映入眼帘,他站在窗边与同学谈笑风生,挺拔的身姿在人群中格外显眼,那是我第一次见他。

经过半年的学习,大家都对科学老师感到不太满意。课间,议论声不绝于耳。“科学老师讲课抓不住重点,听得我都困了。”“就是就是!就算讲习题她也讲得不好,一节课只能讲两道简单的大题。”“整个年级就我们五、六班科学最差了,她也不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同学们埋怨着,一个比一个讲得起劲儿。    我在边上听着,虽然没有参与他们的“批判”,心里却还是对科学老师的授课方式有几许不满。正当同学们聊得热火朝天时,班主任进来了。她望着我们,尴尬地笑了笑。“今天大家来说说心里话,觉得咱们班的科学老师......做得不够好的同学请举手。”她顿了顿,“放心,不记名。”班主任话音刚落,我便举起了手。我环顾四周,只有两个人举了手——他和我。四处响起了嗡嗡的声音:“我们觉得科学老师挺好的啊......挺好的......”我们俩仿佛与同学格格不入,略显突兀。班主任把我们叫了出去。气氛一下子凝重起来,我有一丝不安,悄悄瞄了他一眼,他看起来很淡定,似乎并没有和我一样的顾虑。班主任向我们了解情况,只见他清了清嗓子,认真地说道:“科学老师对我们尽心尽责,她教的不好不能怪她,可能是她还没找到正确的方法。主要问题有三点:讲课速度慢,重点不明确和表达方式不清晰。我们不是不喜欢她,只是觉得她上的课不够好,还有待改进......”他没有像他们那样“骂街”似地指责,而是客观地向老师反映问题。原本吵得不可开交的同学去哪儿了?怎么一见到老师就全都躲起来了?比起那些只会嚷嚷却不敢诚实地和老师说自己想法的同学,他可强多了。看着身旁那个谦逊有礼的男生,我一下子对他多了几分欣赏。望了望教室里的那帮同学,有些心寒,觉得他们不够果敢。和老师谈完后,他慢慢走进教室,瞥了一眼那些同学,冷笑了一声,坐回了座位。之后,他一句话也没讲......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操场上的那棵香樟。它的绿始终如一,不随春夏秋冬的变化而变化;它的枝干坚实细密,不随风而东西摇摆。香樟四季常青,总是那么蓬勃。它就在那儿,以自己的方式活着,从不因为蛀虫的打扰而低下头等待枯萎,而是迎上去,以自己独特的香气不让蛀虫有任何蠹蚀之机。

很快又入春了,我们迎来了篮球赛。他是我们班的主力。篮球场上,他奔跑着,时快时慢,那双灵动的眼睛一会儿观察敌方的情况,一会儿示意我方队员传球、走位,一会儿瞧一眼篮筐。他适时窜出来,出其不意便进了一个三分球。每次得分后他既不骄傲,也不过谦,依旧踏实地带领我方队员比拼,颇有大将风范。突然,他被敌方一名同学撞倒在地,他紧紧地抱住脚踝,双唇紧闭,他受伤了。但没过多久他又来到了比赛场边,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赛场上的一举一动,不断地为我方队员加油助威,或是给予战术指导。第二天我才知道他的脚骨折了。想起昨日赛场上的种种,我的视线变得有些模糊。骨折了一定很疼吧,他竟然还坚持了整一场比赛,忍着没去医院,一直和我们在一起,为咱们班的荣誉付出努力。他总是这样,把苦藏在自己心里,把乐带给身边的所有人。

我望向那棵香樟,它的个儿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远远地伸向四面八方。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香樟是流动的绿色,蔓延向所有它可以到达的地方。香樟的常绿不是它不落叶,而是春天新叶长成后,去年的老叶才开始脱落。它努力生长着,为春天增添了一份别样的生命力。

香樟花开了,那树上星星点点的白就像我们的青春一样纯净、美好。而那个在篮球场上挥洒汗水的少年,大概就是对青春最好的诠释。

又是一年夏,香樟又生出了新叶,在夏日里枝叶扶苏,我们也即将踏上新的征程......

 

秋天,也是一种开始

 杭州江南实验学校703班  王梓越 

 

下了几场雨,忽然觉得天凉了,早晚都感觉到凉意,就连天空也是秋天的样子了。稻子变黄,柿子变软,月亮也越来越好看,天空遥远而又开阔,夏末已过,秋虎刚出穴,有人总说他始终怀念一年的夏天,可秋天,也是一种开始。

“晨踏清露懒相依,朝颜枯木衬双心,流萤扑朔枝化泥。乱茧挂巢雀衔花。”----《雀衔花》我心中的秋,可以说是很温柔的。竹篱茅舍,青石相伴,在云溪竹径,起个大早,闻古刹钟声,薄雾掩着寺门,万籁似乎都是静寂的,鸟叫声将这隔音纸捅破了,青山顶上的云雾渐渐散尽了,用松花酿一杯小酒,秋水煎一杯淡茶,静静的,静静的听一听秋的气息拂过双颊,夏的燥热悄悄褪去白云深处,袅袅青烟被风牵引至雾蓝色的天空。合着暮霭和微风,随着鸟鸣竹裟,最终到达深山里的一两处人家。正是“一川松竹任横霞,有人家,被云遮”。藏于白云深山的人们啊,享受着原始自然里珍贵的宝藏,在寂静的自然之中升起一缕缕温暖的人烟,在这片怡然自得的“桃花源”里,心中无所想,心中亦有得。

风吹薄暮,秋日煮熟了一树红叶,那红叶纷纷攘攘,落入水中,染红了一潭秋水。水波荡漾,空气中带着丝丝凉意,颉取几朵野菊用沸水冲泡,看他们在水中翻腾,氤氲起淡淡的香味,人便沉醉在这样和而自在的时光里了。

夜暮降临,点一盏青灯,披一身红袍,就那么静静卧在月光下,“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就这样枕着一处月光。夜来风叶已鸣廊,青灯伴古佛。

秋天青草开始泛黄,夕阳光变成蜜糖色,碧蓝的天空下留不住流云,小楫轻舟人家,归农话闲桑麻。清风湿润,茶烟轻扬。染火枫林,琼壶歌月。花落红莲。我想,秋天不过是如此吧。

 

水墨忆江南

杭州江南实验学校910  王潇

 

    水墨中的江南,烟雨蒙蒙,是游子对前路的迷惘。乘一叶轻舟,倚木雕的轩窗,踮脚遥望这安逸的黑瓦白墙的古镇。

    黑,万色的融合,白,万色的源头,是隐,是概括。黑白交融,相互映衬,宛如一幅极具神韵的古画卷,透着一股子书卷气。砖,是用蘸着水墨的笔尖细细勾勒的,干净整齐,笔笔描摹出小镇千百年来积累的文化底蕴。檐上的瓦,黑的发亮,朴实简单。古镇间有道水,水是长流水,流经在小镇的各个角落。流过人家的屋檐下,流经行人的脚下,流向我的梦里,不断,不断地从源头流向远方,再从远方,流向源头。

    蹲坐在桥洞下的青石板台阶上,青石阶已经被岁月打磨许久,显得坑坑洼洼,掬起清冽的湖水,赏江南明月星辰。古桥边生长的荷花,似水墨画中只用墨色勾勒的神形。当那晨光照映在江南古镇上,清风轻轻从湖面掠过,一方淡蓝色的天空从稀薄如烟的雾气中隐隐显现出来。宁静亦或是静谧的江南小镇如同从书卷中走出来的古镇少女,透着古典气韵,在无人的桥头,无声诉说他的故事。江南古镇的清风,参杂着书卷气,带着一股子荷香,行走在古镇的街上,屋内。不似北方的冷风,那样带有侵略性,来去的匆忙,江南的风,来的悄悄地,去,也悄悄地,轻柔的像母亲的双手,抚上你的脸庞。江南昔日的影子,或许只有转回在各处的流水与这掠过的清风还会记得。

    误了,浮世骄阳,错过,人间万象。这江南的小镇没有城市的繁华,它默默地伫立在江南,一言不发。撑着孤舟,望过眼云烟,划碧水长天,过似水流年。江南的烟雨,载着小镇古老的记忆,行走在潮湿的青石阶上,隔了外界的喧闹,避了尘世的浮躁。充满诗意的江南古镇,是我记忆中的色彩。

    黑与白的映衬,最简单,也最深刻,乘一只木船,执一墨纸扇,纵身江南,望烟雨蒙蒙。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烟起雪域

 

杭州江南实验学校908 俞伽

 

大漠狼烟四起

青山绿水尽

一纸和离

徒余灰烬寒彻心

 

曾几何时

朱红砌瓦是无上荣誉

奈如今

血洗门户已是家常便饭

 

曾几何时

锦衣玉帛山珍海味

奈如今

陋巷人家面黄枯瘦

 

曾几何时

陌上公子如玉无双

奈如今

只喜浊酒葬送年华

 

可悲 可泣

却见那女子犹唱《后庭花》

 

谁人见得

边疆男儿置放生死

欲与马骑争高下

不改青山万代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