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文学 > 教师散文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张文升:故乡的大柳树 2015-09-25 10:02:48  发布者:素岚  来源:《文学校园》2015.2

故乡的大柳树

张文升(湖南桑植贺龙中学语文教师)

 

村口有两棵大柳树,两棵苍老葱郁的大柳树。

听我爷爷的爷爷说,这两棵大柳树栽于前清末年,到现在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当初张姓和龙姓两家为了躲避战乱,从湖南花垣县,携儿带女,经过长途跋涉,历经千辛万苦,来到桑植县一个当初被他们称为世外桃源的小村庄,开始开荒斩草,建设美丽家园。为了纪念这次重大决定,张姓和龙姓两家便在村口两边各栽了一棵柳树,取“柳——留”的谐音,希望后世子孙能长期在这里扎根,繁衍生息,同时也希望张、龙两家和谐相处,共建美好家园。

两棵柳树长得高大、伟岸,足有六层楼那么高,伸出的枝叶如同巨大的手掌,以广阔的绿荫遮蔽着地面,而且粗得五六个人手拉手合围不过来。两棵大柳树就像两位忠诚的士兵,日夜守卫着村庄。自从有了这两棵大柳树,村子里一直顺顺当当,平平安安,不吉利的事几乎没有发生过。两棵大柳树历经百年暴风雨的洗礼,屹然不倒,枝繁叶茂。柳树不仅是生命的象征,更是成了村里的庇护神。

大柳树也是村里一道靓丽的风景。大树底下有一股碗口大的清泉,村民用水泥石块砌成三个大小不一的水池,一个供人饮用,一个洗菜,一个洗衣。我小时候常常和小伙伴在洗衣池里洗澡,就在这个小小的洗衣池里学会了游泳。在树下平坦的地方,有好事的村民立了两根树干,然后用一根草绳做成一个简易的秋千架,于是树下便成了孩子们的乐园。盛夏夜,大人们在树下乘凉聊天,小孩子在树下荡秋千,大树下成了村里最热闹的地方。每每在这个时候,父亲坐在树下,一边吹柳叶,一边看我荡秋千,悠扬的柳笛声飘荡在寂静的夜空,犹如天籁。可惜我再也听不到父亲的柳笛声了,父亲离开我已二十多年了,可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父亲吹柳叶时专注的神情和看我荡秋千时慈爱的眼神。

也不知什么时候,村里一些女人经常到大柳树底下虔诚地烧纸钱,点几炷香,对着大柳树作揖,祈求大柳树之神保佑。只记得小时候,我感冒或是那里不舒服,母亲不是带我去医院而是带我到大柳树下烧香作揖,然后摘下一些柳叶,揉成碎末,熬成水让我喝,有时我身上起了疙瘩,很痒,母亲直接用从柳树上摘下一把柳叶,搓成柳汁,涂在我身上,不一会儿,疙瘩没了,也不痒了。一到逢年过节,村民都会给大柳树披红挂彩,祈求大柳树保佑,村民相信有大柳树保佑,村里一定会平安,自家小孩一定会考上大学。在不足700多人口的村里,竟然有12个大学生,在当时是非常了不起的事,特别是在读书无用论的那几年,村民不为所动,仍一如既往地送小孩读书。现在村里在外面工作的人有100多。大柳树用它特有的魔力,以无限的爱心庇护着劳苦而淳朴的村民。

每年夏天,枝繁叶茂的大柳树便迎来了许多客人,各种小鸟在上面筑巢做窝。春去冬来,柳叶落尽,树上便留下了形状各异的鸟巢。小时候,我最爱捣鸟窝,慈爱的老祖母往往会迈着三寸金莲,一瘸一拐地跟在我后面,大呼小叫,用各种办法央求我不要爬树。如今老祖母早已离开了我,后来我的父亲也随着他的母亲离开了我。现在,每次过年回家,在村外,老远就看见白发苍苍又瘦小的母亲,颤巍巍地站在柳树下,迎接我和她一年只见一次的孙女回家。

故乡的大柳树,如果你有感情,你也会像我的母亲一样,时时刻刻思念我们这些在异地他乡打拼的孩子吗?

上一篇:任性的青春都带伤
下一篇:张正旭‍:别让虫子噬啮嫩绿的叶片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