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莒县特殊教育学校 张传霞
夏日炎炎,我们特校老师再一次走出校园,走在乡间小路,奔走在各家各户,传递着助残日期间社会好心人送来的爱心,传递着我们的温暖。
面对这些生命,我的内心存在着一种声音,生命的价值在何处?就像那位家长抱着自己的孩子,听我们谈论起别家孩子更严重的状况,他感概地说:“怎么这个世间还有这么多这样的孩子?”眼神中全是茫然,是无奈,是不得不面对的坦然。我无法深入解读这些父母的心境,但我知道他们的内心都渴望孩子有变化,有进步,哪怕微小的变化,都会让他们看到一丝的希望。
难道只有健康的人才具有生命的价值吗?他们残缺的生命无法正常生活,不知道世事艰辛,单纯而无知的眼神里,让我看到更多的是纯净。他们的不幸却让我们在对比中感受到健康的重要和幸福,或许这也可以说是一种悲哀的价值吧。我试图通过价值来解读这些生命,但我知道有些残忍。
那个女孩只会朝我们笑,她的笑容很美,白眼珠部分是婴儿般的蓝。问起母亲她何故如此?母亲的简单介绍,我们便知道这个生命是大人的无知或者说被偏方害了。孩子是无辜的,生命如此更是让人后悔而又心酸。
在跟父母谈论孩子生病原因,大多数是后天造成的。早产儿缺氧却在刚出生后就抱回家,以为没事,结果第二天孩子嘴唇发紫,又送进了医院,却为时已晚,孩子已经被伤害。
听着家长们说着孩子发病的原因,我的心一直在低落着,望着眼前的生命,他是无知的,憨憨的笑容,如婴儿般的思维,总是坐在一个地方,也渴望行走的他,只能让别人扶着才能迈出步子,这让他极为高兴。
我们不能埋怨孩子不争气,如果他知道这一切,或许他还会质问我们,为何没有照顾好我?记得我的学生雪在日记中曾经质问过母亲,说是母亲没有悉心照料才让自己失去了听力,当我面对雪质问母亲的文字时,我的心在紧缩,不知该怎么样安慰?宽慰的话语或许能抚慰她的愤怒,但毕竟她已经懂得质问。多少孩子在知道自己与别人不同后,回家写下“妈妈,我为什么不会说话,我为什么听不见?”这样的问句,父母唯有以泪洗面,愧疚占据着心灵,于是便会出现过分的溺爱,以求内心的安宁,结果孩子的不懂事反而加重心灵的自责。
这么多年来,我所面对的就是这样的生命,是这个世间最弱的群体。四肢健康,语言流畅,只是因智力问题不能学习,这样的生命还会让我们感觉好受一些,毕竟这样的生命还能自理,还能自我生存。
他,肌张力很高,越是兴奋,越是像一棵小树。所有的枝桠都向外伸展,让人心疼。母亲说,自己坐不下,只有抱在怀里,才会放松。他的智力不错,虽然说不清楚,但很快就会记住我们教的内容,他的样子让我们不忍心教太长时间,他张开的四肢,太累了,一会儿就满头是汗。
这个生命唯有在母亲的怀抱里才是舒展放松的,他需要母亲的体温来温暖自我,我们也希望他尽早脱离母亲的怀抱,给带去一些信息,让他去试试,或许有希望。
有的孩子被母亲抛弃,母亲决然离去,或许于母亲而言,不见心便不烦?便会忘记这个孩子的存在?幸而还有爷爷奶奶的照顾,有的奶奶离世,就跟爷爷相依为命。
我读着那个只能在床上生活的女孩子写下的自己治病的经历,她满是感恩,是父母为了她治病而劳累不堪,是自己拖累了父母,这样懂事的孩子,更让人心酸。她所有认识的字都是自己学的,她只能靠双臂的力量支撑着上体,上肢也开始变形。
面对这样的生命会让我们更加难受,或许他们的无知反而让我觉得轻松一点,不懂得,无烦恼。而认清自己的生命,又无法改变,又是多么痛苦的事情。
我们看到过太多身残志坚的榜样,我也想用这样的榜样来影响她,给她精神力量,给她更多的书,让她的精神世界丰富起来。
身残志坚,只有四个字,但于他们而言是多么的难。冲破自身的障碍,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这需要毅力,顽强的毅力才能克服障碍。我们不能批评孩子太懒惰,于他而言,扶着东西迈出一步是多么的艰难。“老师,你别来了。”他不想面对老师,他有压力,他想轻松度日。是的,一个十二三的孩子,怎能去想到未来,去思考以后的人生?
卢梭说,生命不等于是呼吸,生命是活动。
我也期望我所面对的这些生命都能活动起来,不仅仅是四肢的活动,还有思维活动。让他们的活动更具有一些价值和意义。
原载《莒州教苑》2015年9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