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文学 > 教师散文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169遍的启示 2015-06-17 08:42:08  发布者:唐正立  来源:原创

莒县特殊教育学校 柳洪梅 

 

 

偶然读到这样一段文字:小唐利是个6岁的男孩,从小双耳失聪,家长把他送到学校以前,他从未开口说过一个字,入学后老师开始不厌其烦地教他开口叫妈妈,就靠着那微弱的声音,一遍、两遍、三遍……当老师教到第138遍时,从孩子嘴里发出的还是“哇哇”的声音。138遍呀,即使是一个妈妈在教自己最爱的孩子都可能放弃了,但从老师那嘶哑的声音里流露出的执著来看,丝毫没有放弃的意思。终于,到169遍的时候,奇迹出现了,孩子艰难的发出了一个音“妈”!瞬时,欣喜若狂的老师一把将孩子搂在怀里,任泪水哗哗地决堤而下……

细细体会这感人的一幕,我突然明白什么叫做:爱。

爱不是形式,爱不是任务,爱是一股润物细无声的细流,能浇开人世间最烂漫的花朵!

语训班有个孩子叫林建茂,虽不是双耳失聪,但除了叫“妈妈”之外再不会表达任何词语,由于从小娇生惯养,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来校两个月还不进教室,整天在校园里游逛,看不到妈妈就哭。两个月啊!老师的耐心是有限的,产生了放弃的念头。可是孩子母亲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和执着的行为感动了我,那是多么伟大的母亲呀!为了这个抱养的孩子放弃了照顾两个女儿和老公的义务,撇家舍业从四十多里路的乡下来到这里,寄人篱下住在亲戚家专门陪伴孩子,虽然整天以泪洗面但从不言放弃。为了这份伟大的母爱,我做通了语训老师的工作留下了这个各方面都不上套的孩子。

为了尽快和孩子形成一种母子般的亲和力,语训教师从早到晚不离孩子的左右。慢慢的这个孩子也有了一些奇迹性的转变,突然的再不让妈妈陪读,像其他孩子一样坐在教室里上课,中午也能够自己吃饭,知道自己上厕所。这时候老师开始教他简单的发音,但模仿不上几遍,他就有点急躁,不太配合,于是老师把她搂在怀里,坐在腿上,像妈妈一样和他亲昵,用玩具哄他,吸引他,每发一个音,都让孩子用手摸她的鼻翼、喉部、嘴唇,来感受发音部位的振动。孩子的口水时常会喷到老师的脸上,老师们都会擦去口水继续教。

为了让孩子分清“g”和“k”的区别,老师把孩子的手指放进自己嘴里感受舌根的变化,几次下来孩子却仍然没有丝毫的领悟。实在忍不住干呕的感觉,老师把孩子的手拔了出来,悄悄地背转身擦了擦眼泪,又转身微笑地把孩子的小手送进嘴里,让孩子仔细感觉发音变化。不断痛苦的尝试后,孩子紧锁着眉头艰难地把自己的手指伸入口中,然后一遍遍地发音“g、g……”紧接着终于发出一个清晰的声音“g”。一遍、十遍、百遍……上百次的口腔开合,上百次的舌部运动,也许是过了169遍的极限吧,孩子终于会清晰地发出“g”和“k”了。

169遍的奇迹真的发生了,现在的林建茂已经是一个各方面开始上套的孩子,不仅能清晰地叫爸爸、妈妈,叫柳老师,还会说简单的句子,能同正常人沟通交流。

如果不是亲身经历,又怎能体会这爱的博大和无私!如果不是亲眼目睹,又怎能感受这花开的幸福和满足啊!

特殊教育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事业。我们特校的学生也许永远成不了国家的栋梁,有的甚至连个清晰的老师也喊不出来;我们特校的老师也许一辈子只能教三五十个残疾孩子,即便把一生的青春热血全部挥洒给他们,也无法体验到桃李满天下的欣慰。然而,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但爱应该是不变的主题,有了爱,工作就有了发自内心、永恒的激情,作为特教老师的我们,要将这股爱的细流慢慢流进孩子们的心田。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上一篇:薛汉忠:漫步惠山古祠堂
下一篇:爱心撑起一片蓝天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