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文学 > 教师散文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印象湘湖 2015-01-30 15:08:40  发布者:素岚  来源:《文学校园》2014.6 作者: 温世福(江西信丰县四中语文教师)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上高中时读过的这首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对杭州的向往之情油然而生。说起来挺惭愧,直到几年前才得了一个机会,有幸来到钱塘江边、西子湖畔,饱览杭州美景,感受它的古今风韵。柳永笔下的杭州形象,在我的眼中终于得到了印证。

秋末冬初,天气渐变。连绵下了几场小雨,江南大地初显冬的迹象,单衣出行者几乎绝迹。由于参加全国校园文学研究会的一个论坛,我第二次来到杭州,住在杭州八区之一的萧山。提起杭州,人们首先想到的肯定是西湖,临行前有朋友还不无艳羡地说:“你可以游西湖了。”似乎除了西湖之外,杭州就再没有好看的了。这次与萧山零距离接触,我才发现,自古繁华的杭州真是美景处处,萧然山下居然也有一处仙境。

杭州地区为典型的冲击平原地貌,山势平缓,萧然山也不过是座海拔200多米的低矮山岭。不过,由于历史原因,萧然山变得有名,萧山的地名便是由此而来。史料记载:“勾践与夫差战,败,以余兵栖此,四顾萧然,故名萧然山。”可见,萧山的历史还大有渊源呢。

论坛结束的那天,在组委会的组织下,我们一行一百多人来到了湘湖。这是萧然山下最著名的风景区。虽然细雨蒙蒙,大家的游兴却丝毫不减。雨雾笼罩中,一片并不宽阔的水域铺展在我们眼前,这就是湘湖。湖水碧绿,若非雨天,一定可以看见湖底的鹅卵石和湖中的游鱼吧。湖面平静,微风吹拂下,泛起鳞浪层层。雾气氤氲在湖面上,使对岸的山林生出些扑朔迷离的味道。湘湖,它没有太湖的浩瀚气象,也比不上西湖的秀丽。可是它恬静、温柔而端庄。如果说太湖能让人生发豪壮之慨,西湖让人产生可餐的欲望,那么对不起,湘湖可没有如此魅力,因为它只会让人沉静。湖光山色在雨中色彩淡雅,静默得就像校园里张贴的一幅水墨画。一路慢慢走来,紧绷的神经渐渐松弛,你会不自觉地放下雨伞,任凭雨水轻击肌肤,坐在岸边,抱膝凝望。远近的湖水掠过眼际,对岸的密林仿佛静卧在我们心中。真是美妙啊!大自然钟灵毓秀,萧然山下真如仙境一般。假如我是一位日理万机的老总,我一定选择到湘湖来度假;假如我是一名即将步入高考考场的学子,我一定会到这里来释放压力;假如我是普通的上班族——就像现在的我,有幸与湘湖做伴,就有可能收获宁静、淡泊和愉悦。

就在萧然山下留个影吧,此番经历一定值得回忆;悄悄地对湘湖说一句话吧,告诉它自己的心意一如这沉静的湖水,恬静优雅不正是人生的要义!

如果在湘湖只能看山看水,未免显得单调。其实,湘湖的景点设置还是很有内容的。比如萧山历史名人泥塑走廊就很好地增大了景致的外延,使萧山历史的厚重感陡然增强。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大家耳熟能详的古诗《回乡偶书》的作者贺知章就是萧山人!在湘湖我看见他了。一把年纪的他正怀着忐忑的心情回到家乡,迎面是两个总角,手舞足蹈,似乎正在发出“你从哪里来”的质问呢。

有意思的还不止这些。在景区,居然还有一个博物馆,收藏着民间捐献的文物。旁边则是一个能证明萧山历史久远的发掘遗址,它的名字叫“跨湖桥遗址”。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也在浙江境内的河姆渡文化是已知最早的长江流域文明的标志,距今7000年左右。而跨湖桥遗址出土的石斧、石铲等,证明着萧山人的祖先早在8000年前,就走进了新石器时代最辉煌的岁月。我们漫步在萧山先民劳动和生活过的土地上,脑海里竭力还原着8000年前的景象:我们的先人挥舞着自制的石头工具,叮叮当当,垒起了可避风雨的屋子,告别了“山顶洞”的日子;叮叮当当,开辟出了一块一块的水田,种上了世界上最早的水稻;叮叮当当,祭祀活动开始了,大家都到河边集合,载歌载舞,杀牛宰羊……

时间过得真快,我们要离开湘湖了。大家都有点依依不舍。走到停车场去,需要穿过一条公路,于是我们站在人行横道边等待机会通过。没有红绿灯。恰好此时有一串车过来,似乎不约而同地组成了一个车队,大有让我们久等的意味。我们就耐心地等待,反正也不怎么赶时间。不料当我们正让最后一辆车驶过就要起步过公路时,这辆车却在我们左侧戛然停住,停在斑马线外。莫非司机觉得我们等太久了,有意让我们先行?大家先是一愣,接着便会心地微笑。为了表达对司机的感激,大家都小跑着穿过了公路,然后,目送着这辆车缓缓启动,继续前行。大家心里都油然而生一股暖意,对司机的礼让行为报以热烈的评价。我心里想:他完全可以不停的,我们也不会有什么不便,不过多等几秒钟而已,可是他停了,这就不易,不能不让人心生佩服。在“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当今社会,这种礼让真是少见。而我们今天看到了,在萧然山下,在湘湖之畔。莫非它在佐证跨湖桥文明的日久弥新、源流不断,在诠释着新杭州、新萧山的亮丽面貌?

是的,文明社会不止表现在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人的素质高度。这种高度我们原本不需要仰视,因为我们的文明源远流长,我们是礼仪之邦,具备文明素质的人应该是凤毛麟角吗?是为记,以纪念这次有意义的湘湖之行。    

上一篇:忆离我远去的父亲/于海
下一篇:徒有羡“鱼”情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