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异常行为心理探微
2013-04-26 09:47:17 发布者:phpcms 来源:本站
小学生作文异常行为心理探微
河北省兴隆县东区小学 燕 柳小学生作文异常行为包括抄袭行为、造假行为和应付行为。小学生作文过程中的这些异常行为,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小学作文教学。异常行为的产生,固然有着多方面因素。但这其中,掩藏在异常行为背后的积极心理因素不容忽视。
一、抄袭行为
抄袭他人的优秀习作,在小学生作文中是比较常见的,而且有愈演愈烈的态势。现在,就连《小学生周报》、《小作家选刊》等一些有影响力的学习辅导期刊中,也时常有抄袭之作亮相。
抄袭,一向被老师所不许,甚至把它同“偷盗”联系起来,视为可耻。然而我们抛开“可耻”,透过小学生抄袭的背后,不妨看看他们抄袭时的心态。
作文和其它作业一样,是要交给老师审阅的;但又和其它作业不同,作文是具有创造性的作业,作文的完成,较完成其它作业难度大得多。尤其对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的同学来说更难。可有谁不想在老师那里被认可,被称道,有谁不想在同学面前显山露水,光彩照人。而要象其他同学那样真打实凿地自己去写,有何等其难。怎么办?作文期刊那么多,作文选集这么厚,总有符合作文要求的,而且,能够上书上报的作文,绝对优秀。抄吧!抄得工整点。老师审阅的时候,发现是抄的,也算是“认真完成作业”;如果发现不了,那一定得把老师“震”了,免不了在同学面前“光彩一番”还是次要的,主要的是“我不比别人差”。当然,小学生作文的抄袭行为,不排除以“偷懒”为目的的可能。但不管是想“光彩一番”,还是想“偷懒一把”,都是在拿别人的胭脂往自己脸上擦,都是在往自己脸上“贴金”。
写不好作文,去抄。表面看来,是不可取的。可他抄袭的目的,是往自己脸上“贴金”,是为了取得老师的认可,同学的称赞。可见,老师的认可,同学的称赞,对一个小学生来说多么重要。他渴望满足自己的好胜心,希望获得荣誉感,希望自己的自尊心不要受到伤害。好胜心、荣誉感、自尊心不受伤害,这是每个成长中的少年儿童最起码的心理需求。况且,心理学认为,小学生本身内部心理因素的这种自尊心和荣誉感,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成为推动小学生积极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而小学生作文抄袭行为的产生,正是这种自尊心、荣誉感驱使下的内部动力作用的结果。由此看来,抄袭行为固然不好,但小学生这种行为发生的心理动机却是需要保护的。
二、造假行为
黄枫老师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老师布置作文,写一个熟悉的人。一位小同学写了两件事:一件是说晚上醒来已经一点多了,爸爸还在灯下写作,还非得写完不可;一件写有一天家里吃骨头,爸爸把扔在桌上没啃干净的骨头又细细地啃了一遍,吃完饭又把骨头收起来卖到废品收购部。结尾表示要向爸爸学习。爸爸看到了这篇作文,就问他:“这是你的真心话吗?”他说不是。“那真心话是什么?”孩子回答:“爸爸是个书呆子、小气鬼”。爸爸问:“那为什么不如实去写呢?”孩子说:“如实写,作文就不‘健康向上’了。”很明显,小学生在作文中造了假。
与“抄袭行为”相比,小学生作文造假行为更具普遍性,而且这种造假行为有其得以滋生地历史背景和丰厚土壤。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只注重学生的分数。学生为了在考试中取得高分,千方百计迎合老师和阅卷者的正确、稳妥、向上的意愿,作文中总挑老师愿意听的话说,努力按老师的思维意愿、欣赏口味去写。不管它是不是符合自己的内心情感和事件的真实情形。小学生太聪明了,他们知道只要老师看着好,就能得高分。现在虽然素质教育大力提倡写真作文,但久已形成的作文风气在老师、在阅卷者心里根深蒂固,要短时间发生彻底改变还不可能。在这种情形之下,小学生作文造假,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
同样,我们抛开小学生作文造假行为的外表,分析其内心,不难发现,学生在作文中造假,尽管胡编乱造说假话,但都是在努力使自己的作文迎合老师的心理,满足老师的口味,以换取老师的“高分”回报,而不是批评和指责。从而满足自己的好胜心和荣誉感,保护自己的自尊心不受伤害,这和抄袭行为在心理动机上是一致的。尽管造出来的作文是“假”的,但小学生那积极心理动机不假,同样需要保护。
三、应付行为
小学生作文课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形:老师在讲解作文要求时,他不注意听;老师把题目布置完后,他又表现茫然无措,显得很烦;老师催促他抓紧时间写时,他不假思索,立即动笔,“欻、欻、欻”很快就写完了,然后要么看书,要么自己玩去了。总之,任务完成了。当你拿过他的作文一看,你会发现,作文短得象兔子尾巴,而且语句粗糙,空洞无物。不用说,他在应付。
小学生作文的应付行为,较抄袭行为、造假行为更不可取,属于消极的学习行为。是什么原因使小学生对作文失去兴趣,以致消极对待呢?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小学生进入中年级以后,其学习心理发生质的转变,学习兴趣开始分化,会产生对某些学科“厌学”的现象,这是其一。其二,学习上的屡战屡败,使强烈的好胜心得不到满足,从而导致学生丧失学习自信心,致使学习动机水平明显下降,甚至低于自己的实际成绩。小学生作文也是如此。兴趣的转移,本来并非不可逆转,而作文学习上的屡战屡败,简直是对学生作文兴趣的沉重打击。屡次遭遇失败,自信心遭受严重挫伤,学生哪里还会对作文感兴趣,能不产生厌烦情绪吗?产生厌烦心理,然后勉为其难,这背后的心理感受,倒是值得我们细心研究的。本来厌烦了,不想做,可还要去做,支持学生这么去做的动力是什么?是小学生的责任意识:作文是我的责任,我要完成自己的责任,这不是很积极的心理动机吗?这种深藏小学生内心深处、被外在消极行为掩盖着的积极的心理动机,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发现它,更没有理由不去保护它。
河北省兴隆县东区小学 燕 柳小学生作文异常行为包括抄袭行为、造假行为和应付行为。小学生作文过程中的这些异常行为,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小学作文教学。异常行为的产生,固然有着多方面因素。但这其中,掩藏在异常行为背后的积极心理因素不容忽视。
一、抄袭行为
抄袭他人的优秀习作,在小学生作文中是比较常见的,而且有愈演愈烈的态势。现在,就连《小学生周报》、《小作家选刊》等一些有影响力的学习辅导期刊中,也时常有抄袭之作亮相。
抄袭,一向被老师所不许,甚至把它同“偷盗”联系起来,视为可耻。然而我们抛开“可耻”,透过小学生抄袭的背后,不妨看看他们抄袭时的心态。
作文和其它作业一样,是要交给老师审阅的;但又和其它作业不同,作文是具有创造性的作业,作文的完成,较完成其它作业难度大得多。尤其对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的同学来说更难。可有谁不想在老师那里被认可,被称道,有谁不想在同学面前显山露水,光彩照人。而要象其他同学那样真打实凿地自己去写,有何等其难。怎么办?作文期刊那么多,作文选集这么厚,总有符合作文要求的,而且,能够上书上报的作文,绝对优秀。抄吧!抄得工整点。老师审阅的时候,发现是抄的,也算是“认真完成作业”;如果发现不了,那一定得把老师“震”了,免不了在同学面前“光彩一番”还是次要的,主要的是“我不比别人差”。当然,小学生作文的抄袭行为,不排除以“偷懒”为目的的可能。但不管是想“光彩一番”,还是想“偷懒一把”,都是在拿别人的胭脂往自己脸上擦,都是在往自己脸上“贴金”。
写不好作文,去抄。表面看来,是不可取的。可他抄袭的目的,是往自己脸上“贴金”,是为了取得老师的认可,同学的称赞。可见,老师的认可,同学的称赞,对一个小学生来说多么重要。他渴望满足自己的好胜心,希望获得荣誉感,希望自己的自尊心不要受到伤害。好胜心、荣誉感、自尊心不受伤害,这是每个成长中的少年儿童最起码的心理需求。况且,心理学认为,小学生本身内部心理因素的这种自尊心和荣誉感,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成为推动小学生积极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而小学生作文抄袭行为的产生,正是这种自尊心、荣誉感驱使下的内部动力作用的结果。由此看来,抄袭行为固然不好,但小学生这种行为发生的心理动机却是需要保护的。
二、造假行为
黄枫老师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老师布置作文,写一个熟悉的人。一位小同学写了两件事:一件是说晚上醒来已经一点多了,爸爸还在灯下写作,还非得写完不可;一件写有一天家里吃骨头,爸爸把扔在桌上没啃干净的骨头又细细地啃了一遍,吃完饭又把骨头收起来卖到废品收购部。结尾表示要向爸爸学习。爸爸看到了这篇作文,就问他:“这是你的真心话吗?”他说不是。“那真心话是什么?”孩子回答:“爸爸是个书呆子、小气鬼”。爸爸问:“那为什么不如实去写呢?”孩子说:“如实写,作文就不‘健康向上’了。”很明显,小学生在作文中造了假。
与“抄袭行为”相比,小学生作文造假行为更具普遍性,而且这种造假行为有其得以滋生地历史背景和丰厚土壤。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只注重学生的分数。学生为了在考试中取得高分,千方百计迎合老师和阅卷者的正确、稳妥、向上的意愿,作文中总挑老师愿意听的话说,努力按老师的思维意愿、欣赏口味去写。不管它是不是符合自己的内心情感和事件的真实情形。小学生太聪明了,他们知道只要老师看着好,就能得高分。现在虽然素质教育大力提倡写真作文,但久已形成的作文风气在老师、在阅卷者心里根深蒂固,要短时间发生彻底改变还不可能。在这种情形之下,小学生作文造假,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
同样,我们抛开小学生作文造假行为的外表,分析其内心,不难发现,学生在作文中造假,尽管胡编乱造说假话,但都是在努力使自己的作文迎合老师的心理,满足老师的口味,以换取老师的“高分”回报,而不是批评和指责。从而满足自己的好胜心和荣誉感,保护自己的自尊心不受伤害,这和抄袭行为在心理动机上是一致的。尽管造出来的作文是“假”的,但小学生那积极心理动机不假,同样需要保护。
三、应付行为
小学生作文课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形:老师在讲解作文要求时,他不注意听;老师把题目布置完后,他又表现茫然无措,显得很烦;老师催促他抓紧时间写时,他不假思索,立即动笔,“欻、欻、欻”很快就写完了,然后要么看书,要么自己玩去了。总之,任务完成了。当你拿过他的作文一看,你会发现,作文短得象兔子尾巴,而且语句粗糙,空洞无物。不用说,他在应付。
小学生作文的应付行为,较抄袭行为、造假行为更不可取,属于消极的学习行为。是什么原因使小学生对作文失去兴趣,以致消极对待呢?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小学生进入中年级以后,其学习心理发生质的转变,学习兴趣开始分化,会产生对某些学科“厌学”的现象,这是其一。其二,学习上的屡战屡败,使强烈的好胜心得不到满足,从而导致学生丧失学习自信心,致使学习动机水平明显下降,甚至低于自己的实际成绩。小学生作文也是如此。兴趣的转移,本来并非不可逆转,而作文学习上的屡战屡败,简直是对学生作文兴趣的沉重打击。屡次遭遇失败,自信心遭受严重挫伤,学生哪里还会对作文感兴趣,能不产生厌烦情绪吗?产生厌烦心理,然后勉为其难,这背后的心理感受,倒是值得我们细心研究的。本来厌烦了,不想做,可还要去做,支持学生这么去做的动力是什么?是小学生的责任意识:作文是我的责任,我要完成自己的责任,这不是很积极的心理动机吗?这种深藏小学生内心深处、被外在消极行为掩盖着的积极的心理动机,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发现它,更没有理由不去保护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