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听人说过:“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古人也说:“薄海内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而无山,观止矣!”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于世,誉称“天下第一奇山”。又经常听去过黄山的人讲那里的奇景,还看到画家画的黄山,摄影家摄的黄山,尤其是人民大会堂的那幅黄山迎客松,黄山早已使我心向往之。
今年暑期,我终于如愿以偿地来到了黄山。
汽车进入黄山市,一直在山中环绕,车窗外,山峰一座连一座,座座山峰手拉手,肩并肩,山坡上绿色的植被覆盖了整座整座的山体,不露一点肌肤,松树、竹子高大、挺拔、茂密。山谷间流水潺潺,有的地方聚成水塘,塘水清澈,水草丰美。
7月25日早上5∶30,我们从汤口镇坐车出发,至慈光阁,坐索道至玉屏站,爬莲花峰,经鳌鱼洞,观鳌鱼峰,登光明顶,遍览黄山美景,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黄山的奇松和怪石。
黄山松的形状奇特、至善至美。一般的松树都是树干笔直挺拔,枝枝向上,而黄山松却是树枝向水平方向生长,远远看去,一层一层的,层次分明,像是佛塔,安然地屹立在那里;又像是黄山的手臂,在热情地招呼着游客。据导游说,只有海拔800米以上的松树才是真正的黄山松。下山时,我特意留心观察,同一山坡上,黄山松和普通松树气势不同,风姿各异。这一异常现象使我惊诧不一,如坠五里雾中,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是黄山的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然。
黄山还有许多名松,更是奇中之奇,像迎客松、送客松、蒲团松、连理松、扇子松、黑虎松、飞虎松、双龙松、龙爪松,还有许许多多有名有号的松。迎客松,可以说是名贯中外。从我记事起,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的领导人迎接外宾,常常在人民大会堂的正门厅巨幅国画迎客松下合影留念。现在我终于见到了真正的迎客松,一种亲切感、神圣感、自豪感油然而生。来黄山旅游的人很多,在迎客松下照像合影留念的人自然也很多,照像的最佳位置用铁链子围了起来,照像的人排成长龙,我好容易挨上了号,站在了迎客松,近看树木葱郁,远望群山起伏,一种世事的沧桑感、历史的厚重感、山川的雄壮感向我的心头袭来。
黄山松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别的地方松树的树根都是深深地扎在泥土里,而黄山松的树根,大都赤裸裸地、毫无隐瞒地、一股脑地摆在石头上。坐在索道上,看两边的山峰,悬崖峭壁,一面山坡就是一整块的石头立在那里,上面竟然稀稀落落地生长着一株株的松树,我很诧异,光光的石壁怎么能长出树木来了呢?攀莲花峰、光明顶的时候,我仔细观察了石阶两边的松树,原来它的树根都裸露在外,紧紧地抱住山石,虬根盘曲,像龙一样盘伏在黄山大小山坡上,给黄山涂上了一层神异的色彩。
万物的生长离不开的土壤和水分,黄山松何以背道而驰呢?问身边的同行者,答曰:黄山松根扎在山石里,它能分泌一种酸液,腐蚀山石,分解出营养供给树干枝叶生长。同时松叶吸收山中空气中的水分进行光合作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黄山独特的环境,造就了黄山松树独特的生存能力,使黄山松具有了一种独特的魅力。
黄山上除松树以外,黄山竹也格外引人注目,尤其山脚下,一片一片的,大多有碗口粗细、笔直挺拔,直刺蓝天,用手一敲,空空作响,虽内里通透,但声音实在。
山路两边,还生长着一些不知名的花木,看看树上挂的标示牌,也可以知道几种:黄山杉木、黄山花楸、黄山野杜鹃、黄山算盘子,还有黄山茱萸,使我想起了一首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既然是“登高”“插茱萸”,想必是这种植物了。
黄山松奇,黄山的动物也有它的奇怪之处,在我们的家乡,夏天,树上生活着一种昆虫叫知了,个头较大,黑黑的,叫声“吱——吱——”,知了多的时候,叫声连成一片,震耳欲聋。也有一种小形的蝉,一雄一雌,我们叫“未有哇”(没有麻)和“赌了”。相传这是父妻二人的对话:夏天来了,女人要纳鞋底,可是没有麻绳,于是向丈夫要钱,丈夫便问,要钱干什么?女人说:“未有哇,未有哇。”意思是说,没有麻,我怎么能纳鞋底呢?丈夫丧气地说:“赌了,赌了。”夫妻二人一唱一合,叫声缠绵。“未有哇——,未有哇——”,“赌了——,赌了——”越听越像。黄山也有这种小动物,比我们那里的更小巧一些,且通体绿色,有黑色纹线,数量也比我们那里的多。而其叫声独特,“没麻,没麻……”“赌,赌,赌……”显得急切、烦躁,好像时间很宝贵,不赶快买麻做鞋,农忙就要来到了,似乎反映出南方的季节变换要比北方紧迫得多。
黄山怪石,也真够怪的。在别的名山胜地,也有一些有名的石头,但在黄山,这种山峰却多得出奇,其命名也形象生动:紫石峰、清潭峰、眉毛峰、朱砂峰、虾蟆峰、莲蕊峰、莲花峰、佛掌峰、鸡公峰、石鼓峰、儿子峰、观音峰、飞龙峰、仙人峰、引针峰;石头的造型也特多,往往望文生义,使人越看越像,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双猫捕鼠、天狗望月、仙人指路、梦笔生花、仙人翻桌、武松打虎、仙人晒靴、鳌鱼驮金龟、十八罗汉朝南海。1982年,75岁的邓小平徒步登泰山,命名了一处喜鹊登梅石景:虬枝盘曲的梅枝上,一只喜鹊飘然而降,似乎在向登山行人“喳喳”地叫着,给人们送来喜庆的音信,形象逼真生动。
怪石最怪的,当数飞来石。我们从光明顶往西,在天海宾馆附近,看到飞来石,飞来石高12米,重600吨。孑然孤立峰顶,上粗下细,远远看去,底部与峰顶截然分开,似从天外飞来。明代程玉衡有诗曰:“策仗游兹峰,怕上最高处。知尔是飞来,恐尔又飞去。”如此大的一块巨石,能够“飞来”又“飞去”,这毕竟是一种神话传说。它到底怎样立在峰顶?至今还是一个迷。悠悠岁月,苍海桑田,不知经历了多少狂风暴雨,地震山崩,而飞来石“我自岿然不动”,真是奇中又奇,怪中又怪,只有威力无边的大自然才能做出正确的解释。
二
我们这次游黄山,正值盛夏酷暑,酷热难耐,可一来到汤口镇,顿觉神清气爽,周身舒服、通透。
原来黄山风景区因自然生态的调节,使这里气候宜人,冬天不高寒,夏天不酷热。
出发前,大家为登山方式争论不休,有的要坐索道,因为山太高,天太热;有的要徒步登山,因为我们来就是登山的,不亲自爬一爬那不是失去意义了吗?最后终于达成了一致,上山坐过道浏览黄山全貌,下山步行口味黄山美景。
早晨从汤口镇出发,沿曲折环绕的攀山公路,来到慈光阁,从慈兴阁站坐上揽车。十来分钟就来到玉屏站。坐在揽车上,向下望,四周皆是悬崖绝壁,山坡上苍松翠柏,把山妆扮成深黛颜色。向远处望去,云海茫茫,山峰浮在云海之上,像大海中的岛屿,又似天国仙境,“高处不胜寒”。
从玉屏站出发,我们徒步向玉屏峰,因为那里建有玉屏楼,内设文殊院,“不到文院,不见黄山面。”我们奋力往上攀登着。有一个小男孩,忽然跑在了我们的前头。小孩子蓄着小平头,很活泼可爱的样子,在这陡峭山路上,我们克服身体的重量,艰难的攀登着,而这位小孩子,身轻如燕,竟然一下子就跑到了我们的前头,我用赞赏的眼光看着他,问道:“小朋友,几岁了?”“6岁了。”“累不累?”“不累。”我一下子受了小孩子的感染,两手松开紧拽着的栏杆,吃力地向上走着。攀登中,人们的目光不约而同地集中到一副担架上面。我定睛一看,原来,一位身强力壮的青年人,黑黝黝的,躺在担架上。两个抬担架的,一前一后,“嘿哟嘿哟”地往上拱,一步一颤,一步一颤,光着脊梁,汗水顺着脊背留了下来。坐轿的人,平躺在竹椅里,手擎录相机,向台阶两边扫描着。担架过后,同行的几个人议论开了:“怎么青年坐轿总感到不是个滋味,不带架啊。”“是啊,老人、小孩就罢了。”“有钱啊!”“有钱也不带架。”……下山一问,从玉民屏站坐轿到玉屏楼要180元人民币。
下来玉屏楼,导游小柯说:“现在自由攀登莲花峰。”有几位老同志不愿意爬了,说体力不行了,有位青年也不想爬,说,爬山无意思,在下边看看算了。我向上一看,爬山的路上,形成一道人流,像是蚂蚁赶集一样在有秩序地蠕动着。我想,既然来了一回黄山,不管怎么样也得爬上去看看。别人能上,我为什么就不能上?于是鼓足了勇气,向上爬去。莲花峰也够险要的,身右边是峭壁凌空,左边是悬崖无底。山路都经过人工修砌,在最危险的地方加了石头栏杆和铁链,栏杆外就是危险的境地,步步台阶像云梯一样把游人一直带到山巅。爬到百步云梯,又有几个人掉队了,向来路走去。这百步云梯,是一段单行道,能上不能下,仅容一人通过。往上爬的人像贴在石头上一样,我也跟着勇敢地爬了上去。侧侧目向下一看,下边是万丈悬崖,云梯上下,游人如织,多如过江之鲫。正是这陡峭的百步云梯吸引了人们,使人们怀着一种憧憬,战胜体力的极限和心理的胆怯勇敢地向上走来。
终于来到莲花峰。站在峰顶极目四方望,四周云海茫茫,峰峦叠嶂,心胸无比开阔。
“一线天”名副其实,它由两个峭壁靠得极近而形成,我们顺着仅容一人通过的磴道向上爬去。抬眼一望,只见高处露出一线光明,上是蓝天白云,这一线光明招呼着我们,我随大家奋勇前行,脑海反复诵念着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的句子:“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心里享受着眼前的雄浑、壮阔,身心似要融化到这茫茫的松涛云海中去了。
“不到光明顶,看不到黄山景。”站在光明顶,导游向我们介绍黄山东南西北云海布局特点,但因这天天气晴朗,虽有云雾缭绕山间,但是形不成的云海,因此印象不深,小柯导游说,这里是“光明绝顶”纪念碑,在碑前照相象征你光明绝顶,几位老同志说,“绝顶”不吉利,没照。
在光明顶吃罢午饭下山,又有一些人选择了坐索道。前边有几位同志步行下山了,在索道站,大家争相购买揽车票,我想,上山坐了索道,下山再坐索道真是毫无意义了。再说,还要花45元钱,既浪费了钱,又看不着山景,真是一举两“失”啊,执意步行下山。这时新华书店的宋先生也拄着拐杖下山了,两个科长也跟在后面。
宋先生快60岁的人了,两腿还有毛病,有他作伴,我克服了打怵的心理。我们一行四人走完一组台阶,坐在一边休息一会儿。静静地欣赏路两边的景致,墨绿的山体,裸露的山石,淙淙的流水,欣赏着这种大美的境界,别有一番情趣在心头。
爬山难,下山也不易,一上午的爬山,本来体力消耗已经很大,两腿也有些僵直,下山时又一撞一撞的,渐渐地腿就不听使唤。开始,我们一行四人还谈笑风生,渐渐地就不说话了,只听到每人“呼哧呼哧”的声音。宋先生开始还正面走,慢慢地改用了侧面走,最后蹲着走,再往后就手脚并用了,三步一住,两步一歇。忽然看到前边一幅大型宣传画,邓小平手拄拐杖,脚登布鞋,87岁高龄还徒步登山,使我们精神倍增,鼓足了勇气,向下走去。
宋先生终于走不动了。我说:“前面可能有抬轿的,让他们抬下山吧。”宋先生开始还推辞,最后终于默许,一问价格600元,我们大吃一惊。后面来了两位外国女郎,高条的身材,白皙的皮肤,轻松自在地向山下走去。一位母亲手领一位小男孩,也勇敢地向山下走去。重新鼓舞了我们的士气,拼出余勇,向山下走去。
坐在路边休息的当儿,身边不时有挑夫一步一步艰难地向上挪动着,他们大都三十多岁的年龄,身体很瘦,古铜色的两肩上流着汗水。他们每走完一组台阶,就停下来,用一根带叉的木棍把扁担撑起来,站在那里休息。他们挑的货物有水泥、面粉、大米、鸡蛋和蔬菜。我问身边一位挑夫,挑一趟能挣多少钱?他们平静地说,水泥等沉货100元,蔬菜80元。一天能挑几趟?也就一趟。我们还能要求他们挑多少趟呢?一趟就够他们受的了。看看他们,再看看我们自己,赤手空拳下山,还累成这样,真是不应该呀,于是加快了脚底下的步伐。
这段路,我们整整走了4个多小时,终于胜利地到达了目的地。
同样是爬山,各人的心态不一样,爬法不一样,当然收获也就不一样。我想,我们同坐索道的相比,他们是来看山的,我们是来爬山的。看有看的洒脱,爬有爬的体验。
三
每到旅游黄金季节,一些媒体纷纷报道,一些景点日清理垃圾大都在万吨以上,有的景点、闹市区垃圾如雪片飞扬,塑料桶、包装袋遍地都是,见出了部分游人素质的低下和景点管理水平的差距。黄山是不是也是这样呢?
一进入黄山山门,只见水泥路面上洁净如洗,没有一点草刺、食品盒和塑料袋。往公路两旁看去,灌木丛整齐如带,也不见一点废弃物在上面。公路上人员稀少,卫生容易保持,游人稠密的地方呢?我们步行来到慈光阁,这里正出售进入黄山的门票和索道揽车票,游人如织,我四处搜寻,仍然找不到一点垃圾。
爬山的路上,但见一磴磴石阶,也是非常洁净。到底是什么原因,使黄山的环境卫生保持如此之好呢?仔细观看,见石阶两边每隔不远就用山石砌成一个四方形、三角形或圆形的垃圾池,游人如手中有垃圾,顺手就放在了垃圾池内,不用绕道也不用长时间的拿在手中,很人性化。黄山的清洁工也均匀地分布在山路上,他们一手提垃圾筐,一手打扫工具,在默默地打扫着垃圾。能再生利用的,放在袋子里,其它放在垃圾筐内。坐在石阶上休憩的人们,有时要吃饭喝水,难免产生一些垃圾,一不小心扔在了身边,保洁人员只是静静地在一边等候,等游人走后,就悄悄地拣了起来。看到这一情景,人们再也不好意思乱扔垃圾了。
道路石阶两边的垃圾容易清理,丢弃在悬崖峭壁上的垃圾就不那么容易了。这需要超人的胆量和高超的攀援技术。只见一位环卫工人把保险绳固定在山坡上,腰缠垃圾袋,身轻如燕地在陡峭的石壁上跳跃。遇到垃圾,快速地拣到垃圾袋内,是那么地自然、镇定。上面上是白云飘飘,下面是万丈深渊,令人惊恐之余,感到了震撼,感到了动人心魄。这是一幅多么壮美的画图啊。
有一年夏天,两位上海大学生写信给黄山管委会,讲述了他们在游黄山的时发生的一件事,那天他们两个人在天都峰休息,随手就把矿泉水瓶子扔下了悬崖,过了一会儿他们看见一位黄山的清洁工默默系好了安全带,从悬崖峭壁上沿绳而下,当他终于悬在半空中,颤微微的捡起那矿泉水瓶子的时候,两个大学生震惊了,他们表示了真诚的歉意,表示要把这个故事讲给世人,要来和黄山旅游人们共同营造美丽的黄山。
我们在光明顶休息时正好遇到有电视台记者采访黄山清洁工。
记者问:黄山路段保持这样干净,你们都采取了什么措施?
清洁工:路段的保洁,管委会要求很严格,一是保证上班时圾袋、篓、扫把、火钳四样工具必须带齐,二是要在路段上要来回巡查,保证路段上、两边的草丛必须捡得干干净净,让游客看不见垃圾。
记者:在旅游旺季的时候,怎么才能保证路段和两边的草丛看不见垃圾?
清洁工:那你必须要勤快,要不停地来回走。
记者问:我看到你刚才系好了安全带,从悬崖峭壁滑到山谷里捡垃圾,有没有危险?
清洁工:危险是危险,每天都这样滑,已经习惯了。
记者:要是在旺季的时候,大概每天要下去多少次?
记者:这个也没个准,有时候,我们前头放过绳了,后面游客又把垃圾扔下来,我们又要下去。同样一个地方,有时候放三四次,四五次都有。
记者:在你的记忆中,最多的一天放多少次绳?
清洁工:一天大概有二三十次。
记者:对你们的工作游客都能理解吗?
清洁工:有个别的开始不理解,慢慢也就理解了。我曾遇到有个游客吃瓜子,瓜子壳又小又薄,不好清理,我礼貌地告诉他,先生,对不起,请您不要乱扔垃圾。他不理解,说我买了门票进来,我不扔垃圾,你就下岗了,你还得感谢我呢。没法,我只有跟在他后头捡,捡到最后,他还是感动了,哎呀,真不好意思,我不丢了。就说放绳吧,我们跑下去捡的时候,好多客人说那个垃圾看不见,不用去捡,冒着生命危险去捡,不值得。我们就跟他说,如果不捡,垃圾就越积越多,这么好的山就被污染了,我们干这一行,就要爱护黄山。
记者问:你捡垃圾,有没有遇到令你难忘的事情?
清洁工:有,比如有一次,我在悬崖顶上捡拾垃圾时,看到树跟旁边一张白纸用石块压着,我拣起来一看,是一封遗书,大意是他的女朋友不知为什么不爱他了,离他而去,他感到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决心坠崖而死。我急了,往下一看,见峭壁下石缝内夹着一位青年。我急忙系好安全绳,滑了下去,救上了这位青年。
记者:你当清洁工,感到满足吗?
清洁工:只要我们的工作能为黄山增一点光,就是我们最大的满足。对于国内游客来说,我是黄山的一名清洁工,对国外游客来说吧,我是中国一个公民,我应该用我的辛勤劳动,为黄山增光添彩。
黄山的美,是与黄山的美丽风景相和谐的文明之美。黄山之旅,使我看到了最美的风景,更看到了风景中最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