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文学 > 教师散文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欲望有度 2013-10-30 21:07:08  发布者:唐正立  来源:原创

唐正立

   我国古代历史文化中,有四大名人,孔孟和老庄,又形成了两大派别,儒家和道家。儒家知道的人多,受其思想熏陶有所作为的人也较多。而对老子及其理论知道人就少些,但是大隐隐于市,大道归自然。其实老子就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一直与我们同在,就在你、我、他中间,我们说话、做事、思考问题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就和老子扯上关系了。比如知足常乐,大家经常这么说,有人把这话当成了座右铭,用来提醒自己,保持平和的生活态度,很多人还在过年时把它写成楹联,贴在门楣上,可见这话深入人心。有人虽然不知道这话出处,但却保持了这样一种心态,结果受益终生。

 


   我有个二叔,叫唐有福,村人里叫他“常有福”,因为他对自己眼下的一切没有不满意的,无论遇到什么事,如意的,不如意的,他都要说,这是咱的福呀。我知道他的事是在我上小学的时候。那时,他在生产队小车班里,整天为生产队搬土、送粪,整年累月地战斗在田间地头,吃得又差,干活又重,尤其到了夏天,光着膀子推车,酷热难耐,汗如雨下,个中滋味唯有当事人才能体会到。那天中午我遇见二叔,他和其他几个壮劳力正坐在树下休息,二叔大声说话了:“伙计们,咱推完一阵车子,在这树荫下凉快,多恣呀,真是太有福了!”我这才真正知道社员们为什么叫他“常有福”了。
    “常有福”家孩子多,有时为了争吃的抢穿的,打打闹闹,很多男人看了这场景就心烦,有时躲得远远的,眼不见心不烦。而他倒觉得有意思,心里挺高兴,说这是福呀,你没见咱村里那些光棍汉,想找这气生还得不到呢。
    处在那个饥饿的年代,一年难得吃上几回饺子,只有过年是例外,再穷不能穷过年,吃顿水饺,表示一家人团团圆圆,孩子们盼望的就是这一天。那年,他家分到二斤猪肉,准备留着过年吃,正巧一亲戚家孩子正月结婚,来借肉,“常有福”就把这肉给了亲戚。为此,老婆埋怨,孩子也不高兴。过年吃不上肉饺子还有年味吗?可“常有福”这么想,他说,这已经很好了,要是搁在旧社会,过年还吃不上饭呢。最后没有拗过老婆孩子,把一个母鸡杀了,做成鸡肉水饺,“常有福”说鸡肉水饺好呀,吉祥如意,有福来!
    我们那地方,一年收获两茬庄稼,夏季以小麦为主,主要作为公粮上交国家,秋季作物主要是玉米和地瓜,一部分交国家,一部分留给社员做口粮。特别是最后刨的一批地瓜,要下地窖子,保鲜食用。这样的地瓜要轻刨、轻拿、轻放,防止脱皮,一脱皮就保存不了多长时间了,容易烂掉。那年地瓜丰收,一些社员就不爱惜,在分地瓜时,乱扔乱撞,分到户里后有很多地瓜掉了皮,露出白白地瓜瓤。一些社员生气,骂骂咧咧,有的找队长吵架。可“常有福”好像无动于衷,他说,地瓜已经那样了,打闹也没用,今年地瓜高产,咱社员分得多,这就是福了。他把地瓜进行分类,好的,放在地窖里边,胶皮的、不好的放在地窖外边,这样不等地瓜开始烂就吃完了,还是跟好的一样。
    后来国家实行了农村土地改革,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好起来了。“常有福”家庭子女都过得很好,真的有福了,他整天乐呵呵的,一生没得什么大病,一直活到101岁才去世。邻居都说,这人脾气好呀,一辈子没跟家人吵过架,没跟村里人红过脸,长寿呀。
    二叔心态的显著特点就是知足,劳累之余,求的是一片阴凉地,在家享受的是天伦之乐,在不可改变的现实面前,没有过多的不切实际的欲望,心态平和,这是他健康长寿的主要原因。反观现在,社会是发展了,经济是繁荣了,可物质主义的魔影充斥每个角落,整个社会进入了一个欲望膨胀的阶段,各个阶层的人们心中或多或少荡漾着对欲望的渴求。一些为民者,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东奔西忙,得之越多越好,好像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有的为商者为了追逐利润,心变得像铜钱一样冰冷,脸变得像铜钱一样没有表情没有温情,资产过百万还要过千万,过千万还要过亿元,有人有了钱,还想挤进政界,弄个政协委员或人大代表或什么劳动模范,捞取政治资本,进而广大自己的经济势力范围,有的凭借自己的影响力干预政治,造成不良影响;有些为官者对权力的追求和级别的升迁好像永不满足,不是把心放在为百姓谋福祉上,而是想方设法动用感情的、经济的手段为自己升迁铺路,每一次干部调整背后就是一次欲望的释放、关系的较量,每一个提拔重用的干部,人们或多或少的能说出其背景和非关工作的个人因素。现在大小酒店是人们聚会的场所,交流感情者有之,表示感谢者有之,洽谈生意者有之,自然单位之间当权者互相吃请亦有之,这些人享受着成功的快乐,吃着山珍海味,喝着琼浆玉液,到底有谁能满足,有谁能有幸福的感觉呢?基本没有。如果说有,恐怕只是心安理得,只是小沾沾自喜或者是夸张的炫耀:咱们庄户孩子出身,喝着这美酒,吃着这佳肴,满足吧!其实还是一种欲望的宣示。
    老子说:“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不知足”是人类进步的动因,它指引着人类跨越了由猿到人的巨大间隔,带动着人类走出了漫长的蛮荒时代,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类文化的巨大发展。可老子为为什么说“罪莫大于不知足”呢,因为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度,超过了这个限度,事物将向相反的方向发展。欲望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就变成了贪婪,贪婪是一个无底洞,是一切灾祸的根源。一个国家的贪婪容易挑起战争,使他国人民身受其苦;当权者贪婪容易使危害扩大化,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普通人贪婪容易导致自己内外交困,陷于众叛亲离的境地,付出沉重的代价。
    大道的德性是无欲无争,这是人生快乐的源泉。真正的幸福不是你拥有多少资产,不是你仕途多么顺利,而是一种基于对现实满足的心理感受。那些恪守本分的人,用自己的辛苦去换得幸福的人才是生活中的大丈夫,生活中的强者,生活中的圣人。
    “知足之足,故常足矣。”老子告诉我们,欲望要有限度,人只有不贪得无厌,才能保持内心的满足。知足是常乐内在根源,快乐是知足带给我们最大的奖赏。

上一篇:书信的记忆
下一篇:导游者说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