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中国的教育反映出越来越多的斥责之声,否定之音,批评之声,然而虽然在这样强大的呼声和舆论面前,却很少见有中国教育有改进的消息。舆论归舆论,呼声归呼声,你责备也好,不责备也好,反正对于管理教育的中国专家和官员来说,好像什么都没有听见一样,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中国的教育列车依然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正在背离教育的正常轨道急速行驶。
如同交通事故一样,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已经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令人不可思议的怪现象,一位高三班主任老师的不堪重负的自杀弃世,一个高三备考班级里的集体挂吊瓶行为,“狼爸”“虎妈”式教育的追捧,幼儿园里令研究生都无法回答的问题,还有各种花样课改下的昙花一现,到了最后,都脱离不了走“应试教育”的魔圈。
一切为了考试,一切为了分数,好似教育质量的高低只有分数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而为了追求分数,也就是为了追求所谓的教学质量,从高中到小学,甚至波及到幼儿园,“考考考”成为了唯一的衡量手段。这种错误认识甚至深入人心,当地党政部门衡量教育部门的标准是当年高考名牌本科考了多少学生,按照这个衡量标准,自然当地教育部门也拿升学率来衡量这个学校的教育质量,下指标,分任务,到了最后,学校又层层分配,分给老师,最后老师的个人成绩教学效果也就按照学生的分数高低来划定,这种单一简单的评价教育教学效果其实早已经违背了教育的根本培育目标,也严重的违背了人才评价标准和人才成才规律,在这一种评价标准下,自然学校要为上级交代,要为家长交代,如果完全按照素质教育的培育目标,自然高考升学率要下降,学校也无法向上级交待,无法向家长交代。
那么,怎么办?除了强化针对学生的应考科目的强训以外,谁也没有制胜法宝。于是,从小学到高中,应该给学生开设的科目,诸如体音美劳计算机课外实践课都被应考的文化课挤占,这种现象可能在农村县城类学校更为普遍,现在笔者难以在农村县城小学类学校看到具有现代化设施的教学设备,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学校里似乎体验不到,甚至有的学校还出现倒退现象,设施陈旧,简陋,儿童的体育,音乐,美术,等等应该让孩子们全面发展的教学设备都没有,这和笔者三十多年前上小学的情况毫无二致,不过,当时虽然条件简陋,但应试教育还没有发展到极致,当时的儿童还有一定的快乐时间,而现在,就连大多数家长也甘心情愿做应试教育的帮凶,本来学校取消了对学生的排名,但是家长们反而认为学校不负责任,就这样,学校被家长绑架似的又进行了排名,从小学,家长们就千叮嘱万嘱咐孩子,不要贪玩,不要戏耍,想法设法给孩子们灌输考大学的事情,好像考大学就是一个人的成功标准。
然而,我们的大学到底培养出了多少大师级的人才,钱学森教授的世纪之问还在耳边回旋,“中国学生的分数很高,但是和美国学生的创造性相比,中国学生就差远了。”原来,中国学生的考大学梦就不是为了科学,学问,而是为了光宗耀祖,升官发财,现在很多家长的教育认识其实骨子里还是封建社会的“科举意识”,比如“状元”一词的高频率出现,媒体追捧,商家不怀好意的宣传,都大大加强了人们的“考试意识”,因此,家长每学年结束关注的不是孩子思想有了那些进步,习惯有了那些好转,文明美德有了什么增长,学问方面有了那些提高,而是关心孩子们考了多少分数,在班级里是第几名,在全校里是第几名,然后又狠狠的利用假期让孩子们上各种补课班,甚至延及到了星期天,每每笔者看到学生们有着严重的睡眠不足,就感到非常痛心,这种风气不仅仅是一点现象,而是波及到了全国,家庭经济的好转在这一点上就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反正家长们有的是资金为孩子上各种补课班买单。孩子们已经到了不堪重负的程度,鲁迅先生九十年前疾呼“救救孩子”,似乎在现在愈演愈烈。这已经完全背离了教育的发展目标。
在这一种全社会错误的教育评价标准的影响下,校长们苦,老师们苦,其实孩子们更苦。孩子们完全失去了教育的乐趣,学习应有的兴趣,因为考试制约着孩子们想象发挥,一个个标准答案像毒蛇一样啃噬着孩子们的想象力,思维力,孩子们的那一种天然的想象力正像蓬蓬郁郁的原始森林一样开始就从幼儿园的考试标准答案开始砍伐,到了高中的时候,几乎就摧毁的差不多了,然后当孩子们考上了大学,已经清醒,想来弥补,却已经为时已晚。谁能在光秃秃的土地上再次种植上蓊蓊郁郁的森林呢?不光智力上受到了极大的摧残,而且孩子们因为长时间的学习得不到应有的休息和锻炼,身体上也受到了极大的摧残,看看现在很多孩子无论是健康还是视力都在呈下降趋势,笔者无不感到痛心,真不知道这样的教育是在培养孩子还是在摧残孩子。如果再不刹住应试教育的怪圈,我们的下一代还能强大吗?
中国教育,危矣!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好好看看下面,看看孩子们的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