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大历史上,万里长城是“人”字的一撇,而大运河则是“人”字的一捺,有了这一撇一捺,中国人就站住了。
◆有一种流行说法,就是大运河的第一锹,是春秋时期的吴王夫差开挖的。当年的江南,水网四通八达,吴国军队要想远征,要想逐鹿中原,就要考虑如何将长江与淮河沟通。在古代,这是非常不容易办到的事情,只能更多地利用自然河道,多绕点路。
过去的多少年,我无数次地经过大运河,也领略过江南地域的大运河风光。
比如,大运河流经的扬州、苏州等名城中,扬州人和苏州人都很会过日子,都积淀了丰富的文化。这两个有着悠久历史同时又非常适合人居的古城,城市规模都不太大,民风温柔,生活悠闲。如果说它们还有某些不相同的话,那就是苏州处于和平的岁月居多,千百年来和扬州相比,处于战乱的日子要少得多,受到的伤害也少得多。
不管怎么说,修大运河的功都远远大于过。唐诗人皮日休甚至把隋炀帝修运河,与大禹治水相提并论。
地处江淮之间的扬州古城并不是什么军事要塞,然而这个城市的建设,从一开始就与军事企图紧密相连。在苏州开始建城的28年以后,也就是公元前486年春秋时期,野心勃勃的吴王夫差为了北上伐齐,开挖了一条邗沟。
有一种流行说法,就是大运河的第一锹,是吴王夫差开挖的。当年的江南,水网四通八达,吴国军队要想远征,逐鹿中原,就要考虑如何将长江与淮河沟通。在古代,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办到的事情,只能更多地利用自然河道,多绕点路,多绕很多路。因此,最初的河道,东自太湖出发,沿胥溪西上,直到今天的芜湖附近,才能进入长江,再渡过长江往北,沿栅水到巢湖一带,然后北入淮水。
千万别小看了这条古运河邗沟,在此之前,长江和淮河并不相通,那时候的军队要走水路,连接江淮的唯一途径,便是出长江绕海进入淮河,这得要绕很大的一个弯子。因为有了邗沟,行程大大地被节省了,同时,在半路上也有了一个城池邗城,根据专家的观点,这个古邗城就是扬州的前身。
夫差为了北进中原争霸,无意中发展了这一地区的经济文化和航运交通。从此一直到汉代,当时的江苏境内,江南最大的城市是苏州,江北最大的城市是扬州,那时候的南京还算不上什么。然后越灭吴,然后楚灭越,胜利的楚国给扬州起了个名字叫“广陵”,就像它给南京的赐名“金陵”一样。
后来,隋炀帝杨广又在古邗沟的基础上,花了六年,挖掘了著名的京杭大运河。不管怎么说,修大运河的功都远远大于过。唐诗人皮日休甚至把隋炀帝修运河,与大禹治水相提并论,“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清朝的一位史学家也说,吴国和隋朝的开挖运河,虽然是“轻用民力”,但是后人的享用无穷无尽,他引用了战国时西门豹的话:“今天你们恨我怨我,百年以后你们想念我都来不及!”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南至余杭,也就是今天的杭州,在江苏境内长约690公里,不仅从南到北贯通了江苏全省,且四通八达,成了江苏与全国各地联系的大动脉。大运河依次流经江苏的徐州、宿迁、淮安、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八市,所经流域大约占了全省的三分之二。
江苏现有各类地面文化遗存近万处,这些重要遗存相当一部分位于运河沿线。大运河颠覆了江苏从前作为边远省份的地区形象,它所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有人说,在中国的大历史上,万里长城是“人”字的一撇,而大运河则是“人”字的一捺,有了这一撇一捺,中国人就站住了。
如今,大运河的水上立交可以让水在不同水位,按照人的意愿流向不同方向。
时至今日,大运河对于江苏的经济发展,仍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历史上繁忙的江南漕运已有所不同,现在再也不是用船把粮食和财富源源不断地运往北方,而是把大量的煤炭和建筑材料送到南方。近十年前,如果没有运河运输煤炭,华东地区的能源就会出现问题,而建筑材料则满足了快速发展的许多南方城市建设新城区的需要。运河的总运输量相当于两条京沪铁路加一条京沪高速公路的总运输量,运输成本比铁路和公路运输都要便宜,这一点如果不加以说明,一般人恐怕做梦都不会想到,因为现在出门,走水路的机会已经越来越少。
比如,淮安的命运与运河息息相关,在运河沿线,像淮安这样一味依赖运河生存的城市,可以说是绝无仅有。连接五大水系的大运河全长约1794公里,淮安以“九省通衢”的咽喉要地,独占沿线城市的鳌头。很多人想不明白为什么要在这设置那么多的机构,其实只要还原一下历史场景,就不难理解淮安当年繁华的真正原因。地处淮河中下游的淮安位于苏北腹地,东接盐城,西邻安徽,南毗扬州,北方被连云港和宿迁包围,因为处在淮河与大运河的交接点上,“湖广、江西、浙江、江南之粮艘,衔尾而至”,这里是国家的经济命脉。事实上,如果大运河真的畅通无阻,淮安的重要性就会大打折扣,问题的关键是自从黄河改道夺淮之后,运河的梗阻就越来越厉害。
明清时期的商人由南而北,到了淮安,一般都是在清江浦的石码头舍舟登陆,北渡黄河,到王家营去换乘马车,由北而南正好反过来,必须弃车马过黄河,到石码头登舟扬帆,这就是所谓的 “南船北马”,或又叫“南楫北辕”。因为这样的行旅方式,当时的淮安旅馆特别多,譬如在王家营,街道两旁旅店栉比,如果赶上秋闱会试,平时做其他营生的居民也纷纷把住宅改成临时旅店,收入可观。车骡厂也多,有记载说,自清真寺以南至黄河大堤,有轿车厂100多家,有48家大车厂,还有七八家骡厂,这些车骡厂皆有镳师保证旅客安全,镳师们个个武艺高强,驰名北道。每到凌晨千车齐发,声闻数里,川流不息,是一道很壮丽的景观。
多少年来,淮安人为了治淮,在水利工程方面做出了卓绝贡献。被称为“水上长城”的高家堰大堤,古称“捍淮堰”,可追溯到公元199年。人们漫步在这与长城媲美的大坝上,欣赏着湖光十色,不能不感叹淮安人1800多年的奋斗历史。
如今,大运河的水上立交可以让水在不同水位,按照人的意愿流向不同方向。这里的水利枢纽是国内最壮观的水利工程之一,充分体现了淮安人的智慧,在不到三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近30座大型水利工程建筑,密集度如此之高实属罕见。
江淮之水在这里重新分配,可以北上,可以南下,涝可排旱可灌,长江淮河大运河苏北灌溉总渠被串通起来,洪泽湖白马湖高邮湖等水系也因此连成一片……
(作者为著名作家)
上一篇:夏完淳:中国少年的绝唱(节选)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