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9年4月18日 星期四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题研究 > 成果展示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浙江省杭州市文海实验学校课题实施 2019-04-16 09:35:41  发布者:  来源:本站

□张占营(浙江省杭州市文海实验学校)


“半城书声半城潮,千里之江千里诗。”杭州市文海实验学校秉承“以文化人”的办学理念,积极营造“书香文海”和“诗意文海”文化氛围,努力提升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和专业发展,深入推进培根铸魂的文学教育工作。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和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的鼎力支持下,我校申报的“教师文学修养和专业成长研究”的子课题“教师文学修养与校园文学社团实践活动研究”于2018年1月批准立项。一年多来,在全国校园文学研究会的指导下、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课题组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按照心怀梦想、步步为营、落地开花的工作思想,有序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课题研究工作共分六步推进与实施。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纪昌学射,靶在心中。如同格拉瑟所说:“我们的机制是寻求目标。”即“确定自己在任何时间的行为目的。”为什么做课题?怎么做?课题组于2018年2月召开第一次会议,让课题组老师进一步明确课题研究的意义、方向、目标。课题组成员叶小军老师说:“每个人的心中,都应该有一个美丽的梦想,这是心底最纯真的渴望。一生,都为这个梦想而拼搏,无论能否实现,梦想,都应该是支撑着奋斗下去的动力。”课题负责人张占营老师提出:研究的心境应当是把日常的教学工作学理化,做得实在一些,清晰一些;齐心协力,优雅工作。课题组老师再次学习《课题申请报告》及课题批书,明确了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手段、途径、预期成果等,并具体布置成员的分工。在会上,大家一起学习了叶圣陶先生的《重视教师们的作品》,提出“向叶圣陶先生那样做教师”;张占营老师介绍了兄弟学校进行校园文学研究的成果,极大激发了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并向课题组老师推荐了中国教育文学网(www.eduwx.com),作为学习与研究的阵地、桥梁和重要平台。课题组教师怀着开启文海文学梦的美好愿景,凝聚在一起。

二、课题论证,加强研修

2018年3月,我校课题组邀请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余映潮先生莅临文海讲学。先生在课题论证会上做了《提高文学修养的方法在于长期坚持细读》的学术讲座。余映潮先生语重心长地说:“占营提出让我讲一讲关于文学修养提升的方法,这是很对路的。”余老师肯定了我们的研究方向是对路的,课题组老师深受鼓舞。他说:“所谓文学修养,就是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品析、评析、论析、赏析的能力。我们在五析上提高阅读能力,其实就是提高文学修养的好办法。”余映潮先生举八个例子,阐述了长期坚持细读的方法:反复品读,纵向深读,横向联读,选点精读,手法类读,规律探读,术语赏读,再加上诗文朗读,综合性地发力,立体式地提高我们自己各个方面的能力。余老师指出,文学社团的创办与发展,就是“三抓”——抓活动,抓社刊,抓成果。我们还观摩了余映潮老师执教的散文《壶口瀑布》和小说《孤独之旅》的文学课堂。

我校课题组邀请教师作家郭军平老师、张亚凌老师莅临文海开展文学讲座,现身说法,“作家进校园”活动唤起师生的文学情怀和创作热情。登高望远,望远需先登高。在学校的支持下,我们给课题组老师选购了一批文学书籍,余秋雨的《中国文脉》、胡山林的《文学修养读本》、格非的《江南三部曲》、朱光潜先生的《谈文学》、潘新和教授的《语文教师素养随想》、曹文轩的《小说门》、毕飞宇的《小说课》等,进行文学的浸润和理论的武装。对于专业的文学研究,需要好好地、沉下心来做研究。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了开拓视野,课题组老师还积极参加参加各种课题培训、文学读书会、文学论坛活动。同时,带着一颗寻美之心,走向自然,陶冶情操,品读社会与人生之书。我校组织语文老师寻胜西塘、探访徐志摩故居、朱淑真故居、王国维故居,共赏京剧国粹,远赴贵州,钱塘采风……这些活动打开了通向文学的窗户,丰富了语文教师的生活体验,激发了他们的“立言”生命。

三、凸显文学,润泽课堂

对学生进行文学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因此,打造文学课堂是课题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文学课堂最重要的功能是唤醒灵魂。在语文教学中,不只是学习语文知识与技能,还要学习文学作品丰富的情感和高贵的精神。在当今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更要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让21世纪的学生具有责任情怀和悲悯情怀。

文学课堂包括文学阅读和文学写作,重点是文学阅读。文学课堂的两大特点:一、按照文学的规律和特点教学;二、陶冶学生情趣,培养学生审美。同是厘清:语文课堂不一定是文学课堂,文学课堂属于语文课堂而高于语文课堂。

积极探索文学教育的两种课型:“1+X”群文阅读课和“美读美写”课。“1+X”群文阅读课,除精读一篇文章外,还略读、浏览相同作家、或相同主题、或相同表现手法的一组美文。如学习《小石潭记》,课题参与老师既将此文与柳宗元的《钴鉧潭西小丘记》《石涧记》组合阅读,感受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特色,又将此文与明代袁宏道的《满井游记》、清代的《峡江寺飞泉亭记》组合阅读,体会唐、明、清不同时期山水游记不同的写作风格。“美读美写”课,可以是“以写促读”,也可以是“以读促写”;可以是整篇文章的读写课,也可以是某个段落的读写课。这样的文学课堂,不仅增添了浓浓的文学乃至文化气息,而且拓展了语文学习的宽度和深度,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一年多来,课题组注重“行动研究”,开设了10余节文学课堂研究课,引导学生感受到经典美文“美”在何处,享受咀嚼、赏析母语神韵的快乐,享受中华优秀文化的浸润感染,引起学生文学审美上的共鸣,用美的文学润泽课堂,语文教师践行了自己的的使命,不仅立德、立功、立言,而且立美。课题组也整理积累了多篇文学课堂作品,形成初步的研究成果。如范芸蓉老师的《刘姥姥进大观园》、覃慧老师的《学会有感而发》、张占营老师的《文学作品中反复手法的运用》、叶小军老师的《白杨礼赞》、欧丹老师的《未选择的路》等文学课,杭州市、开发区进行了课堂教学展示,获得好评。四、文学创作,点亮人生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非常强调教师自身写作经验的作用。他说:“经常写些东西,语文教师更有必要。……自己动手写,最能体会到写文章的甘苦。”为推动课题实施,教研组从制度上给参与课题的老师提出要求。如教师的文学作品创作,每学期的篇数。

一年多来,课题组老师深入体验生活,抒写生活,积极创作。“文学”作为一种“活动”,包括四个基本要素,即“生活——作家——作品——读者”。读者的活动是文学欣赏(接受),以欣悦、审美的心态对文学作品感性把握,走进作家的灵魂。语文老师共话文学,互赏作品,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心灵对话,使课题研究潋滟多姿,使同事成为朋友。魏爱华老师创作的《找个冬天去看雪》《卖毛豆》、范芸蓉老师创作的《父亲的手》、余征老师创作的《没有哪个冬天不可逾越》、叶小军老师创作的《2018,最后一课》等,在文学作品交流欣赏活动中,好评如潮。

魏爱华老师的《浸润在菜花的海里》《绿萝吊兰映春光》等发表在文学集《兰亭诗话》里。欧丹老师在2017年“畅想钱塘江文化”征文中,其创作的《大城小事》获一等奖。魏爱华老师创作的《那片绿色见证我们的相遇》在“我的开发区教育梦”开发区文学作品创作活动中,也评为一等奖。2019年初,叶小军、欧丹、魏爱华、张占营老师也荣获文海文学教师奖。     

教师的文学创作,引起了家长对老师的“另眼相待”,让班级学生对老师膜拜至极。“原来,我们的老师会写诗,会写小说……”教师时不时地把自己的作品读给学生听,不仅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提高了语文课堂效率,润泽了诗意课堂,更熏陶了孩子们的文学气质,点亮了他们的文学人生。正如课题组的覃慧老师所说:“平时的作文教学,一般都是通过文本或范文分析,总结别人的写作经验,依据他人的写作经验去组织教学,这样的教学似乎只能用方法去套用,容易出现大而无当的公式化局面。参与这次课题,有了切身的动笔实践,等于有了写作的经验,能够直接地进行指导教学,课上教学更有底气,课后作文辅导也更有方向了。”

五、撰写论文,提升修养

课题研究论文,能够说明研究的深度。随着研究的有序推进,在文学理论阅读、文学课堂建设、文学作品创作的基础上,2018年12月课题研究进入“深水区”,那就是“撰写论文”。围绕课题研究,课题组拟列了47个题目作为写作研究的具体内容,供老师们选择撰写论文。如:浅谈构建良性阅读生态的策略,享受师生共写随笔的幸福,文学创作是语文教师精神生活的重要部分,加强文学特色班级建设,挖掘文学因素、打造文学课堂,培养学生自觉自能地开展班级文学活动,试论加强初中生文学修养的重要意义等。并向老师提出讲究学术诚信,潜心研究的高标要求。 

课题组老师利用寒假时间,查阅资料,认真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如张占营老师撰写了《提升教师文学修养,推动文学教育的发展》、魏爱华老师撰写了《秉承叶圣陶先生“作文与做人”统一的理念》、余征老师撰写了《试论教师文学创作与指导学生写作的关系》、郑建周老师撰写了《余秋雨“破体”艺术探究》、范芸蓉老师撰写了《咏物散文情境写作指导》、覃慧老师撰写了《从方方小说影视化改编看其叙事话语的转化与女性意识的表达》、魏琼琼老师撰写了《解析<古诗十九首>创作中的世俗心态》、叶小军老师撰写了《浅谈诗歌文本特质》、郑慧敏老师撰写了《小议<包法利夫人>的角色塑造与创作特色》等多篇有质量的学术论文。上交论文后,课题组进行交流,共享研究成果,促进了我们的研究向纵深发展,切实提升了教师文学修养的理论水平。

六、文学社团,播撒种子

文学教育与语文教育一样,依靠真实的情境和设置的情境来培育学生的“文学情怀”。我们不仅建设学校的“潮”文学社,还努力发展班级的文学兴趣小组,让喜欢文学的孩子处处有组织,遍地绽花蕾。我们把激发、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兴趣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把潘新和先生的“言语生命动力学”教学理念贯彻到学生的大脑中,“立德、立功、立言”是一个人行走的最美姿态。学习不只是为了生存,更重要的是要诗意的栖息。“生活不止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课题组坚持在文学社团活动中凸显文学教育的原则,使文学社团真正成为学校工作的窗口、友谊交流的桥梁、习作发表的园地、文学熏陶的殿堂、文学少年的摇篮、文学实验的田野。通过开展“品味书香•诵读经典”读书征文活动、经典诵读比赛、钱塘文化采风、办文学社刊、做文学微信平台、读书交流会、现场作文大赛、投稿发表、作家进校园、亲子共读、“朗读者”、戏剧社演出、演讲辩论会、影视欣赏、人物专访等活动,引领学生以丰富多样的形式感悟自然和人生,体验文学的美好,给学生提供展示文学才华的平台。

教师文学修养课题组不断创新文学社团活动。如文学论坛活动,不只是教师做讲座,还激发热爱文学的孩子去做讲座,让孩子自信满满地登上文学论坛。如把原来的学科特色活动,扩展为为期一月的“读书节”,包括国学知识比赛、作家进校园、戏剧表演、诗歌吟唱等系列活动,形成浓郁的文学氛围和持久的文化影响。如原来只有学校一个文学社的社刊《潮》,如今为了推进课题,我们大部分班级都有了文学班刊,形成了学校潮文学社的系列刊物。如701《潮•澜》、702《潮•痕》、706《潮•迹》、707《潮•韵》、 708《潮•聚》、709《潮•涌》、710《潮•启》、801《潮•水》、802《潮•亮》、803《潮•秀》、804《潮•欣》、903《潮•缘》、905《潮•吾》。

课题促进思考,思考促进革新。2018年底举行的第二届“文学教师”和“文海小作家”评选活动也亮点多多。以“念文海人•忆文海事”为主题,贴近了学生的生活,通过写作宣讲了文海故事,评选出了“感动文海十大人物”(既有身边的老师,也有身边的同学),很多家长也积极参与投稿。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学活动,润物细无声地对全体师生进行了陶冶情操、铸造品格的文学教育,也弘扬了校园文学健康阳光、纯正青春的主旋律,也成为我校“以文化人”办学理念的一张精美而生动的宣传名片。

2019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政协文化艺术界讨论时提出“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要求,作为校园文学研究工作者备受鼓舞。我校将在全国校园文学研究会的指导下,继续努力工作,在脚踏实地中追求创新实践,潜心贯注研究课题,用心指导学生创作,为校园文学研究翰墨飘香做出自己的贡献。

上一篇:《望城地方文化视点》出版
下一篇:最后一页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