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卷本的刘绍棠“大运河乡土文学书系” 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重新整理编辑出版, 较全面地囊括了刘绍棠的小说、自传、散文随笔等作品,出版方将其视为“对作家刘绍棠最好的纪念”。
10月17日,由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北京作家协会、通州区委宣传部联合举办的刘绍棠“大运河乡土文学书系”出版座谈会在北京出版集团举行,此次会议也是第三届“北京十月文学月”重要活动之一。与会专家就刘绍棠先生的生平、文学成就以及他的“大运河乡土文学”书写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关系等话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北京出版集团总经理曲仲,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王升山,北京市通州区作协主席刘祥出席会议并致辞。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主持会议。
与会专家表示,大运河见证了北京的沧桑巨变,承载了古都宝贵的文化记忆。而刘绍棠作为中国乡土文学的代表作家,也是京味文学重要的代表作家,更是大运河文化代表性的人物。这套书的出版,正是落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成果之一。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出版管理处处长冯献省谈到,“整理出版刘绍棠先生的作品,对做好大运河历史文化挖掘工作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使运河文化、京味文学重新焕发了青春。
多位参加座谈的评论家、作家谈到,刘绍棠的为人和为文都是有口皆碑的楷模。评论家郑伯农比刘绍棠小一岁,80年代后与刘绍棠的接触交往非常频繁,他认为除隽永的作品外,正值、豪爽,敢于讲真话、敢于主持公道等品格也是成就他作品的原因之一。作家李培禹代表刘绍棠和刘绍棠的生前挚友发言,他谈到,“我更看重的是作家的人格人品,‘人民作家,光耀乡土’是刘绍棠自己非常看重的评语,他心系天下,为弱势群体、老百姓们做了很多好事。”评论家朱小平也表示,刘绍棠特别愿意扶持青年作家,为此曾花很大精力写了很多信,书信和随笔的出版对于研究刘绍棠也非常有意义。
与会专家认为,刘绍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讴歌真善美的创作观具有恒久的价值。评论家李朝全认为,“作家要有自己创作的根据地,要深扎在人民中间”,而刘绍棠每写一部作品,都是为乡土中国画像,为乡亲们画像,他对家乡怀着无尽的眷恋和热爱,一辈子都是在为运河写作、为通县写作,大运河哺育了刘绍棠,刘绍棠则用写作的方式来反哺家乡。
翻译家、作家郑恩波则关注到刘绍棠笔下劳动妇女的形象占有格外重要的地位,作品描写赞美了普通劳动妇女的才智与才干、道德与情操,这是刘绍棠在塑造人物方面突出的贡献。评论家王培洁也感慨道,刘绍棠总是把生活中“真善美”的事物捕捉给读者,试着用“真善美”去感化读者,这一点非常值得学习和赞赏。
作为“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的创立者,作家刘绍棠的作品虽然曾多次获得国内奖项,并被翻译成外文在国际上产生影响,但是他的知名度和作品的水平依旧不成正比,因此,与会专家们呼吁应加强对刘绍棠的研究、推广力度。评论家李云雷认为刘绍棠在“乡土文学”领域可以和沈从文、汪曾褀、孙犁相提并论,但现在前三位作家研究得比较多,也较为充分,刘绍棠的研究则基本是停滞的,他相信随着时间的推延,对刘绍棠的评价肯定会越来越高。
“如果运河书写有一个数据库的话,那么这个数据库里面最多最重要的内容应该是刘绍棠老师提供的。”作家徐则臣谈到了刘绍棠对他创作的影响,他认为刘绍棠的写作是谁都不能替代的,后辈再写运河,无论从什么样角度来写,最基本的东西都是从刘绍棠的作品中来的。同为北京乡土作家的凸凹认为,刘绍棠是北京本土创作、乡土创作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运河文化最璀璨的部分,他的写作让人充满敬意。
刘绍棠夫人曾彩美女士代表刘绍棠家属发言
座谈会最后,刘绍棠夫人曾彩美女士代表刘绍棠家属发言,她讲述了她心中的刘绍棠。通过她深情的话语,刘绍棠生活的点点滴滴、文学创作的各种经历仿佛历历在目,深挚的感情打动了在座的每一个人。“我现在80多岁,我觉得我还有精力,我要永远的为刘绍棠做一些事情,该我做什么,我就努力去做……”曾彩美说。
刘绍棠,中国著名乡土文学作家,“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创立者。刘绍棠学生时期就对文学有浓厚兴趣,大量地阅读课外书。10岁时第一次写作文,创作了一部写满五册作文本的长篇《西海子游记》,在全校引起轰动。1949年10月,他在《北京青年报》上发表了处女作微型小说《邰宝林变了》,从此开始了文学创作。1950年一年内,他又写出了20多篇小说,在多家刊物上刊登后,引起文坛关注。1951年9月,到通州潞河中学读高中。1952年,小说《青枝绿叶》发表,后被叶圣陶编入高二的语文课本。那时刘绍棠还在潞河中学读书。
现在,坐落在潞河中学校内的中国校园文学馆陈列了刘绍棠的早期短篇小说集《青枝绿叶》和《刘绍棠文集》等。
——摘自中国作家网
上一篇:白烨与张柠对谈《平凡的世界》
下一篇:田暖:第四届叶圣陶教师文学奖主奖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