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5月2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资源 > 教育理论 > 前沿观点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张鹏举:校园文学既姓“文”,也姓“教” 2018-05-23 09:22:26  发布者:  来源:本站


 

正值春分、桃李半开的时候,我们聚集在潞河中学这样一个非常有历史厚重感的地方,来讨论一个非常有分量的话题。刚才听世龙秘书长做了一个非常全面的、非常丰富的工作报告,非常赞同。我和白烨会长的感受相同,非常赞叹校园文学委员会做了很多工作,特别是报告的主题——聚焦核心素养,呼唤人文课堂,繁荣校园文学。

校园文学既姓“文”,也姓“教”。那么我建议,区分、厘定好语文课程和校园文学课程的关系。

现在语文非常热,作为一个语文工作者,这两年我有深切的感受。不仅是因为高考,从导向到内容这种变化,国家统编语文教材的编辑、出版、使用,包括现在很多社会团体、公司,都开始涉足语文圈,在做语文的事,语文的热度还是非常高的。校园文学,它自身就具有教育功能。在座的各位老师都是学中文的,大学时学《文学概论》,上面就讲到文学的属性、文学的功能,讲到它的教育功能。中国自古就有诗教的传统,“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样的一个传统,我们在今天的教学实践当中,已经被慢慢淡化了,弱化了。那么,校园文学作为教育的一部分,有了重新振兴诗教传统的责任。但是校园文学和语文具有重叠关系。首先,语文不全是文学,课程标准里写得很清楚,文学是语文课程里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学不仅靠语文学科来实现,比如现在我们推动的“大阅读”教育,在全社会、在学校是如火如荼的。阅读,现在不仅是语文学科自身的一项任务,而在各个学科倡导全学科阅读教育。那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已经不仅仅是语文学科的事了。所以,校园文学要聚焦课堂。那么这样的课堂,它到底是怎样一个目标、呈现形式、内容选择?这需要校园文学工作大功夫。而我们现在的文学课堂确实非常薄弱,特别是在统编教材使用之后。我们知道统编教材的最大特点,就是它在课文的编选上,增加了非常多的传统文化内容,而这些传统文化,比如古诗文,多数都属于文学的范围。但是我们到课堂去看看,就会发现一个现象,不管什么体裁,基本都是一个面孔。这种文学的样式、体裁,非常淡。中学、小学,我都听了一些课,小学更严重,因为小学古诗文增加的幅度更大,我算了一下大概增加了1.6倍。小学和初中古诗文的篇目,小学是128篇,初中也是128篇。小学由过去的48篇增加到现在的128篇,这样大的一个量的增加,很多老师不适应。我希望通过校园文学的文学课堂的推动,能使语文教学有新的面目。

(根据录音整理)

 

张鹏举,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上一篇:白烨:校园文学是一股清流
下一篇:宋胜杰:文学教育的功能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