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0多年的创作历程里,赵德发不仅创作了大量非常有分量的长、中、短篇小说,也创作了一大批散文作品和非虚构、对话录作品,如《拈花微笑》《在三教堂酿一缸酒》《白老虎》等等,许多作品都是他此前未曾涉足的领域,全新的领域。但赵德发不保守,他很注重和时代发展接轨,与时代脉动、发展大势相呼应,笔者不敢说他超前这个时代,但他的的确确是紧跟时代。用他的话说,就是只有紧跟时代、倾听时代,才能真正能感受这个时代的生命,真正能写出深刻的、贴近人心的作品来。
回望35年的创作历程,赵德发至今已发表、出版各类文学作品700万字,大量作品被转载并获奖。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缱绻与决绝》《君子梦》《青烟或白雾》《双手合十》《乾道坤道》《人类世》以及长篇纪实文学《白老虎》等,出版有12卷《赵德发文集》。曾获人民文学奖、《小说月报》百花奖、《中国作家》奖、齐鲁文学奖、泰山文艺奖、山东省精品工程奖等。我们发现,他的作品中始终葆有一种独特的风格,那就是:朴素。朴素的文字,朴素的情感,朴素的思想,朴素到接近宗教的悲悯情怀。赵德发,这个从沂蒙腹地走出的作家,怀抱一颗朴素的慈悲心,用自己的文字为世道人心立传。
1
和所有艺术形式一样,好的小说都有其独特的气质。这种气质来自于作家成长的那片大地,脚下的大地是什么样的品质,他的小说就长成什么样的面孔。赵德发生于沂蒙,长于沂蒙,沂蒙大地深沉、隐忍、舍我、悲悯的性格决定了他的小说品质:苍茫、深沉、辽阔,隐含着细腻的人文精神。和那一代人中的许多作家相同,赵德发也是通过生命中自我觉醒的力量,实现了自我启蒙,自觉走过那个年代的贫瘠的文化盐碱地,完成文学绿洲的建造。从《通腿儿》到“农民三部曲”“传统文化三部曲”再到《人类世》,从一棵树开始,到一片树林,再到一片文学之森。12卷、近500万字的《赵德发文集》,算是对他文学创作历程的一个阶段性总结。
赵德发1983年在《三月》发表第一篇小小说,到1989年共发表了10多篇小说作品。这6年,可以看作赵德发文学之路的起步阶段,可以称之为他的文学初级阶段。就在这个阶段里,1988年9月,为实现文学梦,赵德发不顾亲朋好友的反对和嘲讽,弃政从文,离开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的职位,到山东大学中文系作家班读书。千百年来,在常人眼里,当官是一个最有价值的人生之路。赵德发却一意孤行,追随文学而去,这可以看作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人可贵的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文学与赵德发的缘分真不是用一句话两句话能说清的。这个阶段的作品让我们看到,一个非常有潜质、有实力的作家已初见端倪。尽管这个阶段发表的小说以短篇小说、小小说为主,虽是起步,但小说的结构设计、表述方式、环境营造、人物塑造、语言特点已十分结实,整体气息也十分明显。从某种角度上说,一个艺术家的气质从他一开始创作或者说从他一降生就形成了。言为心声,一个人的气质、性情、禀赋、文化土壤、生活背景,决定着他的艺术气质,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创作的深入、美学思想的不断强化,让这气质更加明显而已。
直到1990年,还在山东大学作家班上学的赵德发,在《山东文学》发表了短篇小说《通腿儿》,标志着赵德发正式登上中国文坛。此作发表,一石激起千层浪,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影响。《通腿儿》被当年的《小说月报》第4期转载,并获得该刊第四届百花奖。后来,此作陆续被收入《1990年短篇小说选》《1990中国小说精粹》《20世纪中国小说精品赏读》《中国当代短篇小说排行榜》等十几种选集,直到今天,这篇小说依然为文学界所津津乐道。
此后,赵德发的创作进入了相对稳定的创作高产期,逐步迈向创作高峰期。
2
1996年12月,赵德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缱绻与决绝》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标志着他作为一个成熟作家的形象,正式在中国文坛站稳脚跟。这一年,他41岁。
《缱绻与决绝》是一部描写近百年来农民与土地之间发生的复杂而深刻的情感关系的乡土小说,表达了历史的车轮一次次碾过乡村时所造成的惊人后果。从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因土地引发的爱恨情仇,贯穿了4代人的几十个春秋。这部书,全面而深刻地表现了中国农民在20世纪走过的沧桑路程,表现了一个民族的心路历程。
在土地与农民命运的纠葛这条主线的贯穿之下,《缱绻与决绝》对小说情节的把握跌宕起伏,冲突不断,让人掩卷深思。作品对典型人物的塑造很到位,个性鲜明,有血有肉有灵魂,非常立体。正如评论家徐璧如所说:“(赵德发)对于人物命运感特别强,既写出历史环境对人物命运的改变,也写出人物性格对其命运的影响……《缱绻与决绝》拉开了作家为农民立传的大幕。掩卷之时,令人扼腕长叹,又引人做深邃悠远之想。”赵德发曾对好小说下过这样的定义:开卷即感相见恨晚,沉浸其中不能自拔,掩卷之后回味再三。《缱绻与决绝》,较好地体现了他的这份追求。
在《缱绻与决绝》的扉页上,印着赵德发的一张照片,他站在初春的麦田里,目光深沉地凝视着远方,脚下的大地将它的弧线遥远地呈现出来……
《缱绻与决绝》是当年全国小说的优秀作品,与当年的许多作家的优秀作品一起得到了文学界的高度评价,产生了很大反响,尤其对山东文学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1997年,在山东作家协会和人民文学出版社联合召开的研讨会上,数位重量级的评论家说,这是继《古船》《白鹿原》之后写农村的最好的作品。著名作家张炜也发表了题为《感动与欣悦》的文章,对刚刚问世的《缱绻与决绝》给予赞美,说作者“好像在泥土里沤制了一千年,终于化成了土地的器官,一开口即有大音” 。那时,《作家报》每年都组织全国上百名专家、学者评选当年的全国十佳小说。“1997年全国十佳小说”的结果出来,《缱绻与决绝》名列长篇第一。后来,这部小说先后获得山东省第四届“精品工程奖”、第三届“人民文学奖”,入围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1999年1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又出版了赵德发的长篇小说《君子梦》。
这部作品,讲述了晚清至20世纪末不同历史背景下,山东沭河岸边律条村许姓几代农民追求道德完善的悲壮故事:老族长及他的嗣子想把全族人都调教为“君子”,并身体力行,其结果却历尽曲折。小说一方面展现了儒家文化在农村的传承发展,反映了中国农民百年来生活与思想的巨大变化,向我们展示了一幅20世纪中国民间的伦理文化图景。另一方面反映了全人类所面临的道德困境,对中华民族与儒教文化的关系作了深刻的思考,并对人类文明的建设途径作了深入的探讨。
可以说,这是一座厚重坚实的深深镌刻着关于天理与人欲、道德与物欲纠结交战的石碑,石碑的背面则深深铭刻了律条村人的言与行、食与色、善与恶。
2001年3月,长篇小说“农民三部曲”之一《缱绻与决绝》、之二《君子梦》同获第三届人民文学奖(1995-2000)。2002年9月,《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丛书·赵德发卷》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将赵德发新创作的长篇小说《青烟或白雾》与修订后的《缱绻与决绝》《君子梦》(改名为《天理暨人欲》)成套推出,冠以“农民三部曲”的总名,这个从1994年就着手的、耗时8年的写作工程终于大功告成。120万字的“农民三部曲”正式出版,标志着赵德发以一个成熟作家的身份步入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大门。
“农民三部曲”展现了百年农民进程、世纪命运的壮丽画卷,写作经度与精神纬度都堪称庞大,保持了他一贯的宏大叙事和史诗特征。从横向看,它展现了百年来沂蒙大地痛苦与追求纵横交织的过程;从纵向看,它又是一部冲出沂蒙大地放眼整个民族的艺术史诗,表达了百年来中国大地上世道人心的巨变。赵德发以披肝沥胆之精神,深入写作的腹地,为这片土地、为这片土地上的人承受着历史的挤压、人性的交战和民族的受难。古语云: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沂蒙大地自古以来就是出侠肝义胆的仁人志士的土地,赵德发那些看似含蓄蕴藉的文字里,始终站立着一个侠肝义胆的勇士形象,他为历史、为这个民族承担磨难与痛苦。赵德发用小说为世道人心立传,传达出悲天悯人的精神。
在“农民三部曲”的封底,印着这样一段话:“厚重文化背景下的新奇故事,一方美丽水土上的生动人物,对深刻主题的诗意表达,在近年来同类题材长篇中十分罕见,‘农民三部曲’堪称田园绝唱。”从文学史的眼光看,将“农民三部曲”和近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乡土文学放在一起不仅毫不逊色,而且更有其独特之处。
3
2007年,赵德发在《中国作家》第1期发表长篇小说《双手合十》,《长篇小说选刊》同期转载。2008年6月,单行本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这部小说的诞生,标志着赵德发创作的全新转型和突破。
《双手合十》是中国大陆第一部展示当代汉传佛教文化景观的长篇小说。小说以佛门寺院为主要叙事空间,通过对明洲、怡春等地寺院、佛学院日常宗教活动、僧尼生活及与外界世俗社会的种种联系等方面的描述,展示了千年佛教和禅宗的精神余脉,反映了商业大潮及社会风习冲击下佛门领地的坚持、纠结与变异,塑造了休宁和慧昱两代僧人的感人形象,展现了他们在当今商业浪潮冲击下坚持操守、自度度人的精神风貌,对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佛教如何参与当今文化建设、如何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贡献等问题作了深刻探讨。作品出自作家内心秉持的坚定信念和深刻的忧患意识,表达了历史忧思和文化重建的愿望,具有特别的文化品位和艺术质量。
2011年,赵德发展示当代道教文化景观的长篇小说《乾道坤道》在《中国作家》11、12两期全文发表。2012年9月,单行本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小说以主人公石高静道长的生命历程为核心,书写了他海外传教、临危受命、历尽曲折、重振南宗的经历。他从“基因研究”和“性命双修”两方面来研究自己“活不过五十”的家族命运,最终凭借“我命在我不在天”的理念战胜自我,重振琼顶山道业。
这是一部具有着丰富的时代内容、丰盈的精神容量、深厚的文化质地的宗教题材的优秀之作。其重要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表现出了作家拓展人文精神视域的努力,二是表达了试图激活道教传统,以重建文化与道德的努力,三是表现出对科学万能的清醒重估姿态。赵德发以斑斓的现实状况、丰富的时代面容作为底盘,书写着道教的状况,进行着冷峻而深刻的探索和努力。
著名出版家安波舜这样评价:“在当代作家中,写宗教题材的不多,写好的更没有。因为这类题材不仅要求功力,更要求信仰。赵德发两样都做到了,所以,小说还没有出版就在朋友圈内流传就不足为奇了。而我坚定地相信《乾道坤道》‘我命在我不在天’这一融艺术、宗教和养生多重意义的主题,在当下的中国读者中有非同寻常的号召力。”
赵德发穷10年之力写成《双手合十》《乾道坤道》,实质上是以出世的题材影射入世的行动。这两部长篇小说都具备一个共同特征:直面社会生活,拷问终极意义,观照世道人心。从创作题材上看,如果说赵德发之前的“农民三部曲”是对古老中国生民的灵魂雕刻、对古老土地文明的深刻挖掘,那么,这两部书则是开拓了中国小说的题材疆域。
在不同小说题材、不同创作疆域之间自如切换,是一种很艰难的事情。但赵德发从世道人心出发,“起点”不变,他就实现了自如的表达。老实说,写宗教题材的小说尤其是佛教、道教这样的宗教题材小说是冒险的——因其文化的独特而深邃,但赵德发成功了。2013年8月,由中国作家协会、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办的“赵德发传统文化题材作品研讨会”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几十位著名作家、评论家对《君子梦》《双手合十》《乾道坤道》三部长篇小说进行了研讨。大家一致认为,赵德发对于传统文化的文学书写,在中国文坛独树一帜。
在30多年的创作历程里,赵德发不仅创作了大量非常有分量的长、中、短篇小说,也创作了一大批散文作品和非虚构、对话录作品,如《拈花微笑》《在三教堂酿一缸酒》《白老虎》等等,许多作品都是他此前未曾涉足的领域,全新的领域。但赵德发不保守,他很注重和时代发展接轨,与时代脉动、发展大势相呼应,笔者不敢说他超前这个时代,但他的的确确是紧跟时代。用他的话说,就是只有紧跟时代、倾听时代,才能真正能感受这个时代的生命,真正能写出深刻的、贴近人心的作品来。
文学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来源于人类内心深处对于真理的共同追求。追求之深浅,决定着文学品格之高低。对于具有工程性的文学体裁,长篇小说更具有这个明显特点,因为,它不仅考验作家的体力、耐力、高度,更考验作家的心力,心力包括思想的深度、精神的韧度、情怀的温度。纵观世界文学,几乎所有的成功作家、有影响的作家都做到了一点,那就是为世道人心书写,为世道人心立传。
4
赵德发是一位不断进行自我启蒙、自我突破的优秀作家。在经历了短暂的写作方向的调整后,他决意要在自己60岁生日之前写一部大书。
这部书,起源于他的一个念头。自2011年,赵德发被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聘为兼职硕士生导师,除了平时辅导所带的学生,还给研究生班开设了宗教文化讲座。2013年10月26日早晨,他为了给学生讲基督教文化,找出《圣经》重读。其中“立虹为记”这四个字,激发了他的某一根神经,他的脑际突然闪现出一个念头:我要写一部关于“人类世”的小说!激情奔涌之际,他发了一条微博:“一个念头,一部作品。记住今天早晨,这将成为我创作生涯的重要时刻。”
3年之后,39万字的长篇小说《人类世》在《中国作家》第1期发表。小说一发表,就引起了文学界的高度重视,2016年的《长篇小说选刊》第3期以头题形式进行了转载。7月份,单行本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小说从“人类世”这个地质历史学新概念切入,以一座大型海滨城市海晏市为故事的主要发生地,描述人类的种种作为,揭示地球形态与生态的剧烈变化,表达了对当今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的担忧,探讨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
《人类世》的结构放得开又收得住,所有叙事都放在了这个凝聚体里。小说以两条线交错推进的方式行文,一条是主人公孙参这条线,另一条是地质大学教授焦石和他的研究生关亚静,双线并行,隐隐呼应,将小说推向纵深和宏阔,准确地折射出现实社会中的方方面面,极大地呈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生命的广阔性。这是一部厚重的批判之书、警世之书,凝聚着作家的眼光、境界、胆识和对人类的思考。作品震撼人心的力量,来源于作家对现实的准确把握和对人类未来的忧思。赵德发用国际性的眼光和思维,呈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敢于为人类思考的担当。本书策划人、著名出版家安波舜,称赞《人类世》“思想超前、故事新奇”。
《长篇小说选刊》转载此作时,卷首语中有这样的评价:“赵德发是一位创作成就卓著且具有广泛影响的山东作家,本刊曾经转载过他的两部长篇小说《缱绻与决绝》和《双手合十》。《人类世》从大处着眼,关心人类的命运和世界的未来,同时又在宗教和哲学的引导下,探究人性的幽微之处以及人类获得救赎的可能。”
纵观赵德发的小说创作,《君子梦》《双手合十》《乾道坤道》“传统文化三部曲”都是思考传统文化和信仰的,而《人类世》对当代人的精神困境和终极追求等方面进行了深刻探讨。事实上,《人类世》是赵德发对既有文学创作观念和文学版图的突破与拓展,放在赵德发的整个创作历程中看,《人类世》的面世,是他文学创作中的总爆发。正如批评家张艳梅所言:“《人类世》是他近年来文学视野及思想建构的拓展和推进。”更重要的是,它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从《君子梦》到《双手合十》《乾道坤道》再到《人类世》,从思考重建当代中国文化伦理的使命感到思考人类共同的命运,赵德发完成了他创作的一个三级跳:从农村题材、乡土题材的创作,到传统文化题材的创作,最终到世界性、人类世关怀的高度,这不仅仅是赵德发创作题材的拓展、文学精神的突破,更是一种境界的拓展、情怀的拓展。正是因为赵德发具备了一种大的视野,满怀对人类的深沉之爱、对地球的千古幽思,他才可以站在一个相对较高的高度来关照这个全球化、信息化、地球村时代人类欲望的宣泄和精神的迷失。《人类世》是赵德发创作的一次大跨步,是他对世道人心进行数十年考量之后所作的一个制高点上的深情书写。
著名作家张炜如此评价:“(《人类世》)还在于为山东文学、文学鲁军增添了新的内容和元素,对于人们认识评价山东文学、文学鲁军提供了新的参照。此前,文学界评论文学鲁军的特点,就落脚到对传统的坚守、道德的批判,甚至冠以保守、落后等标签,赵德发的《人类世》,勇于探索,自我挑战,以其世界眼光、人类情怀,为文学鲁军增添了新的内涵、新的元素,拓展了文学鲁军新的书写领域,开掘了心的内涵。同时,也证明了赵德发是一位有雄心、有规划,有着持续发力、不断深入、不断开拓能力的作家。”
赵德发常说“天高地厚”4个字,我深知他的情怀。与这4个字相对应的,就是“世道人心”吧!赵德发是将生命与创作化入其中的,他的人,他的文,他的那颗朴素到慈悲的心,不仅为自己种植出一片文学之森,更为世道人心营造了一片真善美的绿洲。
上一篇:亲历诗歌40年——中华读书报访谈吴思敬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