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学阅读与写作”
校本课程纲要
辽宁省渤海大学附属高级中学“基于校园文学读写
一体化的语文校本课程教材开发研究”项目组
第一部分 前言
开发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我校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的要求,在特色学校创建过程中,努力打造具有校园文学特色的“书香校园”,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充分利用学校优厚的文化积淀、课程资源以及丰富的社会资源,全面构建高中生的阅读和写作体系,积极投入了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与实验工作。
“校园文学阅读与写作”校本课程的内容是,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亲近经典,阅读优秀文本,扎实有效地开展新世纪的阅读写作活动。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广泛传播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神,兴起校园文学阅读和写作热潮,营造学校良好的文化氛围,真正让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受益、进步、成长、成材,为学生美好的人生奠基。通过该课程的实施,促进书香校园的营造,推进文化校园的建设,打造人人学习、终身学习型学校。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本课程以课改为载体,坚持科研兴校与创建特色学校相结合,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学校文化内涵,努力实现学校课改总目标。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塑造完美心灵,培养健全人格”为目标,以“陶冶学生情操,完善学生人格,丰富学生文化底蕴”为宗旨,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亲近经典,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让学校为一个书香蕴籍的园地。
二、具体目标
1. 语言建构与运用
⑴ 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让学生在朗读音韵和谐的文本中获得语感,获得内心成长的能量。
⑵ 促进学生语言材料的积累,帮助学生将自己获得的语言材料整合成为有结构的个性化的系统。
⑶ 运用精美的文本材料,提升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帮助他们理解并掌握汉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规律,凭借语感和语言运用规律有效地完成交际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口头表达和作文能力,依据具体的语言情境有效地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与不同的对象交流沟通。
⑷ 引导学生将具体的语言作品置于特定的交际情境和历史文化情境中理解、分析和评价。
⑸ 帮助学生通过梳理和整合,将自己获得的言语活动经验逐渐转化为富有个性的具体的语文学习方法和策略,并能在语言实践中自觉地运用。
2. 思维发展与提升
⑴ 使学生加强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直觉体验,并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丰富自己的经验与语言表达,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言语作品,探究和发现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形成自己对语言和文学的认识。
⑵ 让学生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和文学形象,并能有依据、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发现,能运用基本的语言规律和逻辑规则分析、判别语言,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与人交流沟通,准确、清晰、生动、有逻辑性地表达自己的认识。
⑶ 让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自觉分析和反思自己的言语活动经验,提高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独创性。
3. 审美鉴赏与创造
⑴ 使学生感受和体验语言文字作品所表现的形象美和情感美,欣赏、鉴别和评价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语言和文学作品,分析其思想情感和语言特点,具有正确的价值观、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审美品位
⑵ 使学生运用语言祖国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表现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情感、态度和观念,表现和创造自己心中的美好形象,具有创新意识。
4.文化传承与理解
⑴ 让学生在了解和学习中外优秀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体味文化传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形成热爱中华文化的感情和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文化精华的理念。
⑵ 让学生在阅读与写作中加深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理解,继承和发扬传统优
秀文化的精华。
⑶ 让学生关注并积极参与当代文化传播与交流,在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文化自觉,初步形成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第三部分 课程内容与活动安排
根据上述目标及高中生阅读基础和理解、写作能力的实际,本课程主要安排如下内容与活动:
一、全面构建阅读与写作并进的体系
1. 课程内容
选取与高中生心理和语言发展相适应的中外优秀文学名著,并精心撰写阅读指导及相关写作技巧指导的文章,学生可以独立或者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阅读与写作实践。
2. 编排体系
本项校本课程“校园文学阅读与写作”拟编写教材《青鸟传音》一册。为了让高中生有丰富的阅读积累和写作借鉴,采用了“单元合成、整合拓展”的结构方式,全面构建阅读和写作并进的体系。
教材拟分为以下单元:国学精粹;异域书香;诗风词韵;散文魅骨;小说丽影;戏剧人生;新闻采风;锤炼语言;锻造特色。
每单元由单元总述、美文赏读、赏读指津、作文指津四部分组成。单元总述,对本单元相关内容做整体介绍,让学生对本方面文学和语言作品及相关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美文赏读,挑选文质兼美让学生开阔眼界的名家名篇(有的为节选)五篇。赏读指津,每篇美文后均附有指导性质的评析,以引导学生加深对美文的理解。作文指津,九个单元后均有相关方面写作指导,分别为:如何做到立意深刻;如何做到中心明确;如何做到文体明晰;如何做到见解深刻;如何做到材料丰富;如何做到结构谨严;如何做到感情真挚;如何做到文采斐然;如何做到独特创新。
二、广泛而经典的选文
1.内容有情趣。题材应丰富多样,力求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间都闪烁着思想的光辉,洋溢着人性的温暖,传递出大自然的和谐。
2.语言有意味。风格应清新活泼,文字应有张力,有质感,
3.选择有品位。和课内教材相比,阅读难度应略高于高中生的接受水平,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三、全面的阅读和写作指导
作为校本课程内容的读本,我们按照学生的阅读心理和接受能力,设置单元总述,以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设置赏读指津,对学生的品读加以引导;设置作文指津,让学生活学活用,掌握写作技巧后加以模仿和实践。
四、教学活动安排
每两周安排一节课教学,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诵读、鉴赏、比较、评价、探究等阅读方法,充分感知文本,获得体验,并进行写作实践。
第四部分 校本课程实施的评价
一、 坚持评价内容的多维化
一是对课程本身进行观察评价,在实施过程中分析评价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及时调整。
二是对学生的评价,不仅关注读书及写作信息的获取,更重视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不仅关注结果,还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进步与变化。将建立学生读书卡片,对读书的情况及时统计、评价、反思,加强过程的管理。
二、 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主要采用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互评相结合,多种评价方式并行,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评。要在学习活动的情景中评价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背景进行个性化评价。同时,要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
三、 坚持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把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起来。
采用成长记录袋的评价方式,搜集能反映学生在该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资料。如:关于学生读书表现、读书兴趣的记录,学生的自我学习的反思、读后感、师生的评价等信息反馈。
做到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在重视定性评价中,教师要对学生的读书情况与能力进行分析,客观地描述学生读书的进步与不足,并提出建议。用有代表性的事实来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行为表现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做到正面引导。
(执笔人:李飞)
上一篇:关于上报课题研究初步成果的通知
下一篇:“教师文学修养与专业成长研究”课题申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