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资源 > 教育理论 > 前沿观点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张清华:校园文学与教育使命 2017-04-07 12:54:30  发布者:丽荣  来源:本站


 

今天会议的主题是校园文学及其教育,什么是校园文学?我刚才一直在想,它可能包含的方面比较多,一个是所有跟校园生活有关的文学文本,比如说这个文学作品跟校园生活有关系,这就是校园文学。还有就是作家在校园生活当中,在校园生活背景下创作的文学,也可以是看做是广义的校园文学。还有就是孩子们在求学时代,在校园里学习,这个年代开始的习作,开始的文学训练,这个也是校园文学。还有老师,他们实施的文学教育活动,这个教学实践,当然也是校园文学。所以说校园文学它不只是文本,它还是主体,还是一种实践,它是多维的。当我们说校园文学的时候,它的内涵非常丰富,我认为这些内涵最核心的是文学教育。教育者,就是各位老师,是校园文学的基本主体和传承者、影响者和实践者。老师应该思考自己的身份、角色、使命。

文学教育在我们整个中国文化的传统当中,大家一回顾就想到孔夫子。孔夫子把周朝以来,在民间的、在宫廷的、在文人雅士当中的,流传存在的各种文本做了整理,删定了305篇《诗经》,《诗经》里面分为风、雅、颂,这些严格地说都不是校园文学,但是经孔夫子删定以后,作为教材,作为私学。孔夫子是历史上兴办私学的先贤,他是校长,他是老师,他对教材的理解是:“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里面包含了很多的内容,就是基本教材是文学,就是用诗来教学,或者说孔夫子就有一本教材,那就是诗。光用文学教材就实现了他所有的教育使命,可以振奋精神,可以观察世风,可以互相交流,可以抒情,功能非常丰富。它还是一种伦理教育、政治教育,最后他强调趣味和知识性,知识性是放在最后的,前面的“兴、观、群、怨”跟人的主体、跟生命有关、跟社会有关,所以我认为孔夫子关于文学的理解,关于校园文学的理解,是非常高的。

我们面对我们的祖先,应该感到羞愧。我们对教育的理解,对文学的理解,跟孔夫子比有很多的欠缺。我们的文学教育现在有很大的问题,中小学有,大学里有。文学教育也好,语文教育也好,最大的问题都是知识化,是一种虚假的、停留于表面的知识化。这种知识化,是重复的劳动,是一种压抑,甚至是毁掉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性的,它是无益的,只是服务于考试的。我们的祖先对于文学教育,按照孔夫子这个道路走下来,中国古代的教育、文化政治虽然有很多问题,但是有一点,就是知识分子的情怀、知识分子的能力。学习了文学不仅懂得了知识,更多的是学会了做人,同时也能够写一手好文章,写好书法。而我们今天会什么?我们仅有的一点知识,都是碎片化的虚假的知识。因此。我们的教育,不仅中小学要改革,大学教育也要改革。

我们强调在知识化的同时,要强化技能。就是文学教育的技能性,这个必须要突显出来。北师大这几年通过创办国际写作中心,对课程进行改革,强化文学教育。好的老师在教育过程当中,是让学生拥抱、进入文学的内部,就是进入自己生命的内部、生活的内部,进入到自己精神世界的内部。其实向外和向内是对应的。

文学教育的根本,就是叶圣陶先生所讲的,作文和做人,人文是一体的。我们古人关于文学的许多认识对我们很有启发和助益的,比如知人论世的观点。

文学跟修辞有关系,这个关系是自然生成的,但不是唯一的关系。现在老师去教学生修辞,往往是本末倒置。应该教会学生去理解人生,理解生命,理解自然,理解世界。自然世界和生命世界,社会和自我生命体,是同构的。

今年是新文学诞生100年,新文学是从校园里诞生的,是从北京大学校园里诞生的,是一批教授无中生有地创建了新文学,胡适、钱玄同、刘半农这些人,还有陈独秀、鲁迅等。鲁迅在北师大前身——北京女子高等学校任教6年。

新文学是从校园里开始的,但是如今校园变成了文学的边缘地带,没人看得起校园文学了。这是什么原因?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今天我们在这里讨论文学教育,说了很多观念,说了具体的工作和办法,都很重要。但是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找到自己工作的起点,也就是最核心的那一部分——就是解放学生,引导学生去阅读,要淡化知识化的学习。那一本薄薄的课本让学生把它嚼烂,然后在老师引导下,把它变成各种各样的知识,变成各种各样的花里胡哨的修辞,这个只是占有了学生的时间,压榨了学生的想象力,这样做不是好工作,是坏工作。

但是没办法,因为有应试教育。那么我们在现有的体制下,我们能做的一点,就是在基本满足应试教育要求的情况下,多给学生留一点时间。多解放他们的创造性和自主性,让他们读更多的文字,引导他们读更好的文字,而且引导他们批判性地去阅读,而不是盲目崇拜。教材上的东西,作为人类精神财富来说只是一丁点,千万别告诉他们这是最好的,要让他们知道这是有限的东西,要让学生用怀疑的、质疑的、批评性的眼光去理解。让他们知道世界上有更多、更好、更复杂、更深奥的文字,这样会起一些好作用。就是一脚体制内,一脚体制外,才能做一个好的教育工作者。我建议在座的各位多做些推荐阅读的工作,要让学生获得更多更好的读物,让他们能够从自己的本心出发,从兴趣和自己的判断力出发,去阅读。我们校园文学委员会“顶层设计”的活动要继续好好开展下去,作文大赛要好好做下去,用各种形式的活动,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写作兴趣,而且这种写作还要不拘一格,让孩子们释放自己的创造性,达到我们通过开展校园文学研究达到文学教育育人的目的。

这是我的一点粗浅看法,再次祝贺工作会议的圆满召开,谢谢大家!

(注:本文为在2017全国校园文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根据录音整理)
(张清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上一篇:吴思敬:校园文学是面向未来的事业
下一篇:顾之川:古诗词与中小学语文教育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