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观察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人教社表示,新教材不再选《爱迪生救妈妈》等有争议文 2017-03-28 13:50:25  发布者:丽荣  来源:文汇报 樊丽萍 朱颖婕

 

    最近,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文《爱迪生救妈妈》被指“伪文”一事,引发社会热议。

    人民教育出版社日前在官方网站刊发说明,明确表示:在新版教材中,将不再选用《爱迪生救妈妈》 等有争议的文章。

    近年来,包括《爱迪生救妈妈》在内,语文教材不时成为“新闻”,究其原因,主要是教材中的个别选文,被曝存在一些经不起科学检验的错误或常识错误。

    社会对语文教材“微瑕”的包容度有多大? 别说众口难调,即便在学术界,意见也不统一。有一种观点认为,语文教材“不说谎”是最基本的要求。但也有专家指出,在探讨文本真伪之前,应该明确教材的作品文类。毕竟,语文教材不是科普读物,有些“虚构”内容也有其意义和价值,需要进行正确的教学解读。

    尊重事实应是语文教材的底线

    小学课文《爱迪生救妈妈》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爱迪生7岁那年,妈妈得了阑尾炎,由于情况紧急,手术只能在光线昏暗的家中完成,于是爱迪生想出镜子聚光的办法,使手术成功。但根据相关史实记载,世界上第一例阑尾炎手术出现于1886年,那时爱迪生已年近40岁。

    人教社刊发的说明称,“经核查,该故事上个世纪80年代在国内正式出版物中已出现,于2002年选入人教版语文教材。关于这篇文章,社会上有人曾对其中某些细节提出过质疑,我们专门听取了有关专家意见,大家对此有不同的看法。针对近日的争议,我们正在征求更多专家意见。”

    事实上,《爱迪生救妈妈》 这篇课文遭受公开质疑已不是第一次。早在7年前,就有网友斥其是杜撰之作,将其作为“课文打假”的案例提出。当时,人教社也专门就此事作出过回应:《爱迪生救妈妈》 是以产生于美国的故事为基础创作的。此外,英文中“阑尾炎”这一病症有多种表述方式,在处理成中文版时,为了表述方便才使用“阑尾炎”一词。

    尽管如此,争议却没有随时间而减少。华东师大中文系副教授徐默凡表示,语文教材作为孩子们的启蒙读本,其内容的真伪确实值得重视,需要审慎对待。但在探讨作品真伪与否之前,应先明确不同文类的不同要求。如果是小说作品,在故事背景、人物架构等方面可以“百无禁忌”,自然虚构成分颇多;如果是严肃的历史作品,那么所有的事实内容及基本历史价值观都须正确无误。

    但目前,选入语文教材的很多课文之所以存在争议,是因为它们偏偏是介乎两者之间的“历史故事”,既有一定的纪实成分,又存在一些虚构想象的内容。

    “判断这类作品真伪的依据在于,其核心情节和基本原理是否尊重事实。基于这个标准,可以说《爱迪生救妈妈》确实失实。”徐默凡说。

    教师来当“把关人”,平衡课文可读性和真实性

    包括《爱迪生救妈妈》在内,近年来,不时有一线教师、家长为语文教材“找茬”、纠错。一位出版社的负责人也曾在接受公开采访时坦言,几乎每一年都能收到各方意见,从教材中的标点错误、史实错误以及部分细节描述在科学上经不起推敲等等。

    语文教材在文学性和科学性,可读性和真实性之间发生“矛盾”,该如何平衡?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师王希明认为,教师应该成为“把关人”。

    谈及课文的“虚构”,王希明举了一个例子。人教版七年级课文《河中石兽》是清代文学家纪晓岚的笔记作品,主要内容是:如果要寻找掉入河中的石兽,由于水的冲力和石兽本身重量的原因,应该到上游去找。后来有人指出,文中所提理论是正确的,但“得于数里外”则不可能。

    王希明解释,笔记作品属于小说类,所以确有虚构成分。但教师应该告诉孩子,作者之所以使用夸张的数据和描述,是为了让读者增强认识、加深印象,从而明白文章揭示的主旨:凡事不要急着下结论,更不可主观臆断。

    “语文课本不是自然课本、科学课本。”王希明觉得,文学作品的虚构大多有理由的,比如《嫦娥奔月》等神话故事包含了很多美好的愿望。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课文里的“真”和“美”,孩子完全可以全面了解。

    小学语文教材,应兼顾教育性和趣味性

    “较真”的网友总结了一份“那些年教科书中的虚假故事”的名单,不少人们耳熟能详的篇目,例如 《地震中的父与子》《华盛顿与樱桃树》《燕子专列》《月球之谜》等赫然在列。有人提到,有些文章曾在过去几年中多次遭到批判,为什么时隔多年,它们仍在孩子们的课本中?对此,有关专家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解释,这是由于教材编写的周期比较长,且需要相当审慎的原因。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詹丹表示,《爱迪生救妈妈》 并非完全不可取,比如急中生智、母子情深等情节,都值得孩子学习。但是,与其争论某篇课文的真伪,不如呼吁中小学语文教材应该编得更有趣。他说,编者的理念应当有所转变,把“寓教于乐”作为编写教材的重点,也就是注重教材的教育性和趣味性。

    人教社则在最新刊出的说明中表示,教育部从2012年开始组织全国一流专家编写了义务教育语文教材,新版一年级教材于2016年9月替换了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今年9月替换二年级教材,明年后,人教版旧版教材将全部更换为新版教材,旧版教材不再使用。在新版教材中,没有选用《爱迪生救妈妈》等有争议的文章。

上一篇:哪所高校适合你?2017年最新自主招生信息汇总
下一篇:语文教材亟须提高文化含量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