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生活提供丰富素材
2017年各类文学创作稳步前行,题材丰繁多样,题旨丰沛多元。受到社会较多关注的莫言、刘震云、赵本夫等作家酝酿数年作品问世,60后、70后、80后成为当前文学创作中坚力量,年轻的85后甚至90后作家在文学期刊上崭露头角,并呈现生机勃勃的面貌,科幻文学、网络文学等新型文学形式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并影响整个文学生态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新时代新现实,越过事象透视时代精神,调用各种艺术手段讲好中国故事,成为中国作家不约而同的追求,现实题材文学创作在强势进取中成为文学主潮,中国故事独到讲述成为主旋律。当下中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13亿多人民正上演着波澜壮阔的活剧,国家蓬勃发展,家庭酸甜苦辣,百姓欢乐忧伤,构成了气象万千的生活景象,充满着感人肺腑的故事,洋溢着激昂跳动的乐章,展现出色彩斑斓的画面”,这些都给文艺创作提供丰富素材,给作家提供施展才情绝好契机。作家不仅以敏锐目光注视社会生活日新月异,而且以潜入生活深处、把握时代脉搏的实际行动,捕捉最为感人的景象,寻找最为动人的音符,在报告文学和长篇小说创作中,都涌现出不少直面新的社会现实、讲述新的中国故事的力作。
报告文学描绘伟大实践
因“短、平、快”被称作文学创作轻骑兵的报告文学,在直面社会现实和讲述中国故事方面,有独特优势。2017年面世的一些报告文学作品,既快捷又深刻还不失厚重,改写了人们对报告文学既有印象。如何建明《那山,那水》,体现浙江安吉余村12年来发生的环境巨变,以丰盈细节有力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纪红建《乡村国是》以实地采访为叙述主线,抽丝剥茧,寻根问底,让脱贫者自诉、扶贫者自述,以一个个生动事例把扶贫与脱贫,村变与人变置于国家战略大格局中,一砖一瓦推进,一点一滴进取,得到最真实反映和最生动表现。宁肯《中关村笔记》沉潜到中关村过往,以人为经,以事为纬,勾勒出一个伴随改革开放进程崛起的中国硅谷发展史,以非虚构文学特有方式述说中国科技工作者通过众多个人“科技梦”实现民族“中国梦”的不懈追求。
长篇小说折射时代气韵
在长篇小说创作中,2017年出现了一些近距离跟踪现实、反映生活的厚重作品,向人们表明:我们的作家能够敏锐感应生活深层脉动,与时代同频共振。较之报告文学,长篇小说反映正在行进的现实生活,确有一定难度,作家要在充分占有素材基础上,编织自成一体的故事,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这需要花更多时间去提炼,下更大功夫去营构。令人欣喜的是,一些长于现实题材创作的作家有备而来,他们既直面火热的现实生活,又着意生发鲜活的人生故事,以饱含时代气息的新人物,折射现实生活的新气韵。如关仁山长篇新作《金谷银山》,是对当下乡村新变的近距离书写。作品在范少山回乡、寻找金谷以及成立经济合作社的主干故事中塑造一个心系家乡变革、志在村民致富的新型农民形象,揭示出新一代农民的远大志向与高远情怀。余红的《从未走远》讲述几个年轻人在创办民营科技公司过程中的风风雨雨和爱情纠葛,写出年轻一代既葆有大爱胸怀,又具有真爱情怀,为此百折不挠的坚韧追求和蹈厉奋发的时代精神。我们看到蒸蒸日上的现实生活和欣欣向荣的科技创新浪潮,并由此折射出这个时代最为动人的蓬勃景象。
现实题材书写另一个突出特点是,许多长篇小说透过事象看内里,着力揭示人们精神世界深层动向,从而使现实生活在文学折射中,更有立体感,更具深邃性。孙慧芬《寻找张展》,呈现两代人在生活方式与行为观念等方面种种差异与隔膜,作品深入生活事象的背后,充满精神探询,最终表现出两代人在观念分化与精神分野之后的相互寻找和尽力弥合。石一枫《心灵外史》轻松中不无沉重,戏谑中内含反讽,从一个独特角度揭示社会精神状态的某种现实,深含作者对于当下社会精神状况与某些偏见的敏锐洞察或深刻批判。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在2017年文学创作收获中,人们可以看到作家对当下生活进行近距离艺术观照,努力把握时代脉搏,尽力保持与人民声息相通,现实主义文学创作日益成为这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态的影像与写照,成为这个时代独有的烙印和特征。
上一篇:谢冕:新诗与时代同行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