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作家张炜这几年的儿童文学作品越来越受关注,比如《半岛哈里哈气》《寻找鱼王》等。最近,他又带来了一部43年前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狮子崖》,那时的他刚刚走入文学的世界。在张炜看来,成人文学和儿童文学其实有许多的共通点,而儿童文学不仅是整个文学的入口,更是核心和基础。
43年前的作品失而复得
《狮子崖》写于1974年,那时张炜18岁。那时的他只觉得这是文学的练笔,当过了43年后再去看这部小说,张炜却说“这部小说对我来说当特别珍惜。回头再看它稚拙的模样,不由得怦然心动,倍生怜惜”。
上世纪90年代初,有一天张炜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烧掉身边的这一箱箱手稿。它们是张炜70年代的习作,有350多万字,已经跟随他一路跋涉,由海边到山地,再到不同的城市。张炜说:“这其中凝聚了我的激动和畅想,更有辛劳和懊恼,常常让我一遍遍抚摸,就像抚摸自己的昨天。可是它们也沉重地压在心上,拴住了前进的步履:每当心里泛起笔耕的欲念,总是忍不住要在它们当中翻拣一番。看来我真的需要一次决绝地告别,以便更好地直面前路。”他从中挑选了20多万字交给出版界的朋友,即资深出版人、作家刘海栖,这就有了那本小说集《他的琴》。
随着年龄的增长,长夜无眠时,他竟一次次想到了离自己而去的300多万字。“它们携着我的青春,一去不再复返。”
2016年春节前,作家洪浩与张炜一起去看望老作家曲克勇。80多岁高龄的老作家回忆了他们40多年前的交往,问他记不记得有一部写海边育贝场的小说,张炜依稀想起,说大概被烧掉了。老作家说:“没有,这部书是我推荐给出版社的,退稿就在我那儿,也许还能找到。”老作家翻遍了积存的书籍文稿,而后又联系爱好文学的侄子,竟然保存在他那里。张炜和洪浩于是当天就得到了一份泛黄的手稿。
这份泛黄的手稿,就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狮子崖》。修订时,作者尽量保留了原有风貌,那时的稚嫩、时代的荒谬、生机勃勃与贫瘠简陋,一切都在这些文字中了……“让今天的少年通过它了解上个世纪的生活,将今天与昨天两相对照,可能也是极有意义的。他们将由此感悟时代变迁、今昔之异,也算人生的题中应有之义吧。”张炜如此看待这本书的价值。
儿童文学和成人文学都要好读
其实张炜很早就开始写儿童文学了,只不过后来的儿童文学作品出版后才引起关注。他并不是从成人文学进入儿童文学,而是一直对于儿童文学的写作没有中断过。在张炜看来,儿童文学的写作对他整个文学生涯非常重要,一开始他把儿童文学作为文学写作的入口,但直到今天,他都没有从这个入口出来过。
有一种观点认为,儿童文学应该从儿童视角出发,在张炜看来,不应该只局限在儿童之间的对话,也可能是老年人、中年人和儿童的对话,因为优秀的儿童文学不仅属于孩子,也属于成人。儿童文学的表达从来不是浅薄的,而应该充分地文学化,从文学化里淡出的儿童文学是“大可怀疑”的。在《寻找鱼王》出版时,张炜和编辑的一段对话中也提到了这一点。他认为,好的儿童文学不应该是童稚的、天真的乃至于肤浅的,而是成人看了依然会觉得津津有味的。
张炜的成人文学和儿童文学的确都是好读的。在他看来,不管是儿童文学还是成人文学,大约90%以上的优秀作品,都是深入浅出,好阅读、好理解的。“作品的外壳比较薄,但这并不意味着它的内容浅或少,它的内涵都在似乎很薄的外壳里包裹着。这种包裹能力决定一个作家量级很重要的方面。”张炜认为,有些读着很晦涩、很难进入的作品,反倒是很一般的作品。“好的儿童文学不需要这样,好的成人文学也同样如此。”
对于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创作,虽然有各种各样的议论,但张炜认为中国的儿童文学作品很了不起,因为它们吸纳了许多杰出的作品。而在读国外儿童文学作品时他也发现,这些作家并不是纯粹的儿童文学作家,几乎所有的大作家都写过儿童文学,比如托尔斯泰,他一直有一颗童心,总是在用孩子的眼光打量世界,他们写得更辽阔,思想的纵深感很强,张炜觉得这种儿童文学感对他个人的写作和阅读都是一次重要的牵引。
新一年还会创作儿童文学
现在的张炜多了一个新头衔——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他说觉得身上的责任更重了,他要把作品写得更好。新一年,他透露还会创作儿童文学,也会有诗作和成人文学创作的考虑。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上一篇:徐则臣:把短篇写短
下一篇:《中国诗词大会》亚军彭敏:读书让我看到了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