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校园 > 高中校园 > 文学社团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浙江省永嘉中学摇篮文学社 2017-07-03 11:28:26  发布者:丽荣  来源:本站

浙江省永嘉中学摇篮文学社创办于1985年,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原永嘉县委副书记李文照先生题写刊名,语文教育专家钱梦龙先生、资深特级教师唐承彬先生、《人民文学》副主编商震等名家为摇篮文学社题词,30余年来,编辑社刊《摇篮》74期。 摇篮文学社评为“全国示范校园文学社团”“永嘉县十佳社团”,社刊《摇篮》评为“永嘉县十佳校刊”。社员在《中学生》《中国校园文学》《语文教学与研究》《中学生天地》《疯狂作文》《温州日报》《温州都市报》《楠溪江》《永嘉文艺》《今日永嘉》等报刊发表文章1000余篇。同时在全国各类大赛中屡获佳绩:周玉祥在第七、十届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均荣获一等奖;在第17届语文报杯作文比赛中26人获奖,其中谢婷婷获得国家级一等奖、汤郑威获得国家级二等奖;在第18届语文报杯作文比赛中取得骄人成绩,共有24人获奖,其中金京获得国家级一等奖,李锦爽、胡琪琪获得国家级二等奖,吕焱焱、胡聪颖、周然获得国家级三等奖;第十四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中122人获奖,其中荣获二等奖21人,三等奖38人,其中许非同学评为“全国十佳小作家”“全国校园文学新苗奖”;第十五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高三组)获奖51人,3人参加现场决赛获奖;在第19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中阮鹏程、厉茹洁、朱瑶三位同学经现场决赛均荣获二等奖。
【教学随笔】

 

坚持传承创新,“摇篮”华丽转身

——浙江省永嘉中学摇篮文学社工作实践与探究

□谷福林

从事教育工作36年了,本来今年光荣退休后,我可以自由轻松了,谁知好几所学校提前聘请我继续从事校园文学工作,于是我选择了浙江省永嘉中学,这是一所具有60多年校史的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而该校摇篮文学社也有30多年的历史。但是我对摇篮文学社一无所知,何如开展校园文学工作,一时无从着手。于是,我首先开展校内外的走访和电话调查,搜集历史资料,查阅档案室的部分《摇篮》社刊,了解掌握了摇篮文学社的基本情况。

永嘉中学摇篮文学社大概创建于1985年,但没有确切依据;档案室没有保存90年以前的老社刊,根据我收藏的19901月的社刊《摇篮》,刊名“摇篮”两字是用大印章印的,没有注明刊名题写人;档案室保存的是1996年以后的部分社刊,刊名已经改为电脑上的各种不同的字体;近年来由团委主办,摇篮文学社出版,校团委书记、永嘉县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徐轰轰题写刊名,确定一名语文老师担任文学社指导师,文学社刊《摇篮》基本由文学社长、主编负责编辑出版,文学社主力又都是高一学生,《摇篮》就像接力棒,一届接一届,似乎没有速度和标准的要求,只是有一棒无一棒地随意传递;由于学生重理轻文,深陷题海战役,写作处于边缘化,文学创作更无兴趣,文学社活动难开展,文学社刊文章奇缺,更谈不上质量,编辑粗糙,社刊上不了台面,《摇篮》一直没有走出校园。正像有老师说的,摇篮文学社几乎成为荒芜的园地。

面对如此惨淡的现状,我该怎么办?是另起炉灶,还是追根溯源,传承历史?经过反复斟酌,两者缺一不可,没有传承,必将校园文学继续断层;没有创新,就没有校园文学的发展。可见,务必在坚持传承的基础上创新,追寻摇篮故事,传承摇篮精华,开启摇篮复兴路,谱写摇篮新篇章,打造摇篮金名片!

一是梳理摇篮文学发展史,为确立改革方案奠定基础。摇篮文学社的历史大概分三个阶段:一是以学生为主流的高峰期。以1987712日的《浙江教育报》(复印件)为证,根据摇篮文学社创始人陈智勇老师的回忆,1985年,由他担任的文科班发起创建摇篮文学社,当时正处于改革开放后的文学复苏期,文学爱好者创作和办刊热情高涨,于是摇篮文学社一鸣惊人,在全省产生一定影响。摇篮文学社最初的一批骨干,如今都成为社会的精英。二是以语文指导师为主流的发展期。1996年永嘉县中学生联社成立,创办社刊《楠溪江》,促使各校语文组长担当文学社指导师,有效推动了摇篮文学社的发展。三是由校团委为主导的衰落期。2000年后,基本上以校团委的名义主办,由摇篮文学社编辑出版,虽然聘任语文老师为文学社指导老师,但一般无暇顾及。在高考升学率的压力下,成绩好的学生不愿意参加文学社团,文学爱好者也没时间写文章,所以《摇篮》社刊的质量不尽人意。

二是改革摇篮文学社机构,为确保改革方案顺利实施。基于摇篮文学社的发展史,根据我从事校园文学20多年的工作经验,我提出了摇篮文学社机构改革方案:副校长毛光寿为摇篮文学社主管领导,校团委为主管科室,聘请有文学实力的语文老师为文学导师;完善文学社团机构,有荣誉社长、社长、副社长、组织部、活动部、编辑部、发行部,各司其职,责任到人,确保摇篮文学社各项工作顺利实施。

三是创建摇篮文学活动室,为保障文学活动正常开展。社团的生命在于活动,活动必须要有固定的场所。于是策划设计摇篮文学社活动室。经过一个月,一个有多媒体、有书架、书橱、有桌凳,能坐50多人的活动室成功创建,我们摇篮文学社每周五中午(只要无考试或其它活动冲突)按时开展文学活动。

四是设计版式与设置栏目,为保证优质社刊如期出版。文学社团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编辑文学社刊。摇篮文学社创建30多年来,编辑出版社刊已有72期,最早的全由摇篮文学社骨干刻写、插画、手工印刷、装订的社刊一时难找到,手头最早的是我收藏的1990年的第1期《摇篮》(总第23期)。据当年创建摇篮文学社的指导师、社长和编委的确认,第23期《摇篮》封面的“摇篮”两字和创刊号《摇篮》封面的刊名是一样的,因为当时把书写的字刻为印章,每期都用印章印刊名的。大概96年后也许印章失传,后来都是用电脑上的不同字体,今年是团委书记、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徐轰轰题写刊名。幸好我收藏的那期刊名“摇篮”两字很浓重而清晰,于是我们复制后在新一期社刊上继续沿用,传承了30年前的老牌子。还把摇篮文学社通过向全校师生征集的最佳社徽,经过修改用在封面上。这社徽设计图形色彩都很精彩,就是创社时间为1956年,这是建校时间误为建社时间,可见当时的师生根本不知道摇篮文学社是哪年创建的。经过参考群多的杂志,结合自己的编辑经验,设计了新一期《摇篮》的新颖版式。至于近几年《摇篮》的栏目名称就更难堪了,毫无参考价值,我只好参考以前《摇篮》的栏目,结合当前校园文学发展的实际,重新设置栏目,其中创建了“美文赏读”“写作研究”“话说摇篮”“获奖佳作”等特色栏目。版式精美,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新《摇篮》深受读者喜爱,博得各级报刊杂志社编辑的好评。

五是组织作文赛推荐发表,为激发全校学生创作热情。发动组织文学社员和全校学生积极参加叶圣陶杯、语文报杯、新概念、创新杯等全国性的作文大赛,并取得可喜成果:在第17届语文报杯作文比赛中26人获奖,其中谢婷婷获得国家级一等奖、汤郑威获得国家级二等奖;在第18届语文报杯作文比赛中取得骄人成绩,共有24人获奖,其中金京获得国家级一等奖,李锦爽、胡琪琪获得国家级二等奖,吕焱焱、胡聪颖、周然获得国家级三等奖;第十四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中122人获奖,其中荣获二等奖21人,三等奖38人,其中许非同学评为“全国十佳小作家”“全国校园文学新苗奖”;第十五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高三组)51人获奖,三人参加现场决赛荣获  ;在第19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中阮鹏程、厉茹洁、朱瑶三位同学均荣获二等奖。2016年推荐发表在《中学生》《中国校园文学》《语文教学与研究》《美文》《中学生天地》《温州日报》等报刊杂志40多篇。有效激发同学们的创作热情,提高了社刊《摇篮》文章的质量。

一年来,摇篮文学社坚持“传承与创新”的原则,研究和实施了切合实际的创新方案,组合摇篮文学社新机构,创建摇篮文学社活动室,开展文学阅读、创作和参赛活动,成功编辑2期高质量大容量的社刊《摇篮》,更为可喜的是经过半年多时间的追寻,终于找到刊名的题写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永嘉县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原永嘉县委副书记李文照先生。这样不仅提升了《摇篮》刊名的书法价值,还大大提高了《摇篮》社刊的身价。如今摇篮文学社蓬勃发展,华丽转身,摇篮文学社评为“永嘉县十佳社团”“全国示范校园文学社团”;社刊《摇篮》评为“永嘉县十佳社刊”;学校评为第十八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作文教学先进单位。

今后,摇篮文学社将传承摇篮人的优良传统,开启摇篮文学社的复兴期,把摇篮文学社创办成为全国一流的校园文学社团,把社刊《摇篮》办成在全国最具影响力的社刊。

【学生佳作】   

 

□金心广(浙江省永嘉中学摇篮文学社)

落叶,“啪”的一声脆响,倏地打开了秋的大门。

秋叶落地的那一下叩击,果断而坚决,毫无半点拖沓,从叶柄离开树枝的瞬间,它就成了一个独立的个体,似一场华丽的演出,于空中盘旋,宛如舞台上兴致高涨的舞者,一圈又一圈跳着回旋舞,疯狂地调动着台下观舞者的情绪。渐渐,渐渐地舞曲到达尾声,于是叶落也便慢了下来,最后,于无声处,听到舞鞋跟踏地的清脆一响,正是叶触地的那一刻,演出也便圆满谢幕,舞者在幕后脱下舞鞋,叶片也便静静地躺着,带着独有的傲人金辉:白的如银,黄的如金,绿的如玉,红的如火……七彩斑斓,满地辉煌。

人们大喜欢走在落满黄叶的路上,也是这样一声声沁人心脾的声响,“唰——唰……”的响声回响于耳畔,而相比落叶叩地的那一声,更能吸引我,可能是后者的波澜不惊,后者的扣人心扉。落叶的叩击声是含蓄的,恰若一位保守的少女,轻响,是留给有心人所闻,那些匆忙的或是已沉溺于世俗之人,却觉察不到它的存在。而踏叶声却异常浮夸,似一阵浮华的音乐,扰乱着人们的思绪与心灵。它是死的,是人们强行制造出的喧闹噪声,而叶落是满足的,带着对树的感激,带着对大地的渴望,轻柔地拥抱大地。

我爱叶落,爱的不仅是那悦耳的叩击声,更多的是爱其蕴藏蕴意。

“叶落归根”是世代游子的企望。这是生命的反哺,是对故园亲切而忠实的情意,更是文化传承之根本所在。叶,生于树,腐亦为树,世世代代的互相滋养,文化、生命才能于根本上得以真正的繁衍、发展。叶落,少一份依赖,多一份依恋与热忱的爱。也无意中成了生命的接力,更是信仰的助力。

人们说,叶落象征叶的死亡与零落,实而不然,相反,这正是一段新旅途的开始,从挣脱树枝的那一刻起,它便有了自由的权力,有了浪漫的幻想,不用担心身后有一根叶柄将它栓在树枝上。它盼着,总有一阵风,将它重新放飞于空中,飞向另一片广阔的天地,虽背离了“叶落归根”的心愿,却也创造了新的“活法”。

秋是灿烂的,它赋予了世界音韵之美,却无奈被春夺了浪漫之名,便也有了“自古逢秋悲寂寥”的烦恼。不过,更有“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豁达与豪迈尚存于世。

秋带来叶落,叶落平添秋之美!

        本文发表于2016年第12期《中学生》)

                                     (指导老师 谷福林)

【指导创作手记】本文是考场作文,当时作者以贾平凹先生的《落叶》为范文,匆忙中再构思而成《叶落》。好的是作者没有落入《落叶》一文描写窗外法桐一年中叶长叶落的情景而悟出人生之道的写法,却另辟蹊径,紧扣“落”字作文章。再经过我的具体指导后重写,发表于《中学生》杂志。文章首先描写叶落其声、其形、其色和其神,继而笔锋一转道出“叶落归根”的新含义,并再次峰回路转,拓展思路:叶落是一段新路途的开始……开辟新的活法。

深巷明朝卖杏花

戴彬媛(浙江省永嘉中学高二(14)班)

三毛的理想是拾荒,而我的理想是做一个卖杏花 的人。因为我想用脚趾把回忆仄仄踏响,想贴贴未被 抽象的时间的额角,想看看生活素面朝天的样子。我 猜度三毛也大抵如是。 卖杏花的我漫步在南方的古巷。巷陌有着纤长 质朴的眉眼,幽凉的石墙角给青苔生命力,而石墙外 的天空有着非常干净的颜色。 初晨一针一线,密密缝着铅蓝色的天。一对小兄 妹趴在枣树下,兴致盎然地做着他们的宝藏梦 土豆,我手比你大,等下挖的土会比你多,金子咱们要 七三分!蓝背带裤说。粉碎花裙费劲地拉他起来,比 划了一下二人的身高差:臭竹竿!你比我高这么多, 和我比谁手大,你羞羞脸啦!蓝背带裤凝神思索了一 会儿,蹲下半个头,伸出手:现在可以比了吗?粉碎 花裙又气又笑地用脏兮兮的手去蹂躏他的脸。而与 此同时的巷口站着一个十五六岁的姑娘,抹茶绿条纹 衫里藏着春天,她撑着单车站在原地,用白色帆布鞋 尖画着圆圈。抬头时她看见我,挥挥手,笑起来嘴角 弯成月牙的形状:姐姐早啊!她递给我一张五元,我 默契地扶住单车,任她在那绿萝点缀的竹篮里细细拣 了两枝。它们有着莹润的颜色,含苞的是纯红水晶, 盛开的是浅白宝石。姑娘眼尖瞧见走来的邻家少年, 孩子气地轻啄了一下花瓣,天真烂漫,我和杏花又把 她喜欢了一遍。 回忆慢慢地盈满我的眼睛,消散岁月的鱼尾。我 想起了小时候财大气粗拍出一叠五角纸币请我吃 巨大冰淇淋的话唠胖子;想起了笑话我五米之外人 畜不分、三米之外雌雄不辨胡先森;想起了抱着 一本比《追忆似水年华》还繁密的竞赛教程的初暗恋……

午后,阳光像毛头小子一样热烈。巷子深处的梧 桐树患上轻微的嗜睡症,倚靠着万里晴天。古旧的青 色石墙渗透着岁月的力量,我看见上面的纹理好像印 象派画家笔下一只只振翅欲飞的蝴蝶。二楼一扇窗 开了,探出少妇的脸:我要买几枝杏花,你上来吧。在古巷,卖杏花的日子过得慢,门锁精致有模样,你不 锁,别人也懂了。沿着木质楼梯走上二楼,少妇已经 沏好清茶,原木茶几上放着一本翻开的、泛着点点黄 色的《红楼梦》。她穿着烟熏紫的旗袍,我恍惚竟联想 到雨巷里走出的香雅女子。茶香很淡,青花瓷的杯子 也好看。少妇拿了一个细长的玻璃花瓶,付过钱,细 细剪裁后,插进去三四枝杏花,构成错落有致的美 感。花儿不胜阳光,几朵开得繁盛的有些蔫了,却犹 如这个慵懒而雅致的女人,乱头粗服,不掩国色 小的美丽在于粉面丹唇,大的美丽在于一种心境。 在古巷里,时间就是时间,像周国平说的——“ 保留着上帝创造时的样子,它是岁月与光阴。我不 禁想到那些鸢飞戾天者、经纶世务者,我沉默不语,只 追寻我所认为的灿烂。 夕照苏生。玫瑰红从遥远的天际悄悄渲染至房 屋,涂抹在稚童酡红色的脸颊上,甚至饶有兴致地逗 弄午睡初醒、满眼惺忪的灌木,熏黄的白云与竹篮里 剩下的三两枝杏花对语。空气里缱绻着淡淡的甜味 ——巷尾的阿婆又做甜糕了。我和阿婆有过约定:在 她做甜糕的日子,我会给她留几枝杏花。她坐在小木 椅上,梳了精致的发髻,手里拿着两个纸包着的甜 糕。阿婆甜糕的甜味,是江南斜风细雨的味道。我把 杏花小心翼翼地递给她,她真切地笑了,露出银光闪 闪的牙齿:老头子喜欢这花,比桃儿李儿花都更入眼 呢。阿婆的老伴早就走了,可是阿婆是不信的,她觉得老头子一直都在:我该去温壶米酒了,老头子就爱 赏着杏花,喝酒吃甜糕哟。褪去妆容的生活有一张朴素而清秀的脸,她带着 一种期许,献给时光的那叠青泻翠、那荏苒如诗的温 情念旧。如果可以,我也想寻觅一份老式爱情,一生 只爱一个人。 多年以后,风儿依旧有着毛茸茸的弹性。它拂过 裙角,书香尔雅——“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 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夜晚睡个好觉。 亲爱的朋友,我告诉你们了,我的理想是卖杏花, 我很小的时候就满蘸翡翠色的月光写下过这个理想, 直到现在,我都难以立体地解释它。但如果多年以 后,你在烟雨江南的一条古巷,看见挎着竹篮的姑娘, 请你细听,有风声,有树叶扑簌声,有迤逦飞来的虫 鸣。(本文发表2017年第2期《美文》)

(指导老师 谷福林)

【指导创作手记】因《美文》杂志社约以“理想”为主题的文章,我要求戴彬媛同学以文学的笔调,写出与众不同的理想。于是,戴彬媛从杂志上看过的一句话“我们都是数的奴隶:现在是分数的,长大后是钱数的”得到启发,引发思考:天下熙攘,生活光怪陆离。多少人的青春在物质中迷醉?多少人被时间带走了初心?又有多少人在他人的康庄大道上流于平庸?这些问题冲荡在她的脑海。书一卷清远,她写下《深巷明朝卖杏花》,致物质与精神,致诗歌与远方。作者希望自己能如笔下写的一样,追寻理想,坚守情怀。

牛 杂 面

□许 非(浙江省永嘉中学摇篮文学社)

前几天,约初中同学来家楼下打球,发出的邀请涵很多,应邀到场的人却只有四个,不免有些扫兴。午后天气燥热。盼望飘来一大片云将太阳遮住,不再折磨人粗气直喘。场地空荡荡,不觉几分落寞,一个个便陆续靠在栏杆边,捡一把陈谷子烂芝麻聊。

高中的日子如一座囚笼,外面的人羡慕它的美丽与华贵,里面的人不得不拼命挣脱。漫长的暑假,也剥夺喘息的机会,只为多年后飞出囚笼的满心欢喜,就一定心甘情愿,忍不住迸溅着怀念与沉重。

张豪的电话在大家各自伤神时,不合时宜地响起,是他妈妈要他一个人出去吃晚饭,他问我们能不能陪他一起去,我们都无奈地摇摇头。几个人的饭局,避不开空气的冷清,忽然,我抬起头问他:“还记得牛杂面吗?”

那时,周末常常有补课,楼下就有一家牛杂面馆,唯一能解决午饭的地方。我至今还留念面条的筋道,甚至觉得找不到更好吃的面条。张豪同样十分喜欢,便叫来一群同学,拼成四五桌。我的胃口向来不好,人瘦得像只猴子。可是偏偏牛杂面,无论如何都不能填饱我的肚子。旁边的人似乎都是大胃王,慷慨地加钱让老板加面条。

老板年过半百,看着我们如狼似虎地吸溜着牛杂面,心中自然十分高兴,煮上两大盆干面,任由各自疯狂地抢到碗里,竟不舍得吃掉碗底的牛筋牛肚。南方的孩子最害怕吃辣,偏偏有几个人不要命,舀着碗里盛芝麻的红辣椒油,一勺一勺地往碗里匀。宛如染布坊把白面刷得又艳又红,老板看着不知道说什么好,一直干巴巴地苦笑着。

我自然是疯狂加辣椒,记得当时舌头麻麻的。宁愿相信是牛杂面太烫而不是辣椒辣,没有一个人不爱逞能。眼看别人的面汤比自己的红,心下暗暗又偷添一勺,辣得眼睛含不住眼泪,冰水一杯接一杯喝,纸巾一张接一张抽,身上像发大水般恐怖地流动。喝一口汤立刻感觉无数只小虫在嗓子眼里爬来爬去,调皮地缠住不放,痛得狂敲桌子,眼珠快要掉出来,对天赌誓——再也不吃牛杂面。

誓言一遍遍空喊,没有一个人能遵守,下一次还是不断地叠加。每个人还是老样子,忘记自己其实已经长大。曾经的疯狂,沦为挂在嘴边的夸耀,肤浅的人心里煮着一碗牛杂面,浇上回忆的汤汁,捧起碗壁,渐渐等凉,一生要走多少路程,脑子里装太多,心里忘记越多,单纯很难,包袱很多的日子,像一条银河分散每一个人,等待汤勺慢慢打捞,将曾经贯入。

永远不变是第一碗最香,永远最香。

最爱当初的周六,补课的日子里没有太多繁琐的规矩,充满自由随性,一班人不用挨个相约,便能坐在同一桌子上,旁边全是最信赖的人……可惜一切都钳在黑白照片里,还是那群人,还是那个地方,只是都是回忆。母亲奇怪问;“我和你爸去过牛杂面馆,怎么没有你们说得好吃?”

我笑了笑,本来就没有标准答案,我明白,更糊涂。

“什么时候再去牛杂面馆吃一次吧!”

“行啊,等大家都飞出囚笼,我们再去回味!”我憧憬且等待着——那碗浸满辣椒油,热气腾腾的牛杂面。

           (本文发表于《疯狂作文》高中版201512月刊)   (指导老师 张光平)

【指导创作手记】本文作者由朋友的一句话“经历是一笔财富”展开思考:个人的经历是独一无二的财富,也是自己写作的独特资源。没什么可写,先写写自己,用独特的视角,写出独特的自我。《牛杂面》就是在这种指导思想下,用十分自然的写作状态,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写出最直观的真实故事,字里行间都是怀念,都是经历。因此,才有了这篇怀念味浓重,能引起读者共鸣的《牛杂面》。

听 树 语

 

 

□张瀚丹(浙江省永嘉中学摇篮文学社)

  

每一棵树,都有一个故事,或长或短。每一棵树都用尽一生倾诉他们的故事,等待着有心人来聆听。

听,那株玉兰

要说起树,不免想起儿时门前的那棵玉兰。

准确地说,我家门前曾一字排开有三株玉兰,而中间那棵,最为瘦小,却是我最偏爱的一株。

玉兰本就是花,其树也长不成榕树一般的粗壮,只是纤细,又或者用亭亭玉立来形容也不为过。他常年泛着绿意,即使在冬天,枝头的叶也只是稀疏了些,并不会落光。

花开,是在夏天。没有满院馥郁,玉兰香,淡淡的。每当花开,我总是踏着小板凳,踩着树干,爬上树,坐在树干中间分叉的地方,周围环绕着淡淡的玉兰香,扯着一片绿叶把树枝往下拉,一伸手便可以摘得到几朵白花,花瓣细细的,长长的,不似牡丹的雍容华贵,也不似玫瑰的娇艳欲滴,玉兰白的似玉,素雅清秀。摘下的花也便舍不得丢掉,找个玻璃杯,撷几片叶子,和着玉兰花摆好,摆在桌上。

因而,记忆中的童年,带着淡淡的玉兰香。

然而,八年前的那个夏天,家里人想要在门前再建一道铁门,那三株玉兰便成了障碍。最后,工人说砍了中间那棵便好。

中间那棵……是我最喜欢的那棵,唯一的我能坐在上面晃着脚,讲讲悄悄话的一棵。向窗外望去,洁白的玉兰缀在绿叶丛中,迎着风,花瓣偶尔被风吹开,露出鹅黄的花蕊。

那一天,最后一次,做在书上,抱着身旁的侧枝,与树私语。

那一天,我没有摘下一朵花。

第二天下午,放学回到家,门前已经空空荡荡,边上的两株玉兰孤零零的立着,中间的距离异常遥远。地上破碎的白花瓣,和那丑陋的用水泥填补上的坑洞,昭告着那棵玉兰真真实实的存在在我的生命里,却只是曾经。

然后,那个玉兰作伴的童年,结束了。

有人说,时光是用来追忆的,站在青葱岁月的尽头,看往事渐行渐远,留下淡淡的伤感,也逐渐明白,有些东西终要逝去,而剩下的,也终将止于回忆。回想往事,袭来一阵幽香,一棵玉兰,带着满树的盎然绿意和星星点点的白,在微风轻拂中摇曳生姿。

梦里,一株玉兰,镀着一层金光,树中间坐着一个女孩把玩着玉兰花。梦里的玉兰,在哭,梦里的玉兰,会讲话,他说,感谢在生命途中有你我一同度过的那段美好。——我听到了。

听,那棵古树

常去的那条街,有一棵巨大的古树,高大冲天。

经历了百年的岁月,枝繁叶茂,枝干粗壮,路过的人不禁感慨树的巨大。到了夏天,来往行人总是会在劳累之时,到树下坐坐,感受片刻的薄凉。

树下,不显眼的,暴露在空气中的根似乎是每一棵古树所共有的。

根很粗,弯弯的向土地里面延伸而去,裸露在空气中的那一部分,也已变成了灰棕色,表皮变得坚硬,似乎是自我保护。时光拿着他的美工刀,在上面刻下了深深浅浅的痕,或短或细长,静静地盘踞在根上,宣告着时光曾在此流连。细缝中,夹杂着些许泥土,有的几乎要将那浅浅的细痕填满。伸手想要掸去那点污秽,没有想象中的黏稠感,而是硬朗的,牢牢地附在根上,那是多少年的陪伴,才使他们相互依偎,紧紧相连。

我没办法想象,几百年前,是怎样的人怀着怎样的心情,将一粒种或是一棵苗栽在这里,我也试图去想象这一脆弱的生命,是如何在几百年的风吹雨打中长成了现在的苍劲。努力的向上,努力地接近遥远而又温暖的阳光,风清雨露为伴,默默讲述着他的一生,倒也不算孤单。那深埋在地底的根,却渐渐伸向深不可见的黑暗,融入黑暗,与黑暗相拥。地上向上生长一寸,根便再往地下探一寸。即便在几百年后的今天,他也依旧在生长,根,也从未停下更加深入的步伐。

这树的树根,也便在几百年的黑暗孤独中,变得默不作声,独自奋斗在黑暗之中,也任着那尔来的雨水的冲刷,一点点暴露在空气中。

这棵古树,扎根在历史的长河中,任时光顺着他的枝干攀援而上,留下圈圈年轮,还有皮肤上的凹凸不平。

我不禁感叹这树的生命力,即使是露在外面的根,也有一般树的树干差不多粗细,然而,我们所能看到的,也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在地下,是更加繁盛的错综复杂。

每一个生命,都在姿态百生的现象世界踽踽前行,那棵古树,在时光中匍匐了千百年,他或许累了。听见了吗?在时光深处传来的沉重的喘息。

树,也有生命,或许不似人一般获得轰轰烈烈,却也厚重。

(本文发表于《语文教学与研究》下旬刊2016年第12)

                                (指导老师 华慧慧)

【指导创作手记】初稿的文章中作者是用很多华美的辞藻堆砌起来的空谈,捕捉不到情感,我告诉她,应该将情感寄托在具体的意象上,一片叶,一朵花都是不错的选择,微小却能打动人心。

再次提笔时,她说想了很多,想写儿时的天真烂漫,想写院落里的细水长流,想写古街上的诗情画意……每一个想法都令人难以割舍,最后,她才决定就着“树”的概念将它们一一串起。

文章写成后,我又从整体构思、细节雕琢等方面提出了修改意见,还在语言表达方面经过润色。于是便有了这篇文章,褪去它原本繁冗的修饰,以最真实朴素的姿态撰写、纪念那些湮没在时光中的片段。

上一篇:湖北荆门龙泉中学岚光文学社
下一篇:陕西省渭南市澄城中学玉泉文学社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