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校园 > 高中校园 > 文学社团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江苏省淮北中学雨凝文学社 2017-04-11 15:26:01  发布者:丽荣  来源:本站

 

江苏省淮北中学是一所著名的省四星级中学,1941年诞生于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之中,是刘少奇、陈毅、彭雪枫、刘瑞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办的一所抗日军政学校。七十五年来,学校人才辈出,硕果累累。六十年校庆之际,张震将军欣然为学校题写了校名。校雨凝文学社诞生于1991年,近六年来,文学社社员在《语文教学与研究》《作文通讯》《语文报》《中学语文》《写作》《新课程报语文导刊》等国家以及省市级报刊上发文1390多篇,有360多人次在国家、省级作文大赛中获奖。付宇、高歌、张馨予等社员近年在国家、省级作文大赛中多次获大奖,多篇文章见报。文学社顾问兼教练赵同宇、孟凡威、吴豹、韩亚南等人多次被评为国家、省级优秀指导教师。“承多彩校园的缤纷花雨,凝灿烂文学世界的俊杰才气,抒性灵之真意,写人生之华章。”这是我校王为军校长对雨凝文学社社员的殷切希望。

教学随笔

让校园文学铺就学生生命成长的人文底色

王为军(江苏省淮北中学党委书记、校长)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所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众所周知,校园文化建设包括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诸多层面,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最高目标。

江苏省淮北中学始建于1941年,原名为“淮北苏皖边区公立淮北中学”,是彭雪枫、刘瑞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办的一所抗日军政学校。200111月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更名为“江苏省淮北中学”,现为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学校传承历史文脉,一向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学校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为榜样,弘扬“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优良校风,秉承“传承人类文明,造就民族脊梁”的校训,以“攻坚克难,敢于争胜”的铁军精神为学校精神,以培养具有“中国灵魂,科学精神、世界眼光的现代人”为目标。辛勤园丁“爱生如己,教生如子”;莘莘学子“即知即行,学以致用”。

新时期,学校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以“回归教育本真,服务生命成长,奠基幸福人生”的理念为指导,进一步深化改革,走特色立校、内涵发展之路,遵循“涵养精神,浸润生命,服务成长”的特色教育理念,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成长服务,为终生幸福奠基,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办学特色逐步彰显,尤其是文学社团的建设,已成为学校精神文化的一面大旗,为学生生命成长铺就了厚重的人文底色。

我校雨凝文学社始建于1991年,20多年来,以社刊《雨凝报》为阵地,指导学生在《名作欣赏》、《意林》、《美文》、《新语文学习》、《语文报》等报刊上发表作品2000余篇,80多家报刊媒体对我校雨凝文学社作专题推介,在国内校园文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影响。

我们在文学社建设方面的做法是:

1.完善雨凝文学社的组织机构。学校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由一名副校长分管,教科室、语文教研组配合,专人负责。在语文教师队伍中选拔优秀教师担任辅导老师,定期开展活动。

2.积极倡导读书活动,努力营造书香校园。没有教师的阅读就难有学生的阅读。我校以形式多样的师生读书活动为载体,积极建设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书香校园。要求教职工必读五种书:文学类书、教育家的书、专业书、科技类书、介绍学习方法方面的书,每学期要写不少于一万字、寒暑假写不少于五千字的读书笔记。各年级都开设专门的阅读课,班级建有图书架,流动图书箱等。学校定期开展阅读交流会、专题报告会等,以丰富多彩的的活动培养学生爱阅读,会阅读的习惯,以读促写,共同提高。

3.积极开展社团交流。《雨凝》文学社的社团交流活动丰富多彩,有著名作家、学者的专访,有多种形式的文学讲座,还与南京大学、北京汇文中学等诸多国内名校联谊。随着文学社影响的不断扩大,与《语文版》《作文通讯》《关心下一代周报》等60多家报刊编辑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多措并举,全面提升学生阅读写作水平和文学素养。

4.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征文和比赛。组织学生参加“叶圣陶杯”等国家级和省级作文大赛。优秀作品先在社刊雨凝报上发表,让全体师生先睹为快,再推荐优秀稿件到《语文报》《中学生》《作文》《语文世界》《中学生报》《疯狂作文》等著名期刊上发表。雨凝报已经像一日三餐一样,成为我校师生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每期新出版的雨凝报,有的同学宁愿不去吃饭也要把报纸读完。

雨凝文学社先后获“全国百佳文学社团”“全国示范校园文学社”“全国示范文学社”等称号。201111月,我校赵晓娟副校长在“全国校园文学曲阜论坛”上就文学社团的建设作过经验介绍。2015年,雨凝文学社社刊《雨凝报》被北大中文系等单位评为“全国优秀社刊”,学校获得“全国校园文学特色学校”称号。

文学社团是校园文学活动的重要舞台,著名教育家朱绍禹先生说:“校园的文学社团和文学报刊就是产生作家和文学家的摇篮和催化剂。”我校以雨凝文学社的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学艺术对于学生净化心灵、启迪智慧、培育情商、完善自我和提升文学艺术素养、培养开拓创新精神的作用,使淮北中学走出去的每一个孩子,通过我们的教育,带走精神上的丰富与成长,思想上的深邃与自由,人性中的一切美好与善良,以及对真善美的永不停息的追求,用校园或浓或淡的书香、每日每时对孩子们的濡染,用纯粹唯美的校园文学,为他们的生命成长,铺就了厚实的人文底色。

学生佳作

不 语

高 歌(江苏省淮北中学雨凝文学社)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一二。心中所想,未必要全说出口,要明白,有些话是需要烂在肚子里的;若是说出口,只怕会出现话不投机半句多的尴尬局面。

懂得这个道理的人,大多都选择了不语,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将被世上多数人孤立,因为在这些喧哗的闹市人眼中,不语的人要么是傻子,要么是有意装清高来显示自己多么与众不同。然而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清楚,他们被孤立的原因是身边没有可以交心的人,毕竟懂得不语的人很少,这时候就要看你是不是会利用际会独处的人了。不语何尝不是一种享受?不语的人大多都是有深度的人。

也怪凡间太世俗,将不语的人变成了常人眼中的异类。这些异类总是做一些让人费解的事情,他们总为万物复苏而欣喜,总为蝉鸣蛙叫而深思,总为落叶归尘而驻足,总为落雪纷纷而凝眸……他们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守着自己那一方心灵净土,将万事藏于心而不表于色,所以世俗的人看到的永远不是他们本来的样子。不语的人总对旁人的颐指气使抱以博大的心胸,对师心自用者耳提面命,对始作俑者洞若观火。他们心中所想即是《道德经》的内涵:无为、无我、无欲、居下、清虚、自然。

《鬼谷子·本经符》中也曾提到:“言多必有数短之处。”意思就是话说多了一定有失误,所以不语的人往往能够做到知而不言。人们总是为了别人能够更多地了解自己而不停地说话,自己却一点不了解对方,没有谁有足够的耐心听你讲完自己的故事,因为他们总有自己的故事要讲。

沩山禅师曾指田问仰山禅师:“这丘田那头高,这头低。”

仰山曰:“却是这头高,那头低。”

沩山曰:“你若不信,向中间立,看两头。”

仰山曰:“不必立中间,亦莫住两头。”

沩山曰:“若如是,着水看,水能平物。”

仰山曰:“水亦无定,但高处高平,低处低平。”

沩山禅师便不再追问。所以不语之人的生活很有禅意,他们一直明白为人处世要如水一般,高处高平,低处低平,能不语时便不语。

即便你觉得生活糟透了,也不要去抱怨生活,更不要随意冲着别人发脾气,谁都不曾亏欠过你。我曾在一本书上看到:把脾气拿出来那叫本能,把脾气压回去,才叫本事。有时候说的越多,矛盾就越多,倒不如不语,用沉默取代之。

每一个能平静面对灾难的人,一定独自熬过了很多痛苦的事情。他们往往什么也不会说,只是默默地承受着,这样既不会徒增别人的烦恼,也避免了一些长舌妇嚼舌根。就像祥林嫂一样,只有脆弱的人才会四处诉说自己的不幸,坚强的人会不动声色地愈加强大。这个世界是矛盾的,即使你做得再差,也会有人理解你;即使你做得再好,也会有人斥责你。海明威曾说过,我们花了两年时间学会说话,却要花上六十年来学会闭嘴,至于为什么要学会闭嘴,这只能由自己慢慢体会了。

选择不语,不是软弱,是因为明白因果不空;选择不语,不是怯懦,是因为明白宽容了他人,就是宽容自己;选择不语,不是无求,是因为明白有些东西争不来,有些不争也会来;选择不语,不是无欲,是因为明白功名利禄皆浮云,耐得住寂寞才能升华自己。禅师明白,人生最难得的四境界,是痛而不言,笑而不语,迷而不失,惊而不乱,所以禅师不语;菩萨明白,低眉便是慈悲六道,所以菩萨不语。佛祖明白:给你修路的,是你自己;埋葬你的,也是你自己;帮助你的,是你自己;毁灭你的,也是你自己;成就你的,自然还是你自己,于是佛祖也不语。淡看人间事,潇洒天地间。

参破不语时,便是顿悟日。

(本文发表在20168月上旬《作文与考试》)

(指导教师:张绪露   韩亚南)

指导创作手记:不语这个题目,指导学生写议论文。首先要知道,一篇规范的议论文包括三大部分,也是议论文要解决的三大问题,即提出观点“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首先解题,不语 “是什么”:不语即不说,也是不表达。不语的“有什么”,可能是自己的观点,也可能是自己的情感,或许是自己的苦恼等等。那接着思考“为什么”不语:是因为难言之隐不能说,还是没有倾诉表达的对象?亦或是所处的环境让他不能说等等。最后思考面对这种现状应该“怎么做”。怎么做是文中之重,在文中要占大篇幅。那么在接下来的行文中要通过列举古今事例,引用论证,或对比论证等方法旁征博引论证“不语”是一种淡泊、自然、豁达、坚强的人生态度;进而强调参透“不语”之时就是我们顿悟人生,提升境界之日。这样议论才能层层递进,逻辑性强。使文章活泼洒脱,不是干巴巴说教。指导学生对这个主题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对世态的观察要仔细,对人生的理解要深刻,只有这样文章才能深入幽微,叩动心弦,才能成为佳作。

高考之外

胡雅丽(江苏省淮北中学雨凝文学社 )

窗外,夜的黑像漆一般翻滚着,呜咽着,咆哮着。有一股血腥的狠劲儿,仿佛要把一切光芒揉碎,吞噬。太阳的热量来得太不甘愿,踩着懒散的碎步一点点靠近冰冷中沉睡的城市。于是,当黑暗被光明淹没,寒气依然坚守着,成为这一整个纯白季节的王者。当慵懒而柔软的阳光还未到达窗边时,无数个闹钟在这一刻不约而同地开始了它们短暂的狂欢,宣告着这所城市中最勤劳的人开始了他们紧促的一天。

如果可以有所选择,想必是没有人愿意在这样的季节起早贪黑的。但是,有那样一群人,他们青春年少,朝气蓬勃,处在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可他们也最辛苦,花费大篇幅的青春与冰冷的一本本教科书为友。他们把命运的赌注全压在了这个轻狂却独具深蕴的年纪,压在了“高考”这一个陌生而有些可怖的生冷名词上。大学的美好看似近在咫尺,却又遥不可及。高考的短短几天,如此短暂却有如天河般不容忽视。

闹铃打碎了无数少年们甜蜜温热的梦境,把他们残忍地撕扯到现实的冷酷中来。

挑战着在这个年纪本该薄弱的意志力,起床,穿衣,洗漱,胡乱地把早餐塞的满嘴就冲向学校。他们用尽一切努力征服一本本厚实的书本中的知识堡垒,努力克服贪玩爱美的孩子天性,放弃所有喜欢的事情。他们付出的如此之多,仔细想想,或许只是为了一个目的——高考。而我,就是这样一个庞大的中国青少年群体中的一员。

七岁时,我背上人生第一只书包,开始了为期颇长的求学之旅,成为了莘莘学子中的一员。小学,初中,夸赞和掌声总会填满我的世界。成绩什么的,根本不需要担心,学习也并没有成为我的生活中最重要的成分。但,进入高中以后,我的生活开始有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在校时间大大延长,导致我每天困乏不已,各门科目的难度都有了陡然的增加,考试失利也变成了家常便饭。我渐渐地从相信自己变得极度自卑。都说看不到未来的人才会喜欢回忆过去。可小小的我在刚进入高一时就体会到了找不到方向,从失望到绝望的感受。

记得很清楚,那是高一的寒假。期末考试成绩下来了,我的排名依然十分糟糕。在得知成绩的那一天,我哭了。泪水或许早已不能淹没我的失落。一个学期的时间,还不足以让迟钝的我发生质的改变,于是我依然每天在嬉笑中度过,没想过吃苦,得过且过。

一夜无眠,思绪穿梭在过去和未来。在黑夜中毅然发光的灯盏坚定了我对未来的追求。

时间总是以一种冷酷理智的方式让一切生命得以平行前进。无论上演怎样波澜起伏的情节,终究会被时间无情背弃,成为尘封的过去。那一晚刻骨铭心的思索却渐渐成为时间背后沉淀的光芒——一种浅淡而坚挺的信仰,让这颗十七岁的心脏找到了一片崭新的,可以展望的星空。

高考的挑战就在那里,它从来不会延缓或消失。但,对于我自己的人生,我却开始有了另一种想法,一种更广阔而丰富的想法。就像某个在沙漠中艰难前行的人瞥见了灿烂闪烁的北极星,豁然开朗。

高二的生活悄然开始并行进着,一切都显得平稳和有序。在平静的背后,天翻地覆的变化正在我的身上悄悄发生着。我不再因为某次测验的失利而伤心不已,也不再因为一段时间的成绩过于自卑。很多老师都曾说过,高中的学习生活是一种沉淀和积累,将自己的能力提高再提高,将走上社会开始真正的社会实践之前,需要把基本知识和能力储备好。高考的最终目的只是一次能力的检测,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现在的我,正是把这种思想放在了第一位。告诉自己,高考之外,还有其他。然后,抱着尽力而为的心态继续勉励自己,不间断地努力。

于是我开始停止对高考的妖魔化想象。踏实的,老实的过好每一天。或许就是因为有了方向的转变,使我慢慢地习惯了这如火如荼的高中生活。想想未来的自己,便更坚定了脚下的步伐。

依旧是早早起床,但却更有动力。

高考之外,我们的生活还有色彩斑斓的内容。

(本文发表在201610月《作文通讯》)

(指导教师:赵同宇)

指导创作手记:本题“高考之外”,从字面意义来解读,高考是衬托,重点在于“之外”。如果说“高考”是象牙塔,“之外”就是梦幻世界中的万花筒。写好此作文要把握以下三点:

一、思路要放开。学生可以着笔于山的凝重、水的灵动、花的烂漫、鸟的天真;可以描写友情的珍贵、亲情的永恒……“水清鱼读月,鸟静花谈天。”剥开联想的表层,走向情趣的本真,文章才能自成高格。

二、放得开要还收得住。虽然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但鱼不能离开海,鸟不能离开天。不论写什么内容,都不能完全脱离“高考”这一主题,否则便会离题万里。

三、“高考之外”这一题目,要求着力架构“高考”隐其中,“之外”显其表。不要做无谓的评论家,对高考杀伐果断,刀刀见红。真情的叙述,中肯的议论,新颖的题材,优美的文笔,才是克服人阅读疲劳,点亮眼球的兴奋剂。

高考之外

吴芮(江苏省淮北中学雨凝文学社)

天是燥的,风也学会了偷闲。汗水先是密密地涨了满头,然后汇成了一行顺着额头流下,以解心中的干渴。略一顿住,擦一把汗,继续。

是谁的手把那长长的黄豆杆拢住,随着镰刀的“咔咔”声,一步步缓缓地前进,将那沉重而坚定的脚步牢牢地打进了每一寸的土地。腰弯得太低,猛然起身时,才觉酸痛。是谁将时光偷走,把那匿于云层之外的太阳拨了开来,太阳悄悄地爬上了头顶,半悬在额头上的汗水闪着光,晃乱了眼。农忙时,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都成了最不能浪费的享受。

犹记第一次与父母下地,套好新新的麻手套,握住新新的长镰刀。才上高中,国庆的七天长假美其名曰为“享受生活”,到地里去割黄豆。天尚早,还是白苍苍的一片,露水还没有褪去,空气特别清爽——那时,自己无暇顾及太多,带着一股新鲜劲儿,从东头起,一口气割了大半趟。当自己很有成就感地直起腰,回头一望,才发现自己割过的那一趟参差不齐,豆茬长一截短一截;再看看母亲割过的那趟,豆茬儿齐齐整整,如刚出土的新芽儿,浮起的骄傲感也随之沉下。“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六岁起便能倒背如流的古诗句,长到十六岁才开始懂得其中的意味,但是我的这一点劳累,都算不上其中的一点苦头,又有什么资格去抱怨学习太累?我顿时忘记了身上的酸痛,随意地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继续。

十月,收获的季节。风催熟了田野上那片金光闪闪的黄豆地,每一寸每一尺的收割都需用汗水浇铸。进入高一以来的第一次成绩成了父母最大的安慰。太阳在悄悄地爬上了山顶后,又悄悄地爬回到山下,还没有收回的余光,洒在了那一方收割过的土地上。把割下的豆杆装上车,然后,回家。风开始起了,掠过高高的树梢,带来了一阵阵的凉意。

“真舒服!”我轻轻地说道,和母亲相视一笑。

“饿了吧?”母亲关切地问了句,为我擦擦额头上的汗。

心里突然一暖,眼眶有点潮湿,我眨眨眼睛,露出一个大大笑容:“是饿了。”

突然想起了几个月前在庭院内专心地啃着一大堆复习材料,时光就在头顶上那片苍邃的天空,一点点地消散。清凉的风一拂而过,耳畔传来母亲轻轻地一问:“冷不冷?”那时正被一个难题困倒,听到母亲的话不由觉得好笑,马上到了夏天了,哪里会冷呢?我便随意地答道:“不冷。”母亲放轻了脚步,一言不发地离开。现在才知道,母亲听到那一句“不冷”,心里是多么的难过,可又怕她的孩子因此扰乱了心绪,只得慢慢地、轻轻地离开。那时的自己一心扑在了即将到来的中考之上,哪有时间去想那么多,也因此忽略了母亲的失落。

突然想到三个月前,我把毕业证书交到母亲手中时,母亲的手轻轻地晃了晃,摊开了证书,她的眼神变得有些渺远。然后,我听到她说:“真好。”我轻轻地接过了毕业证书,一言不发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间,才觉那个地方,很痛。泪差点涌出。

十月,收获的季节,在那片收获的天空下,映出了母亲劳碌的身影。她用已不再光嫩的手把那一拢黄豆杆拢住,把汗水洒进土里,弯着日益瘦削的腰一步步缓慢但仍坚定地前进。她的身影越来越小,慢慢地隐入了远方。

十月,收获的季节,在进入高中以来第一次考试成绩的背后,是母亲挥舞着镰刀,随着“咔”的一声轻响,额头上的汗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摇摇欲坠,晃迷了眼。

现在,我站在人生的路口,总有那么一天会应战高考。三年时间,不长也不短,咬一咬牙,争一口气,一下便到了。现在,我埋头于书海之间,争那每一分每一秒,全力拼搏,坚定且不失稳重地为了三年后的高考,打起全副精力,一步步地向前走着。因为我知道,在我的身后,在高考之外,总有他们为我辛勤劳作而从不放松,为我默默付出而无怨无悔。

是谁说的,上善若水,宜任其方圆。我在高一伊始坚韧自己,在高考之外重拾迟到了十六年的感恩。我在十六岁的花季执着于心,于别有天地处,细绘一抹爱的云烟。

(本文发表在201610月《作文通讯》)

(指导教师:汪园园)

指导创作手记:吴芮同学是一个很有书卷气的女生,从容安静,热爱写作。刚拿到题目的时候很苦恼,觉得自上高中以来,考上一个理想的大学就是自己生活的全部,而高考之外好像就是一片迷茫。于是我就和她聊天,聊一聊她看过的书,和同学的关系,家庭的趣事等等。就是希望启发她从社会人的视角看待生活,用人文的情怀审视高考:如果高考是生命中的小目标,那么高考之外的更广阔的大呢?于是她就想起了那些温存在心底的人事和物,将她中考后到进入高中这段时间经历的迷茫、焦虑,坚定的心路历程一点一滴展现出来,完成此篇作文。

梦萦江南

沈中秋(江苏省淮北中学雨凝文学社)

不知这是第几次遇见了你,这么近,又那么远……

到乌镇走走吧。脚步总比心中所想来得快些。不知多少次梦见这些古建筑了,只需静静地立在那儿,便给人一种岁月流逝,时光荏苒的沉韵。一面面黑白映入眼帘,一幅幅画面跃然心间,前朝今朝的无限更替,无数的诗人为其感慨,然而我如今也只能“游人只合江南老”。我是真的说不出心中的滋味,仿佛我真的生活在这里,但陡然回想起这仅仅是个梦境。我可以看见你那古朴的建筑,感受你沉韵幽雅的气息。青石小路望不到底,零星的小店渐渐扬起了布旗,络绎的行人脸上分明洋溢着幸福……比起这些,本着女孩子爱美的性格,我爱上了这里的布花裙。我无数次幻想着我穿上绣有鲜花的粉红旗衫,在那朦胧小雨中打着油纸伞去那“相思桥”上遥盼归人。小石桥,流水潺,乌江小镇几番春。

杨柳飞,雪堆烟,西子湖畔。我听到了远处传来的“淡妆浓抹总相宜”,不错,是听到的。涓涓流水嘤嘤燕语,人们嘴边的呢喃。西湖岂能用一美字草草敷衍,她不似乌江小镇的古韵纯朴,她是高雅的,她的恬静是浑然天成的。杨柳依依,浮萍隐隐,看那远处驶来的渔船,一支篙,一蓑笠,一扁舟。“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我不愿对月饮酒,只想着能在西子湖畔,煮一壶清茶,陪一陪老友,实为惬意。蓝的天,白的云,绿水垂柳,雷峰塔尖……这时心中油然而生一计,向远方叫唤:“白娘子,西子湖畔,许仙终究与你不问归期了吗?”一片默然,风声依旧。西湖美景三月天,这时的江南也是别有一番滋味啊!

明清街,崇本堂,同里小巷历沧桑。阑珊的路人渐渐走过,几许愁思渺茫,同里小巷是忧伤的,她随着家中老者的思念渐渐飘向远方。游子啊游子,莫忘记明清街旁幽幽小巷,一份份执恋伴你远在天涯念你归家。比起乌镇的青石小路,同里的更得我心。层层叠叠,高低不平,仿佛那绵延的山路,走下来了,就宽敞了。“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风中丝丝深意,是姑娘们悠悠的思绪还是那王朝更替的哀情?可是同里笑了,她道:小桥、流水、人家,这才是我亘古不变的生涯。此时的古道依旧西风瘦马,断肠人儿啊,此时此刻你在哪儿啊?落花犹在,香屏空掩,人面知何处?同里啊同里,我独身一人遥望小巷的尽头,终望不到那绵绵柔情,你可真欺负我这个大俗人啊!

一步一步从江南走过,花开花落,世事变迁,该醒了吧。蓝天、白云、绿水,蓑笠;姗姗路人,茫茫归途,悠悠愁情;一条条路,一面面墙,一座座桥。我们终究也会分离但却好似一直在一起,这么远,那么近……江南啊江南,莫遗弃我的素裙,抹去我的足迹,忘记我的声音,我是那般不愿离去,可梦总会醒……

不悔与你梦中相遇,只恨一场梦境匆匆,江南啊江南,我多盼与你后会有期……

(本文发表在20161125日《关心下一代周报》)

(指导教师:赵亚男)

指导创作手记:如若写江南,一定要写出江南独有的风韵,因而在写作的过程中,首先要善于选择极富江南特征的景观和事物,符合江南以水为美的地域特征。被水滋润的江南具有温润、典雅与柔情的特点,而静谧的青石小道、悠远的江南小巷、杨柳依依的西子湖畔都是它的符号。其次,若要让读者记住江南那俊美,萦绕心田难以忘怀,作者情感的渲染也是极为必要的,因而情溢于海的文情一定要拥有,要将自己的情感挥洒于笔端,四溢开去,感染读者。当然,古往今来垂怜于江南的文人骚客不计其数,因而他们的诗词正是对江南最好的诠释,引用正是最好的方式,又增添江南的诗意和文章的文学韵味。

 

停 留

崔梦缘(江苏省淮北中学雨凝文学社)

我很赞成一个比喻:人生像一条路。在这条路上,很多人一刻不停地向前走,我也幸运地成为其中的一员,但在很多时候,我却很想停留片刻……

在期末考试即将到来之际,时间是最珍贵的东西,容不得我松懈片刻,可是,我还是想“停留”一下。

下雨了,静静地观赏雨中的小巷,细雨如丝如线绵延而下,整条小巷就像笼罩上了一层轻纱,那是寂静的小巷,给人以无限的安详。那雨又似绣花针般绵长,从叶子的脉络上滑下……沉醉在这样的美景中,悄悄的喜悦充满我的心头!突然又惶恐起来——这是对时间的浪费吗?但转念又想,在匆匆忙忙的千篇一律的生活里,抽出片刻时间,停留在这样美景中,去放飞自己的思绪,我又怎能说这片刻的“停留”是对时间的浪费呢?

天色渐渐地暗了下来,漫步在小镇的街道上,行人车辆在我眼前来回穿梭,我忽然也想停留一会儿,就站在灯影里,痴望着来来往往的人群,奔向他们温暖的家中。

时下是冬日,大家都给自己裹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衣。一位穿着臃肿、脚步匆匆的母亲,停了下来,笨拙而又爱怜地重新把怀中的孩子紧紧地包好,身躯略弯,她在用一腔的温暖和爱意把孩子身边的严寒驱走。一对平日里经常看到的老夫妇,又出现在我的眼前。那位老先生推着因疾病而瘫坐在轮椅上的老妇人,时而停下来,整理好盖在老妇人身上的被子,驱散寒风的侵袭,举手投足之间,都恪守着爱的誓言。这短暂的停留,见证了亲人之间的温馨呵护。那一刻我目光呆滞,感慨万千。

倏地,我又回到现实,心中无比惆怅——该回家用功了。

捧着一本厚厚的书,躲在书房里,让自己远离城市的喧嚣。静静地坐在书桌旁,品味书中孙悟空除恶务尽的正气,孔明轻摇羽扇的从容,黛玉葬花的浅唱低吟,武松打虎的潇洒利落——一种久违的充实让我不再浮躁。

奔跑在人生的路上,任何人都会有疲惫的时候。如果时间能允许我停留片刻,或许我不会因跑得太快,而失去我本该拥有的对于人生的细腻感悟,它能让我不再患得患失,它能让我变得坦荡从容。

如果停留使我获益匪浅,我干嘛要一味地加快我的脚步?

如果你还在抱怨自己太忙碌,不妨选择一个合适的地点、合适的时间做一会儿停留,让自己气喘均匀,让心灵感受宁静!

如此,我心得以慰藉,我的生活又显得张弛有度、从容潇洒!

(本文发表在2016614日《语文报》

(指导教师:吴豹)

指导创作手记:《停留》这篇美文是小作者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出来的。就总体而言,首先,我让学生明白,文学作品和考试作文在写法上是不同的,文学作品要求娓娓道来,渐入佳境;考试作文要求先声夺人,开篇就是似锦繁花。其次,文学作品的语言要新颖,“惟陈言之务去”;文学作品的内容要言之有物,写身边事,抒真性情,忌空发议论或滥情。再次,一篇文章写好之后要反复阅读、修改,这既可以使文章语言流畅,内容连贯,又可以养成学生严谨的写作习惯。经过小作者不断的体悟和练习,写作的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停留》遂以成文。

 

 

 

  

上一篇:山东省东营市一中二月文学社
下一篇:湖北荆门龙泉中学岚光文学社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