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的中国当代文学呼唤文学教育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在西安召开
中国教育文学网(丽荣报道) 中国当代文学发展至今已有近70年的历史,新世纪的中国当代文学发展需要通过“中国故事”表现与凝聚“中国精神”。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我们是套用西方话语、模仿市场运作“生产”文学,还是深耕本国传统文化、坚持独立品格地创作文学,一直是众多作家、评论家关注与深刻反思的重大问题。10月22上午,以“中国故事与中国精神——从新时期到新世纪的文学”为主题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在西安隆重开幕。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贾平凹、西北大学校长郭立宏、西北大学文学院院长段建军,以及来自海内外各大高校、作协的3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年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辑、《中国文学批评》主编张江教授出席会议并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继承创新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优秀遗产,批判借鉴现代西方文艺理论。”与会学者提出,建设当代中国文艺理论,自主性问题是核心问题,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发挥文艺理论研究者和阐释者主体的自主性,以树立我们的文化自信。建设中国自主的文论,要坚持以当下的实践为中心,把西方的理论当成一个重要参照。我们对西方理论的吸收要立足于本土,用理论来拓宽我们自己的思维,而不应当是生硬地照搬或嫁接,这样才能有真正的理论创新,从而通过“中国故事与中国精神”向世界展示中国智慧。
理论发展的本源,只能是当下生动活泼的实践。文学理论更是如此,它需要对生活、对时代精神保持高度的敏锐。同时,与会专家认为,大学的文学教育一直以来缺乏重视,而文学的理论发展必须通过文学教育来实现,通过不断培养新生力量继承与创新。因此,新世纪的中国当代文学呼唤文学教育。本届学术年会紧密联系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现状与现实问题,设立了“大学文学教育的价值与困境”“当代文学的传统与自我更新”“当代文学的评奖机制问题”“当代文学中的‘陕西经验’”“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新媒体文学的生产与接受”六个分议题。著名学者白烨、吴思敬、孟繁华、程光炜、贺绍俊、张清华、陈福民等,同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就上述论题展开了深入对话与广泛讨论。
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的下属机构“校园文学委员会”,多年从事中小学校园文学与文学教育研究的负责人王世龙,在年会论坛上介绍了他们开展校园文学研究及文学教育实践活动所取得的经验与做法,得到了与会专家与高校同仁们的高度评价,引发了大家对大学文学教育的深入思考。王世龙表示,今后校园文学委员会将为大学的校园文学活动和文学教育搭建平台,打通大中小学人文教育割裂的壁垒,为新世纪素质教育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次会议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主办,西北大学文学院和中国文艺评论西北大学基地联合承办。据悉,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年会每两年举行一次,是中国当代文学研究领域最有影响、最为重要的学术会议。